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公信力
韋黑子蹲在角落里,聽村里的人吵成一片,心里也不免有些焦急起來。www/xshuotxt/com
昨天里正來通知,王府要收鹽酸菜和刺梨干等小東西,里正勸他們全換條子,不要換錢,因為換條子比換錢更劃算,等王妃從京城里買糧食回來就會先把糧食換給有條子的,然后才賣余下的。
但村里人卻不太想換條子,誰知道以后條子能不能換糧食?只有到手的錢才是真的,里正嘆氣,勸他們道:“王府難道還能虧我們這點錢不成?這次是衙門牽頭,他們總不會賴我們。”
村民們不說話,心里暗道:就是因為是衙門牽頭,我們才更不能相信。
到時候王府不給換,難道他們還能賴上王府不成?
里正見狀也只能嘆息一聲,他在這一片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以衙門才叫他出面,但大家都不怎么信任衙門,他也沒辦法。
等人都散了,里正就背著手晃悠悠的起身,韋黑子忙跑過來扶住他,里正瞇著眼看了他半響才把人看清,“是黑子啊。”
韋黑子不好意思的一笑,“六叔祖,侄孫送您回去。”
里正慢悠悠的點頭,到了家門口,韋黑子才問道:“六叔祖,你們家是換錢還是換條子?”
“換條子。”里正淡淡的道,倒不是他對衙門有多信任,他其實也是抱著賭一賭的心態去的。
韋黑子一聽里正這么說,心一下就定下來了,回家后就和爹娘媳婦說,“我們家全換條子。”
韋母猶豫,“那萬一他們賴賬咋辦?”
韋黑子咬牙道:“不會的,六叔祖都換的條子,他總不會讓自己虧著,要是這都賴賬,就算咱運起不好。”
韋黑子低下頭道:“爹,娘,我算過了,我們家那點東西換成銅板也不過兩三百文,以現在的糧價,買不了幾斤米。”
“不是說王妃的糧食價格低嗎?”
“先換條子,剩下的糧食我們未必能搶得到,城里這么多有錢人呢。”
韋父韋母對視一眼,都認可了兒子的決定,韋妻更不用說。
王府里,穆揚靈翻看賬本,嘆息一聲,道:“苗寨全是條子,一個要錢的都沒有,漢人這邊恰恰相反,長者們反復勸說,還帶頭換條子,但到最后也只有三分之一愿意拿條子。”
齊浩然眉頭緊鎖,“苗寨酋長的號召力如此之強?”這對國家和對軍隊都是一個威脅。
穆揚靈關注的卻是,“衙門的公信力太弱了,浩然,我們應該想辦法提高朝廷的公信力,凡承諾百姓的都要做到,只有這樣,百姓才會對大齊有歸屬感。”
“什么是公信力?”
“就是百姓信任的力量,朝廷的公信力,就是指百姓對朝廷信任力,這次我們讓衙門出面,甚至還讓德高望重的長者帶頭,也只有三分之一的百姓愿意選擇相信我們,可見這公信力有多差,這其中還不排除是否有脅迫,強制性的事情存在。”
齊浩然在穆揚靈解釋完就知道這東西有多重要了,他目光炯炯的看著穆揚靈,問道:“這東西怎么提高?”
“只能一步一步來,首先朝廷做出的承諾要實現,還要盡量幫助百姓們脫貧致富,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朝廷做到誠信,做到百姓第一,久而久之,百姓對朝廷,對國家的信任度就會增加,一旦國家有難,他們才不會輕易放棄國家,”穆揚靈輕聲道:“和放棄皇室齊氏。”
齊浩然眼中迸射出亮光,“我寫密折給大哥,讓他多吃一點臘豬肉和刺梨干……”
這只是一句笑言,齊浩然認真的給齊修遠寫了一封關于朝廷公信力的建議書。
這封密折齊修遠自己收了起來,誰都沒給看,他知道弟弟的意思,不僅朝廷的公信力要提高,皇室的公信力更要提高。
百姓不僅要對大齊有歸屬感,更要對大齊的皇室齊氏有歸屬信任感,因為只有這樣,齊氏才能屹立不倒,即使國家有變。
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
齊修遠將那封密折單獨收起來,打算傳于后世。
而眼下,就有提高皇室公信力的一件事,齊修遠抱了抱小寶后,就對皇后道:“這次黔南進宮了不少‘土特產’,吩咐御書房一聲,晚上用膳就用黔南送來的食材。”
李菁華想到剛才禮單上寫的,頓時一愣,道:“吃那些東西?”
齊修遠笑道:“嘗嘗鮮嘛,浩然說他都吃過,味道還不錯。”他抱著小寶笑道:“小寶,晚上我們嘗嘗看小熊在黔南的吃食好不好?”
小寶連連點頭。
于是,朝臣剛收到黔南押送貢品的隊伍入京,還沒打聽到敬獻的貢品是什么,晚上就傳出皇帝把“貢品”給吃了,還給了一個“大贊”的贊賞。
眾臣就知道,皇帝對這次進貢很滿意,因為傻子都知道這消息肯定是皇帝主動放出來的。
笑話,皇帝登基半年,后宮人少,皇后把后宮管得跟個鐵桶似的,一絲消息也沒往外漏過,怎么這次貢品才入京消息就這么快的傳出來了?
皇帝才用完晚餐消息就傳出來,想也知道是誰的手筆。
而且消息傳一半藏一半,只說皇帝很喜歡黔南送的“貢品”,卻不知道貢品是什么,只知道是吃的,不過話說黔南到底有什么珍貴的吃食?
難道是又一個“荔浦芋頭”?
也就皇帝這么寵著榮郡王,生怕他們明日上朝彈劾榮郡王,哼,他們才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呢,雖然不太認同榮郡王此時搞進貢的一套,勞民傷財,但他們也沒必要為了這一點小事和皇上唱反調。
皇帝實在沒必要急哄哄的吃了貢品表達態度。
但這個想法只維持到第二天朝會時,黔南的禮單正式在朝會上公布,群臣被擊得一懵,什么時候,貢品這么廉價了?
還沒等有人質問出聲,追究齊浩然一個欺君之罪,嚴渡就出列道:“皇上大幸,我大齊百姓大幸,榮郡王雖進貢貢品,卻不勞民傷財,實乃我大齊幸事。”
說著痛哭失聲,開始提起荔浦百姓為種植貢品芋頭而受的苦,福州百姓為采珠而付出的代價,哭到激動處甚至跪到在地道:“前朝時,臣父就曾規勸過景炎帝,百姓艱苦,應當廢除此等貢品進貢,還利于民……”
...
(https://www.dzxsw.cc/book/8154/50384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