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時隔一世的月面之行
52年。
這一年,莫道58歲。
在氦3聚變實現(xiàn)之后,求索研究院也沒有停下來,
反而是愈加忙碌。
雖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求索研究院過往所做出的成就已經讓上面多頒發(fā)好幾個‘時代研究院’的榮譽,
但對于求索研究院的最終目標來說,即便是此刻,他們也依舊距離遙遠,甚至還未滿足實現(xiàn)最終目標的前置條件。
在莫道意志的驅使下,在整個求索研究院一眾核心研究員,研究院共同愿望的作用下,
求索研究院依舊緊密而不愿意停歇的運轉著。
52年春季。
在求索研究院各項計劃進行的間隙,
還有件比較特別的事情發(fā)生——莫道去了一趟月面基地。
雖然此時此刻,
月面基地的常駐人數,再經過電推進技術突破,以及氦3聚變技術突破帶來的新一輪刺激,以及需要的情況下,已經快速突破了兩千人。
匍匐在月面的基地,已經看起來有個小鎮(zhèn)的規(guī)模。
但這還是莫道這一世第一次前往月面基地。
莫道這趟出行,選擇領著秦懷詩姑娘一同同行。
除了告知了求索研究院內外一些必要的人員,
并沒有對外大肆透露這件事情。
從求索研究院出發(fā),
莫道同秦懷詩姑娘一起,基本經歷了遍大多數前往月面基地的航天員,載荷專家相似的路程。
也沒有乘坐專機,
莫道難得坐了趟這兩年才完成建造的超導磁懸浮列車。
最高時速穩(wěn)定在1600公里每小時的列車,按說行駛起來有相當程度的噪音,
但實際上坐在其中時,能夠聽到的噪音很弱,而行駛過程中的波動幾乎沒有。
此外,雖然莫道沒提,但安排出行的人,還是給莫道一行人單獨安排了一節(jié)車廂。
一路上,也沒有什么其他人注意到,就這么平靜抵達了目的地。
位于西北地區(qū)的,長路發(fā)射場。
……
莫道和秦懷詩前往月面基地的這個路程,就是此刻最普遍而常態(tài)的過程。
在長路發(fā)射場,莫道兩人休息了半天時間,
然后坐上了遠航7c03號。
求索研究院對飛船的建造工作,也沒有就停留在地月空間平臺之間來往的飛船,或者星際之間來回的飛船。
對于遠航7c型號的電推進飛船,求索研究院也在各合作單位的協(xié)作下,一連造了好幾艘。
主要就是來承擔突破大氣層,往返長路發(fā)射場與近地空間平臺,
從地面往近地空間平臺持續(xù)運送物資以及航天員。
雖然單個遠航7c飛船運載能力有限,
但多艘遠航7c每天從早到晚就像是發(fā)班車似的不停升空降落,
加起來就有些夸張了。
此刻,除了一些較大的,如地月號部分艙室系統(tǒng)那樣的東西,還需要遠航六號來運送。
大部分從地面送往地外的物資,運送任務都是由遠航7c完成。
而由遠航7c完成運輸的物資,運輸成本都被壓到了一個相對廉價的地步。
這一世,
莫道再第一次離開地表大氣層,相比于上一世,似乎也沒有早幾年。
但即便是同樣第一次前往月面基地,
這一世和前一世,區(qū)別還是很大的。
坐在遠航7c上,這是和上一世莫道唯一一次前往月面基地時完全不同的體驗。
除了莫道和秦懷詩以外,
飛船上還有三位資深航天員陪同。
而相比于上一世,此刻飛船艙內幾人都只是穿著尋常的艙內活動服,
并沒有穿戴著笨重的,扛過載航天服。
這也是電推進和傳統(tǒng)火箭直觀感受上最大的不同。
遠航7c并不需要通過短時間的快速加速來脫離地面,
而是緩慢而長時間的加速,直到脫離大氣層,進入同步軌道。
這個過程中,最令人難受的過載被壓到了很低的程度,
基本已經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
坐在艙室內的人,甚至能夠有心情,透過飛船舷窗眺望逐漸遠離的地面和縮小的地球。
而這,可以說是大量實現(xiàn)星際移民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條件。
前后花費了三小時,
莫道與秦懷詩抵達了近地空間平臺。
此刻已經構成一個大圓環(huán),在多點多個電推進發(fā)動機的幫助下,緩緩沿著軸心旋轉的近地空間平臺,已經是一個真正的龐然大物。
許多曾經從地面抵達這里的航天員乃至游客,都曾為這個偉大的人類造物所懾服。
在地球同步軌道上,以每天一圈的速度繞著地球環(huán)繞的這個大圓環(huán),
算是人類迄今為止,創(chuàng)造的最為震撼的產物,
這種直觀的感受,比面對月面基地時,都更要清晰一些,
畢竟,月面基地雖然占地更廣,但畢竟還依托著地面,
視覺沖擊是遠不如這個大圓環(huán)狀的近地空間平臺的。
緩緩旋轉著的這個龐大的人類造物,就像是毫無支撐的,懸在這空蕩蕩的宇宙之中。
在這個時代,
有不少人將此作為此生必看的一個景觀,
甚至有不少游客抵達這里的時候,眼睛都有些濕潤,想要落淚。
從近地空間平臺上,
依稀能夠看到,不時就有些從地面和月面來的飛船接入,
莫道和秦懷詩乘坐的遠航7c也同樣接入了近地空間平臺的一個艙室接口。
在艙室內的駕駛系統(tǒng)自動提示對接成功過后,
打開對接艙室的門,
莫道兩人就正式進入了近地空間平臺。
在緩緩旋轉中的近地空間平臺艙室內,是有一些通過旋轉來模擬的重力的,
雖然不能完全達到地面的程度,但感受上和遠航7c內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對于長期在近地空間平臺駐守的航天人員來說,這點模擬重力也有相當的價值。
對于莫道和秦懷詩兩人來說,
近地空間平臺是此行的中轉站。
在近地空間平臺,由近地空間平臺上此刻的負責人領著,
帶著莫道看了一圈近地空間平臺各區(qū)域的情況過后,
兩人就在坐上了地月號。
此刻,地月二號還沒有建造完成,
但以超導電池為能源供給的地月一號,已經投入了使用。
這就又是完全不同的體驗了。
地月號相比于之前的遠航7c來說就是個龐然大物。
艙室內部極其寬敞,
加上從近地空間平臺到月面所需要大概兩天時間,
地月號內部也有設置給乘客休息的床,或者說休息艙。
如果不是地月號內,暫時沒有辦法模擬重力,有失重。
寬敞的地月號內部,幾乎能夠讓人恍惚出現(xiàn)在地面的錯覺。
莫道兩人這趟,除了搭載了一些物資,也沒有搭載太多航天員。
整個兩天的航程,也基本在平靜中度過。
除了和秦懷詩姑娘說些話,不少時候,莫道也透過飛船的舷窗,朝著那難言的宇宙中眺望。
在眺望時,
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感受了,
原本感覺到龐大的地月號,在和舷窗外的景象對比起來,又變得格外渺小。
這個人類科技巔峰的產物,又像是一葉孤舟,或者說水里的一片落葉。
(https://www.dzxsw.cc/book/81991723/3636561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