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章 從戎三軍儀仗隊
4
當兵
張起義從小就羨慕解放軍,因為他身心輸滿了軍人家庭的血脈。雖然有良好的愿望,但多次爭取都未成功。因地方派性嚴重,且反對他的又是民兵連長,他父親又不好意思為難公社領導,就這么三拖兩拖的幾年過去了。
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張起義不靠天不靠地,全靠他自已。這年接兵動員會一開始,他就第一個報了名,民兵連長知道后,又拿出了以往的卑鄙手段,找到接兵領導誣陷張起義說:“張起義不怎么樣,別看他人小,心眼拐的很,不適合當兵。”
“哦!說說,他拐在什么地方?”
“仗著家庭出身好,目無領導,不守紀律,政治界線不清,經常與‘黑五類’有割不斷理不清------”
“什么斷理不清,一個小孩子家有那么復雜的關系?我看你是在捏造。聽說經常與你頂嘴,沒把你這個民兵連長放在心上是不是?”接兵負責人馬祖淼,冷了他一眼反譏說,“人正影不斜!我看這小伙子不錯,歷史清白、社會關系好,儀表堂堂、英姿豪爽。聽說他為人正直,大公無私,小小年紀,就被公社評為‘五好社員’。我們很需要這樣的兵,你說他表現不好,請拿出證據來。依照法律服兵役,是每個公民的權力和義務,誣陷他人盡義務,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特別是你,作為一個抓武裝工作的民兵連長,更應該給我們輸送優秀的兵員!”
“我就是為了這個,才向首長提------”
“得得得得,沒有真憑實據,這個兵我們要定了!”馬祖淼極不高興的轉身向里,沖爬在桌子上做新兵登記表的排長趙伍軍說,“趙排長,把張起義的調查表整理完善,明天上午進行家訪,這個兵一定要帶走!”
“是!”趙伍軍響亮的回答一聲,隨又附在桌子上聚精會神的干他的事情。
民兵連長被駁得無話可說,殃殃不快的步出接兵辦公室,回到家中一氣之下大病了一場。結果,他推薦的4人,也是全村和他走得最近的關系戶,不是身體不合格,就是政審沒過關。全村參加報名的5人中,只有張起義一人被錄取。
張起義隨心如愿的當上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1973年12月初,他告別了父老鄉親,帶著各級領導的囑咐,與本縣被錄取的150名戰友,乘上了北上的火車,于12月21日到達了北京豐臺車站,隨后被分配在北京衛戍區警衛一團開始了新兵生活。
5
磨煉
新兵到部隊,像小媳婦見公婆樣的周身不自在,部隊不是生產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黑睡大明起。就連起床作息都有時間要求,甚至連進廁所都要排隊出入,星期天、節假日外出逛街也要按比例排隊或結伴而行,任何人不得隨意單獨出入營區。
這些制約行動的條條框框,對張起義來說,毫無心理障礙,因為父親是20世紀40年代入伍的老兵,母親又是抗日寇的英雄。他們要自己的兒子成為新時代的英雄,就要在困難中磨煉,在艱苦中成長。
從他記事起,在父母親艱苦奮斗精神的影響下,就在幼小的心靈里打下了磨煉成鋼的堅強意志。可能是張起義的精神感動了衛戍區警衛一團的首長,團的首長如實的向上級匯報了張起義與眾不同的獨特風范,也可能是他交好運的時候到了。反正是張起義只在警衛一團訓練隊呆了27天,便被陸、海、空三軍儀隊選上了,從此,便步入了三軍儀仗的閱兵生涯。
在與張起義同時入伍的150多名的新兵中,只被選中了7名,這不能不算是優中選優啊!7名的第一人選就是張起義,這與直接深入基層把關挑選兵員的馬祖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挑選儀仗兵的連長反復查看了張起義的新兵檔案后,又征求了馬祖淼的意見,并且同著他的面對張起義進行測試。所以,儀仗兵連長在向營團首長匯報時,把握十足的說:“張起義品德優良、出身革命家庭、社會關系清白、身高180米,五官端正,形象嚴然,可以說,從他身上很難挑出一星點兒的毛病。”
“好!只要你武連長同意,我們沒什么意見。”各級首長的順利通過,讓張起義高興得一夜難眠,將這一喜訊告訴家里后,父親激動得買了掛10萬頭的大鞭燃放慶賀。他在延安當兵時就知道儀仗兵的標準和待遇,因此,他逢人便說,遇人就講,“我的兒子有出息,將來肯定超過他老子!”
旁聽者立馬會以羨慕的口氣回敬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嘛!有你這根紅,當然苗兒就壯了。祝賀,祝賀!”
1974年因為新兵太少,所以就沒有組建新兵連,儀仗隊特將張起義和其他7名新兵編為一個班,并將這個班序列為11班。各級首長對11班非常重視,要將這個班的每個人員都培養成全軍的標桿人才。為此,專門配一位思想覺悟高、作風過硬、儀仗標準規范的老班長組織他們培訓。
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雖然組織和首長都有呵護從嚴之意,但對于爭強好勝的張起義來說,他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的道理。要想戰勝一切困難,就要練就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而且,這種毅力必須要超常人所有。
為了達到儀仗姿態的嚴格標準,張起義認為,首先要從意志上磨煉。他有180米的個頭,一副威嚴大度的面孔,為了煉就挺拔的身板,他堅持3年睡硬板床沒枕過一次枕頭;為了磨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一年沒出營房大門。這對于一個身居首都鬧市的青年小伙子來說,那是何等的苦熬、何等的寂寞。
每年都有新戰友融入軍隊這個大家庭,都對張起義有一種好奇的感覺,特別是那些剛剛步入儀仗軍營3天的新兵,他們不認識張起義,但又想見見張起義是個什么樣的人物。
因為他們踏進部隊大門的那一刻,滿耳灌輸的都是儀仗兵如何光榮偉大,張起義如何練兵、如何儀仗的感人故事。為此,都帶著疑惑的口氣問班長:“班長,哪一個是張起義?能否讓我和他在一起。”
班長那贊美的口氣里飽含著敬意:“練兵場、課堂內哪個腰板兒最直,哪個表情最好,哪個動作最完美的人,他就是張起義。要想和他在一起,首先得吃3年硬板床不枕枕頭的苦,還要經受一年不出營區大門的寂寞。你們能做到嗎?”
“能!只要能練出標桿,我們情愿吃這份苦!”
6
夯基
張起義不但動作、儀仗標準規范完美,而且文化涵養也非常深厚。為了達到這一深厚的功底,他可是吃了不少頭懸梁錐刺骨的苦頭。
因受動亂年代的影響,張起義文化知識浮淺讓他深感力不從心,儀仗兵的性質和工作的潛在要求,需要他升華文化知識。
兒提時,老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小上學不用心,不知書中有黃金,早知書中黃金貴,夜點明燈下苦心。”
張起義想:那個左得出奇的年代,真假混淆,黑白不分,不允許你下這份苦心,交白卷可以當狀元,知識越多越反動,被“四人幫”打倒迫害的“臭老九、牛鬼蛇神”中有多少是知識源博的棟梁之才啊!可他們所得的結果讓人心寒。他所在的院西村小學校長,雖然不是國家的名人,但他是全縣的模范教師,在教育界也是小有名氣,每年的升學率位居全縣榜首之名,經他親手培養出了一任省委書記和兩名副縣長。他很喜歡有才華的學生,對張起義也非常器重,就因為他重才施教,硬是被說成是“臭老九”的禍根,打成右派批斗,送勞改農場勞動,張起義暗地里給他送飯,被民兵連長的侄子發現受到牽連,在當兵問題上曾多次受到民兵連長的阻撓,要不是馬祖淼的堅決反對,他張起義很難實現從戎儀仗的夢想。
張起義知道,儀仗兵雖有威風凜凜的儀表,受海內外甚至全世界人民崇敬的殊榮,但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很難勝任此項工作的。為此,他要利用這個大好的時機打牢文化基礎。
為了適應部隊的發展需要,他給自己規定了附加條件,每天除軍事訓練科目外,另加2個小時的文化知識學習。自學初中、高中課文,堅持每天寫心得體會和作業。3年時間里,寫了32萬多字的心得體會和初高中課文作業。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取得了高中畢業的好成績。這為他后來能被推薦,進入武漢大學深造,夯實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有直接的關系。
由于張起義主動給自己增壓加碼,在儀仗兵訓練中,取得了最好的成績。5月份被批準執行第一個執行儀仗任務,7月份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考核,獲得“儀仗能手”稱號,同時被儀仗連樹為“教養一致”標兵,并在全系統作了典型發言。也由此在新老兵耳目中,已成為他們學習的楷模。
1975年5月6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同志逝世,吊唁儀式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對于這樣隆重的儀式,可以說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的第一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張起義的軍姿,不但嬴得了北京衛戍區首長的好評,而且也贏得了外國使館參加吊唁人員的贊美之詞,他們利用莊重吊唁的孔隙,以敬佩的眼神翹指贊賞:“中國軍人的儀表威武,軍姿‘ok’!”
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指著張起義對儀仗隊長說:“以后儀仗隊選兵,就照這樣的標準選,他身上充分展示著中國軍人的威嚴。”
同年9月12日,全國體育運動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開幕,張起義所在的儀仗隊連擔任開幕式的方隊任務。經過3個月的精心組織和刻苦訓練,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為國家爭了光,為軍隊爭了光。從此“張起義”三個字,也在陸、海、空三軍儀仗隊中小有名氣。
(https://www.dzxsw.cc/book/87376660/3125156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