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回 民屯
“這么快回來?復州的事都已辦妥?”
復州衛面積最大,而且盤踞了不少土匪窩,尚可喜居然這么快回來,讓楊承應感到有些吃驚。
他很清楚,尚可喜如果單純為他父親的事回蓋州是不可能的。尚可喜既沒有那么大的膽子,也不會不顧大局。
尚可喜抱拳道:“復州衛雖大,但土匪一聽說是大帥的兵馬,紛紛倒戈投降。江將軍和我按照大帥的吩咐,只誅殺首惡和從犯,其余合編成民屯,進一步改造。”
民屯,是楊承應為迅速安定蓋州以南定下的舉措。
簡單來說,就是把他們“編戶齊民”,按照金州鎮推行的制度:
以戶為單位,十戶為一屯,推舉一名屯長。十屯為一莊,設莊長;十莊為一鎮,由預備營的總旗擔任鎮將。
略有區別的是,他們不和其他流民混居,以便就近監視。
等改造一段時間,消除他們的戾氣,再逐步放開。
由于他們長期不事生產,楊承應讓江朝棟安排人給他們貸糧食和農具,冬季一到按人頭收利息。
兩年為期,兩年后不再按人頭收利息,而是正常按地收稅。
“這么快是好事,你暫時留在復州衛協助江將軍,給我好好的監視這些土匪。”
楊承應說道:“并非我有意搞歧視,而是必須挫其戾氣,不然他們永遠不會懂得安分兩個字怎么寫。”
土匪嘛,長期逍遙已經養出了好逸惡勞、嗜殺的習氣,必須下重手處置。
尚可喜微微皺眉道:“大帥,留女兵營和女醫護隊就行了吧。蓋州是重地,需要人手防守。”
“建虜短時間無力再戰,你不用擔心。”楊承應拒絕了。
“好吧……”尚可喜欲言又止。
楊承應微微一笑道:“怎么?還有話說?”
尚可喜猶豫再三,才道:“大帥,俺父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俺聽說文館的人選居然沒有他?”
“你知道文館是干什么的?”楊承應反問。
“俺不知道。不過,俺知道他們都不是簡單的管讀書人的,您沒那個閑心。”
“哈哈哈……有空多讀書,就知道文館的妙用。另外,你好好表現,我沒聽說父子可以同時進文館。”
聽到這話,尚可喜眼睛都亮了。
楊承應笑道:“今天的話,你不要對任何人提起。你出去打聽打聽,有只有四個人的文館嗎?”
“是,俺知道了。”尚可喜激動的抱拳說道。
年輕一代,尚可喜屬于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多立戰功,在楊承應第二批進文館的名單之列。
楊承應暫時只安排四個人,一方面是分工需要,另一方面是不引起朝廷太多注意。
尚可喜剛退下,守門的親衛來報:“大帥,公主派人來犒勞您。”
“哦,快請進來。”楊承應起身。
親衛抱了抱拳,轉身離開。
不多時,他領著一個用帷帽和白紗遮住面部的女子進來,女子身后還跟著兩個清秀的侍女。
“大帥,人已帶到。”親衛抱拳行了一禮后,隨即退了出去。
從這位女子進來,楊承應便開始打量她,特別像一位故人。
果然,當女子取下帷帽和面紗,露出容顏,楊承應吃了一大驚。
“駙馬爺,多日未見,小女子這廂有禮了。”沈漪蓉行萬福禮。
“別來無恙。”楊承應抱拳還禮。
無論什么時候,看到這位天姿國色,都感覺心神動蕩,非常的害怕。
沈漪蓉淺淺一笑:“民女是奉了公主的令旨,前來蓋州,伺候駙馬爺。”
“什么?伺候我!”楊承應秒懂這里面的深意,不由得皺眉。
要是來的人是英娘該多好。
沈漪蓉微微點頭。
“感謝公主一片美意。正好,府上缺幾個端茶的侍從,就讓你帶來的侍女做吧。至于你嘛,幫我整理書房。”
公主的令旨拒絕是不行的,楊承應只能接受。不過,具體怎么接受,公主就管不到他了。
沈漪蓉眼神一暗,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但她選擇了接受,行禮后,和侍女們離開了書房。
楊承應松了一口氣,苦笑著搖了搖頭。
以他的聰明,不難猜出公主這樣做的意圖。沈世魁主管兩地財務,需要拉攏。而最佳的拉攏方式,莫過于結親。
但是他受的教育,對這種事本能的排斥。自覺已經非常對不起英娘,不能再做類似的事。
只有等公主來了之后,和她好好的談一下,楊承應心想。
剿匪和安定流民兩件事,進行得如火如荼。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經接收流民達十萬之眾。
而且,這種情況不止是蓋州和復州,歸服堡也出現了零散流民。
在努爾哈赤的搜殺無糧人和供養旗丁的壓迫下,百姓想盡一切辦法逃離后金。
楊承應指示劉伯漒和周文郁,按照民屯的新政策安置流民。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容易發現后金的奸細。
畢竟奸細是來挑撥對立的,誰想種地啊。
面對“歧視”,他們自以為得到了挑撥的好機會,偷偷搞串聯。然后被想過安穩日子的百姓舉報,一波帶走。
因為和楊承應的政策相比,后金那是完全的不當人看。
何況,上面有明文規定,兩年后就取消。
逃亡來的百姓,只要問當地百姓,便知道金州鎮是啥情況。
而且,楊承應還專門編了一套說辭,去年大旱,讓整個金州鎮損失慘重,迫不得已這樣做。
如此一來,奸細被很輕易的發現,并且消滅。
消息很快傳到了后金。
沈陽,汗王宮。
“咳咳咳……咳咳咳……”
病倒在床的努爾哈赤,聽到自己派出去的奸細都被清除十之七八,惱怒不已。
“下去吧。”一道女人的甜美聲音響起。
“嗻。”喬裝百姓的哨探,恭恭敬敬的退下。
女人端著一碗藥,來到白發蒼蒼的努爾哈赤身旁:“大汗,吃藥了。”
說罷,她用勺子舀起一點藥湯,吹了吹,再喂進努爾哈赤的嘴里。
這一幕場景,讓人不禁聯想到潘金蓮和武大郎。
然而,她不是潘金蓮!而且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努爾哈赤長命百歲,至少熬到她的三個孩子長大成人。
她不是別人,正是——阿巴亥!
(https://www.dzxsw.cc/book/83287877/380930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