第60章 過河卒
見沈卻懊惱,沈忠康溫和說道:“你也不必多想,能得現在的結果,于沈家和太子來說已是萬幸。”
沈卻聞言不由抬頭:“祖父,漕運那邊的情況如何了?”
沈忠康說道:“朱英跟郭躍光、徐立甄三人徹底掐了起來,漕運有小半的人都牽涉其中,事情越鬧越大已然收拾不住。”
“早朝時陛下聞聽此事動了怒氣,下旨讓郭躍光、朱英等人一同進京,也已經將扈盛全一家羈押入獄。”
“陛下打算親審?”沈卻吃驚。
沈忠康說道:“漕運是朝中大事,其中涉及利益絕非一點半點,陛下不可能讓他們一直這么亂著,而且這幾年漕運貪腐之事久懸不決,陛下怕是也想要趁此機會肅清漕運。”
私鹽一案就是缺口。
沈卻聞言心中突然一跳,猛的想起詹長冬來。
原來他的目的在此。
攪亂漕運渾水,挑起朱英跟郭躍光爭斗,借著朱英之力壓著徐立甄,他從未想過朱英真能將那兩人如何,他不過是不想將私鹽之事在江南解決,而是直接搬進京城鬧上朝堂。
詹長冬意在陛下!
沈卻臉色瞬變,連忙朝著沈忠康說道:“祖父,您等我一下。”
他慌忙起身走到一旁,在那一堆東西里翻找起來,很快找到詹長冬留給他的那封信后,這才轉身回來將信遞給了沈忠康。
沈忠康疑惑:“這是?”
“我離開祁鎮前,朱英手下的府佐詹長冬讓人給我送來這封信。”
沈卻臉色有些復雜地說道,“我當初將賬冊送給朱英,就是因為知道詹長冬跟崔樂有仇,徐立甄與崔樂聯手,詹長冬必不會坐視不理。”
“他讓人送信給我時,我曾以為這信是給我的,可如今想來,他怕是想要借我的手將信轉交給您。”
沈忠康目光微變,他當然知道詹長冬是誰,也知道他跟崔樂之間的關系,他連忙將信打開來仔細看了起來。
等看完之后,目光才落在被紅圈框起來的“朱英”二字之上。
“原來是他。”
他就說私鹽的事情怎會越鬧越大,甚至波及整個漕運上下。
那朱英往日里也不是那般冒進之人,就算想要借機拉下郭躍光,也不該明面上與他撕破臉皮,甚至將郭躍光推到了徐立甄那邊。
沈忠康今日下朝之后見到太子時,還曾跟太子說過漕運的事情有些古怪。
可如果是有詹長冬從中攪渾水,故意挑起幾方爭斗,又借朱英強行壓著徐立甄不讓他細審私鹽一案,這事情就說得過去了。
沈卻忍不住說道:“之前在祁鎮時,詹長冬就幾次試探想要將沈家拉進漕運的渾水里,我原以為他是在替朱英賣命,可如今想來,那朱英怕也是被他當了筏子。”
“他手里恐怕握著朱英的把柄,故意將私鹽之事鬧上朝堂。”
沈忠康聽著沈卻的話若有所思,摩挲著手里的信紙,半晌后才說道:“恐怕不止,他是想要尋求同盟。”
沈卻一愣。
沈忠康說道:“詹長冬知曉太子眼中揉不下沙子,也同樣知道沈家與徐立甄舊仇。”
“你當初被迫將賬冊送交朱英手中,借他之力抗衡徐立甄時,就等于是默認放過了朱英和他手下之人,可如今詹長冬卻是想要一網打擊。”
“若他真能做成,不僅朱英逃脫不掉,私鹽一案有關的所有人都會正法,就連三皇子和四皇子也會遭到重擊。”
“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過,私鹽案要是鬧進朝堂,徐立甄會如何?”
沈卻眉心微攏,隱約明白了沈忠康的意思。
沈忠康說道:“扈家的事情本是極為隱秘,要不是徐立甄突然插手,甚至想要借扈家的事情算計于你,私鹽之事也根本就鬧不到現在這個樣子。”
“他若是拿到賬冊,悄無聲息將此事平了,自然不會引人矚目,可如今卻把所有事情都擺在了臺面上來。”
“你的確因此事明面上得罪了不少人,可徐立甄同樣也逃不掉干系,要是他能審清私鹽案子,讓陛下另眼相待,那些人自然不敢動他,可如果私鹽一案他辦事不利,甚至被別人搶了功勞。”
“徐立甄的處境又當如何?”
沈卻腦子里瘋狂轉動起來。
徐立甄這些年針對沈家,沈家自然也防著他,對于徐立甄的事情他知道的也比旁人多一些。
徐立甄突然起復之后,成為十三道監察御史,雖然權利極大卻大多都在地方巡視,官品不高,他要是再想往上爬就必須先回都察院,須得留在京城。
而那位丁憂的僉都御史之位就是他的目標。
私鹽一案鬧成現在這個樣子,陛下已經對徐立甄有所不滿,要是到時候此案再被詹長冬插上一腳,甚至牽扯出些別的事情,陛下定然會質疑徐立甄的能力。
朝中從不缺落井下石的人,一旦徐立甄失了陛下信任,他這次得罪的那些人就能成了他的索命符。
那僉都御史的位置他是別想了,能保住眼下的官位就不錯了。
沈忠康點了點手里信紙上被圈起來的名字:“詹長冬既是在向咱們示好,也是在告訴我們,他想要我們的助力。”
“同樣,如果我們和太子不想放過這次能讓徐立甄栽跟頭的機會,也不想放過打壓三皇子和四皇子氣焰的可能。”
“那我們就得跟他合作,幫他將私鹽一案做成。”
他微瞇著眼,
“這個詹長冬,他是想要借私鹽案回京……”頓了頓他又道,“不對,他恐怕是看上了僉都御史的位置。”
沈卻聽著自家祖父三言兩語就將詹長冬的目的說了個透澈,既是覺得詹長冬能耐太過驚人,也是覺得這人太過大膽。
他竟是想要拿著整個漕運的人來當過河之卒。
“這個詹長冬,他就不怕出了岔子?”沈卻失聲道。
沈忠康卻是難得輕笑了起來:“你可知道,早十年,詹長冬也是朝中風云人物。”
“那會兒他還沒外派去漕司,在京中擔著六科給事中的位置,他可是唯一一個當年敢指著永昭公主的鼻子罵她,最后還全須全尾的留在朝堂的人,與當年吏部侍郎薛忱號稱朝中雙璧。”
兩人都是出自云麓書院。
薛忱從縣試開始就是頭名,詹長冬便是第二名。
一個六元及第當了狀元,一個被壓著當了榜眼,可任誰都知道詹長冬的才華是不輸給薛忱的,兩人同入翰林,堪稱當時京中風頭最盛的人物。
只可惜,后來薛忱因“謀逆”下落不明,詹長冬也被人陷害沉寂下去。
沈忠康提起永昭公主幾字時,臉色沉了幾分,倒是沈卻聽到“薛忱”兩字,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想到了薛諾。
(https://www.dzxsw.cc/book/89366270/760645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