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天下討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有時候,擠不進去的圈子,就不要強硬的去擠。
不然的話,別人會用人生多艱,來告訴你什么叫犯賤!
董卓就認不清自己的出身,又或者是他先父以他和其弟董旻生在潁川,便給了他們起了仲穎、叔潁表字的表字的關系,讓他覺得自己能得到關東士人的擁護。
先是,與司徒黃琬、司空楊彪等人,同詣闕上書,為昔日被宦官冤殺的陳蕃、竇武以及諸黨人平反,皆復陳蕃、竇武等人的爵位,并擢用子孫。
想著以徹底解除黨錮之禍,來為自己添加人望,讓士人們能感恩一二。
又大力提攜關東士人位列顯職,如汝南伍瓊為侍中、鄭泰為尚書、何颙為長史、潁川韓馥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胄為豫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一說名為資);對受黨錮的幽滯之士多所顯拔,如潁川荀爽為司空,陳紀和韓融等人之徒皆為列卿。
而隸屬他自己的麾下部將,最高官職不過是中郎將。
如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等。
至于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則是分在這幾位中郎將麾下當校尉。
就連昔日掛印逃出雒陽的袁紹,都遣使授予了勃海太守,封邟鄉侯。
恩,本來,董卓本來想令天下通緝的。
但侍中周珌、伍瓊等人,以“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通緝反而會激起其他豪杰的反抗。還不如授予官職,以寬宏大量的胸襟讓他人心折臣服”等鬼話,讓董卓給改變了主意。
當然了,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類似于袁紹這種特殊待遇的。
譬如曹操。
他被董卓表請為驍騎校尉,想拉攏為心腹,也因為不齒與董卓為伍,乃變易姓名跑出了雒陽。
然后呢,他就被舉國通緝了.......
唉,不得不說,投胎也是個技術活。
咳咳。
不管怎么說,董卓這一番舉動,雖有鞏固自己權位的心思在,但也算是對關東士人們極為慷慨,堪稱誠意滿滿了。
然而,他還是應了打臉。
被他授予官職的人,到任后就用手中權柄,舉兵會盟于酸棗,以袁紹為盟主,將他定為國賊,共討之!
把董卓的拉攏之心,當成一張用來搽桌子的抹布,臟了破了就該丟了。
又或者說,在關東士人們的意識里,他們才是誅殺宦官的最大功臣!
才是最有資格執掌朝政的人!
董卓的拉攏,不過是竊奪了他們的勝利果實,然后將一些吃剩下的皮肉扔出來,將他們當成叫花子打發罷了!
而一些無權利私心,只想為大漢朝盡忠的人,也對董卓看不上眼。
并不是因為董卓行廢立之事,又或者是“參贊不名、劍履上殿”等特殊禮遇。
這種奪權的手段,在歷朝歷代都是司空見慣的常規操作。
沒有什么好稀奇和指謫的。
而是覺得就在邊地掌兵的董卓,根本沒有能力治理好大漢朝,沒有以天下為重的大格局。
他的掌權,只會給大漢朝帶來無盡的破壞。
而不是清除積弊,還大漢朝的朗朗乾坤!
在天下群起討之的聲音里,董卓終于明白了這點。
也終于惱羞成怒的,爆出了暴戾恣睢的本性。
四世三公的袁氏,自太傅袁隗以下,合家尺口(尺口謂嬰兒也)以上五十余人,皆誅之!昔日勸說給袁紹授予官職的周珌、伍瓊也殺了。
恩,殺伍瓊的時候,也搜出了在雒陽內的關東士人,想刺殺他的證據。
是黃門侍郎荀攸、何颙和伍瓊等人正在暗中謀劃,打算以恭謙的態度取得信任,然后藏刀于衣內,趁著董卓飲宴不備時,一擊殺之。
而誅殺了周珌,則是給董卓敲響了警鐘。
因為周珌乃漢陽人(《英雄記》記為周毖,武威人),出身世代官宦之家。
他身為涼州人,卻不依附于董卓,反而內為袁紹等人謀,也意味著:就連本應同氣連枝、相互扶持的州郡鄉黨士人,都看不上他董卓!
都想將他除之而后快!
而且,身為涼州人的董卓,還知道邊陲粗鄙之輩眾,出身世代兩千石之家的士人,話語權極大,能讓人自發景從。
譬如當年壯烈殉國的傅燮。
僅以氣節與名聲,就能感召五千多叛亂羌騎,連戰利品都不要了,自發護送遺體歸去。
這就給了董卓強烈的危機感。
從人心上,他本想奪權后廣施恩義想五谷豐登,如今卻是顆粒無收,連本州郡的人心都失去了。
從戰略層次上看,他有后院起火的潛在危險。
他麾下一部分精銳將士,已經讓中郎將牛輔帶去討伐河東白波賊了。
這個時候關東諸侯會盟酸棗,即將來戰,就已經犯了左右受敵的大忌。而關中三輔內,還有皇甫嵩和蓋勛重兵在側呢!
皇甫嵩和蓋勛,同樣是世代兩千石之后!
尤其是,這兩個人也向來鄙夷他董卓的行事作風。
比如在行廢立之事時,蓋勛得知消息,就特地作書來罵:“昔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猶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終此?賀者在門,吊者在廬,可不慎哉!”
前有關東諸侯,側有白波賊,后有皇甫嵩和蓋勛重兵在后.......
就算平日里,沒少自詡為當世名將的董卓,也不敢自大到勝券在握。
因而,他思來想去后,就做出了相對穩妥的方略。
其一,是朝議遷都長安。
他征戰數十年,根基是在涼州、關中一帶。
而且關中乃四塞之地,昔日戰國時期,西秦就是倚仗地形地利,多次讓聯軍鎩羽而歸。
放棄了雒陽,就等于以退為進。
遷民,移財,損雒陽而利關中。打算將雒陽當成前線,和關中諸侯鏖戰,讓關中變成征戰的后方,給自己留條后路。
其二,則是清除異己,奪兵權。
他以把持朝政的便利,以天子詔命征蓋勛和皇甫嵩放下兵權入朝。
完全照辦了,當年朝廷忌憚他挾羌自重的辦法。
而蓋勛接到詔令的時候,并沒有第一時間接受調令,而是作書給皇甫嵩和華雄:“董卓悖逆,當誅之!”
:。:
(https://www.dzxsw.cc/book/81182/51417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