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驚爆:太孫殿下勾結(jié)倭寇?
第211章 驚爆:太孫殿下勾結(jié)倭寇?
到現(xiàn)在為止,朱允熞仍然無法確定,與倭寇勾結(jié)的,到底有哪些人。
齊泰供出了朱允炆,他沒有立即采取措施行動。
一方面是因為僅憑齊泰的供詞,仍然無法將朱允炆徹底釘死。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察覺到,除了朱允炆,應(yīng)該還有其他人參與其中。
畢竟,齊泰都不知道私藏倭寇的實際操作人,竟是駙馬歐陽倫。
但不管怎么說。
正如齊泰所言,朱允炆雖然想讓倭寇襲擊老朱的御駕,卻并不想真的致老朱于死地。
如今,朱允熞才是儲君。
若老朱真有什么意外,他便可以順理成章的繼承皇位。
朱允炆沒有那么傻,不會辛苦為別人做嫁衣裳。
其他人也一樣。
也就是說,他們利用倭寇,并不是真的想行刺圣駕。
更別說,后來倭寇的行蹤更是暴露了。
在這種情況下,想行刺圣駕,無異于癡人說夢。
根本行刺不了!
倭寇也一直沒有行動。
但他們一定在籌劃著什么。
繞來繞去,又回到了再開始的意圖。
利用倭寇,來挑拔他和老朱的關(guān)系。
僅僅是不痛不癢,裝模作樣的行刺老朱,未必能達(dá)到這個目的。
相反,還會引起老朱的懷疑。
認(rèn)為他們就是故意來挑拔爺孫關(guān)系的。
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他們要栽贓陷害,便需要找到倭寇和朱允熞勾結(jié)的“證據(jù)”!
這個所謂的“證據(jù)”,無非是兩點。
一是人證。
二是物證。
這幾個月的時間,他在等對方行動。
而對方也沒有閑著,一方面在等待時機。
另一方面,應(yīng)該一直在炮制“證據(jù)”。
心念飛轉(zhuǎn)間,外頭有人來報。
“啟奏陛下,衡王殿下,吳王殿下求見。”
朱允炆和朱允熥?
“大半夜的,他們兩個怎么來了?還是一起來的?”
老朱微微皺了皺眉,看了朱允熞一眼,道:“宣!”
不一會兒,朱允炆和朱允熥走了上來。
“參見皇爺爺!”
兩人一齊拜倒。
“你們兩個,不好好在朝中呆著,隨著姚廣孝好好編纂《洪武大典》,跑到這里來干什么?”
老朱似喜似怒,道:“咱身體硬朗著呢,你們不須擔(dān)心。”
他一揮手:“起來吧。”
朱允炆和朱允熥站了起來,神色卻十分古怪。
沒有和平時一樣,急著說話巴結(jié)討好老朱。
兩人對視了一眼,又望了望旁邊的朱允熞,朱允炆方拱手道:“皇爺爺,孫兒連夜匆忙趕來,是因為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老朱并不十分在意。
神情仍很輕松,又拿著筷子,吃了一塊肉。
“孫兒抓獲之前逃走的倭寇頭目了。”朱允炆的聲音清脆而嚴(yán)肅。
“好啊!”
老朱將筷子放下,喜道:“幾名倭寇,潛入大明京師附近,竟一直搜尋不到,實在有損我大明威嚴(yán)。”
“你能將他抓獲,不錯,不錯!”
“那就將他明正典刑吧。”
對于抓獲的倭寇,大明從不手軟。
“皇爺爺。”
朱允炆道:“倭寇要殺,但與倭寇勾結(jié)的內(nèi)奸,也不可不除!”
“哦?”
老朱眸內(nèi)精芒一閃,夜火倒映下,如有龍威燦放。
“伱查出這倭寇,與朝中什么人勾結(jié)了?”
朱允炆點頭,又看了看一旁始終一言不發(fā)的朱允熞。
嘴角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
朱允熞的神情,卻是沒有任何變化。
他坐在那里,眼觀鼻,鼻觀心。
仿若入定。
有如一尊泥塑。
朱允熥在旁邊道:“啟奏皇爺爺,是數(shù)月前,孫兒接到京師外面一位偏將的奏稟,說他們抓到了一伙倭寇。”
“孫兒便將此事說與二哥。”
“本來按朝廷規(guī)制,應(yīng)該上報給軍務(wù)處和咨政處,呈稟監(jiān)國知曉,再上啟皇爺爺。”
“但我們哥倆商量了之后認(rèn)為,四弟天資橫溢,但日理萬機,每日忙得不可開交。”
“我們兩個身為兄長,竟不能為其分半分之憂,未免又羞又愧。”
“倭寇被抓,我們兄弟兩人,就打算幫四弟一把,不使他分心。”
“于是,便決定先不啟奏朝廷,先審問這群倭寇,待一切水落石出之后再說。”
“也免得四弟為此事分去太多的精力,影響了朝廷大計的實施。”
老朱摸了摸胡須,道:“你們兩個,有這份心意,也很不錯。”
“不過,以后這種事情,就不要自做主張了。”
“就算是立功心切,也不能拖延這么久,一直都不上報朝廷。”
“說吧,審出了什么結(jié)果?”
朱允炆和朱允熥再度對視了一眼。
“皇爺爺,本來是該早些稟報朝廷的。”
朱允炆道:“孫兒的原意,是押后一兩天,便將此事上報。不料,竟在審理倭寇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意外的線索。”
“因此事干系重大,皇爺爺又在陽山休養(yǎng),孫兒只好將此事暫且押下,暗中調(diào)查,直到今日,方將真相全部查明。”
“孫兒不敢有半分耽誤,連夜出城,趕來稟報皇爺爺。”
夜風(fēng)蕭蕭。
他的聲音,在夜風(fēng)中飄蕩。
十分中正平和,聽去便令人以為是儒雅君子。
但言語中的內(nèi)容,卻漸漸有了幾分寒意。
甚至。
比蕭蕭夜風(fēng)更寒。
老朱的神色,也漸漸變得嚴(yán)肅認(rèn)真起來。
“什么線索?你又查明了什么?”
朱允炆轉(zhuǎn)頭,吩咐道:“來人,將倭寇頭目陸前豬養(yǎng)帶上來。”
不一會兒,兩名侍衛(wèi)押著一名捆綁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矮水男子上來。
那男子五短身材,尖嘴猴腮,容貌丑陋而兇厲。
從衣束和容貌來看,一眼便能看出是倭寇。
“皇爺爺,此人正是沿海倭寇頭子陸前犬養(yǎng)的弟弟,陸前豬養(yǎng)。”
老朱哈哈大笑道:“倭寇的名字倒是有趣得很,一個叫犬養(yǎng),一個豬養(yǎng),果然都是豬狗養(yǎng)的。”
朱允炆笑道:“正是。想那倭寇,皆是化外蠻夷,不通禮儀教化,人獸不分,才會給自己的兒女取這般名字。羞辱了自己全家,猶不自知。”
他說著,冷哼一聲,瞪著陸前豬養(yǎng),道:“還不快將你和你哥哥做的事情,都細(xì)細(xì)交待出來。”
陸前豬養(yǎng)跪在地上,抬起頭來,兇厲的目光先是望向老朱。
此時,老朱也正盯著他。
兩人目光對視。
龍威之下,陸前豬養(yǎng)原來的兇煞之氣,竟被壓了下去。
他雖然是一名兇殘的倭寇,但老朱是何許人物?
沙場征戰(zhàn)數(shù)十年,又位居帝王,俯瞰天下多年,又豈是區(qū)區(qū)一名倭寇能直視的。
陸前豬養(yǎng)將目光移開,冷冷掃過全場。
在朱允熞的身上停住。
剎時間,一道有若實質(zhì)殺氣,隨著可怖的雙眸,直透而出。
但很快又收斂了起來。
朱允炆在一旁開口道:“四弟,這個陸前豬養(yǎng),可是那日在碼頭上,以弩箭刺殺你的人,沒錯吧?”
“沒錯!”朱允熞應(yīng)聲。
短短兩個字,便不再多言。
自從朱允炆和朱允熥兩人出現(xiàn),他一直都有若一尊廟里的菩薩,始終端坐不動。
此時開口,神色也不見半分變化。
老朱的目光,亦是瞥了他一眼,若有所思。
“陸前豬養(yǎng),還不速速交待?”朱允炆再度大喝。
“我說!”陸前犬養(yǎng)咬著發(fā)音有些怪異的中原官話。
倭寇大多話說官話,但畢竟不是母語,發(fā)音與尋常的漢家百姓,仍有著較大的區(qū)別。
“我做的事情,都是大明的太孫殿下安排的。”
(https://www.dzxsw.cc/book/80669602/13783694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