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地月渡船與二代聚變
而遠航7c進入這種例行往返地面和近地空間平臺之后,
執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往近地空間平臺,運載了一艘嶄新大型飛船中,能夠運載的小部分。
這是一艘被命名為地月號的大型飛船。
是求索研究院目前為止,在航天領域造出來的最大的家伙。
這是一艘不會著陸的大型飛船,僅來往于地月空間平臺之間。
它還有個外號,被叫做‘渡船’。
在不太用考慮結構支撐的情況下,求索研究院在地月號上采用了比較激進的設計。
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龐然大物,
求索研究院給它安了七十六個7c型號的電推發動機,
在安裝了一系列設備,以及一眾比例更大的超導蓄能裝置過后,
這艘飛船本身除了電推進系統以外,自重就超過了千噸,加上電推進系統,總重就更加夸張了。
如果是在地面,
這么個玩意根本就飛不起來,電推發動機根本就托不起來這么個大家伙,動彈一下都困難。
甚至大概率在啟動所有發動機之后,整艘飛船直接解體。
但在宇宙環境下,就完全不一樣了,
理論上,不受太大引力影響的情況下,一個7c發動機都能夠緩慢的,一點點推動這么個龐然大物。
而安裝七十多個電推發動機,最大的作用就是加快加速過程,以及抵達之后的減速。
按照求索研究院航天領域團隊的預估,
這艘地月之間的渡船,滿載的情況下,能夠載著上千噸的物資,在地月空間平臺之間往來。
此外,這艘渡船也是人貨兩用。
即便是塞人時沒辦法塞得那么滿,這艘飛船往來一次,都能夠運載數百人。
當然,前提是被運載的人得提前已經在近地或者近月空間平臺等候。
最終,以遠航7c號飛船運載了一些較輕的設備,
還是由遠航六號這個本身就是龐然大物的火箭,
分多次,將地月號飛船送到了近地空間平臺,
在近地空間平臺附近位置,
實現了地月號飛船的組裝。
于是,
就在地面上大多數人還在感受著超導磁懸浮列車的速度,以及無線電力在公共場合逐漸普及帶來的各種體驗時,
在地球之外,在地月之間,
航天領域的發展,就這樣再完成了一次巨大的革新。
……
而在地月號飛船建設的過程中,
同年,還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
或者說,
這件事情才是掩蓋了地月號飛船光輝的最主要的事情。
這一年,
華國范圍內的人們,或者說是地球上的人,
大多數的目光都被另一件事情所吸引,以至于地月號這么個里程碑式的龐然大物,都沒有太多人有更多注意力去關注。
而理所當然的,這件事情就是氦3聚變示范堆。
……
51年,5月。
在示范堆開始正式開始建造過后不到兩年時間,
二代聚變示范堆的建造就宣告完成。
在實驗堆之后,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再次在示范堆的建造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三十年,四十年前,莫道即便有完整技術路線,建造示范堆都需要五六年時間的情況,
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了。
理論上,求索研究院如果不在其他項目上分心,這個速度還能夠更快。
當然,現在如此之快,也是因為此前幾十年的積累。
如果將此刻的二代聚變示范堆的完整設計拿回幾十年前。
別說一年多時間就完成建造,都夠嗆能夠建造起來。
這也算是整個社會工業和技術基礎在這兒幾十年時間里出現的跨越式進步。
而除了建造速度,
對于這次二代聚變示范堆運行試驗公開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求索研究院確定二代聚變示范堆建造完成,向上通告了將開始運行試驗過后。
都有一些人提議,對二代聚變示范堆首次運行試驗干脆進行直播報道,
就如同之前一些重要的航天發射任務一樣。
雖然最后也沒有真得這樣實施,
但也能夠看出來,此刻整個社會對于此類事情和氘氚聚變時代之前巨大的不同。
此刻的華國已經完全用不著去考慮,華國之外其他各方對此的態度和反應了。
比如此刻已經構成一個巨大圓環的近地空間平臺上,其實也安裝了一些武器,雖然從來還沒有發射過,
但也沒有人想去試試,是否能夠攔截的住。
比如,除了近地空間平臺,實際上圍繞著地球軌道,還有著密密麻麻的小型到大型的各類衛星,
基本可以第一時間捕捉到地面上任意一處的導彈發射。
……
五月下旬。
在一個共同的愿望的催促下,
整個求索研究院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在完成示范堆建造,并進行幾輪全方位檢測過后,在當月,就進行了二代聚變示范堆的首次運行試驗。
“各位觀眾,現在是51年5月。”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本次二代聚變即氦3聚變示范堆首次運行試驗的指揮大廳現場。”
“在今天,在氘氚聚變成功點火后的三十年后,在對聚變能源的探索上,我們,求索研究院,人類,將迎來一次同樣偉大的突破。”
依舊是華新社的記者獲得授權,對這次運行試驗進行了獨家拍攝,
記錄著這歷史性的一刻。
此刻拍攝到的畫面,將作為之后報道的依據,以及這個世紀歷史中的一個重要片段。
“莫總師,就看你們的了。我就在這里,等著你們的試驗成功,為你們慶功喝彩!”
按照先前的約定,之前和莫道有過交流的那位老領導,在二代聚變示范堆首次運行試驗這天來到了求索研究院,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不同于當初的氘氚聚變示范堆,
氦3聚變示范堆,就修建在距離求索研究院不那么遠的地方。
此刻,一切都準備就緒,就只等莫道宣布試驗開始了。
莫道駐足,望了圈指揮大廳。
一眾參與了氦3聚變示范堆研究和理論設計工作的核心研究員,基本都到場了。
對于歷史來說,
這是在氘氚聚變之上,更進一步的氦3聚變的實現。
雖然這一世,氦3聚變的研究在室溫超導材料突破之后,變得順利許多,
沒有再像前一世困在氦3聚變前這么久,
大多數人們除了激動以外,也沒有像氘氚聚變突破時,那樣深刻的感觸。
能夠氚自持的氘氚聚變反應堆,也還能夠支撐起目前的能源需求,
人們對氦3聚變的渴求,也沒有那么迫切,
但放在足夠漫長的歷史中,就會看到,氦3聚變,也會是如同氘氚聚變一樣,一次巨大的能源技術的變革。
他同樣能夠淺淺的劃出兩個時代之間的界限出來。
而對于參與其中的研究員們來說,
這三十年,幾乎是他們整個青春,最美好的三十年。
在室溫超導材料實現前,二代聚變技術研究團隊的工作也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室溫超導材料是二代聚變技術最重要也是最后一塊拼圖,
但不意味著,二代聚變技術就沒有其他難題。
這些難題,有些是莫道上一世解決的,有些也是在這一世才得到解決。
“開始試驗。”
在預定的時間,莫道下達了試驗開始的命令。
時代的車輪再一次滾滾往前。
(https://www.dzxsw.cc/book/81991723/363656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