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變遷
時間并不會因為肯恩那件事情而停下來。
當年,由維布作為開端的,由肯恩事件為加強的,
克爾納青年對克爾納青年內部變質人員的肅清,進行的有些浩浩蕩蕩。
不過,由于此刻克爾納已經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這有些熱鬧的動靜,實際上對于克爾納內的大多數人來說,依舊沒有太多影響。
更多的,只是茶余飯后,多了一些談資。
對于克爾納內的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更關心他們日益變化著的生活環境本身。
時間繼續往下流逝。
31年。
這一年,莫道37歲。
這一年,克爾納內一項重大工程完工。
從克爾納中部首都,直通克爾納與利特交界位置的鐵路,歷時五年多時間。
終于在31年的年末,比預期提前了幾個月時間,順利落成,并成功通車。
這意味著,克爾納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及各類物資,
能夠通過這條鐵路,更加批量而低成本地朝著克爾納的南端傾售。
同時也意味著,克爾納青年的兵力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從鐵路沿線各處,增援向克爾納南端。
為此,在這條道路通車之際,克爾納周圍,一度氣氛有些緊張。
但最后是利特國的首領選擇到克爾納,
以克爾納與利特加強各類貿易的合作為結局。
不過,隨著這條克爾納首都通往利特方向的鐵路建成。
克爾納內的鐵路建設速度,也基本放緩了下來。
按照克爾納內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僅有五千萬人的人口密度。
克爾納青年參考各方意見,乃至華國那邊一些項目承接方的設計意見。
在克爾納的六年計劃中,對克爾納內交通的規劃,
實際上是以公路為主,機場次之,鐵路為輔。
克爾納內大面積平坦的土地,修起公路來也相對容易。
接下來的幾年乃至十幾年時間里,克爾納都將修建公路為主。
剩下的一些鐵路建設,都將以一些小段的,原本鐵路往新修主干線的連接為主。
同年,
克爾納還取得了另一個重要的成就,
經過十數年的統計,
在31年,克爾納內,新生兒夭折率被降低到了1.5%以內。
雖然對比一些其他一些發達一些的地方,
這個數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對于克爾納來說,這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克爾納青年接管整個克爾納之前。
因為戰爭,疾病,醫療條件,乃至貧窮,饑餓,惡劣的生存環境。
克爾納內,新生兒夭折率達到了曾經達到了一個恐怖的程度。
當時的卡爾遜方和更早之前,對此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
只是按照國家聯合會的抽查數據,
可能超過三分之一的克爾納新生兒都活不過一歲。
克爾納青年接管克爾納之后,
不斷增加醫療資源和投入的同時,
近乎以半強制的方式,要求所有克爾納內的孕婦必須到醫院生產。
在之后,克爾納青年也拿出了一筆錢,專門用來負擔新生兒出生所需要的費用。
以半強制和免費的方式,讓克爾納內的孕婦能夠得到了一個稍正常一些的生產環境。
當然,此刻夭折率的降低,
不光是因為醫療資源的增加,
同時也是克爾納內快速發展的共同作用。
在克爾納內絕大多數人滿足了溫飽的情況下,
才避免了許多慘劇的發生,避免了一些新生兒離開醫院之后的一年內死亡。
32年。
對于克爾納的影響力,明顯朝著阿菲卡洲其他區域蔓延的現狀。
白旗國顯然,依舊相當不滿。
雙方將這種不滿,幾乎擺在了明面上。
只是,雖然滿世界都知道白旗國對克爾納不滿,
但白旗國依舊沒有選擇對克爾納直接動手。
不僅是克爾納日漸強大和過往戰績帶來的威懾力,
很大程度上,還因為白旗國自己內部一大堆問題。
按照當年的統計,
白旗國內主體部族的平民,已經低于百分之四十。
僅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可以說是原本白旗國的部族平民。
剩下的,基本都是來源于阿菲卡洲以及其他地方的難民們。
某種程度上,白旗國是受到了反噬。
其本身就是靠著從阿菲卡洲這片區域抽取營養,維持其內部的高福利。
而這些地方,被抽營養抽狠了,活不下了,本來就受她影響深,自然就理所當然地往她那兒跑。
這種情況下,白旗國本身的意志不可避免的受到更多方面的影響。
另外,克爾納的失控,雖然看起來不太要命,但還是給白旗國內本來就沉重的高福利帶來的負擔,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再之外,從27年后,米國滑落寶座,事實上,也同樣對白旗國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特別是就克爾納和阿菲卡洲這片的問題上。
再就是一些本來就存在的問題,等級的固化。
在高福利還能夠維持的時候,這些問題都還能夠解決,而現在,維持不住了。
問題集中爆發出來,足以讓白旗國自己焦頭爛額。
倒是想要跟克爾納打一仗,來緩和這些問題,
但前提是能夠贏,而不是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于是雙方,就這么維持著不滿,但僵持著的狀態。
同一年,
克爾納內的工業產值數據,相比于上一年再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
相比于幾年前,
克爾納內的工廠再多出許多。
其中大部分依舊是承接自華國內轉移出來的中低端工業產業。
同時,還有大量克爾納內部自己的工廠,以及一些其他地方朝著克爾納投來的投資。
克爾納青年此前在克爾納投下來巨額資金建造的大量基建,
在這時候開始發揮作用。
安穩了十多年的內部環境,也逐漸給更多人信心。
對于有益于阿菲卡洲這片市場的人來說,
將工廠修在治安優秀,基建優秀,環境穩定,位置合適,無異于是最好的選擇。
從克爾納內生產出來的產品,
大概被分為了兩條主要的貿易路線,
一條向東,順著那條通往也本蒙的鐵路,進入到也本蒙邊界,
然后通過水路,一路到也本蒙東北側海岸的那個,屬于克爾納的港口。
轉運之后,通過海運,要么進入歐羅巴洲,要么沿著阿菲卡洲的海岸,前往其他阿菲卡洲區域。
另一條就是向南,
同樣是通過鐵路,最后進入利特。
然后通過利特,將這些商品再朝著阿菲卡洲南端蔓延。
而整個生產和貿易鏈條。
可以說,不管是對華國,還是對克爾納都產生了不錯的收益。
同樣是這一年,
克爾納內的旅游業,明顯隨著貿易的繁榮,變得再繁榮不少。
克爾納內,通過直接的開采克爾納內礦產資源的收入,占比在克爾納整體收入中,相對于克爾納最初,明顯被壓低不少。
然后是33年,34年,35年……
(https://www.dzxsw.cc/book/81991723/363657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