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朕之虎臣
得知西縣尚存后,袞袞諸公也頗為歡欣。
不是為華雄沒死開心,而是覺得,有西縣這顆背后的釘子存在,或多或少能為朝廷牽制西涼叛軍的兵力。
甚至個別深諳兵事的公卿,還提出了,讓西縣及武都郡組建一支兵馬作為偏師。
在朝廷平叛大軍從關(guān)中出發(fā)的時候,策應(yīng)襲后。
想法是挺好的,就是有些不太實(shí)現(xiàn)。
因?yàn)橐晕涠伎さ某霎a(chǎn),支撐守戎郡兵已經(jīng)艱難,哪還能再供應(yīng)得起一支征伐兵馬的消耗。
想讓和武都挨著的漢中郡,支出一些糧秣倒是可以。
雖然說近些年,有巴巫張修挾巴中賨夷之民作亂騷擾漢中,影響了民生。但以漢中盆地的豐饒,糧秣還是積攢了些的。
不過呢,這個建議,也受到了不少公卿的否決。
他們覺得,與其動用漢中糧秣去供應(yīng)武都招兵買馬,還不如直接供應(yīng)于關(guān)中的討伐大軍。
畢竟武都郡和西縣一帶的崎嶇地形就決定了,無論行軍和糧秣運(yùn)送都很艱難。
雙方各執(zhí)一詞,議論不休。
天子劉宏沒有表態(tài),直接將眼光投向了九卿列班更后面的一人,問道,“閻忠閻敬修,是何許人也?”
那人是是掌議論的光祿大夫趙融。
字稚長,也是涼州漢陽郡人。
【注:趙融后來任漢靈帝西園八校尉之一,助軍校尉,入曹魏陣營后任蕩寇將軍】
他雖然入朝為官多年,但對涼州大名士閻忠頗為熟悉。
聽到天子所問,不敢怠慢,直接將閻忠之前任職冀州信都令、以及皇甫嵩平黃巾賊的隨軍幕僚等簡要說了一遍。
最后還加了一句:“閻敬修之才干,堪稱涼州之杰也。然臣不知,其為何在廣宗之戰(zhàn)后,棄官歸鄉(xiāng)里隱居。”
恩,閻忠勸說皇甫嵩南面稱制謀反的事情,朝中百官是不知道的。
而且皇甫嵩被免去了左車騎將軍之職,此刻并沒有在朝議中。
不過呢,朝中百官不知道,卻不妨礙自行猜測。
他們的眼睛,在趙融的話語剛落下時,都不約而同的落在了,中常侍張讓和趙忠兩人身上。
好嘛,這是常規(guī)操作。
有道是:小人幸,賢良遠(yuǎn)。
張讓和趙忠兩人,禍亂朝政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之前隨征黃巾的傅燮,本來就應(yīng)該以功封侯,結(jié)果因?yàn)椴挥匣鹿倬捅蛔柚沽耍婚愔以趹?zhàn)后棄官歸隱,說不定就是這方面的關(guān)系。
比如說被張讓等官宦索賄,不愿屈從,一怒之下就棄了官職歸去。
天子劉宏聞言,臉色一頓。
他也隱隱猜到了一些,但扶植宦官分士人權(quán)柄,一直都是他這個天子的御下手段。
而且如今朝中士大夫和官宦相互詬病,已經(jīng)是常態(tài)。此時此刻,他不想聽這種別有用心的攻訐之言。
是故,他直接一揮手,就將此事揭過了篇。
先是錄閻忠隨皇甫嵩征黃巾的勤勉,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再以身在鄉(xiāng)野依然心系朝廷,助華雄守西縣有功為由,詔令他代替華雄為西縣縣令。
連華車和元棘亓兩人,授予“歸義羌長”的名號,也順勢定了下來。
然后以張都尉抵御叛軍有功,不再追之前沒有守住冀縣的罪責(zé)。直接轉(zhuǎn)為武都郡的西部都尉,率領(lǐng)因?yàn)閼?zhàn)亂涌入西縣的黔首百姓,于武都道境內(nèi)屯田守備。
【注:部都尉,比兩千石,秦漢朝時期駐邊郡的軍事長官之一,部都尉掌兵馬,有的也管民政,多設(shè)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處。】
最后,就瞇起了眼睛,聲音徐徐的問,“朕的處置,諸卿覺得恰當(dāng)否?”
呃.......
頓時,朝堂之上一片默然。
都決定完了才問,這不恰當(dāng)也得變成恰當(dāng)了啊!
而且誰不知道,你這個天子只要決定了事情,誰都諫言都不行嗎?
袞袞諸公們,心中默默腹誹了一句。
不過呢,沉下心來細(xì)細(xì)思慮一番,也覺得天子這番論功行賞,無論閻忠的復(fù)起,還是張都尉的平級調(diào)任,亦或者對華車與元棘亓羌人部落酋帥的褒獎,都沒有什么不妥之處。
只是,華雄呢?
功勞最大的是他,卻連之前試守西縣的官職都被閻忠代替了,難道天子是想再次對這個西涼鄙夫越級升遷?.
淫浸朝堂多年的袞袞諸公們,瞬息間反映了過來。
“既然諸卿都覺得無不妥之處,就頒詔吧。”
但是天子劉宏并不給他們反駁的機(jī)會,直接就讓尚書令擬發(fā)詔書,然后又將話題轉(zhuǎn)開,“平叛偏師之事,諸卿續(xù)議之。”
好嘛,袞袞諸公面面相窺,無言以對。
他們沒法再議了。
因?yàn)椴碌搅耍熳幼屗麄冊僮h的心思。
不出意外的,議定了平叛偏師的適宜后,主將就是非華雄莫屬了。
這是朝中百官們不能接受的。
倒不是他們對華雄有什么偏見,而是覺得天子劉宏對華雄的升遷恩寵,給得太過了!
最早華雄以一介布衣,尚未入朝為郎官候選,就被授予試守西縣;還有后來被加授別部司馬官職,都違背了朝廷的升遷制度。
現(xiàn)在還想再來一次,豈不是視朝廷法度于兒戲!
真要讓天子的心思得逞了,那么他們這些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熬上來的官僚,該如何自處呢?
顏面何存呢?
本來嘛,袞袞諸公對華雄的封賞,是有腹稿的。
華雄既然是試守西縣,就有守土牧民之責(zé),抵御叛軍是職責(zé)所在!
論功封賞的話,直接將“試”字去掉就能夠了。
至于斬殺李參之功,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就是極限。
畢竟西涼叛軍的首領(lǐng),李參是不入流的,對平定叛亂的局勢并沒有多大的幫助。充其量,就是掙回來了大漢“亂臣賊子雖遠(yuǎn)必誅”的顏面罷了!
“怎么,諸卿是不愿為朕分憂?”
持續(xù)的沉默,讓天子劉宏很不滿,聲音也變得很冷,“依朕之意,以偏師牽制叛軍兵力、策應(yīng)關(guān)中大軍之見甚好,就定下了吧。至于偏師主將,就以朕之虎臣華狩元充任,諸卿覺得授予何官職為妥?”
嗤......
朕之虎臣?
朝中百官不約而同的倒吸了一口涼氣,也終于不再沉默。
:。:
(https://www.dzxsw.cc/book/81182/51174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