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章 勇拿第一的將軍
28
選人
要說空軍方隊走到哪兒哪兒歡迎,此話一點兒不假。但在這些精彩的畫面背后,卻有一個關鍵的人物在起著關鍵的作用,他就是b師副師長,后提升為c師師長、空降兵某軍副軍長的左印生將軍。
從“802”演習開始,作為b師師長的左印生同志,在決定大閱兵的人才選拔上,他起了關鍵的作用。這個作用可以說是決定了張起義的閱兵生涯,也決定了空軍軍史上的輝煌永駐。從左印生的話詞語意中,不難看出,他的國防意識、演講能力非常強。他說:華北大演習,也叫張北大演習、反空降大演習,演習過程中有一次大閱兵,這次大閱兵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次展示國、軍威的大演習。這次演習有著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重大的政治意義和強勢的國際意義。我們不稱霸,但我們要爭霸,霸是軍人的本性。
左印生的話不但哲理性強,而且貫通全局,對大練兵很有指導意義。他說:首先從國際大氣候看,中蘇關系公開破裂,由蘇聯老大哥情誼的馬克思列主義,變成了仇視中國的蘇聯帝國主義;就國內大背景來說,粉碎“四人幫”后,鄧主席主持軍委工作,要在軍事方面展示力量,要把受“四人幫”影響發展國防建設的時間奪回來,對被“四人幫”干擾破壞的軍風、軍紀、軍威進行整頓;就歷史意義而講,這次大閱兵前所未有,震驚中外。當時讓我們軍我們師參加大閱兵,軍黨委會上副軍長李良輝和大家一樣的心情,要組織好實施好這次大閱兵活動。經過再三研究決定,讓我負責組織閱兵方隊參加此次大閱兵。
一接到這個任務,我是既興奮又緊張,因為從來沒有搞過這么大的活動,而且是向全世界展示軍事力量。搞好了國、軍威大增,威懾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搞不好影響國、軍威的展示,掉腦袋事小,被世人小瞧中國人事大啊!歷史上的“東亞病夫”讓我們窩囊了好幾輩人,八國聯軍侵華,小日本的狂妄讓我國人民受盡了欺凌。現在,決不能再讓那些喪心病狂者小看我們中國人!不但要搞,一定要搞好,要強盛軍威、國威!可沒人才不行啊。我就去找我的老軍長、衛戍區第一任政委的秦基偉。求他看在戰友情份上幫我一把,他們幫我找了一個干部苗子叫程志強,和兩個班長,一個叫張起義,一個叫張廣才。幫我們訓練閱兵隊員,別看他們年齡不大,周身充滿著霸氣,訓練的閱兵方隊一舉拿下了五個第一。
演練進行完后,程志強的任職命令就下來了,正式大閱兵那天,真是驚天動地,恢弘壯觀,國威、軍威大震。這就是中國軍人的作風,強國固基的鋼鐵長城。從此,在空降兵全軍上下,廣泛的傳頌著“三磚”、“三基石”。磚是價值連城的金磚,就是在全軍大閱兵中做出了杰出貢獻的張起義、程志強和張廣才3位教官,有了他們3人的耐心施教,為空降兵接連培養出了數千名閱兵隊員和數百名訓練教官;基石是大家對李良輝、左印生和肖樹森的比喻。肖樹森當時任b師副師長,后來提升為b師師長,1983年5月和左印生一起同時被任命為空降兵某軍副軍長;李良輝1976年10月就擔任副軍長職務,1983年5月提升為軍長。這些眾口一詞的比喻顯然有點夸張,用在他們3人身上雖然有點牽強。但在確保大閱兵健康發展的過程中,他們3位軍指揮官齊心協力,奪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第一,將閱兵的強勢力量一直延續了25年。
張北大閱兵勝利結束,并不意味著閱兵終結,肯定要在全軍系統開展以整頓軍紀為目的的大閱兵活動。左印生再次去北京儀仗隊借調教官,有了第一次的合作,第二次就痛快多了,衛戍區首長當即答應讓張起義當我們軍的主教官,儀仗隊的三兄弟只能由他代勞了。程志強當了儀仗隊長走不開,張廣才熬盡了最后一滴血,累倒在閱兵場上,一病不起撒手而去,太可惜了!
張起義到我們軍后,我們按正常保留優秀骨干的優厚政策,作為志愿兵轉干的預升人選使用他,他也很賣力氣,對重振軍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全軍上下對他很崇拜,他的包容性、感召力很強,處處謙虛謹慎,事事從嚴律己;善于團結同志尊重領導,思想方法又活,很有陽剛之氣,可以說是一個很好、很稱職的教官。他不但身體力行,而且關心同志,愛護隊員;他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很有文化素質,涵養很深,在他身上充分的展現著英雄連隊的本色,一句跟我來!向我看齊!立馬能將士氣鼓舞到頂點。
左印生不但是個軍事演講家,而且還是位慧眼視珠愛才的伯樂,他的話匣子一打開,讓你全神貫注總感筆速太慢,要不是有微型錄音機輔助,那些珍貴的素材將會隨時忘卻。他繪聲繪色的說,在隊列訓練中,用行武的話說,張起義是個練兵狂;用通俗的語言講,他是個精神支柱,是個標桿;他一到那就定人心,從師長、軍長都很喜歡他、尊重他、重視他,從他的技術性、嚴謹性,他訓練出來的閱兵隊員很有親和力,很有影響力,部隊為了保存骨干,我們專門任命他為特殊教官,家屬不夠隨軍條件,我們特意與地方政府聯系接收她,并安排工作,包括生活所用的油鹽醬醋都幫她一步到位。政治上的關心,生活上的幫助,充分的感化著這個熱血男兒,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都投入到了閱兵訓練中去。
說實在話,一個成千上萬人的部隊,要想把它組合起來,把成百成千的人訓練成為步調一致的大排面,從莊重威嚴的天安門廣場通過,不出一點兒差錯,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張起義做到了,而且天衣無縫,不但推動了部隊的軍事訓練,而且推動了全軍的思想、作風、紀律建設,提高了我們軍在全軍的知名度。
張起義受到軍首長的過分偏愛,在某軍上下曾一度掀起了軒然大波,有個叫張奎的教官,明為妒忌張起義家屬,實為忌恨張起義超越自己而找借口。他沒那個能耐拿第一,又怕說出來被左副軍長批評,就找能與左印生說上話的領導亮明自己的觀點。那位領導不但沒有制止張奎的妒忌心,還一口仗義的口氣找到左印生反映問題:“不就是一個志愿兵嗎?他有多大的能奈驚動了你這位軍首長為他開后門?”
“志愿兵怎么了!”左印生一聽火冒三丈,“在你眼里他是個志愿兵,可在我眼里,他是個能駕馭千軍萬馬的總教頭!林沖也是教頭,可他才掌管八十萬禁軍。而張起義,他可以指揮千軍萬馬!”
那人仍有點不滿的口氣問:“家屬不夠隨軍條件,憑什么安排工作?你這樣搞不怕亂了規矩?”
“憑他是個人才,是人才就得拴心留人!至于‘后門’?‘規矩’。純屬無稽之談!”左印生瞪了他一眼說,“告訴你,不當家理事,不知道用人之道。為了留住他這個人才,必須要安排好他家屬的工作,才能解決他的后顧之憂。因為志愿兵提不了干,但我要把他家屬給安定住,我派人從河北將她調到武漢黃陂來,就是要留住張起義,這就是規矩,我左印生的規矩!規矩不是人定的嗎?歷史的局限性是暫時的,志愿兵提不了干,就決定人的終生了?我們不是在想辦法給他創造條件嘛?就是要讓他充分展示才華。我堂堂一個副軍長,難道連這點權力都沒有嗎?誰要有意見,讓他直接沖我來!我倒要看看,他哪個人能保住大閱兵不丟第一的陣勢!”
29
第一
說起第一,左印生可是有老資格可擺。他28歲就當了副團長,40歲副軍長,47歲任武警副司令。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將軍,一路的春風得意、平步青云,沒有走門串道、沒有強勢后臺,全靠自己的刻苦、勤奮。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后臺就是“第一和紅旗”。
說實在話,他的話一點兒也不夸張,凡是了解左印生的人,都是一個腔調:“左副司令全是靠第一和紅旗培養起來的。”
被人們敬仰的將軍,眾口一詞的話語內,飽含著褒義詞:“左副司令是標準的臺階式,他這個將軍完全是用汗水、淚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左印生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初步入部隊的農村兵,他一到部隊,就處處顯示出了他是一個逞勝好強者,是一個敢爭、敢搶的勇士。從飼養員到司令員,見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的英勇事跡,早已在某軍上下傳為佳話。
要想出人頭地干出一番事業,就要用心思、用實際行動、用真誠去感化、去付諸實施,甚至可以說是用良心去對待一切事物。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把握住時機,任何人都有機遇,擦肩而過的時機往往不被人在意,但過后惋惜、甚至后悔不已,“事后諸葛亮”永難成大器;任何事物都有規律,就看你能不能科學運用,包括畜牲在內。左印生就是將心思用在每一個環節上,使自己快捷穩步的跟上了時代發展的步伐,才有他輝煌的歷史成就。
60年代大比武,左印生當時是個新兵,他所在連隊的軍事訓練,投彈、刺殺、射擊,包括單、雙杠樣樣名列全團前茅,但就是養豬上不去。他的班長為了爭這個第一,主動提出要去喂豬,但他心眼太死,掌握不住豬的生活規律,隔三岔五的都要死幾頭。有一天司令員到他們連隊去參觀農副業生產,當轉到養豬場時,看到班長正在往一群爭搶吃食物的豬槽里倒司料。司令員親切的問道:“小鬼,喂了幾頭豬啊?”
這個班長不認識司令員,但他認識團以下首長,急忙放下手中的桶,一個急轉身大跨兩步面向司令員,剛要張口回答司令員的問話。站在一旁的團長指著身邊的幾位首長說,這是我們的司令員,這是我們的武師長。然后他又指著剛才問他的司令員說:“司令員來我們團檢查指導工作,一定要如實回答司令員的問話。”
“是!”班長一見這么大的場面本來就有點心慌,當一聽說問他的是司令員,就更有點措手不及,唰的一個敬禮,畢恭畢敬,語無倫次的回答了司令員的問話:“喂了48頭,3頭母豬1頭公豬——司令員,下了10頭豬仔,死了5頭——司令員!”
此話除了司令員之外,讓所有在場的人都覺得好笑,但沒一個人敢笑出來。雖然司令員聽得非常別扭,可想發火又發不起來,想鼓勵幾句又沒有合適的措詞。正在左右為難時,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左印生,打開了僵持的局面,不但給司令員搬了個臺階,而且也為全連爭了搶得喂豬第一的機會。他不失時機的嗆了班長一句說:“怎么搞的,這么好的飼料、這么好的條件還喂死了5頭,該打板子!”他那句無可挑剔的話,不但讓司令員為之一振,就連師團長都激情四射,把剛才憋悶在胸中的笑聲全噴發了出來。
“哦!你想喂豬嗎?”左印生那句只是想為連隊爭回面子的氣話,沒想到正應了司令員的心意,不得不讓司令員刮目相看。司令員以敬佩的眼神盯了左印生片刻說,“好小子,口氣不小!好!半年后我再來,養豬現場會就在你這兒開!但你小子給我記住,我要的不是死豬,我要的是個大膘肥,要的是全軍養豬第一的經驗!到時候,你可別讓我失望!”
“請司令員放心,保證拿下第一!”左印生的話不多,但陽剛有力,有一股爭強好勝的霸氣。這種霸氣,正是中國軍人所具備的素質,也正是各級首長所需要的沖鋒陷陣精神。
左印生是個軍事尖子,是被挑選出來參加射擊表演的神槍手,所以才有姿格陪軍師首長。沒想到他看到養豬的第一也要爭,連排長包括營長也只好忍痛割愛,讓他改行喂豬。左印生就是左印生,敢說大話,敢做大事。他將鋪蓋卷兒一裹,搬到豬圈的窩棚里住了下來,晝夜守候在豬圈里。精心飼養,悉心照料。
豬也是有感性的動物,經過一段時間的喂養,與主人建立了感情,只要聽到他的腳步聲,都擺著小尾巴,爭先恐后的往圈門口圍,嘴里哼唧不停的等待著主人的訓導。特別是即將生仔的母豬,左印生特別的用心照料,不光從飼料上給以調劑,而且從保溫取暖、圈內衛生等多方面進行處理。出生的關鍵時刻,他更是不知疲倦的守候在母豬身旁,一個一個的幫它接生,邊接生邊觀察母豬生仔的規律。
一個老母豬生仔,順利也得大半天時間,往往是趕在夜里和清晨時間,此時也是最容易疲勞的時候,一窩豬仔多則10多頭,少則5、6頭,照顧不好經常會有壓死、餓死、擠死,互相爭奶吃踩死、或冷天氣溫低凍死的現象時有發生。老母豬生仔的規律是先小后大,剛生產時沒有奶水,待生上2、3個后奶水才逐漸下來。先生的小的沒奶吃,待有奶水時,后來生的大的已搶住了奶頭,不吃足吃夠不松嘴。待大的吃足吃夠了,先生的小的也餓得差不多了,若是再不讓它吃幾口很快就會餓死。為此,左印生就盯住那些小的,待大的吃幾口后,趕緊用手將大的撥開,再用手抱著小的將豬奶頭入到它們的嘴里,吃幾囗再換一個。這種人為的輔助法雖然有點辛苦,但他讓所有的豬仔都均衡的吃上了奶。待整窩豬仔下完了,也都吃的差不多了。
豬仔下完并不以為著完事大吉,關鍵是給老母豬補充營養,使老母豬有足夠的奶水確保小豬仔健康的生存。這時的左印生完全陶醉在喜悅的收獲之中,將早已準備好的豬食往槽里一倒,將剛產后頗有倦意的老母豬趕起來,讓它好好的美餐一頓后,他才安安穩穩的睡上一覺。
半年后,司令員真的帶著工作組來了,不過這一次可是有備而來,他看著滿圈個大膘肥的豬,當即將“養豬標兵”的紅旗遞到了左印生的手上。
30
風險
奮發拼搏者,成功的背后潛藏的極大的風險。而敢于爭第一的人,往往冒著極大的風險,執行著超越世俗的艱巨任務,時時刻刻將自己的生命和安全置之度外,這就是標準型的中國軍人本色。左印生在人生道路上,時刻踐行著爭第一、扛紅旗的諾言。
在電子化、信息化迅速發展的年代,為了培養部隊的野外生存能力,左印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帶上部分兵力,深入到云南、廣西邊境的十萬大山中,每人一天只發二兩大米,培養空降兵在沒有給養、沒有任何物資保障、脫離組織領導的惡劣環境中鍛煉野外作戰的能力。
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里,在沒有指揮部導航,只靠指南針和思維的判斷,渴了喝囗山泉水,餓了摘幾個野果子充饑。白日云天霧地迷山路,夜晚楸棲樹杈夢游天姥。晝夜與野獸為伍,時時與大自然作伴。積年累月的磨練,左印生不但適應了這種特殊場合,而且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了特殊任務:1979年我人民軍隊與越南發生了大的摩擦,邊境爭端結束后,仍然不停的發生著小的摩擦。為了摸清越南方面的兵力布署情況,我人民空軍空降兵部隊派出了由300名軍人組成的小股部隊,化妝成當地老百姓深入邊境實地偵察,以利于把握好政治上的主導輿論,和軍事上自衛的主動權。
左印生主動請纓,冒著極大的風險,暗中跟蹤越南邊防巡邏部隊,采取守株待兔的辦法,在荊棘叢生的山林中,像猴子一樣,爬在越南士兵常走的無雷通道的大樹上,堅守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干渴和饑餓,終于瞅準了時機,抓了一個越南巡邏的營長。喜得收獲,萬分的高興,急忙將他嘴巴堵死、雙手返綁后裝在事先準備好的麻袋里往回扛。由于興奮和激動,完全忽略了攜帶方法,像扛布袋樣的快速往我邊境內運行。結果將俘虜活活的悶死在了麻袋中還不知道,左印生后悔得朝著自己的腦袋狠拍了兩巴掌以示追悔,“唉!可惜,可惜。舍命帶回來個死的!”
為了消除越南軍侵略我邊防的心頭之恨,左印生從死營長的衣袋中掏出證實他營長職務的證件,然后抽出腰中的匕首,割掉了死營長的一只耳朵,將尸體推下萬丈山谷之中,這只耳朵一直保存在軍部的博物館的容器中。雖然這次抓舌頭,沒有得到什么口供,但從俘虜的身上搜出了部隊的番號、職務,偵察到了越南防御的具體地理位置,經過推算了解到了越南邊防軍的布防實力。對于我們隨時調整兵力,起到了威懾越南政府的積極作用。
左印生所在的部隊,是一支有著光輝的戰斗歷史的英雄部隊。戰爭年代上甘嶺打出了國威軍威,黃繼光的獻身精神永垂青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功八連艱苦奮斗作出了豐功偉績;四川汶川遭受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在所有信息都中斷的危急關頭,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空降在強震中心探險情,為搶救黨、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驚濤駭浪中,面對群眾被不明真象的人迷惑,違心鬧事、嚴重威脅黨和國家政權時,又是這支光榮的部隊,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時間最先到達天安門廣場,而且是左印生親自帶隊。他以大無畏的精神,沖破暴徒的攔阻,來到人民大會堂,面向維護首都治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喬石展示了人民軍隊保護國家安寧的雄威英姿,他那洪鐘般的吼聲,震撼人心,感天動地:“報告!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軍少將副軍長左印生向您報到,請指示!”
看著這些威武雄壯的英雄健將,喬石激動得緊緊地握著左印生的手說:“你們來得太及時了,在黨和國家面臨著危難的時刻,你們趕到了,保住了黨和國家的政權安寧,避免了一場人為的大災難,謝謝,謝謝你們那!”
“人民的軍隊,鋼鐵長城,強固國家政權,是我們的責任!”左印生那洪鐘般的誓言,安撫了所有在場人的動蕩不安之心。
大部隊的及時到達,穩定了整個混亂勢態,這是軍心民心所向往的安定局面。但受蒙蔽的少數人還在鬧事,小的糾纏仍在不停,必須要盡快的深入到各個環節,徹底肅清暗中作亂的不法分子。可跟隨左印生后邊的幾支小部隊卻被分隔成了幾小塊,遭到了不法分子的圍攻,營團指揮員心急如焚,費了很大的勁不能及時將部隊歸攏到一起。好歹他們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軍人,隨機應變能力較強,短暫的時間內,快速的換下了事先準備好的便衣,四處尋找著歸攏部隊的機會。
張起義望了一眼不遠處的營長,迅速傳遞了一個眼神,暗示他雖然眼下暫時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可盡快深入鬧區與大部隊會合,穩定整個局面卻是他們心照不宣的意向。
此時的張起義被一幫不法分子圍困在東單商場門前,他為了盡快護送團長進入鬧事區平熄不法歹徒,拉著在車上換好便服的團長,來到一位胳膊上戴紅袖章,頭戴鴨舌帽,面善心和的工人代表面前,用手指著團長坐的那輛專車對他說:“老師傅,行行好,我這輛車交給您幫我看著會兒,我們是山區來北京旅游的農民,這是我們的村長,不巧趕上了學潮,車也開不進去了,也游不成了,只好送他到車站搭火車回去,等明天人散了我再來開車吧。車上有吃有喝的,渴了餓了你盡管吃就是。”
那位工人代表盯了一眼張起義,雙目中閃出了敏捷的銳光,這種善意的銳光暗示他,不要緊張,我不會壞你事的,你遇到的是位好心人。可工人代表對他的謊言又不太滿意,至于“村長”是真是假他都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張起義,對他的委托別有用心的熱情,頭點得雞啄米似的連說,“好說,好說。去吧,去吧。從天安門斜對過走會安全一點。車子交給我了,放心去吧。”
隨之,他在心里咕噥一句:“糊弄誰呀!你是什么人物我不清楚,化成灰我也認識你,國慶35周年大閱兵時,幫我們廠訓練了200多名閱兵隊員;天安門升國旗的國旗手、三軍儀仗隊隊員,竟然冒充山區農民。你是那土包子料,你身上有土腥味嗎?”他望著快速離去的張起義二人,微微的笑了笑說,“盡快的平定爆亂,那才是全國人民的福分哪!”
永遠也不服輸的左印生就是要將這種霸氣傳給張起義,他認為張起義也確實是他心目中的人選,就是滿身的土腥味,他也要將他變成為一身的霸氣,所向披靡閱兵教官!所以,他要在他的身上下一定的功夫。誰有意見也不行,難道他一個副軍長偏愛一個志愿兵也是過錯嗎?
張起義也確實是個熱血男兒,非常喑世視物,從不因首長的偏愛而傲雪欺霜、傲岸不群,他非常謹慎從事,總把首長的關愛當作鞭策自己的動力,在閱兵的道路上邁出了穩健扎實的步伐。有個河南兵叫姜四新,是空降兵b旅步兵一營四0火箭筒連三排八班班長,1989年5月帶領全班9名戰士隨大部隊在北京執行戒嚴任務,進駐北京西郊機場進行修整編組后,隨即開始了閱兵訓練,當時沒有教練,旅長從八一儀仗隊請教練專門指導他們訓練,他們連分四名教練。7月16日四0火箭筒連正在北京西郊機場車庫西側公路上組織閱兵訓練,張起義教官檢查閱兵訓練情況,三班由一名安徽籍教練指導他們訓練,張教官看后當場指出說動作要領不對:一是手握槍方法不準確;二是提槍上肩路線取捷徑不到位;三是下批槍方法不正確。
張起義講完動作要領后,從姜四新手里把槍要過去,給全連講動作要領,作示范動作。他的動作標準、正確、有力、到位,在批槍時,規范用力過猛,“啪”的一聲把槍托給批斷了。姜四新立即傻了眼,說這可怎么辦?張起義將批斷的槍遞給姜立新說:“練!繼續給我練!”
“槍都沒有了,拿什么練?”姜四新愁眉苦臉的說,“連長經常給我們講,‘作為一個軍人,槍是第一生命人是第二生命,要像愛護眼睛樣的愛護第一生命。’可這------槍都沒了還怎么個------”
“你說的話沒錯,可還有一句話說,‘武器是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戰場上,當子彈耗盡,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就要以犧牲第一生命的代價殲滅敵人,才能保存有效的戰斗力!”張起義口詞嚴厲的說,“練是為了戰,戰場上的白刃格斗,刺刀用壞了就要用槍托,與敵人拼槍桿子的力度要比這兇猛得多。去,讓你們營長來。”張起義讓營部給連隊換支新槍,換槍后要求他們繼續堅持高標準嚴訓練。由于該連訓練扎實,要領動作規范整齊有力,按時參加了旅組織的閱兵式分列式訓練,在受閱時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受到了軍旅首長的好評。
(https://www.dzxsw.cc/book/87376660/312515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