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3章
技術可以買,也可以偷學,但是我們的科研人員卻不能等,決不能被歐美國家牽著鼻子走,這是底線。
只是相比于這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才更加致命,且似乎無解。
前世造成我國半導體產業全面衰敗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自身出現了問題,不僅僅是政策方面,還包括經濟以及認識方面。
除了八十年代甚囂塵上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言論外,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一條政策,徹底的斬斷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不,應該是斬斷了整個電子工業的未來。
如此恐怖的政策就是大名鼎鼎的“撥改貸”,這條政策普通人可能知道的不多,但是在國企工作過的肯定聽說過,因為很大一部分企業就是因為這條政策走向絕路的。
按照我國國有企業早期的運行原則,絕大多數的企業是先從政府財政獲得撥款,作為工廠流動資金或技術改造經費,企業盈利后將利潤上繳國家財政,這樣形成良性循環。
但就在1984年,為扭轉財政虧空局面,上面盲目實行“撥改貸”政策。
按照這一政策,將政府財政撥款改為企業向銀行貸款,還要支付高額利息。而另一頭,企業的利潤照樣要上交財政。
這樣政府不僅不投一分錢,反而像從前一樣,抽走企業的大部分收入,導致國有企業迅速陷入虧損困境。
作為當時國民經濟中利潤較高的產業,電子工業受到的影響是空前的,等于直接抽干了電子工業賴以發展的資金,最終導致了后來一連串的災難。
這只是危害之一,由于“撥改貸”,企業必須更加的注重效益,研發什么的都得靠后。
以至于大部分企業只顧引進外國設備,以盡快投產盈利,缺少科研資金對外國技術進行消化吸收。
所以到八十年代,正是電子產業興起的關鍵時期,歐美日韓等國,甚至于我國的灣島都在加大對電子產業的科研投入時,我們國內卻在大規模壓縮科研經費投入。
1984年以后,由于“撥改貸”造成的困境,使我國企業基本無力進行研發,科研經費占GDP比值驟然降到0.6%以下,我國的電子工業徹底垮了。
而包括半導體產業在內的整個電子工業,本身就是高投入高利潤的行業,整個行業技術更新迭代速度非常的快,落后也就幾年內的事情。
在失去了自主研發的能力之后,我國相當一批大型國有企業不要說是發展了,生存都受到了影響。
就比如說我國最大的半導體企業——滬城元件五廠,在1980年的時候,這個廠子的利潤就高達2070萬元,職工人均利潤1.5萬元。
即使是1985年,上海元件五廠的產值仍然高達6713.1萬元,利潤達1261.4萬元。
然而到了1990年,滬城元件五廠產值下降至1496萬元,利潤竟然僅有2.47萬元,全廠1439人,人均利潤僅有區區17.16元。
熬了沒幾年,這家風光了三十年的半導體器件龍頭企業,就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破產倒閉了。
而像這樣不明不白稀里糊涂倒下的企業實在是太多了,數都數不清。
因此,在周揚看來,我國半導體產業想要重振,甚至于像后世的“新能源”、“高鐵”等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最重要的還是阻止這個可怕的政策的推行。
只是這可是國家政策啊,周揚真不覺得自己有這樣的影響力。
好在這個問題的核心是錢,只要解決了錢的事兒,那么這事兒就還有余地。
對于賺錢,周揚還是略懂的!
在理清了所有事情的關鍵之后,周揚終于拿起了紙筆,而后伏案疾書了起來。
幾個小時后,一份影響深遠的方案便成型了...
..........
(https://www.dzxsw.cc/book/88062636/243593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