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兵之膽,破陣而出
ps:突然覺得我應該改變一下寫作風格,比如一件事情的敘述應該簡短一些,用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一個大時代……嗯,這才是寫網絡小說的精髓吧?!像我這種一個事情要講好幾章的寫手,其實更適合寫舊體小說……呵呵,不多說啦,今天的章節奉上。看我慢慢改變!
※※※※※※※※※※※※※※※※※※※
關于漢元1003年五月二日夜里的這場戰斗,事后侯鑒向樞密院的奏報是這么寫的。
“……日中我軍已備,然日昳(注1)之后刻,吾初聞月氏叛匪實為七軍圍困,雖緊急調署,卻非一時之功也……晡時末,豈料敵之陣腳陡亂。陷陣之前師冷云者,應敵之變,率眾而擊,潰敵兩萬余……然至日入,前師追敵甚深,被困于途,全軍失聲,無以傳遞。
急下所達,唯救耳!吾令東出之中師半道更轍,前往應援。建制完整之特編部與吾之警衛旅亦往援之……及此,亂矣……兵不識將、將無以統兵,敵我皆然!
北疆天裂,自此而始,吾不敢背(否認)也。
所幸天佑大漢,賴陛下神威,人定之初,我軍之特編部破陣而出,帶回前師騎步計六千余人,后有中師第二鎮與第三鎮一部,于人定末,前來匯合。當此時,敵王子親軍迫至,吾聚兵已達萬余,可堪一戰。遂引兵直進,破敵三千,穿陣而過,直抵飛云堡……
此戰之過,吾不敢背。其下有三。料敵不明,致使敵眾我寡之勢大矣,此罪一;臨陣無戾,致使將有不明,陷陣于途。此罪二;損兵失重,致使后戰維艱,此罪三。”
戰后統計,此次夜戰漢軍陣亡人數高達一萬一千余人,加上先前戰死者,和不可統計者。第三軍團陣亡人數已經突破兩萬大關!而損失的輜重糧草更加不可計數。不過胡公有給侯鑒“臨陣處置權”,故而可不算大過。
至于殲敵數,侯鑒匯合各級軍官的數字,奏報給樞密院的是“四萬兩千至三萬五千人左右”。
按照月氏人后來流傳下來的數據來看,這個數字大致是準確的。反觀月氏人的奏報,水份就多了許多。
漢元1120年。帝大歷史科研究資料時發現,當時統帥月氏大軍的是羅馬的羅維尼斯,而奏報給偽月氏皇帝張晟的人卻是偽月氏王子貢昆?阿巴斯,其數字是“殺敵三萬余,滅漢北疆方面軍之第三軍團大部,繳獲輜重無數,可供大軍一月之用……自損兵員三萬七千九百余。第八軍團已不堪驅使,第七軍團殘破!可戰者,唯第六、第四、第九、第十及新編第五、新編第三軍團!”
但在之后研究羅馬史料時,研究人員發現,羅維尼斯在呈遞給羅馬皇帝的奏報就誠實的多。他是這么寫的。
“尊敬的奧古斯都,關于1003年5月2日夜里的戰斗,我所能告訴你的是,已經初步實現了圍困大漢北疆方面軍的戰略意圖。若是陛下能夠迅速將亞細亞行省的軍隊指揮權力,完整地不分割不掣肘地交給馬諾總督閣下,并于7月之前進入戰場。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必定可以殲滅大漢的北疆方面軍……
當然,我必須承認,這一晚的戰斗里,很多戰術構想并沒有完全實現。首先在我的戰術構想中。這場戰役會以殲敵三萬,徹底滅亡漢之第三軍團。但實際上,漢之第三軍團依舊有一萬多人逃離戰場。關于這點失誤,我必須承認我犯了輕敵的意識……其次是月氏人給予的情報并不可靠,關于漢軍馬匹的數量有著嚴重的失誤。這在很大程度上干擾了我對于漢軍兵力運送能力上的預判……最后是關于漢軍將領方面,我希望有冥王殿的死神鐮刀親自給我傳遞消息,否則依據月氏人的情報,是非常不可靠的。最起碼在漢將侯鑒的心理估測中,我出現了偏差,我沒想到他這個在月氏人情報中以‘兔子’命名的將領,會在最后當一頭大象,攔在第六軍團的前方……
最后的最后,我不得不提醒陛下,月氏人的整體戰斗力跟漢軍不在一個檔次。若想取得亞洲攻略的勝利,請務必早下決斷,用正規的羅馬軍團來跟漢軍對決!”
※※※※※※※※※※※※※※※※※※※
正如前面所說,羅維尼斯犯了兩個失誤,第一是忽略了漢軍的戰斗意志。第二是算錯了漢軍的馬匹數量。這兩點在后人看來是惋惜的心情居多,但在當時戰場上的沈云來看,卻是無比慶幸---他慶幸自己當時能夠當機立斷,做下這個決定!
在特編部突破當面第八軍團的陣線后,很快就沖進了前師的防御圈內。不過此時前師周圍的作戰半徑已經不足四百步,步卒圓陣兩翼的騎兵死傷慘重。而因為天黑,月氏人也無法捕捉飄忽不定的漢軍騎,只能一窩蜂地向固定不動的漢軍步卒圓陣包抄而來。加上漢軍的裝束與月氏人相差無幾,很多漢軍騎甚至在月氏人的人堆里待了快一刻鐘才被認出來……
與此同時,月氏人開始胡亂擂鼓吹號,這極大的干擾了前師冷云的指揮。
在人馬亂撞中,沈云見一個倒地的士卒,便飛馬將他抄上備馬。這個舉動讓方謄、周蕙等人都紛紛清醒過來,于是一路上將落馬或者到底漢軍扯上馬背的舉動成為常態。
直到這時,所有漢軍都意識到再固守下去,唯有死路一條。突圍,能跑一個是一個成為了包括徐棟在內的所有人的共識。
沈云找到第五連,跟他說:“我們都有三匹馬,連馱馬都是由戰馬構成的,完全可以讓士兵們騎上馬突圍!
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有時候建議就是這么平鋪直敘,簡單明了。
第五連當然認可這個建議。不過最終拿主意的還是徐棟?尚鞐潊s擔心一旦將備馬和馱馬讓出來給前師的人騎乘,那特編部的機動能力就將下滑到一個極低的狀態,所以一時猶豫不決。
第五連是個死性子,長官沒下令,他就堅決不做。他下令。帶上了前師士兵的人必須將人送到前師的圓陣內。特編部的馬匹就不允許載別人。
這個命令簡直讓沈云感到莫名其妙。但爭吵是無濟于事的。沈云只能帶著自己的連隊,將戰場上所能看見的受傷、落馬、倒地的士卒,盡可能地帶回圓陣以內。
也因為特編部的趕到,將月氏第八軍團和第七軍團的包圍圈又擴大不少。而隨著戰斗的進行,不論是月氏人還是漢人,體力都有點不支。包圍與反包圍的力度也相應減弱。但雙方都知道,這只是暫時的現象而已。
乘著這個空檔,沈云帶著人滿場飛奔,將傷員帶回圓陣。
戌時末,整個戰場呈現出一個詭異的狀態。最起碼在前師圓陣周圍一里范圍,喊殺聲漸小。但在外圍。似乎有更熾烈的戰斗在進行……
沈云又將一名傷兵送回圓陣時,見到了站在盾后視察的前師師帥冷云。
這個五十多歲還在為國征戰的老將,非常感激地看著沈云點點頭,卻是沒有多說什么,只吩咐左右:“給騎兵兄弟們拿口水喝!
沈云發現,這個老將不知道什么時候居然受傷了,甲胄上插著四五個折斷箭羽的箭矢。而大腿上更是綁著明顯的紗布。但他的背影依舊挺直,巡視周圍時的聲音依舊洪亮---這場亂戰雖然由他的一個決定而起,不管后人怎么說他誤國誤軍,但他的確無愧于這身軍服,無愧于漢人這個名字!
沈云眼眶一熱,突然對著冷云的背影高聲喊道:“師帥,你想不想讓這數千兒郎有機會回家?”
冷云的背影一頓,突然轉過身來,看著騎在馬上的沈云,渾厚的聲音道:“士兵。你說什么?”
沈云趕緊翻身下馬,將自己給徐棟的建議再次向冷云提出,并道:“師帥,為今之計,只有讓這些步卒們上我們的馬。然后全力向西突圍,借著夜色,或許我們大部分都能活命。可如果繼續這么堅守下去,也不過是拖著這么多人陪葬而已。請師帥以士卒性命為重!”說著,沈云重重頓首,行了個嚴肅的橫胸禮。
冷云的目光閃爍,半晌才道:“士兵,你叫什么名字?”
沈云挺胸抬頭,回道:“回師帥,屬下第三軍團特編部第一曲第一連連長,校兵沈云。”
“沈云?”冷云失笑一聲,“居然跟老夫同名!鞭D而他忽然又睜大了眼睛,仔細打量后走前一步,貼著沈云的耳朵低聲道:“你,可是渤海沈云?”
沈云一愣,沒想到自己只是報個名字而已,這也能讓人猜出來?
見沈云錯愕,冷云心里已經有了判斷,笑著拍了拍沈云的肩膀,低聲道:“呵呵,不錯啊,你都長這么大了!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說完,冷云也不理有點發怔的渤海侯,對左右大聲道:“去,把特編部部將徐棟給老夫叫來。”
……
面對冷云的要求,徐棟卻依然不太同意。不過卻不敢當面違背師帥的軍令,只是討價還價道:“師帥,我部是騎兵,需要機動力,可否只帶一名士兵,留一匹備馬?”
“部帥,少一匹馬就等于少帶一個袍澤,那可是一條人命啊!”沈云在一旁道。
徐棟奇怪而又煩躁地看了一眼多嘴的沈云,要不是看在沈云曾奪旗立功,又在殿帥大帳里出現過的份上,徐棟當場就會罵他。不過還是硬生生忍住了,只是狠狠瞪了他一眼,示意他閉嘴,然后對冷云笑道:“師帥,非屬下不聽軍令,只是這,這……”
冷云也微微默然。徐棟說的也不無道理,萬一敵人追擊,多一匹馬也是多一份保障,若是全部馬匹都坐了人,到時候速度和機動力都將大大下降,反而容易被敵人追上圍殲。再者說,冷云是前師的師帥。被侯鑒委任為前師與后師余部的統帥,在前師和后師里當然說一不二,可特編部是直屬軍團大帳,對于要命的軍令,徐棟當然可以打點折扣。
就在冷云思忖不定時。整個戰場又掀起了*。月氏人那邊率先出現喊殺聲。而且集中在西北方向。不多時,只見西北方的月氏陣形出現小規;靵y,然后數十騎從里面破陣而出,沖向漢軍這邊。
“師帥,是殿帥的軍令到了!”接應的騎兵將冒死從月氏陣中沖出來的漢軍騎接回來,立即趕來報信。
侯鑒的軍令很簡單。就是各自為戰,任何漢軍士兵以身邊軍銜最高者為尊,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編制系統。這也是亂戰中最適合的指揮體系。
有了這道軍令,徐棟的臉色頓時變得極其精彩。
冷云卻是哈哈大笑,也不看徐棟,而是大手一揮。直接下令:“全軍聽令,各自找馬騎乘,準備突圍。殿帥就在十五里外的樹林等候我們!
一時間倒是歡聲雷動?磥砣藢ι目释是壓過一切的。
當然,突圍的過程其實并不順利,但最終他們還是破陣而出。這里面還有些許月氏人的功勞,因為擂鼓和軍號的混亂,漢軍雖然有些莫名其妙。而那些沒有接到軍令的月氏人一樣也摸不著頭腦。除了當面圍困的月氏軍隊還有些秩序外,外圍的月氏軍隊很多都處于不知所措的狀態。
這場突圍中,唯一悲壯的就算是侯鑒身邊的親衛旅和警衛旅了。
前者為了將軍令傳達到各個被圍困處于亂戰中的漢軍手里,簡直是不要命一般沖擊敵陣。他們以營為單位展開索敵陣,遇到大隊就閃開,遇到小隊就聚殲,若是實在躲不過了,就采用鋒矢陣突進……天黑路盲,親衛旅簡直是在以生命開道。很多騎兵跑著跑著就突然一歪,消失在隊伍里---不是被冷箭射中。就是馬失前蹄了。不過也正是因為親衛旅的拼命,才將侯鑒的軍令傳達到了各個漢軍將領手中,不過戰后統計,三千多人的親衛旅,最后活下來的不過二十多人。兩千多人就這么戰死在這里,連身份銘牌都沒來得及留下。
而警衛旅之前為了救援前師,被月氏第七軍團包圍在離前師不過四百步的地方,親衛旅的軍令也沒有傳達到那里---畢竟人數不多,黑夜中親衛旅也很難發現被圍困在小角落的警衛旅。于是,警衛旅是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戰后月氏人還感慨,警衛旅每個人都是戰死,有一些甚至落馬后依舊彎弓不止,力竭而亡!
正是警衛旅的寧死不降,讓前師那里少承受了無數壓力,最終才能夠策馬逃脫……可以說,沒有警衛旅,前師和特編部絕不會那么容易破陣而出。
但關于警衛旅在這場夜戰中的關鍵作用,卻是在十年后,月氏徹底覆滅時才被發現,“帝憫其忠,謂其勇烈,特賜全旅將士郊祭,晉兩級,賞其后人恩蔭!”
而此戰中月氏最關鍵的第六軍團,卻因為天黑迷路,徑直從西面繞到了南面,跟直沖月氏第七軍團后陣而去的中師來了個硬碰硬。也幸虧第六軍團走錯了路,不然人強馬壯的中師差點擊潰了月氏第七軍團的后陣---要知道,羅維尼斯的指揮大帳就設在這里!
后來中師接到了軍令,便舍棄了第七軍團后陣,徑直向西突圍,在付出了傷亡近半的代價,才突圍出來。中師差點抓到羅維尼斯---這也是當時漢軍唯一翻盤的機會---這件事在十年后被挖出來時,所有當年參加過突圍之戰的中師士卒都捶胸頓足,悔恨不已!
特別是當時的中師師帥,后來的軍團殿帥羅銘,簡直恨得當場吐血三升,含恨而亡!
中師上下之所以會如此悔恨,最關鍵的原因是羅維尼斯在后來給大漢帝國和漢軍帶來了重大傷亡,若是當時就將他斬殺,哪里還有后來的諸多悲壯?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也沒有假設。依照當時羅馬和大漢的實力和情形,即使沒有羅維尼斯,也還會有別的羅馬將領來跟漢軍作戰。只是可能傷亡情況和戰爭過程會少了許多精彩---多了也說不定---總之,歷史沒有假設!
※※※※※※※※※※※※※※※※※※※
注1:十二時辰,在西周之前便已使用。而在漢代官方文體上,還可以用:夜半(子時)、雞鳴(丑時)、平旦(寅時)、日出(卯時)、食時(辰時)、隅中(巳時)、日中(午時)、日昳(未時)、晡時(申時)、日入(酉時)、黃昏(戌時)、人定(亥時)來代表十二時辰。
當然,如果需要精準計算時,也可以使用漢圣祖引進的二十四小時制度來解釋。這里侯鑒在奏報上用含糊的日昳、晡時等語,是想掩蓋一些責任---人性皆如此,無可厚非。(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揪蛺劭磿W】)
(https://www.dzxsw.cc/book/8853/519908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