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考課(下)
大漢的上計,乃是一個郡國每年最重要的事情。
他是朝廷了解地方情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控制地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幾乎每個皇帝,每個宰輔,每個太守、國相,都會極其重視這件事。
童恢建議大將軍幕府代為考課,絕對是一件僭越之事。
但不得不說,這件事說到了曹昂的心坎上。任何有利于加強曹昂統(tǒng)治的事情,曹昂都會動心。
不過曹昂對于這件事尚沒有一個周全的考量,于是便只是聽了一番童恢的建議和具體的實行辦法,并未給他準話。
送走童恢之后,曹昂便讓人招來班英。
班英聽后,立刻說道:“主公,此事或許不妥。”
曹昂不解。
班英便言道:“徐州確實在考課上有失,但由幕府代替朝廷受‘上計’,太容易引閑話了。
此例一開,朝廷會怎么看徐州,怎么看主公?于主公的名聲有損。”
曹昂恍然,明白了班英的擔心。
這年頭,有些事可以心照不宣的做,但若是擺到明面上,卻是不行。
就像咒罵天子,這天底下私下罵天子的人還不知道有多少,你私底下罵,不讓人知道,怎么都可以,可若是公開場合罵,就是謀反。
曹昂頓時打消了代受“上計”的主意,這玩意影響太壞,得不償失。
不過對官員的考課打算,曹昂卻沒有放棄。
“公玉,童漢宗有一句話說得很對,夫有官必有課,有課必有賞罰。現(xiàn)在的徐州,需要一套有效地考核制度。”
班英點點頭。
“我以為既然無法上計,卻是可以下察。州府將對各縣的考課從郡國收上來,統(tǒng)一管理,同時每年年底,分遣官吏前往各郡國,進行考課。如此既不違例,又能對各級官吏有效地進行考核。”
對于班英的建議,曹昂萬分贊同,于是便讓班英制定一個考課制度,以為成例。
送走班英之后,曹昂便思索起考課的標準來。
魏晉之前的考課主要以實務為主,到了魏晉之后,加強了對德行的考核,包括“德義存間,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即德、勤、能、績四個方面。這套體系,一直到明清,基本差不多。
標準不能說錯,可是考核太泛泛,在執(zhí)行中容易出現(xiàn)偏差。甚至因為各級官吏的個人愛憎,獎懲往往又成為一些人謀取私利和陷害他人的手段。
到了明朝,京察成了政治斗爭最有利的武器。
曹昂深知,任何制度都是圍繞著君主專制而制定的,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弊端,但他仍希望自已制定的考課制度能夠有效地促進促進吏治。
曹昂一夜未睡,最終決定,將考課制度設(shè)置為“每年小考,三年中考,六年大考。”既有效地對地方進行考核,又不使地方將過多的精力浪費在考核上。
至于標準,則用明清的“四格八法”制度,四格包括守、才、年、政;八法包括貪、酷、不謹、浮躁、疲軟、才力不及、年老、有疾,涵蓋了官員為政操守、才能、態(tài)度及身體條件等方面,盡可能地具有可操作性。
同時以嚴厲的標準對不達標官員進行處罰,從查問到降級調(diào)用,再到革去官職,較為系統(tǒng)周密。
曹昂制定好總體要求,班英也根據(jù)政治、經(jīng)濟、司法、軍事和文化等不同類別將官職分類,并針對職位的區(qū)別訂出了不同的考課標準。
不得不說,班英從政經(jīng)驗豐富,曹昂亦比不得。
“公玉從來不用我多費心啊。”
曹昂放下班英制定的細則,對班英說道:“自前漢以來,考核的權(quán)力分散,執(zhí)行又多流于形式,使考課僅及長官而不及吏,郡國守相不思正道,反而多用‘習于計簿,能欺上府’之人,務為欺漫,以避其課。而主持考課之人,多不愿秉公執(zhí)法,破除情面,以致‘尚書不以責三公,三公不以責州郡,州郡不以討縣邑,是以兇惡狡猾易相冤也’。這些都是制度實行之間的問題。
我準備單設(shè)一府,為審計府,由黃浮擔任從事,專司考課之事,考課郡縣;郡中同設(shè)審計房,由審計府直管,考課鄉(xiāng)亭。
將考課的權(quán)利集中起來,便能使考課制度統(tǒng)一,也便于對審計人員進行監(jiān)察。”
班英早就習慣了曹昂一言不合,就設(shè)置機構(gòu)的習慣。幕府之中,有士地署,參軍署,記室署等等新設(shè)部門,也不多這一個審計府。
“從今年冬天開始進行考課,考課標準在執(zhí)行中不斷進行完善,務求最適合于當下。”
一項制度,從制定,落實,到最終確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通過這件事,曹昂發(fā)現(xiàn),隨著分類對官員進行考核,幕府的官制也需要變動了,又是一個麻煩事。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班英離開之后,曹昂又招童恢前來。
童恢上次向曹昂提議之后,曹昂一直未有反應,童恢也不知曹昂的心思,倒是頗為忐忑,今聞曹昂相招,立刻見趕往大將軍府。
到了府上,童恢恭恭敬敬給曹昂行了禮,然后有些拘謹?shù)刈陂缴稀?br />
曹昂看了,也一時感慨。
曾幾何時,童恢還是那個冷冰冰的君子,可心中有了欲望,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自然隨之而變了。
見到童恢,曹昂便問道:“漢宗,你覺得一個輔貳官,最重要的優(yōu)點是什么?”
“主公,為輔貳者,要擺正位置,既要勇挑重擔,勇于擔責,有大局意識,團結(jié)共事,又要立身立德,保持獨立,不成為主官的附庸。”
曹昂看了童恢一眼,又問道:“若是漢宗做輔貳官,又能否做到這些?”
童恢一愣,心中卻是有一絲明悟。
“回主公,童恢若為佐官,必盡心盡力也。”
曹昂點點頭,沒再多說,便讓童恢回去了。
此時曹昂已經(jīng)拿定了主意,讓童恢代替王朗的位置。徐州士大夫需要一個高位之人,不是王朗,也是別人。
曹昂一直在童恢和張纮之間猶豫,現(xiàn)在看來,一個有能力,有操守,卻又有些油滑之人,更適合搭檔班英。
(https://www.dzxsw.cc/book/87983084/3636535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