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帶著工業系統回南明 > 第37章 飛梭與織布機

第37章 飛梭與織布機


  雖然信誓旦旦地向眾人保證他有辦法可以弄到新式的紡紗機、織布機,但是鄭成功知道自己哪怕是借助工業系統召喚來后世的機器,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

  工業系統需要文明點,時間節點越靠后、技術越復雜的技術需要的文明點越多。

  紡紗機、織布機技術的重大突破發生在18世紀中葉,距今大約100年的時間。

  想要開啟100年以后的技術,所需要的文明點數量不少。

  如1777式的法蘭西標準步槍,需要1萬文明點。

  鄭成功做好了長期種田經商的準備,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先進的技術,為大明養活更多的人口。

  “系統出來,珍妮機需要多少文明點?我說的是18世紀揭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珍妮手搖紡紗機。”

  “珍妮紡紗機,誕生于年代,開啟該技術需要3000文明點。”

  “3000文明點……太多了,可不可以少一點?”

  “恕不講價。”

  鄭成功得知珍妮紡紗機竟然要3000文明點,這實在是太多了!

  他占領東莞縣,系統默認他治下的人口增加到十余萬,每個月有300多文明點的收入,比在金門島多了許多,但也要經過十個月的積蓄才能夠開啟珍妮紡紗機技術。

  或者他可以在此期間繼續擴大地盤,增加每個月的文明點收入。

  他現在有513文明點。

  “有沒有什么我現在可以開啟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棉紡織效率的技術?”

  “系統為您查詢……誕生于1733年,英格蘭鐘表匠約翰·凱伊發明的飛梭技術,僅僅需要消耗500文明點。系統可以為您召喚出應用飛梭技術的織布機以及幾個熟練的英格蘭紡織工。”

  織布機?!

  前面有說過,棉紡織可以分為紡紗、織布兩個步驟。

  鄭成功本打算開啟屬于紡紗技術的珍妮機,然而系統卻給他推薦了屬于織布技術的飛梭織布機。

  珍妮機如雷貫耳,而飛梭的地位差不多與珍妮機相似,鄭成功肯定是知道的。

  如果暫時不能夠開啟珍妮機技術,那么開啟飛梭織布機技術似乎也不錯。

  棉紗可以購買家庭作坊生產的土紗,然后利用飛梭紡織機提高產量從而降低成本,達到占領市場份額的目的,為鄭家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

  想到這里,鄭成功咬了咬牙:“我要花費500文明點開啟飛梭技術!”

  很快,幾個英格蘭紡織工與一架飛梭織布機就出現在鄭成功的面前。按照慣性,英格蘭紡織工被強行改成了漢人的模樣。

  英格蘭紡織工跪在鄭成功面前:“向您效忠,領主大人。”

  鄭成功揮手:“起來吧。你們需要制造飛梭織布機以及在本地培訓紡織工使用這種新式織布機。”

  織布工會制造紡織機嗎?至少18世紀的織布工不少人還真的會制造織布機,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就是英格蘭的一位織布工。

  鄭成功查看傳說中的飛梭是什么玩意,發現這就是一種安裝在滑槽里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的兩端還有彈簧,可使梭子快速來回穿行。

  對于鄭成功而言,哪怕是18世紀的織布機都有些古老……

  不過飛梭的運用在歷史上極大地提高了織布效率,一直到近代農村還有飛梭的存在。

  英格蘭織布工向鄭成功介紹:“使用飛梭只用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以前兩個人配合才能夠完成的工作,而且織布的布面可以大大加寬,效率也得以提高。”

  鄭成功看不懂運用了飛梭技術的木制織布機的工作原理。

  但是他知道這是好東西就對了!

  而且還有專門使用這種織布機的英格蘭織布工幫自己制造機器、培養織布工,自己只需要給他們場地、資金的支持,他們就可以加工面紗為棉布,為鄭成功掙錢。

  據說還是飛梭技術引發的織布效率提高,導致紡織工對作為原材料的棉紗需求增加,所以才間接促使了珍妮機的出現來提高紡紗效率。

  各個技術之間的進步都是相互關聯的。

  鄭成功讓東莞縣縣衙的官吏們找了城隍廟旁邊的幾座房屋作為紡織作坊的場所。

  “這一片人家多數在戰亂的時候遇害,房屋空了出來,剩下的幸存者小人讓他們搬遷到其他的空屋居住,使得這幾座房屋連成一片,大人可以將這里推平重建,這樣作坊的規模可以擴大。”

  “東莞縣在戰亂中犧牲的人多嗎?”

  “回大人話,多,很多。李成棟率領清兵攻掠東莞縣,張家玉率道滘義兵與李成棟苦戰,還有大人收復莞城,至少有數千人涂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大人所言甚是,這幾十年戰亂不斷,又恰逢天災人禍,天下大亂。我們嶺南還算好,其他地方到處都是流離失所之人。”

  “我相信不出十年,天下又會重新恢復和平,而且以后百姓餓肚子的時候會越來越少。嶺南不是幾十年前就傳來了番薯、馬鈴薯、玉米等作物?只需要大規模推廣之,則老百姓就有更多的口糧。”

  “玉米?大人說的可是玉膏粱?此物嶺南少以為食。番薯倒是有詳細的種植之法,閩廣人賴以救饑,其利甚大,粵中處處種之,米價踴貴,賴此以活。”

  鄭成功敏銳地注意到了東莞縣官吏透露的消息。

  原來明末沿海的省份已經種植玉米和番薯。

  番薯高產、多用、易活,嶺南當地已經大規模種植番薯,還以此為主食之一。

  倒是玉米雖有種植,但是還沒有多少人以此為主食。

  玉米在山區種植還是很有價值,而山區不大適宜種植水稻。鄭成功可以指導農民在租山墾種,讓玉米成為水稻、番薯之外的另一種主食。

  對了,還要試行更加合理的輪耕制度,提高產量,以后有條件后可能還要發明、生產人工化肥……

  想到方方面面都需要他進行指導改良,鄭成功一陣頭大,他又要和清兵打仗,又要教人種田,還要織布、征稅,宛如一家之主。


  (https://www.dzxsw.cc/book/81183/446543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寻乌县| 深泽县| 莲花县| 凉山| 宜都市| 双辽市| 英德市| 嘉义市| 林口县| 蕉岭县| 五家渠市| 铅山县| 河池市| 阆中市| 温泉县| 吕梁市| 德清县| 瑞安市| 蓬莱市| 济南市| 余姚市| 永川市| 陆河县| 潍坊市| 花莲县| 灵台县| 贞丰县| 恩平市| 武平县| 庄河市| 吐鲁番市| 岳池县| 长沙市| 山阴县| 渭南市| 新乡县| 宣恩县| 鹿泉市| 都江堰市|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