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意外的喪事
曼春從夢里醒來,她迷迷瞪瞪的拿被單擦了擦脖子里的汗,好一會兒才清醒了,懶洋洋的起身從床邊的小幾上端過茶盞喝了兩口,微涼的茶水下肚,舒服地嘆息一聲。
昨兒夜里熱得很,她半宿沒睡,直到后半夜略涼快了些,才迷迷糊糊地睡了會兒,也睡不踏實。
她手里擎著蒲扇給自己扇了一會兒,打了個哈欠,漸漸又睡著了。
等再醒來時已是日上三竿,小屏和春雁兩人合力叫了她起床,打來了溫水擦了臉梳了頭,見二姑娘仍舊沒什么精神,便勸道,“姑娘夜里睡不著,白天也不能這么睡啊,白天越是睡得多,夜里不就越發的難入睡了?”
曼春見外頭仍舊陰著天,嘆道,“這雨什么時候才下?快下了吧!又悶又熱的,真難受!”
春雁道,“今天廚房里做了米粉,調了好幾樣醬汁,有咸的,有甜的,好吃呢!”
聽到有好吃的,曼春也覺得肚子有點兒空,起身來到飯桌前坐下,見桌上擺了一小盆煮好的米粉,光是醬汁就有五六樣,紫菜醬油、紅油蝦醬、芝麻醬、糖醋汁、梅汁、芝麻玫瑰鹵,還有七八碟葷素小菜,五顏六色的特別喜人。
曼春自己動手,盛了小半碗米粉,夾了些豆芽、筍絲和雞蛋絲,用小勺挑了些醬油和芝麻醬,拌勻了,吃了一口,爽口的咸香吞咽下肚,不禁贊道,“還是這個吃了爽口。”
小屏見自家姑娘胃口好了,也跟著高興,“今天前院廚房還送來了一大簍瓜果,楊梅和荔枝都是不能放的,還有枇杷,姑娘先前不是還說想吃西瓜?那個也有,都放井里了,等拿出來吃的時候涼絲絲的,才爽口呢。”
“你們撈些出來給嬤嬤們裝盤送去,別太涼了,她們身上有傷,好些東西不能吃。你們想吃什么就吃去,記得給我留些荔枝和西瓜。”
針線鋪子開張快一個月了,曼春本想讓童嬤嬤去瞧瞧,可她受了傷躺在床上不能動,事情就不得不耽擱了,曼春又出不得門,她想了想,如今這院子里能撐起事的也就姚氏一個了,她來的日子不長,但看得出來是個勤謹的,便叫人去給守信家的報了個信兒,想請她領著姚氏去鋪子里瞧瞧,順便讓姚氏把各人打的絡子、繡的荷包和帕子送過去,放在店里寄賣。
寄賣這件事最早還是姚氏通過童嬤嬤提出來的,曼春開鋪子的事因有了父親的允許,算是過了明路,也就不瞞著別人了,不瞞著是不瞞著,但知道的人多了也不好,便囑咐院子里伺候的人不要往外說。
平時無論是丫鬟還是嬤嬤們,月錢有多有少,但都是有限的,像從前她的月錢不寬裕時,童嬤嬤就經常做繡活拿到外頭換錢,小五她娘宋大家的,還有春雁她娘姚氏,都是這樣貼補家用。
姚氏領了差事,將手上的活兒暫時放下,東西歸置了,又去跟童嬤嬤和宋大家的說了一聲,收了她們做好的繡活兒和絡子,又借了紙筆,按上中下三等記下。
曼春見姚氏這般行事,倒有些刮目相看,她扇了扇扇子,忽然想起一事,便讓姚氏且等一等,趕緊招呼了幾個小丫鬟,扯著繩子舉著尺子量了院子大小和屋檐高低,進屋拿了紙筆和算盤扒拉了一會兒,寫了張字條交給姚氏,“你把這個給守信家的,讓她派人買來,買多少都在上頭寫著呢。”又給了她二兩銀子。
姚氏見上頭寫著麻布、細竹竿、粗竹竿、藍靛若干,雖不甚明白,卻也沒有多問,只是道,“這點子東西,又不是什么值錢的,講講價錢,一兩銀子盡夠了。”
曼春微微一笑,“說的不錯,不過咱們支使人干活兒,總不能讓人白忙活一場。”她見姚氏沒有仗著年紀回嘴,便又囑咐了幾句,不外乎讓姚氏別手頭太緊得罪了人一類的話,見守信家的到了,便道,“她好些不懂的,還請多照顧照顧。”
守信家的笑道,“姑娘放心,我們一定把差事辦好。”
曼春的針線店地段不錯,顏色也齊全,又沒有地頭蛇來惹事,生意倒也安穩,每天都能有進賬,少的時候也有十幾兩,甚至前兩日還做成了一筆大生意,凈賺了二三百兩銀子。
王勤本想著等到月底時去給姑娘報報賬,聽說唐家派人來了,他忙迎了出去,守信家的他見過,知道這位是確實是唐家的仆婦,另一位卻瞧著眼生。
兩人在柜臺前坐下,姚氏將一封信給了王勤,王勤接過信,先看了花押和暗記,確信這的確是唐家二姑娘給他的信,又仔細將信看了一遍,臉色變了,“我娘……”
姚氏在一旁見了,道,“王掌柜別急,童嬤嬤無礙的,當時沒敢耽擱,我們姑娘就打發人去買了好藥,如今腿上已經不腫了,傷口也結了痂,又有人伺候著,姑娘也不許她下地,只叫她好好養著,要不是想早些告訴你,過幾日等你娘好了,她自己來也是一樣的。”
守信家的也道,“我今兒來前也見著了,知道我們要來,你娘還讓我們跟你說一聲,讓你照顧著些自個兒,別一忙起來就顧不得了。”
王勤道了謝,“您二位先坐著歇歇,我這兒正好有東西要呈給姑娘。”他叫了個門口站著的小廝,囑咐了他幾句,又掏了銀錢給他,那小廝便跑出去了。
旁邊綢緞鋪的掌柜見此情形,過來問了一句,知道了姚氏和守信家的,便也客氣了幾句。
王勤一邊叫伙計將姚氏帶來的那一包袱針線活兒整理點數,自己在柜臺后頭跟賬房兩人忙活了一會兒,交給了姚氏一個沾了封條的木匣子,囑咐姚氏,“這個除了姑娘,誰要也不能給。”
等伙計把那一包袱針線活兒按上中下三等數點清楚了,王勤交給賬房算好了錢,姚氏見給的價錢厚道,便謝他,王勤對姚氏道,“您這一包袱東西整理得還真是整齊,倒替我們省了許多事。”
王勤請她們稍等,自己去了鋪子后頭抱出個沉甸甸的大包袱,“這里頭是我請人留的好料子,孝敬姑娘的,都沒開過封,完完整整的六匹。”
不多時,他先前打發出去的小廝跑回來了,手里提著個大紙包,跑的一頭汗也顧不上擦。
王勤問他,“都買齊了?”
那小廝站直了,點了點頭,喘道,“都買齊了。”又把剩下的錢交給王勤。
王勤就托姚氏把那包東西給他娘帶回去,姚氏自是應承下來,“王掌柜放心,一定給您帶到。”
事情辦得差不多了,守信家的給姚氏使了個眼色,二人就打算告辭,王勤得知兩人這趟出來還要去買別的東西,便一指那小廝,“這小子天天在街上跑,哪兒賣什么都熟悉,叫他給二位帶個路吧。”
曼春坐在屋里聽小五講她打聽來的消息,“……太太今兒一早又叫人去水月庵了,也不知能打聽出來什么,畢竟人家昨兒就坐船走了,聽說太太給了她好些銀子呢,說是要布施兩百冊經書,這下都打了水漂了。”
曼春就想起昨天通明給姐姐看手相時的情景。
無緣無故的看手相,之后又突然走了……
她前生時,老庵主也曾領著她北上去京城,但那至少也得是兩年后。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又或者老庵主根本就沒有走遠?
她手托著腮,左思右想疑惑不解,就連唐曼寧進來也沒注意到,小屏輕咳了一聲,她回過神,站起身來,“姐姐。”
唐曼寧蹙著眉,臉色不太好看,坐下后好一會兒都沒吭聲。
曼春不知姐姐怎么了,叫人沖了一盞梅子茶,特意照顧她的口味多放了半勺糖,端過去遞給她。
唐曼寧低頭摩挲茶碗,忽然道,“……高婕她爹死了。”
這消息太突然,曼春愣了一下,“怎么……死了?”
高同知與唐輜唐大老爺品級相同,都是泉州府的同知,唐輜管著捕盜和農事,高同知管著海疆和撫民,二人分管不同,平日里相處的還不錯,高同知的太太更是和王氏往來甚多。
這高同知平日里往來衙門都是坐轎,昨兒卻心血來潮非要騎馬,下衙時走到半路也不知怎的竟讓一條狂吠的瘋狗給驚了馬,摔在地上磕破了腦袋,當時人雖沒死,卻也動不了,抬回來連話也說不出了,熬了一夜,今天上午斷了氣。
唐曼寧心情沉重,呆呆坐了一會兒,悵然道,“母親已經換了衣裳去吊唁了,哥哥也去了,我想去看看她,可母親不讓……”
乍然遇到這樣的事,曼春也不知該說什么,按理說小孩子是不該去,不過姐姐和高婕一向要好,自然是會擔心她。
她想了想,建議道,“……要不,咱們給她寫信吧,人不能去,信卻是可以送到的。”
高同知原本管著海疆和撫民,這人平日里并不是那種好出頭露面的,可他一旦沒了,衙門里原先交給他分管的公事就癱在了那里,有些事可以讓底下的屬員慢慢辦著,可有些事情卻是不能拖的,知府大人便將高同知原先的差事分了出去,撫民之事就暫時交給了唐輜,他原就不是管這個的,撫民之事可大可小,責任不可謂不重,他不僅要忙著吊唁,還要處理高同知留下的攤子,一時竟忙碌得腳不沾地,連著幾日歇在了衙門里,直到過了頭七,才稍稍將事情理順。
唐曼寧寫給高婕的信送出去了兩三封,卻連一封回信也沒收到,不免著急起來。
曼春便勸她,“總之姐姐的心意到了——高家如今正忙亂,她又是沒了父親,恐怕這會兒正傷心呢,就是接到了信,也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回給你,不妨再等等?”
休養了幾日,童嬤嬤和宋大家的已經能下床了,這天曼春去前院借書回來,童嬤嬤道,“大姑娘收了封信,正在屋里看信呢。”
曼春進了屋,見姐姐正坐在桌前抹淚。
信是高婕的,寫得十分哀婉。
她先謝過了唐曼寧和曼春的關心,前面的字跡尚算工整,后頭就漸漸凌亂起來。
高婕說,她幼年時母親就去世了,在外祖母身邊長到十多歲才被接回家里,這時候她父親已經再娶,底下還有幾個陌生的妹妹,繼母雖然對她客客氣氣的,卻讓她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尤其后來繼母生了兒子,人前雖捧著她,背后卻另有心思,她因著不忍心叫父親為難,便一直忍著,如今父親也沒了,她才明白,原先父親雖然不常關心她,可還是她的父親,遇事總會想著她,如今這世上最疼她的兩個人都走了,她孤身只影活在世上,將來怎樣卻是未知。
最后卻是以潘岳的一句“寢息何時忘?沈憂日盈積”結尾。
曼春看了信,想起自己的身世,心里也難過起來,她深吸了一口氣,看看姐姐,心道姐姐固然是為了朋友的不幸而難過,卻不能真正體會。
唐曼寧哭了一會兒,拿起筆來,卻又不知該如何下筆。
曼春心有所感,接過筆來寫了一首前人的詩。
“素練風霜起,
蒼鷹畫作殊。
聳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
絳鏇光堪摘,
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
毛血灑平蕪。”
“不如送她這首詩,但愿她看了能早日振作起來。”曼春道。
(https://www.dzxsw.cc/book/8256/505539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