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回 勸說
楊承應和盧象升一行人,于三月十三日到達集寧。
盧象升感覺自己來到了陌生的地方。
陌生不在于地區,而在于內心的一種感覺。
比如道路,都不是土路,而是石子路。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石子鋪成的路,而是明顯添加了其他東西。
整條道路寬敞、平坦,各種馬車行駛在上面,絡繹不絕。
在這里,會看到穿著各種風格衣服的百姓,說著不同口音、甚至不是同一種語言的話,或討價還價,或閑談聊天。
盧象升甚至認為,能吵架也是一種幸福,起碼說明他們吃飽了,有力氣爭論。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孩童們的讀書聲,傳入盧象升的耳中。
他停住了馬匹,側耳聆聽。
楊承應也停了下來,扭頭看見盧象升認真的神情。
真是一位純臣。
「這里的孩童都是軍中子弟?」盧象升忽然問道。
「軍中子弟另有學堂,這是為窮苦百姓專門建設的學堂!
楊承應笑著回答。
「教化百姓,也是一件大功德!贡R象升道,「我也想在山西等地推行教育,可惜囊中羞澀,終究只是一個主意!
「讓百姓有心思把孩子送到學堂,如果家中食不果腹,哪有心思把孩子送來。」
「是這個道理!
「走吧,我帶你去一個好地方!
楊承應策馬先行。
盧象升瞅了學堂一眼,騎馬隨后跟著。
一行人穿過集寧的西城,來到了集寧東南的鋼鐵廠。
盧象升還沒到,就遠遠看到了鋼鐵廠上空的煙云。
那是他從未見過的大廠。
在李國英、劉承愛的用心運作下,鋼鐵廠已經能大批量生產出合格的鋼鐵。
生鐵,熟鐵,碳素鋼……
從而延伸出兵工廠,炮廠,農具制作廠等一系列廠房。
打造出高質量的馬蹄鐵,武裝后的遼東軍和蒙古騎兵,縱橫塞外。
「請隨我來,帶你去看一眼兵工廠!
楊承應說著把僵繩一提,鐙子一磕,向兵工廠走去。
兵工廠主要生產火藥,米涅彈和零九式步槍。
火藥,目前以黑火藥為主,黃火藥也在大規模生產。
另外還有無煙火藥,但一般是庫存。
平常訓練都用黑火藥加米涅彈。
來到靶場,楊承應拿著一桿零九式步槍,當著盧象升的面,演示裝填彈藥,然后射擊。
砰的一聲,一擊命中。
盧象升一驚,問道:「這槍在遼東軍裝備多少?」
楊承應道:「每人都有。上面刻有編號,領取時登記造冊,誰弄丟了治誰的罪!
「難怪你以極小的代價縱橫漠北,原因都在這里!贡R象升無法想象出當時的場景,但根據槍支射擊距離猜到。
一支傳統的騎兵,從出現在視野開始,一直遭受著這種槍的打擊。
甚至說,沒有進入視野就遭到大炮打擊。
那么如果不及時撤退,離全軍覆沒不遠了。
「槍支的好壞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打造槍支的材料過硬。否則就會出現一種情況,由于質量不佳,只能在開炮前祈禱或是算卦!
楊承應把槍支交給身邊的人,對盧象升說道。
「是這么個道理。」盧象升聽著,心里也在猜測著,楊承應說這番話的目的。
「可是一般的鄉紳不會看到這個,他
們只會盯著土地。他們盤剝土地上的人和物,得到的財物要么再買地,要么資助宗族子弟在朝中當大官,避開朝廷的賦稅。從來沒有想過,拿著錢財做這些事!」
「楊經略這話有失公允,就算有人有心做這些事,朝廷……」盧象升忽然住了嘴。
士農工商,是太祖定下的規矩。
其中,商雖是最低等,卻也是最有錢的一類。
當然僅止于官商一體的那類人。
其余的商人,日子就過得很苦逼。
明清時期有一個段子,有個人開了家豆腐坊,每日辛勤勞作,賺到一些錢,擴大了規模。
卻也引來了官吏的注意,從此那人遭了大霉,今日你來勒索,明日他來敲詐,把好好的豆腐坊弄沒了。
所謂資本主義的萌芽,到了明清就變成了貪官污吏的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收合適的稅,聽最少的鵝叫,一直是賦稅的奧秘。
很顯然,明無法做到。
盧象升所以閉上了嘴巴。
他沉默了半響,問道:「經略帶我看這些地方,用意何在?別告訴我只是閑逛!
「盧兄,盛衰豈無憑,明廷已經是朽木,再難有所作為……」
「楊兄,我懂你的意思!
盧象升抬手打斷楊承應的話,慨然道:「我自小崇拜的人物就是岳飛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說到這里時,語重心長的說道:「楊兄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我無法違背自己的心,背叛大明!」
「我沒讓你背叛,只是請你……」楊承應還想再勸。
盧象升卻道:「那是洪承疇干得出來的事!我盧象升來時明白,去時也該明白!」
楊承應一陣唏噓,果然純臣難以勸說。
這時候,他忽然發現盧象升正注視著他,也抬起頭回望。
「楊經略,他日兵戎相見,你會怎么做?」盧象升問。
楊承應想都沒想回答:「我會正面擊潰你和你的人馬,然后為你體面的下葬!
「能得到這個答案,不枉我把你當做朋友!贡R象升道,「所以請你不要再勸,我是不會那樣做的!
楊承應嘆了口氣,說道:「既然話說到這份上,我也實言相告,只要大明還在一天,我楊某人就是大明的臣子。如果有一天大明不在,你會怎么做?」
「我還是那句話,總該有人為大明流血到最后。」盧象升道。
「盧兄膽氣令人佩服,我無話可說。」
楊承應從此不再勸盧象升。
他帶著盧象升又在別的地方逛了一圈,最后親自送盧象升離開。
夕陽西下,空曠的原野上,楊承應立馬土山上,目送著盧象升一行人遠去。
「殿下,盧象升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估顕⒃谝慌缘。
「可惜他要隨著大明這艘船,一起沉淪于苦海!
楊承應不無惋惜。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估顕⒌,「不過臣更喜歡另一句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楊承應點點頭:「不要沉溺過去了,我們還有更多的事要做!
說罷,主仆策馬離開了土山。
兩道背影在太陽的照射下,留下長長的影子。
(https://www.dzxsw.cc/book/83287877/10843867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