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東西方的“形”與“意”。
第292章 東西方的“形”與“意”。
“.”
萊奧是個夜貓子。
這個時間段,剛好是最為精神的時候。
稍微打開聽了一下后。
萊奧便一個猛子從沙發上彈起來。
關掉電視,從冰箱里開一瓶啤酒,喝上一口后,便打開了電腦。
戴好了高檔耳機后,調整了一下音量與平衡關系,當即便認真聽了起來。
一開始的低音,便讓萊奧覺得很有意思。
有點像是男聲。
隨后來的號角聲與戰吼,則更是感受到了飄蕩在冰雪世界中的維京戰士。
“哦這太驚人了。”
萊奧瞪大眼睛,又看了一眼李景霖發來的消息,確認了一下文字。
【還沒精修】
你管這叫還沒精修?
你是不是對隨手之作有什么誤解?
萊奧覺得,李景霖是這么說的,但這音樂,完全足以出現在游戲里了。
并且,也完全可以直接當做宣傳片的配樂!
“這就是李景霖嗎?好恐怖的速度。”
縱使萊奧聽過李景霖的一些傳聞,但當真正見到的時候,還是覺得有點離譜。
早在當年李景霖和《巫師3》合作血與酒DLC的時候,便聽到一些業內人士說起過。
【李?他超快,量也大,質量還高,工作兩個月,摸魚五十天,但就是能給你全都搞定。】
而且,不只是快。
萊奧很難想象,為什么一個東方人,卻會對西方民族音樂的風格如此信手拈來。
感覺這李景霖就仿佛回了自己家一般。
什么東西都輕車熟路。
【李先生,這很棒,但具體選用情況,還是得看您和游戲制作的商討】
回復了一句后。
萊奧忍不住又聽了幾遍。
這首曲子精修后,一定會更令人上頭。
此時的萊奧,已經打定了主意。
到時候,哪怕不運用在游戲里,也決不能浪費這么好的音樂。
翌日。
李景霖來到巴黎國立。
開始按照校方的請求,也給作曲系上了幾節大課。
大課的內容,是關于東方音樂的。
對于作曲專業來說,這來自于神秘東方的音樂風格與作曲思路,是十分吸引人的。
哪怕是本專業的教授,也樂呵呵的拿著筆和本,過來跟著一起上課聽聽。
“關于東西方音樂側重點,我們可以換個解釋。”
“這個西方音樂的形,和東方音樂的意,神,究竟是什么呢?”
李景霖在課堂上,講述著奇奇怪怪的內容。
而臺下的學生,更是一臉懵B。
這些內容,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其實是比較超綱的。
若是華夏學生,能很好理解,可西方的學生,的確不知道伱說的“意”和“神”是個什么怪東西。
就好像看小說。
“劍意沖天,鋒銳無比!”
華夏的學生馬上就能想象得到這種抽象的,無形的氣質。
什么寄吧沖天的銳氣,鋒銳的劍意。
讓華夏學生描述這玩意到底長啥樣,華夏學生也會覺得你TM在為難我。
我咋寄吧知道這些東西長啥樣?
唉!但我就是能理解這“劍意”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哪怕想象不出具體的外形,但就是能想象的到這玩意帶給人的感覺。
這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主打的就是一個“道”。
可西方學生呢?
樂,根本不知道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甚至很有可能理解歪來,將其歸類為“巫師”之類的魔法。
還是來形容“劍”。
華夏就可以說“劍光一閃”,玩古龍的意境流。
西門吹雪唰的一下起了,唰的一下就給對面宰了,問別人啥,全都不知道,但就是快。
快到反應不過來,快到一個極致,快到無法防御。
這就是“劍術臻至化境”。
可西方讀者看這種描述,絕大多數都會腦子一團漿糊。
產生一種疑問。
所以這到底是多快?音速?光速?哦買噶十
可是,華夏的讀者,一般不會去計較到底有多快,速度到底多少,而是將認知凝聚在“快”這個概念本身上。
這其實就是思維,認知,文化等多方面產生的一種壁壘。
無論是讓這些學生們能夠學習到東方的音樂,還是想讓更多人具備東方思維,宣傳東方的文化,那么,一定需要從一個方面,去嘗試打破這樣的壁壘。
“我換一個說法,大家便能理解了。”
面對這樣的壁壘。
李景霖選擇用西方樂理的闡述去將完全不同的東方音樂,展示給學生們。
“西方的音樂,一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才真正開始盛行標題音樂的,在這之前,音樂就是音樂,大部分都是無標題音樂。”
李景霖的話。
令廣大同學點了點頭。
這很好理解。
西方的古典音樂,大部分都是無標題的。
一般都是在樂器,調性,曲式概括下,描述的作品編號。
大多都是這樣的名字。
比如
A大調鋼琴奏鳴曲D.8,No.5。
乍看很懵。
但如果拆解看格式,就很好明白。
A大調(調性)鋼琴(樂器)奏鳴曲(曲式)D.8(D姓作曲家所著,8號作品集)No.5(作品集中的第五號作品。)
這看上去就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因為并沒有“標題”,所以沒有表達的主要故事內容。
單純只是音樂而已。
這就是無標題音樂。
像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本身也是無標題音樂,這個“命運”的名字,也只是后人根據音樂內表達的力量,給這首“無標題”的音樂起了一個標題名。
而貝多芬本人,正是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承上啟下的一個人物,其作品中開始逐漸具備浪漫主義時期的標題音樂特質。
西方音樂。
標題音樂,是從浪漫主義時期開始后,才逐漸盛行的。
比方說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標題便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看上去,大家就能明白,哦,這是講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
而這一點。
華夏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在我們華夏,幾乎很少很少見到標題音樂,得益于華夏文學,文化發展的極為昌盛的原因,在音樂的發展中,縱使是兩千年前的古早時期,音樂就與標題蘊含的文學屬性牢牢綁定。”
<div class="contentadv"> 李景霖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中文。
又寫下了其翻譯過去的法語名字。
“比方說,《詩經·采薇》.”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便是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再往后,如《高山流水》《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說到這里。
李景霖微微一笑。
“幾乎絕大多數的華夏古典音樂,自發展起,就是標題音樂,并且,相當鮮明且有強度的文學屬性,貫穿其中。”
“呼!!”
臺下學生們瞪大眼睛。
興趣更是濃郁了幾分。
這聽起來,似乎神秘東方的音樂,從一開始,就和西方音樂完全不同。
此時,這些作曲專業的學生們,接觸到另一個音樂體系時。
內心無疑是激動的,更是好奇的。
“而這,對兩種音樂體系的發展,造成了什么影響呢?”
李景霖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詞。
【想象力】與【形式】
“我認為,音樂可以是一種自然和諧的數學另類表達,所以,它一定要具有邏輯性,具有科學縝密的架構與規則,這便是音樂的形式美。”
“而音樂又是一種藝術,建立在想象力之上的藝術美更是至關重要,它基于形式,但發展出了屬于人類獨有情感與思維的藝術之美。”
“優秀的音樂,其實就是在形式美與藝術美之間,找好一個協調的位置。”
“均衡,中庸,過猶不及,這便是華夏先祖對宇宙萬物觀測,而得出來的結論。”
李景霖這些話一說。
學生們頓時感覺,自己好像明白了點什么。
當即便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似乎有點明白這個“意”與這個“神”的另一種解釋了。
這或許是一種精神上的境界,一種對美更高的追求,一種超脫了音樂形式束縛的體驗。
“所以,從我個人來看,我認為,音樂的發展是殊途同歸的,無論是西洋音樂的發展形勢,還是華夏音樂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無非就是人在對美的追求中,逐漸意識到了形式美以及藝術美之間的關系,并且開始在其中尋求協調的不同過程。”
“兩者,也都曾經有走過極端。”
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理解。
李景霖便舉出了兩個來自于東西方音樂不同時期發展的例子。
去闡述古人對“藝術美”與“形式美”的實踐與追求。
“比如莊子的大音希聲,便曾經否認了音樂的形式美,只去追求意境,上升到哲學范疇,音樂便不是音樂,而變成了哲學。”
“又比如西方音樂史中對規則要求愈發嚴謹的守舊派,他們擁躉的是【音樂必須且只能為教會服務】這一理念,過度追求形式上的嚴謹,發展緩慢,再到復調,后來又加入了帶有固定歌詞的圣詠。”
“音樂結構展現了詩詞結構,對現代的世俗音樂都影響極深,確實起到了統一,領導,和決定性的作用,但也否定了音樂本身的藝術美,縮小了發展的空間。”
說到這里。
李景霖便變的很認真。
掃視了一圈學生們后,嚴肅的開了口。
“我們不會拋棄掉歷史的局限性,單純的評價功過對錯,先賢們的探討,是為了后人的歸納總結,而不是彼此之間再次降維的斗爭。”
“無論是走什么道路的先賢,我們都應該秉持尊重與認可,感謝他們為人類藝術事業所做出的實踐與探討,并且繼承下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說到這里。
學生們頓時送上了熱切的掌聲。
縱使是教授們,也忍不住為其鼓掌。
李景霖要表達的學術精神與意思,已經是再直白不過的了。
【音樂就是音樂,公平,公正,客觀,一切為的是音樂的進步。】
【不要局限于東西方,更不要局限于誰優劣,能夠進步才是真理。】
這不偏不倚,對真理的論述。
哪怕會有人抱有不同的想法。
也終是會因此尊敬李景霖的。
待掌聲漸熄。
李景霖便繼續開口道。
“音樂的發展,其實便是從這二元對立且兼容的模式之下,相融又沖突的發展起來的。”
“所以,在到了現代音樂時,我便認為,目前的音樂發展,一定是要追求形式美與藝術美的和諧共生,在表達形式美的音樂邏輯上,也具有藝術美的意境存在。”
“這也是我要給你們講述華夏音樂,講述華夏音樂體系的原因。”
似乎是說給學生們聽的。
也似乎是說給教授們聽的。
但不管是學生還是教授。
無論是否驕傲,也無論對東西方音樂有何種不同的看法。
此時,都已經逐漸被李景霖所說服了。
客觀看待,彼此之間取長補短,才是未來音樂的發展方向。
緊接著。
李景霖便繼續給這些國外的學生們講述起了華夏音樂的特點。
并不是所謂的五聲調式,五聲音階。
五聲音階不是只有五個音,而是五個正音為主的調式,并且,無論是霓虹,東歐,印第安,非洲音樂中,都有不同的五聲音階。
如果光從音的唱名,或是音階之間的音高來看,與華夏調式近似的也不是沒有。
之所以質感完全不一樣,完全是在于音階的用法,
舉個例子。
12356音階,和35612音階,看似音和音的排列順序是一樣的,音也都是那些個音。
但實際上,若是開頭的主音不同,在音階創作上,仍然有所區別。
12356是宮調式,那么,35612就是角調式。
這便是華夏音樂體系中的旋宮轉調。
而由于西方古典音樂的定音,是建立在平均律上的,而華夏古典音樂則是三分損益法。
所以,在定義規矩這方面,也是不同的。
同樣規律的一個音,或許在兩種體系下并不相似。
在現代的音樂框架之下,華夏音樂的體系雖然也在遵循著平均律,但實際上,華夏的傳統樂器,有的是按照平均律調的,但也有遵循傳統三分損益定音的樂器。
比方說民間的一些琵琶,古琴。
想要提升編曲能力,這些東西便需要進行了解。
現代音樂的基礎,這個西洋古典音樂,古典,其實應該翻譯成嚴肅。
classic。
古典不代表多么古,大致應該從文藝復興的前后來算起。
因為是這個時候開始形成具體體系以及“標準化”的。
至于為什么以西方古典為基礎,是因為西方音樂更注重邏輯與規范,簡單形容,那就是素描,講究的是形,復雜的結構也能夠輕易剖析,這就很方便教學。
而中國為首的東方音樂更注重神似,在意境,境界上是很高深的,但不注重形,這會導致學習門檻雖然同樣,但想進階到一定深度的話,難度相當高。
至于說誰優誰劣誰先進,大可不必。
沒必要貶低別人,更沒必要自我矮化。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單純只是在時間表達上不同罷了,但實則殊途同歸。現如今的音樂教育也是需要詳細學習中國的音樂體系的。
(https://www.dzxsw.cc/book/80035050/13683138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