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回 來使者
蓋州,總兵府。
“一官,你去了倭國這么久,不會只帶了自己回來吧?”
看到風塵仆仆的鄭芝龍后,楊承應半開玩笑的說道。
侍女給他端來一盞熱茶。
鄭芝龍喝了一口,笑著說道:“哪能啊。屬下這次去倭國,給您帶回來一個倭國的大人物。”
“哦?是誰?”
“他叫今川直房,是清和源氏足利家出身,現在擔任幕府的高家。”
高家,并非姓氏而是幕府主管各種典禮的職位。
今川直房正是今川義元的后代,駿河戰國大名今川氏真的孫子,今年二十七歲。
楊承應笑了:“這么重要的幕府人物,你是怎么帶到金州鎮來的!”
“說來也巧。屬下奉大帥之命去見義父,正好遇到松浦家派往幕府的使者返回。幕府對和明國做生意很感興趣,希望松浦家促成此事。”
鄭芝龍說道:“我就和松浦家商量了一下,于是親自前往了一趟江戶,覲見倭國的征夷大將軍,當面陳述了通商的愿望。”
這段經歷著實傳奇,聽得吳三桂等人都吃了一驚。
事實上,這和幕府當下的困境有關系,他們又渴望和明國進行直接貿易。
再加上金州水師造訪平戶藩的消息,幕府多少有耳聞,這才促成了雙方的會面。
“幕府將軍當即派今川直房與我一起前來金州鎮,商談通商事宜。”
鄭芝龍繼續說道:“對馬藩的規伯玄方、柳川調興,平戶藩的田川真一,與今川直房一道前來。
屬下為了日后談判方便,特地帶他們觀摩了我水師海上作戰,預備營的操練,以及鷹揚營的操練。”
看鄭芝龍臉上露出的深意笑容,都知道效果應該非常不錯。
規伯玄方等人對他們的了解,還停留在萬歷年間的明軍時代,這次受到的震撼一定非常大。
“他們人現在何處?”楊承應問。
“都被我安排在館驛住下,我對他們說,先來報您。”鄭芝龍答道。
楊承應點點頭:“你做的不錯,事成之后,我另有重賞。”
“屬下謝大帥賞賜。其實,小弟芝虎,好友何斌承蒙大帥錯愛,委以重任,對屬下來說已經是莫大恩典。”
“他們是他們,你是你,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嘛。”
“是。那,大帥打算何時接見他們呢?”
“今天晚上吧,我設宴款待他們,順便給你接風洗塵。”
“謝大帥。”
鄭芝龍起身抱拳。
楊承應道:“你回去看看家人吧,晚上再帶他們來總兵府。”
“是,屬下告退。”鄭芝龍退了下去。
楊承應等他離開后,轉頭對吳三桂道:“請文館四位來一趟,我有大事要和他們在書房商量。”
“是。”吳三桂退了下去。
楊承應動身前往書房,路上在心里盤算了起來。
遼西經過一波人事變更,袁崇煥訓練關寧軍還要一段時間。
原先駐扎在廣寧的正紅旗被努爾哈赤也調回沈陽,派了庶子巴布泰守廣寧,進攻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后金方面,據說努爾哈赤的身體一直不好,把三大貝勒派出去打內喀爾喀,這里一定大有文章。
既然暫時沒有大的戰事,完全可以前往倭國。
他到了書房,剛坐下,寧完我等文館四人就走了進來。
“大帥找我們。”范文程道。
“坐,我有事要和你們說。”
等他們坐定,楊承應繼續道:“我打算率領使團去趟倭國,和幕府當面洽談。”
四人一聽,互看一眼。
寧完我沉聲道:“大帥要去倭國肯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聽說倭國幕府派人來了金州鎮。”
“是的,晚上設宴款待他們。”
楊承應說道:“我之所以去倭國,有三個原因。
第一,我需要給布匹等物找到新的大市場,沒有什么比幕府更合適的。
第二,建虜經此一役元氣大傷,暫時不會南下,我有時間前往。
第三,想要為將來做鋪墊,就得親自前往倭國進行實地勘察。”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楊承應不方便說,說了他們也不懂。
這個原因就是,金州鎮內部出了問題。
隨著接連的勝仗和去年的干旱,出現兩個問題。
第一是物價飛漲,第二個是熱錢過多。
物價飛漲很好理解,糧食不足嘛。以糧食為本的農業帝國,自然會物價飛漲。
熱錢過多,則是因為楊承應這些日子犒賞有功將士,讓市面上本來就多的白銀,更加多了。
這些錢沒地方去,買房子、買地都被限制了,間接促進了市面上的物價飛漲。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建立儲蓄制度,吸收熱錢。
但這種事靠現在的官僚運轉不下去,如果動用軍隊,又違背了楊承應的本意。
好不容易剝離出來,又回到從前。
于是,他想了一個新辦法。
范文程道:“大帥去倭國期間,金州鎮該怎么辦?”
“我走了之后,你們各司其職即可。如果遇到大戰,由祖將軍指揮。”
聽到大帥提到自己,祖天壽有些許激動,立刻起身。
能指揮這樣一支精兵,誰不激動!
楊承應示意他坐下,然后道:“鮑將軍負責守城,寧先生出謀劃策,范先生負責后勤事務。”
寧完我點頭道:“大帥布置十分妥當,水師帶不帶去?”
“不帶,我這次只帶親衛軍隨行。老規矩,帶部分商船前往,誰先到誰去,這次不去太多,只取前五十名。”楊承應道。
五十商人的商船,就算每人四條船也才二百條船,的確不多。
“把紡織廠的布全部拿出來,讓百姓購買,但不給買家布,而是給認購的紙條。”
楊承應說道:“等我從倭國回來,除開水手的工資,其余全部按照購買數量和在倭國售價,給百姓白銀或同等價值的貴重物品。”
這句話,讓在場的四人都大吃一驚。
按照大帥的意思,就是只收錢不給貨,等過段時間回來給更多的錢或產自倭國的貴重貨物。
真是聞所未聞。
“以文館的名義,發布文告。”
楊承應沒有進一步解釋,只笑著說道。
這種事情解釋起來很復雜,還是見成效吧。
四人面面相覷,抱拳行禮后,起身離開。
(https://www.dzxsw.cc/book/83287877/3808299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