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扛不住了
短短兩天時間,克爾納青年與也本蒙在東部戰場上的戰爭,形勢從之前的持續僵持,到突飛猛進般的接連變換。
讓關注著克爾納這場戰爭的各方都有些目不暇接。
明明前兩天,克爾納青年第一軍的主力都還在和也本蒙在東部戰線全線僵持。
而到前一天,克爾納東側戰線,中部防線凹陷。關注的各方都在等著看。
是克爾納青年誘敵深入的策略成功,還是也本蒙撐破克爾納青年布置出來的這個大口袋,形成也本蒙對克爾納青年部分主力的包圍和徹底吃下克爾納的一塊肉。
結果,再到了今天。局勢再發生了變化。
也本蒙布下重兵的防線,輕易被克爾納青年匯合起來的主力撕開了一個口子。
而各方預想的,克爾納青年可能從側翼截斷也本蒙突入克爾納的主力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
克爾納青年的重心根本就沒在那兒,主力直接順著撕開的口子涌入了也本蒙內部,然后,一路在內部空虛的也本蒙迅速朝著東北方向推進。
克爾納青年表現出來的戰斗力,讓關注的各方都不禁想起了之前克爾納青年對戰克爾納反對派時的情形。
同樣的戰術,同樣的往對方控制區域內快速推進,克爾納青年用出來和也本蒙用出來完全是兩種模樣。
也本蒙被牽著鼻子走,而克爾納青年想要擊穿也本蒙的防線,達成戰略目的,就擊穿了。
再想著之前白旗國等,就克爾納青年發表地強硬話語,
不少關注克爾納戰爭的中立方,都感覺有些微妙——親自下場似乎也沒有改變什么啊。
……
在開戰后的第五天傍晚,克爾納青年擊穿了東部戰線也本蒙軍隊以及外部力量自己的軍團構成的防線。
也本蒙的主力,就陷入了一種面臨抉擇的境地。
是干脆和克爾納青年‘換家’,干脆所有主力繼續往著克爾納內的腹地前壓,
逼迫攻入克爾納青年攻入也本蒙境內的第一軍主力回防。
還是放棄繼續進攻,后撤到也本蒙內,對克爾納青年攻入也本蒙內的那支主力圍追堵截。
在最開始的時候,
也本蒙這一方選擇的是前者。
既然克爾納青不選擇將他們的主力截斷,分割戰場。
那他們就全部都前壓,以比克爾納青年守軍有足夠優勢的兵力和火力,
就像是一把利刃,刺入克爾納的腹地。
這時候別無選擇的也本蒙新任首領選擇了孤注一擲。
屬于白旗國等力量的軍團,出于一種莫名的傲慢,以及對也本蒙的犧牲不太在乎的心理,也做出了這同樣的選擇。
然后……
短短幾天時間,
也本蒙方就再次扭轉了想法。
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一方面,
也本蒙方將原本處于東部戰線的全部兵力和火力,都朝著克爾納境內壓了上去,
但,他們所預想的勢如破竹,摧枯拉朽并沒有出現。
他們內部空虛,不意味著克爾納青年內部空虛。
這次克爾納青年在東部戰線,南部戰線,分別與也本蒙和利特交戰的,
依舊是第一軍和第二軍。
但曾經四個地區就能拉出第一軍和第二軍的克爾納青年,
此刻接管整個克爾納都有這么長時間了。兵力情況自然不一樣。
之前的第一軍和第二軍,是除開駐守四個地區的守軍,依舊能夠抽調出來的兵力,
現在能夠抽調出來的第一軍和第二軍,是除開克爾納十八個地區的駐軍,
依舊能夠能夠抽調出來的兩支隊伍。
而且,雖然依舊是第一軍和第二軍,但兵力情況也有些區別……
于是,前壓的也本蒙主力,乃至外部力量自己的軍團,
加起來總共超過三萬兵力,一涌入克爾納過后,就像是進入了泥潭。
被克爾納青年直屬師,和第一軍第一師,以及周圍區域克爾納青年其他守備力量牢牢釘在了原地。
雖然看起來,克爾納青年這邊因為空中火力受到壓制,打得格外艱難。
但就這么艱難著艱難著,防線卻始終一直維持在克爾納青年固守的位置。
讓也本蒙方繞不過去,也突破不過去。
在也本蒙前線的將領眼里,恍惚之間,情況彷佛又再回到了之前僵持的狀態,沒有發生過變化。
克爾納青年好像在說,只要我想讓戰線陷入僵持,它就一定僵持在這兒。
而另一方面,
突入也本蒙的克爾納青年,面對的卻是一個空虛的也本蒙內部。
也本蒙方期待的勢如破竹在克爾納青年第一軍的主力身上上演著。
第六日,克爾納青年的主力筆直地朝著也本蒙的東北側,行進了超過六十公里。
過程中,幾乎沒有遭遇什么有作用的抵抗。
在也本蒙大部分力量都被前壓到克爾納東部戰線上的情況下,
即便也本蒙內部還有些零散的守軍,也沒有阻擋克爾納第一軍這支主力的勇氣。
也本蒙方的空中力量,雖然也在途中襲擾,持續轟炸,試圖拖慢克爾納青年主力的步伐。
但之前克爾納青年都能頂著轟炸撕開也本蒙方的防線,
此刻,恐嚇作用更大的轟炸,自然很難將克爾納青年的主力拖住。
克爾納青年的主力在突入也本蒙過后,事實上進入了一種如入無人之境的狀態。
第一天僅往前推進六十公里,已經是因為也本蒙的道路建設實在是一般。
第七日,
和前日一樣,
雖然這一天內,也本蒙方調來了更多空中力量,對克爾納青年主力各部進行轟炸,
附近也本蒙的守軍,也被匯聚起來,想要拖住克爾納青年這支突進的主力。
但,前者被克爾納青年擴大戰場,分兵會合再分兵的重復過程給化解了。
在做不到戰場全覆蓋的情況下,轟炸能對整支隊伍造成的損失也很有限。
而后者,匯聚起來的也本蒙守軍,在敵我兵力的巨大差距下,
也實在是很難表現出克爾納青年的隊伍那樣戰斗意志……或者說,本來克爾納青年那樣能夠頂著犧牲作戰的隊伍才是少數。
幾乎在克爾納青年一輪進攻下,就崩潰了。
然后,是第八日,第九日……
克爾納青年的主力進行了持續幾天的快速突進。
整個也本蒙的面積還比克爾納小一些,
在這種突進速度下,即便是往東北側突進,是橫穿也本蒙土地中比較長的一條線,
也有些扛不住了。
而也本蒙背后,白旗國,也有些扛不住了。
這些天克爾納青年進攻的方向已經很明確了。
就是要往也本蒙東北側的海岸線打,
而也本蒙東北側過去,就是歐羅巴洲,再隔著一個歐羅巴洲國家就是白旗國。
從也本蒙到歐羅巴洲,中間就隔著一條狹窄的海域,
最窄的地方,只有十幾公里。
事實證明,
也本蒙方先前預想的兩個抉擇,其實根本就沒有抉擇。
所謂‘換家’也只是一廂情愿。
克爾納青年在也本蒙內突進,和也本蒙在克爾納范圍內突進,
根本就是兩種難度。
(https://www.dzxsw.cc/book/81991723/363658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