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招兵買馬
想從武都進入漢中郡,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漢初時就修筑的聯云棧道。
只是這條棧道年久失修,除了山中獵戶、樵夫及采藥農之外,無人膽敢用生命去冒險。
其二,則是西秦嶺和大巴山脈相互逼近,壓迫出來的裂谷,時稱之為“陽安口”。
發源于東狼谷的沮水,浩浩蕩蕩東去,在陽安口和漢水匯流(進入漢中郡后改稱為沔水),極大擠壓了裂谷的通行空間。
也給了兵家修筑要隘的險地:陽平關。
陽平關的得名,是依托于陽平山而修筑(陽安口北岸,西秦嶺山脈延伸出來的山體;南側大巴山脈延伸出來的山體喚作興勢山)。
其地勢險要,道路狹隘,縱有十萬大軍來襲,也無法施展開來。
想攻破,只能依靠“添油戰術”投入到狹窄的攻擊面上,用無數人命堆積出通道來。
馬蹄緩緩而來的華雄,途徑陽安口的時候,特地細細觀看了一遍陽平關。
雖然之前他往返過多次,但那時候他還在為錢糧之事奔波,尚未萌發將漢中郡納入囊中的野心和計劃。如今開始操練兵馬了,自然就開始對陽安口的通行上了心。
春二月的陽安口,因為秦嶺隔絕朔風的關系,兩側山體山都有了點點綠意。
難得暖陽當空,陽光在沮水河面上泛起波光粼粼,猶如一條夾帶著人們七情六欲的斑斕綢帶,蜿蜒東去。
華雄看著看著,心中暗道了一聲僥幸。
如今陽安口,想通行并不是很難。
可能是漢中郡的西大門,尚且有武都郡作為屏障的原因,只依托陽平山修筑了一座關隘,而沮水南岸,完全沒有戍圍防御堵道。
若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發難,陽平關隘上的守軍,未必就能來得及阻止。
【注1:東漢末時期的軍事要隘陽平關,泛指從陽平山蔓延到陽安口的戍圍防御工事,是張魯割據漢中后才修筑的。《三國志·武帝紀》記載,“秋七月,公(曹操)至陽平。張魯使弟衛與將楊昂等據陽平關,橫山筑城十馀里,攻之不能拔。”】
【注2:歷史上的魏蜀爭奪漢中之戰,夏侯淵將原先張衛修筑的陽平關防線再次擴充,北依陽平山,南臨漢水(興勢山),以南北向的沮水為依托。張郃在陽平山下的“東圍”駐守,修筑的戍圍叫“廣石”,先主劉備遣一萬精兵晝夜攻打也無法突破。夏侯淵在興勢山的“南圍”駐守,卻因為調兵去支援張郃,反而被蜀軍突破防線,讓兩軍對壘的戰場轉移到了漢中郡內的定軍山。】
因而,華雄心里也暗自做了一個對策。
他以后將一部兵馬,轉到玉帶河(注入漢水的支流)沿岸駐扎。
這些年和漢中的鐵錠貿易,以及用戰馬換取荊州糧秣的商隊,運送物資時經過陽安口都是依靠水力的。
也就意味著,他手里也有不少舟船。
承載力不大,一艘約莫能攜帶十余兵卒。
但讓三四百兵卒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陽平關隘后方,也足夠了。
不過,這一切謀劃的前提,還得看他能招募到多少兵卒先。
漢中郡是疆域十分大的郡,堪比兩個武都郡了,想以小吞大,光有韜略是不夠的,還得有足夠的實力。
暫時放下心思的華雄,不再逗留,快馬加鞭的往漢中治所南鄭的太守府而去。
對比于之前,對華雄態度是公事公辦的蘇固,如今禮節很充分。
沒辦法,華雄現在的地位,足夠與他平起平坐了。
但是呢,態度是變好了,事情卻沒有松口。
距陳倉之戰已經過去了數個月的時間,他已經將從右扶風逃難而來的黔首百姓,全部劃分土地安置妥當。這才剛剛安撫下去呢,當然不會允了華雄從中招募兵卒,讓難民的情緒再起波瀾。
只是傳令各級僚佐,在華雄于漢中郡招募兵卒的時候,適當的協助或給點便利。
比如愿意從軍的黔首,小吏們會第一時間將他們登記在冊,在來年的賦稅上以軍戶的標準征收等等。
對此,華雄也不好勉強。
不管怎么說,雙方沒有利益糾葛之下,蘇固這個做法已經是很善解人意了。
當即就退而求次,請蘇固暫時讓門下掾陳調來協助一二。
陳調是漢中成固人,年輕時期一直游俠于漢中郡內,對漢中各縣的地理及風俗都很了解。也因為性情豪邁,讓許多游俠兒擁簇。
【注:歷史上的陳調有軍略,張魯與張修襲擊漢中時,他曾向蘇固獻上守捍御寇之術,但蘇固不用導致落敗。蘇固被張修殺后,漢中主薄趙嵩憤而杖劍為之報仇,力寡被殺;陳調同樣為報蘇固提攜之恩,聚攏賓客百余人攻打張修,壯烈戰死。】
讓他出面來配合招募兵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強龍不壓地頭蛇嘛。
如今宗族鄉黨的觀念是很重的,對于這種將腦袋別在腰帶上討生活的方式,華雄在漢中郡的號召力,還真比不上陳調。
對于這個請求,蘇固沉吟一下,就順勢應了下來。
還加了期限,以一個月為期。
華雄大喜過望,連連拱手做謝蘇固的“淳樸”。
共事一個月的時間,足夠讓他給陳調樹立一個光明磊落、急公好義的正面形象了。
給人留下好印象,是能帶來好處的。
比如以后歷史軌跡沒有改變,劉焉派張魯及張繡來攻殺蘇固,想報仇的陳調會不會就多了一個選擇:請近在咫尺、有交情的華雄率軍來協助呢?
呵!
馬上的,華雄就玩弄起了收買人心那套。
不僅將招募兵卒之事,全部委托給陳調來主事,他自己完全不干涉的那種。
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心胸,裝得跟真的一樣。
然后又讓部曲從武都弄來了一百匹戰馬,全部贈予陳調。
說什么,當兵是搏命的事,陳調用個人信義來說服黔首入伍,他華雄也不會讓陳調難做人。
這百匹戰馬,十匹是給陳調的謝禮,剩下的就轉賣換取錢糧,給那些愿意從軍的黔首百姓添補家人的生活。
最后,又種下了一顆種子。
豪氣萬分的,拍著胸口鄭重給陳調許下諾言。
說什么西涼男兒有恩必報,今日陳調有助于他,以后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華雄絕對不會皺眉毛。
就算是力所不能及的,也會盡可能想辦法來幫!
嘖嘖,裝得跟真的一樣。
哦不對,如果屆時陳調請他入漢中為蘇固報仇的話,他就是百分之一千的真........
咳咳。
這番作態,效果也很明顯。
古人重諾,不輕毀。
尤其是以華雄如今的官職,也不會做出食言而肥的事。
好游俠的陳調,性情本來就豪邁,對“一諾千金”的義氣最是向往,當即就對華雄的感官大好,心里還隱隱生出了幾分知己的味道。
也就是說,他也成為了很“淳樸”的人兒之一。
成功的忽悠了陳調,奸詐的華雄又去尋漢中府丞,杜畿。
不隸屬蘇固嫡系僚佐的杜畿,最近的日子有些滋潤。
他為華雄和上庸申家牽線,達成用戰馬換取荊州糧秣之事后,蘇固對他就友善了不少。
因為這支來往不絕的商隊,給漢中官府增添了不少關稅,讓蘇固這個太守的政績添了不少光彩。
而且很會“做人”的華雄,讓部曲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將一些錢糧物資送到杜畿家中。
不收,還不行。
華雄打的名義,是兩人既然以友朋論交,就應該有通家之誼。
比如這些物資,是送給杜畿后母的。
好嘛,杜畿還真退不回去了。
他本來就家貧,又事親至孝,總不能違心的告誡長輩說:吃糠喝稀光榮,有魚有肉有罪吧?
總的來說,杜畿對華雄感官還挺不錯的。
覺得他是一個可深交之人。
尤其是華雄的官職比他高出許多,但兩人每次謀面,都只敘情誼,不論尊卑。
因而,他對華雄這次的托付,一口就應了下來。
華雄請他從中協調,讓上庸申家出面,從上庸、西縣和房陵等山城(后來的東三郡)幫忙招募一些兵卒。
作為水系豐茂的盆地,秦嶺與大巴山中間的距離,決定了土地的富饒程度。
漢中郡西部,南北向最寬三百公里、最窄處也有兩百余公里;而在東部山區,最寬處才二十五公里,最窄處南北僅僅一公里。
【注:這塊區域里有連綿兩百五十公里的武當山脈,以及神農架的一部分,古代開荒艱難。】
因而,這塊狹長秦巴山區,是漢中郡最窮的地方。
華雄正是看中了這點:窮山惡水出刁民!
在耕地匱乏的地方,能扎根繁衍下來的黔首,都彪悍無比。
基于靠山吃山的緣由,漁獵是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十分善于山地作戰,是理想的步卒。
也正是因他們的困頓,更經不起當兵吃糧的誘惑。
忠誠度也很高。
給口吃的,再許下以后斬首授田的利益,他們就毫不猶豫的把命給交出來了。
上庸申家作為地頭蛇,又因為為華雄以戰馬交換糧秣的貿易中,得到了不少好處。出于維護雙方關系良好、繼續操辦交易的角度出發,申家也會盡心盡力幫忙招募兵卒。
這也是華雄讓趙昂準備好,安置千人營寨的把握。
從秦巴山區招募五六百人,請陳調從漢中西部招募兩三百人,再加上之前他托付在巴郡安漢任職縣令的程畿幫忙招募些板楯蠻,湊夠千人應該沒有問題吧?
將所有事情交給別人,然后自己優哉游哉的溜達,趁機了解漢中各縣地形的華雄,駐馬山坡上,捏著下巴思索。
給程畿去書信,已經過了兩三個月了,但一直沒有收到回復。
難道中途出了什么問題?
又或者是,程畿因為和杜邑侯等人的交情,不愿意幫自己?
:。:
(https://www.dzxsw.cc/book/81182/513817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