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5章 誰繼大統
延熹十年,歲在丁未。
元月,壬子晦,日有食之。
帝崩于德陽前殿。
天子駕崩,普天同哀,上至王臣權貴,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痛哭流涕,哪怕此些黨人與大行皇帝水火不容,卻也在紛紛忙碌起來,先是通過邸將大行皇帝駕崩的事情通知天下,隨后又編寫悼文,以及商討廟號諸類。
當然,還有更加重要的,國不可一日無君。
對于協商皇帝之事來說,顯然還是宮中的皇后更有發言權。
因為大行皇帝并無子嗣,在大行皇帝駕崩之后,群臣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一般來說,太后臨朝都是在宗室薄弱,或者是外戚掌權的時間點,但是這一次卻完全是因為竇武的賢名,僅是因為竇武乃是黨人首領之一,皇太后臨朝便沒有任何人反對了。
就連曹家之類的閹黨,也沒有出聲,皇帝駕崩,就連宮中的太監們都沒有了靠山,何況是他們呢?竇妙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還有臨朝的機會,她本來就不受皇帝喜歡,皇帝甚至為了氣她,還故意找了個采女,喚作田圣的,時常帶到后宮擺顯。
當然,或許在黨人看來,不與皇帝緊密才是她能臨朝的關鍵。
皇帝駕崩之后,事情繁多,太后也不過是哀悼了三日,便被竇武拉了出來,要進行朝議。
德陽殿外,到處都是一片飄白,就連大臣們,也穿著素衣,皇后有些憔悴的被扶到了原先皇帝跪坐的地方,坐在一邊,看著底下臣子,坐上了高位,而眉目之間卻依舊是愁苦,她愛戴那個天子,即使那位天子對她恨多與愛,看到太后來了,那些大臣又開始哭泣。
天子至高無上,哪怕有過,那也是閹人之詭計。
除了那些滿懷熱血的太學生,不會有人去腹議皇帝,哪怕這皇帝做了再多的錯事,大漢威儀依在,太后也不由自主的傷心起來,轉而開始安慰這些皇帝最為痛恨的黨人,過了片刻,尚書朱寓方才說道:“太后,群臣商議,將大行皇帝廟號定為威,稱宗,謚號未定。”
太后一愣,她是真的沒有想到,天子還能得到廟號,受后來帝王供奉,黨人與天子明爭暗斗,這又是甚么情況,看到太后沒有回話,竇武輕輕咳了一聲,太后方才回神,點點頭,說道:“此些事,群臣自相商討,不必稟告與我。”
{}/ 他皺了皺眉頭,又說道:“若言之皇帝近親,河間王亦如此,爵位亦高。”
“君言者,可是那刺殺同宗的惡賊之子?”
劉陶只是一句話,便掐的竇武說不出話來,他揮了揮手,看了看底下諸多劉姓權貴,點名般的說道:“侍御史劉鰷何在?”,便立刻再有一個臣子走了出來,拜,他是侍御史劉鰷,在宗室里也是素有賢名的人物,竇武召他,便是想靠他來解決問題。
“汝乃國之賢良,又貴為宗室,不知依你之見,何人可奉祖廟?”
“解瀆亭侯劉宏。”
他只是說了一句,便回到了原位上。
諸臣子目瞪口呆,竇武更是愣在了那里,這群宗室真是一根筋,他無奈的抬起頭,看著竇太后,殊不知,太后也正在看著他,這個從是自己偶像的父親,他為什么一心要立那三歲孺子?太后心里又仿佛響起了那閹犬的大叫聲,莫非,他真的要做一個梁冀麼?
竇武將希望放在太后身上,此事,說來也是容易,只要太后一句話,便能定下。
黨人也不團結,雖然大部分都是不希望迎劉宏,可是以劉寵為首的漢室宗親,卻一心撲在了劉宏身上,說來,這劉宏與皇帝一脈,而且,之前因母受辱,更是將國相一劍刺傷,這些事情上來說,此子有膽魄,更是孝順,這也成了這些宗室想要迎劉宏的理由。
看著竇武的目光,太后緩緩開口:
“詔槐里侯竇武,率儀千人百駒,前往河間國。”
“迎解瀆亭侯宏,即位大統!”
群臣頓時寂靜,有些古怪的看向竇武,竇武恍惚了片刻,也回過神來,朝著太后拜謝,他出身望族,是故大司空竇融玄孫,定襄太守竇奉之子,他名望極高,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他是有賢名的名士,卻做不了那梁冀,既然太后有令,哪怕這個太后是自己女兒,他也選擇了服從。
而此刻,正在解瀆亭內讀書自樂的胖子,絲毫不知,有超過千人的護衛正在整裝待發,而他們的目標,正是河間國饒陽縣解瀆亭。
(https://www.dzxsw.cc/book/82024/421826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