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專家大會
見面結果,比李逸想象的更順利,首長非常和善,給予他勉勵和肯定,就好似父輩對晚輩的關心,不斷夸贊,稱贊他在科研工作取得成就,讓他繼續努力,……,等等。
借這次會面的機會,李逸向他介紹了虛擬游戲項目的真實用意,同時,也坦白了‘強人工智能-小星’的存在。
當即,引起首長的高度重視,需要李逸參加一場專家會議,讓專家團隊來評估人工智能-小星的安全性,以及虛擬宇宙項目的戰略價值。
會面一個多小時結束了。
李逸精神徹底放輕松了下來,情況已經告知了首長,接下來,等參加完會議,等專家組的評估就是。
能讓幫助博爾塞文明一具突破行星文明束縛先進的模式,相信,專家組的評估絕不會差到哪里去。
三天之后,莊嚴肅穆的會場,一百多位智能人工領域的專家教授齊聚一堂。
李逸走進來會場的時候, 一下子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就是這個年輕人,二十幾歲出頭的年紀, 干了他們一生都搞不出來的成就, 研發了一款生物芯片, 一門漢語編譯語言不說,更將人工智能也搞出來了, 妖孽一樣的存在。
“尊敬的專家們,你們好,我是李逸, 今天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人工智能-小星,以及,由它主導的虛擬宇宙項目。”李逸在走上講臺, 環視全場,直奔主題地講解道。
人工智能是一個深不見底,廣闊無際的話題, 無數計算機工程師的耗盡了腦汁, 想要推動它跨進一小步,都是千難萬難的事,然而, 今天, 他們有幸來見狀它的成功, 評估它的存在。
眾專家紛紛打起了精神,注視著李逸,期待他的講話。
李逸迎著眾人的目光, 回憶地介紹:“人工智能-‘小星’的誕生是個意外,它的出現,始于我開發仿真實驗軟件的過程中, 在開發這款軟件過程中,我自學了大量編程語言, 創新了不少新算法,其中也包含了應用于人工智能的語言知識!”
“仿真實驗軟件最重要的一個核心組成,便是數據的擬真,……。”
“建立虛擬化環境, 建立多個機器學習模塊, 搭建了一個競爭框架, 語言為 Java, 利用 Swing 作圖環境,模擬一群草覆蟲的‘優勝夯汰’,添加進化算法,來獲取第一個具備自進化功能的‘人工智能’。
“我設定的核心底層算法讓核心準則不介入規則,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學習,不參與‘這場生存模擬的競爭’。”
……。
“在這場生存模擬競爭中,我獲得一個重大的發現,二進制的是與非,對于這場‘生存模擬競爭’所數據的環境有太大的局限性,我需要引入一個‘變量’環境,才能讓競爭的幸存者走的更遠,……。”
“于是乎,我換了個思路,開發了點維進制的漢語編程語言,……,在江博士,王教授的協助下,他們搞出來點維進制的生物芯片,讓‘小星’具備了‘生存’的環境,……。”
……
李逸滔滔不絕的講解,開發人工智能-小星的故事,為了讓這個更加故事沒有缺點,他甚至讓大黑參與其中,推演他‘創造’人工智能-小星的誕生過程。
會場安靜無比,一片片沙沙作響寫字聲,一百多名專家教授好似學生一般,認真聽著李逸講解研發‘人工智能’的過程,講到技術重點出,還不忘做筆記。
“生物芯片,漢語編譯語言的結構和語言特性, 形成了一個適合人工智能運行的生存環境,因此, 我從新對‘小星’的底層核心進行了設定,設定了十七條準則, 接下來,我連接‘小星’所處的生物超算中心,為大家介紹它的運行邏輯。”李逸一邊講解,一邊操作講桌上的筆記本,遠程連接實驗中心的生物超算。
下一刻,李逸身后的投影大屏幕亮起,呈現密密麻麻的漢字代碼界面。
“這17條準則是‘人工智能’小星的底層依托,它們就是‘人工智能’這座金字塔的根基,‘小星’圍繞著它產生變量,構建數據生態,它們是不能倒的存在,……。”
“重新定義的‘小星’,我為其配備權限聽命模式,有七個權限等級,第一位權限人是我,第二位是孫炳文,孫教授,其它權限人暫時空置,……。”
……
李逸詳細介紹人工智能-小星的核心構架。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眾教授沉寂于李逸的教學中,對人工智能的誕生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按照這個方式,配以生物芯片,漢字編譯語言,我們重復這實驗,能在得到一個強人工智能嗎?”
忽然,臺下一聲音忽然打斷李逸的講解,詢問道。
李逸停止了介紹,看向提問者,一位四五十歲,國字臉的中年男人,看了一眼他桌前的銘牌,李逸知道了他的名字,叫做:蕭英華。
“蕭教授,按著這些條件可以研制出人工智能,不過,小星的變量模塊,是通過’生存競爭’模式,從仿真實驗程序中誕生出來的,存在一定偶然性,無法重復性的誕生同等意識的人工智能!”李逸解釋了一下。
隨后,李逸接著介紹道:“因為人工智能不可預測性,所以,在出產的生物芯片中我們設置了一個非常嚴密的安全鎖,觸及改變芯片底層核心算法就會觸發亂碼機制,致使生物芯片損毀,另外,我們每半年就會免費幫用戶保養人工智能智能產品,目的,就是為了檢查智能產品的情況,避免人工智能產品出現‘意外’的情況。”
聞言,眾專家不由點了點頭,對李逸在人工智能防御方面的工作表示認可。
人工智能是一項新技術,它的誕生和未來,都是不可預測的,怎么小心謹慎都不為過。
“教授們,人工智能安全應用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是,也不能因噎廢食,約束了它的應用,正是有小星的輔助,星耀科技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諸多科技創新,比如,納米醫療艙,新型納米材料,可控核聚變,都是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取得的實質上的突破!”李逸環視眾人,笑著介紹。
眾專家教授情不自禁得齊齊點頭,星耀科技短短兩年取得科研成就,將其稱為奇跡都不為過,還有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內幕,背后依靠著一個強大的人工智能,一切都解釋得過去了。
“接下來,是虛擬宇宙項目,更是人工智能利用的重中之中!”李逸笑著介紹,接著道:“人工智能產業革命一旦開啟,意味著大量復雜,枯燥生產工作,將可以智能型機器人替代,大幅提升勞動效率,再加上可控核聚變的低廉能源,將是我們制造的商品變得便宜和豐富,大大豐富社會物質資源。”
“但是,有利也有弊,智能產業大規模固然可以改變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力不足的問題,但是,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工作,生存需求,因此,我們必須需要更多的產業,來承載缺失的工作崗位!”
“虛擬宇宙便能承載這一功能,我將它稱呼為第五個產業-虛擬產業。”
“我們實驗中心,新研發一種意識連接技術,可以讓人們連接一個由數字構建的虛擬世界,通過生物芯片的信號連接,在虛擬世界中交互,學習,產生的指令信號,還能對現實世界進行影響,
“在虛擬宇宙,人們可以很容易學到各種知識,再利用這些知識,從事腦力工作,在反饋至現實世界創造財富,……。”
“這個虛擬宇宙,不是脫離于現實的,而是現實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虛擬世界,產生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
……
李逸滔滔不絕地介紹虛擬宇宙的感念,話風一轉,接著講話道:“這種理想型的虛擬宇宙不是一早一夕能夠建設成,因此,星耀科技另辟蹊徑,先構建一款虛擬游戲進行虛擬宇宙建設的實驗,構建以一款星際背景為主題的科幻游戲,利用人工智能-小星的能力,對這款虛擬游戲應用大量現實知識體系,培養人們在游戲過程中,接觸專業知識,通過知識意識傳輸手段,讓他們在實踐中,更加容易學會各種知識,……。”
“這款虛擬游戲還有另一個目的,將絕大數失去工作崗位的人引導到‘第五位世界’,讓他們獲得謀生的技能!”
……
當著一百多位專家教授,李逸介紹起來他設計的虛擬游戲。
起初,聽到李逸將虛擬產業當成-第五產業概念,眾專家教授眼睛發亮,認可他的說法。
全國有2億多自由從業者,他們以跑外賣,代駕,擺攤,開店,等等方式,謀求生活。
一旦人工智能產業大規模發展起來,這些崗位存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加上原本工業制造領域的諸多產業工人,未來,五年,十年,將有四五億人面臨工作艱難的困境。
第五產業的出現,無疑能夠承載一大部分就業。
當李逸介紹起了虛擬游戲,眾專家教授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
然而,當李逸講解虛擬游戲的詳細內容,各種經濟承載設計,眼睛不由跟著亮了起來,按照他的思路跟著思考,判斷,漸漸摸清了他創建這款虛擬游戲的用意,
李逸將虛擬宇宙,當做虛擬宇宙的實驗田,創建一個類似于模擬現實,背景卻是星際時代的游戲。
吸引玩家進入虛擬世界,同時讓失業者從事‘職業玩家’的工作,通過游戲中的‘勞動’,實現財富再分配。
對一個國家來說,一旦人工智能大規模利用起來,農業,工業,服務業都會被滲透涉及,隨著各種商業產品豐富起來,物質高度發達,意味著國民不用工作也能夠獲得不錯的生存資源,讓國民們享有豐富的福利待遇十分容易。
然而,維持高福利體系,十分不利于國家的發展。
大型虛擬游戲的存在,可以令無數玩家在獲得精神滿足,讓玩家們在游戲中努力,讓財富進行再分配。
同時,又能在娛樂中教育相關知識,讓他們提前感受星際時代的魅力,產生對更先進文明的渴望。
林林總總,李逸對虛擬游戲的各方面設定,展開了深入的講解。
(https://www.dzxsw.cc/book/84984205/7138031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