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回 突出一個實誠
次日一早,朱徽嫻在公主府的后院正堂,召見兩個婆子。
她們是隨朱徽嫻到金州鎮的,她們的男人是朱徽嫻名下莊園的莊主,各自管著一處莊園。
朱徽嫻道:“本宮第一次在金州鎮過年,駙馬提議今年辦得熱鬧些,本宮的意見與他是一致的。
所以你們坐船返回京城,告訴你們家的男人及其他莊園的莊頭,把今年的收成,除掉免稅的部分,都給本宮送到金州鎮。
另外,來的路上要多采買年貨,尤其是京城里的。
至于是什么,本宮已經讓春桃列了一份清單,你們照著清單買吧。”
“奴才遵命。”
兩個婆子恭敬的捧著清單,恭敬的退下。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朝中很多“正直”的大臣紛紛站了出來,表示寧遠城正面臨著建虜大軍威脅,駙馬居然在準備過年,完全不想出兵救援。
一時間,滿朝上下彈劾楊承應的奏本如雪花般飛入皇宮。
天啟皇帝被東林黨和閹黨搞煩了,也不管這些,只躲在木匠房里做木工活。
魏忠賢因為紀用和霍維華都在金州鎮,自己要是把事情鬧起來,頭一個吃虧是他的自己人,于是借口皇帝不上朝壓著不發。
這樣一來,朝中的言官科臣鬧得更兇。
正愁沒理由宣泄一下被魏忠賢打壓的情緒,這下機會上門。
滿朝從上到下只要有寫奏本權力的,都寫奏本。
連跪宮門的都出現了。
鬧得這么兇,自然引起了努爾哈赤的注意。
“這事非常蹊蹺,似乎隱藏著玄機。”
看過明廷大臣刊行的邸報,努爾哈赤面色略顯沉肅地說道。
大軍出征在即,最令人擔心的金州鎮鬧這么一出,非常奇怪。
莽古爾泰道:“這定是楊承應小兒的虛張聲勢之計,表面上為過年做準備,實際上暗中調兵遣將,北上攻打蓋州,救援寧遠城。”
對于三貝勒的分析,正藍旗一方將領紛紛點頭認可。
莽古爾泰心頭忍不住得意,瞥了一眼黃臺吉。
卻見黃臺吉面沉如水,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影響。
黃臺吉不吭聲,其他一眾小貝勒竟沒人附和莽古爾泰。
這讓努爾哈赤眼中閃過一絲冷芒,老八的勢力被打擊一波,怎么還這么強。
而且,他發現德格類也沒出聲附和親哥哥莽古爾泰。
“老八,你怎么看這件事?”努爾哈赤故意問道。
“父汗,不管楊承應如何謀劃,有一條是肯定的,他不會坐視不管。”
黃臺吉不急不慢地說道:“然而,與楊承應的兵馬相比,奪下寧遠城,打開通往中原的道路,這才是逐鹿天下的關鍵。”
此話一出,眾貝勒無不點頭贊同,除了莽古爾泰。
努爾哈赤心里有些抵觸,卻不得不承認自己兒子說得對。
“情勢如此,已經由不得我!”
努爾哈赤抬頭望向遠方,“按照原定計劃出兵,大軍開拔之日,命阿敏嚴守蓋州不得出城與敵交戰。”
“是,大汗!”
戰爭陰霾籠罩著遼東,并且越來越的濃烈。
隨著正月的到來,這種感覺到達了頂點。
天啟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正月十四日,努爾哈赤親統大軍四萬,號稱十三萬,出沈陽,十七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
正月十四日,寧遠城兵備道府邸。
“諸位,探子來報,建虜大軍號稱十三萬,已經從沈陽出發,直奔寧遠而來。”
袁崇煥朗聲說道。
“終于來了!”
“十三萬,這么多人馬!”
“看來是一場惡仗。”
“唉,是我們的好幾倍。”
眾將議論紛紛,直到袁崇煥做了個下壓的手勢示意他們安靜。
等稍微安靜,袁崇煥道:“袁某能與諸位同生共死,實乃三生有幸。從即日起,寧遠城一切的調度都必須報我批準。”
“愿聽袁大人號令,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眾將齊聲喊道。
“滿桂負責全城軍事,并負責東面防務。”
“是,袁大人。”
“副將左輔負責西面防務。”
“得令!”
“參將何可綱,南面防務。”
“得令,袁大人。”
“副將朱梅,負責北面防務。”
“是,袁大人。”
“羅利指揮紅夷大炮。”
“是,大人。”
“同知程維楧,稽查奸細。”
“袁大人放心,屬下一定辦妥。”
“通判金啟倧負責安排民夫給守城軍民管飯。”
“謹遵大人命令。”
“裴國珍籌辦物料,運矢石、火藥等軍需。”
“是,大人。”
“張大觀帶領城中讀書人守衛街道巷口,維持城內秩序。”
“謹遵大人號令。”
看了一眼站起來的眾將,袁崇煥眼中微微含淚,笑道:“諸位,珍重!”
眾將領也是心中有些難受,都行抱拳禮,算是給這位長官最后一次行禮。
誰也不知道未來如何,也知道戰端一開就沒有今日這般從容。
與此同時,鎮虜城里楊承應也在調兵遣將。
這一次,是金州鎮開鎮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兵。
不說別的,連紀用和霍維華都來了,要隨軍一同北上,就看得出聲勢的浩大。
鎮虜城的楊府正堂里,坐滿了奉命前來的金州軍大小將校。
楊承應站在地圖前,對張存仁道:“大軍一旦開動,豹韜營為前陣,將大軍前方的哨探全部鏟除。”
張存仁摩拳擦掌:“俺練兵這么久,就為了出這口惡氣。”
上一次,他率領鷹眼隊損失不小,一直盼著找回場子。
“水火二營為前陣,風字營一分為二,蘇小敬率領一部分為左翼,孔有德率領一部分為右翼。”
陳繼盛、蘇小敬和孔有德起身接令。
“祖天弼率領山字營護衛黃龍的火炮部隊,尚可喜的林字營壓陣。”
楊承應又下令。
點名的三將起身,從楊承應手中接過令箭。
楊承應道:“其余各大營,隨我在中路。”
“是,大帥!”
“周文郁將軍負責隨軍民夫。”
“是,大帥。”
“大軍就地休整,三日后,出兵北上。”
楊承應出動了除防守鎮虜城的孫得功的虎翼營,其他所有能調動的部隊。
耿仲明及麾下水師留在旅順港,暫時代替勇健營鎮守。
至于對外宣稱的出兵數量,都說夸大五萬。
只有楊承應決定如實對外宣布數量——精兵兩萬四千。
(https://www.dzxsw.cc/book/83287877/381082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