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回 寧錦之戰(三)
“這信真是皇太極讓你們給我的?”
看了眼桌上尚未拆封的信,又瞅了眼桌后跪著的明軍,紀用冷聲地問道。
“是的,建虜把信給我們后,就把我們轟出大營。”
明軍跪在地上說道。
“四周都是建虜的軍隊,我等沒地方可去,只好進城。”
另一個明軍哭訴道:“我們也是逼不得已,求紀公公饒命。”
“把他們帶下去,好生看管。”
紀用一揮手,有數名士兵上前把跪著的明軍拖走。
“紀公公饒命啊!”
求救的呼聲越來越遠,直到消失。
紀用心卻越來越亂。
錦州城四面被圍得疏泄不通,自己已成了甕中之鱉。
若是在楊承應的蓋州,自己完全不用操心,但這里是錦州。
以前,自己沒少干壞事,以宣泄苦惱的情緒。現在成這樣子,萬一明軍群起把自己殺了咋辦呢?
可是投降皇太極,沒聽說建虜重用太監啊?
算了!
小命要緊。
紀用拿起書信,親自去找趙率教。
趙率教此時已得知紀用有一封來自皇太極的勸降信,心里開始在琢磨,那些將領可能聽紀用的話。
正思索,就聽到士卒通報紀用來了。
趙率教忙起身迎接。
“趙老將軍,咱家這里有一封皇太極給咱家的勸降信。”
紀用開門見山地說道:“現在,咱家把這份信給找老將軍。”
說著,他把信放在了趙率教的桌案上。
看到紀用這樣,趙率教既有些感動,也暗暗松了一口氣。
“實不相瞞,我這里也收到了皇太極的勸降信。”
趙率教當即把自己收到的信,拿了出來放在桌上。
“建虜用心不良,是存心引起咱家與老將軍的不滿。”
紀用看到信,皺眉說道:“老將軍有什么辦法嗎?”
“有。敵人遠道而來,還分兵防御楊總兵,注定待不長久。”
趙率教自信滿滿地道:“我們可以派使者假意和談,借此機會拖延時間。拖延的時間越久,防守越有利。”
紀用點頭,同意這么做。
于是,趙率教派了兩個備御出城,分別打著他和紀用的名義,對皇太極表示一切好商量。
皇太極聽罷,笑著說道:“你倆告訴老將軍和紀公公,我和我父親不同,我非常仁義善良,愛民如子,從不搞陰謀詭計。
如果兩位能以錦州投降我軍,我必將以高官厚祿許之。”
“大汗誠意,我等感激不盡。”
其中一個明軍備御,慨然說道:“明天一早,我們必定獻城投降。”
皇太極大喜,讓豪格送他們出營。
兩個備御離開后,劉興治不解道:“大汗,這兩個人一看就是假投降,分明是有意拖延時間。”
“無妨。”皇太極微微一笑,“本大汗還會撕開一條口子,讓城中的趙率教派人出城求援。”
當天夜里,就有后金軍稟報說,明軍哨騎從西門出城,直奔南方而去。士兵按照大汗的意思,既沒有攔截,也沒有追擊。
皇太極很高興,告訴西面的后金軍注意戒備,等待大魚落網。
但是,等了一天,卻不見明軍有任何增援的跡象。
也不見趙率教和紀用投降。
“明軍以前總是救援,現在卻不上當。”
得到情報,皇太極有些惱火:“估計都跟楊承應一樣學精了,玩起了這種手段。”
豪格道:“父汗,再這樣拖下去,糧草會接濟不上。請準許孩兒領軍攻城,一定拿下錦州。”
“錦州城沒有紅夷大炮,也沒有訓練有素的精兵強將。”
劉興治隨聲附和:“我看可以攻城,一舉奪下錦州。”
皇太極聽罷,覺得只能如此了。
他下令全軍重點進攻城西和城北,并且表示,自己要親自督戰。
這一打,皇太極才發現自己遇到了硬茬。
后金大軍以楯車為前陣,攜云梯、沖車攻城,以挨牌為防御,向兩處發起猛攻。
猛攻了半日,絲毫沒有進展。
皇太極于是下令暫停進攻,晚上軍事會議上調整策略,全軍猛攻城西攻勢。
從次日清晨一直激戰到夜間,后金軍依然毫無進展。
馬背上的皇太極面色深沉,眺望著遠方隨風飄舞的明軍大旗,恨得牙癢癢。
“大汗,將士已疲憊不堪,再這樣打下去,只會增加無謂的傷亡。”
一旁的劉興治留意到皇太極的表情,仍勸道:“還是撤軍休整,等士卒休息充分再舉兵攻城。”
“真是可惡!趙率教手中沒有大炮,卻依然這么難啃。”
皇太極咬著牙說道:“無論如何,我也要搞到大炮,哪怕是一門都可以。”
聽到這樣的話,劉興治反而輕出了一口氣。
很顯然,大汗并沒有因為進攻失利而失去他敏銳深遠的思維。
“整個大明,恐怕只有楊承應那里有數量龐大的大炮。”
劉興治想了一下,說道:“也許,我們可以轉變思路,不從楊承應那里搞。”
皇太極瞬間來了興趣,回頭問道:“劉五哥,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聽說大炮還有一處來源,便是京營。我們可以從那里獲得,只是往來不便,就算搞到也運不到。”
劉興治苦笑著說道。
皇太極卻沒有覺得劉興治這是廢話,竟認真思索起來。
豪格策馬靠了過來。
“父汗,將士們都疲憊不堪,暫時撤軍吧。”
豪格甕聲甕氣地說道。
皇太極點點頭,下令道:“全軍撤退五里,等休整好了再來攻城。另外,把城下士兵的遺體帶走,不給敵人留割首級的機會。”
“嗻。”
豪格還以為很難,甚至做好了挨罵的準備。一聽這話,立刻高興的傳達命令。
他剛要走,卻被皇太極叫住:“告訴拖尸體的人只管慢悠悠地拖,如果明軍趁機出城就予以反擊,順勢進城。”
“嗻。”豪格騎著快馬,飛奔離開。
結果,等了一晚上不見有人出城搶首級。
皇太極郁悶壞了,只得下令把這些遺體集中在附近一個磚窯,燒毀。
望著磚窯里沖天的大火,皇太極茫然沒有頭緒。
難道自己當真要被困在遼東彈丸之地,坐等被楊承應和袁崇煥步步逼近,直到大金國覆亡嗎?
明軍不都是以首級報功?
楊承應之所以不那么干,是因為他有錢又有地,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袁崇煥手握精兵八萬,財源主要是明廷提供,為什么也可以不搶首級?
皇太極想不明白。
(https://www.dzxsw.cc/book/83287877/380484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