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度尚之子
次日,劉備點了四千兵馬出征,行軍不足二十里,第三封探子密報便送到了他的手上。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山越聯軍行軍緩慢,十八日還有兩支隊伍出現了沖突,自己人與自己人打了起來,一直鬧騰了一個多時辰才停下來,死傷不詳。山越聯軍過余姚后,經過六個村寨,均屠村而過,僅有極少數人逃脫。我方探子已通知聯軍行軍路線上后面的其他村寨民眾及時逃離。還有上虞令度理動員全縣之民,得兩千余人,于曹娥江孝女廟周邊扎營,試圖以江水阻敵。
劉備將手中密信交給身邊的虞翻和張飛傳閱,二人看過以后均是義憤填膺。
隨軍的功曹虞翻道:“這度理乃原縣令度尚之幼子,三十年多前他父親在曹娥江畔為孝女曹娥造墓建廟,并立石碑,由弟子邯鄲淳撰寫碑文。沒想到數十年后他的幼子要在同樣的地方抵擋山越人的大軍。”
“還有這事?”劉備奇道:“這度博平的名聲我也有所耳聞,似乎是在遼東太守任上去世的,年僅五十余歲。他的幼子為何在這上虞縣做縣令呢?”
“主公有所不知,度尚任荊州刺史時與當時的交州刺史張磐因流賊殘黨的事情出現矛盾,兩州互相推諉,導致二人接連入獄。后來據說朝廷認定張磐無罪,而度尚則是自認罪責,因以前戰功赫赫,朝廷并未追究他的責任,只是任命他為遼東太守。”虞翻想了想,接著說道。
“當時他幼子尚不足周歲,若隨行的話,可能無法堅持到遼東,他便將幼子送至上虞友人家中。度尚任上虞令時,為政嚴峻,善于揭發人的奸行和過錯,眾人都以此為奇,認為他是神明,民眾對他十分仰慕。就是這個原因,身為度尚幼子的度理也被上虞縣民所喜愛,他年紀輕輕便被舉了孝廉,然后就直接被任命為上虞令,現在已經有七八年了。上虞縣一直是吏治清明,民生旺盛,所有民眾對他極為信服。”
就因為一群流賊殘黨讓兩個州的刺史相互扯皮,還相繼入獄?劉備一聽虞翻說的話就覺得其中肯定有問題,但這事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他也沒興趣去調查,反而是這個度理引起了他的興趣,此人在歷史上可是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來啊,難道是再過幾年被孫策給殺了?還是被山越給弄死了?
“難怪這人能在一縣之地號召兩千多人為他作戰呢!是個人物,俺佩服他!”張飛笑道:“大哥,要不咱們加快腳程,趕到孝女廟去看看這個度理吧!”
劉備欣然應允,讓身邊親衛到前軍通知關羽等人,加快行軍速度,爭取今日便趕到曹娥江孝女廟。原本山陰與上虞距離便近,僅僅七十余里,如今已經行進了三成的距離,加緊趕路,相信很快就能到達孝女廟。
事實證明,若是進行急行軍的話,一日行軍距離達到七八十里還是很容易做到的,當天下午,劉備的兵馬便與度理的隊伍匯合了。
其實古代時候,軍隊長途行軍時日均行進約四十里左右,短途行軍日行六十里左右(這在前文說過),那是有原因的。其一便是要保證軍士體力,每日行軍不能太遠,否則對體力損耗比較嚴重。試想一支隊伍每天負重行軍八十里,走個二十來天,等到了地方可能軍士們快累死了,怎么可能還有戰斗力。其二便是行軍路上可能會遇到突襲,若是隊伍一日行軍時間太長,距離太遠,正當你累的時候遭遇突襲該怎么辦。其三就是安營扎寨需要的時間太長,只能壓縮每日行軍時間了。只有像司馬懿突襲孟達那種情況,也就是完全不用考慮路上體力損耗,完全不用擔心路上被襲,完全不用擔心補給,日夜兼程,每日行進距離達到了驚人的一百二十里,這算是絕無僅有的一次步兵行軍神跡了。
劉備也見到了度理這個他很感興趣的人,只見此人約莫三十余歲,面白微須,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卑不亢的從容,倒是一副儒將的做派。
劉備更加感興趣了,于是與他深談良久,最后卻是有些失望了。難怪這人聲名不顯,在歷史上也完全沒有留下什么痕跡了。劉備與他談論下來,發現此人雖然不算是草包一個,但是能力絕對只能算中規中矩。這么說吧,這人不屬于開拓性的人才,只是一個守成之人,給他一個縣,他能治理得不錯,但是也僅僅只能算不錯了。若是碰到大的天災人禍,他可能就完全沒有辦法了。好在此人對大漢的忠誠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否則他也不會動員這么多人來幫他抵擋山越聯軍了。而上虞縣民眾感念當初他父親的恩德,而且這小子還是大家看著長大的,民眾也愿意為他所用,所以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度理離開后,劉備不由長嘆一聲。虞翻見劉備這個樣子,不由問道:“主公可是對度理有些失望?”
“失望肯定是有一點的,畢竟來之前,我可是抱了很大的希望的啊!本以為又有一名與仲翔、元嘆一樣的賢才可為我所用,可惜,這度理還是差了幾分。”劉備無奈地道。
“主公謬贊了,某愧不敢當!不過這度理在上虞縣任縣令,卻是極為適合,主公覺得呢?”虞翻笑問道。
“仲翔言之有理,他在這里太合適了!最好他這一輩子都在這上虞縣做他的縣令,那就最好了,哈哈……“劉備笑道。
”哦……對了。適才我已問過他對山越的應對之策了,他將所有船只均轉移到了西岸,試圖使用這曹娥江阻攔山越的行進。但他居然完全沒想到,沿著曹娥江向南,還有不少野人以曹娥江為生,他們還有不少船的。山越人只需派一支小隊往南取得野人的船只,便可輕松過江,甚至偷偷向北來,直插他的后方。而且這曹娥江窄處僅三十余丈,并非天險啊!即使山越人就在這四明山脈伐木為筏,也可找地方輕松渡河。讓我生氣的是他居然沒有派人在江邊巡視……”
“好在他已將指揮權全部移交給主公了,否則追隨他出戰的這兩千余人,恐怕沒幾個人能回去了!”虞翻也不由嘆道。
(https://www.dzxsw.cc/book/84497380/363659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