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慶父已死
周元福聞之愕然,尚未答話,田豐接著問道:“我且問你,你現今有多少人馬?”
“目前黃巾力士營剩余士卒均歸我指揮,有幾百人,元紹與元直沿路收攏的潰兵留下的也有一兩千……”
田豐聞此冷笑道:“就憑這點人馬你想去救張寶?這不過是飛蛾撲火徒增傷亡而已。”
周元福尚要爭辯,田豐擺擺手。
“且聽我說完。你可知張寶派你安葬張角之意?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對于朝廷來講,張角三兄弟就是慶父,這三兄弟未死絕,朝廷大軍對于黃巾軍的打壓就不會松懈,所以張寶必須死!你不僅不能去救張寶,這殘存各地的黃巾軍你也不能管,這些都是棄子。張角老頭為了保住你這一線生機,已經將天下黃巾軍都當做棄子了。”
周元福心中震驚無以復加,按照他的想法,最起碼保住這黃巾十萬大軍,以此為根基,占據冀州,徐圖幽州,再涿鹿中原。
按照田豐所說,這冀州幾十萬兵馬與官軍玉石俱焚,只是為周元福爭取這一線生機。以天下黃巾軍為棄子,只為盤活自己這一子,這張角真是下了血本了。這張角與張寶都是瘋子么?這算是豪賭吧,幾十萬兵馬都砸進去,好處是可能朝廷就安心了,放松對自己的追捕,壞處是自己連翻身的資本都沒有了。又想到張寶將自己攆出來,看來早就存了死志了,想到此處不由得眼圈一紅。
田豐見周元福遲遲沒有說話,就繼續問道:“第三個條件,是否能答應?如果能答應,天大地大我跟你走一圈,若是……”
“田伯父大才!如果有田伯父相助,即使大業不成,我也能少走很多彎路。但是張寶曾是我師父,那里還有十幾萬黃巾弟兄,我周元福機緣巧合來到此地,也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所以我不能坐視不管。但凡有一線生機,我也要試一下,所以這第三條……”
“大哥,大哥不好了,下曲陽城陷了!”裴元紹急急忙忙的闖進來。
“什么時候的事情?”
“我們離開的第二日城池就被攻破了!盧植與皇甫嵩率軍圍城,當日晚間地公將軍召集眾將,約定第二日決戰。眾人離開后,嚴政去而復返,這狗賊趁將軍不備突然發難……待取了地公將軍人頭后,嚴政命人開城投降。眾將見主將已死,兵無戰心一哄而散,十之七八都逃散了,被抓的人并城中百姓被皇甫嵩那狗賊……被皇甫嵩那狗賊屠城了!真將人頭做成了那什么京觀,十幾萬人頭啊!”
周元福一下子坐到地上,張寶怎能沒有防備呢!自己都提醒他了,肯定是他有意赴死,故心甘情愿被殺,想到此處周元福也流下淚來。
“對了,報信之人還帶來了地公將軍的手書。”
不用周元福吩咐,裴元紹呼喚送信之人進來。
送信之人進屋后見周元福便拜,“弟子徐晃拜見雷公將軍!”
徐晃?雷公將軍?周元福又蒙了,徐晃不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么?他只知道此人是張寶的貼身護衛,打仗非常悍勇,卻從未問過此人姓名。
原來徐晃在跟隨曹操前,曾跟隨楊奉參加白波軍起義,也就是四年后黃巾余部發動的又一次起義。后來楊奉被曹操戰敗后去投奔袁術,而徐晃則在那時選擇了投靠了曹操。
徐晃見周元福發呆,以為他是因為雷公將軍的稱呼而發呆,“地公將軍已經封你為雷公將軍,并派人通告四方黃巾軍。將軍在遇害前留下書信一封,囑咐我城破后務必親手交給將軍。”
說罷掏出書信奉上。
周元福默默接過書信,打開后一看筆法粗獷有力,筆走龍蛇:
愛徒周倉:吾死朝廷則心安!太平道核心成員登記在冊,汝可借力。余路漫漫,真想看看人人都能吃飽穿暖的世界,張寶絕筆。
隨書信有一本帛書小冊子,周元福不及細看,匆匆塞入懷中。
再看徐晃仍然如標槍般站定,周元福心中喝道果然是一條好漢,“徐將軍可愿追隨于我,那日在城頭之上,我也深深為徐護衛的勇猛所折服。”
徐晃躬身應道:“地公將軍給某取表字為元明,想來也是希望我能追隨將軍。”
“如此甚好,你可愿意與我等結為兄弟?”
“固所愿也,不敢請爾!”
周元福心中大悅,終于不費吹灰之力又得一員大將!
……
且說劉備聽說下曲陽被攻陷,不由喜上眉梢,說服張飛一同騎快馬趕至下曲陽尋找關羽,沿路遇到潰兵一問,方知關羽已投靠周元福并以兄弟相稱了。
張飛氣得破口大罵,劉備嘆息說道:“二弟必有不得已苦衷,待日后相見問明白就是了。”
張飛只是說劉備被關羽騙了,不識關羽狼子野心。
劉備說代郡太守劉恢與他相熟,兩人且去投靠劉恢日后再做打算,張飛無奈,也只得跟去了。
……
張角三兄弟接連死去,黃巾主力大都被滅,只剩宛城一地仍有黃巾軍未被剿滅,但也只是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皇甫嵩遣傅燮到洛陽面見天子詳細稟報剿賊過程,漢帝劉宏聽后大悅,一面命人畫影圖形頒下賞格,令各郡縣抓捕黃巾余孽,另一方面計劃大肆封賞此次立功的文臣武將。
傅燮應答得理,講述剿賊過程生動形象,而且人長的英武帥氣,又頗有書卷之氣,望之便是文武全才。
漢帝劉宏對傅燮也頗為滿意,于是和藹問道,“傅司馬哪里人啊?”
傅燮不卑不亢,見皇帝發問從容不迫地回答,“臣乃北地郡靈州人士,先祖乃義陽侯。”
漢帝劉宏聞之頓時有了興趣,“哦,可是昭帝時斬殺樓蘭王,安定西域的傅介子?”
傅燮行禮道:“正是!”
漢昭帝時樓蘭王曾經陽奉陰違,暗中投靠匈奴人斬殺漢朝使者。傅介子帶領一些隨從用金錢引誘樓蘭王,并將其殺死立親漢的太子為王,避免了西域叛亂,有大功被封為義陽侯。
劉宏見是忠臣之后更是高興,談話的興致也高了許多,聞言頻頻點頭。
“甚善,甚善,傅司馬當效先祖為大漢安定四方。”
言語中頗有嘉勉之意。
一般人見皇帝如此賞識就激動的表忠心了,傅燮聞言神色淡然,“微臣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劉宏一見,此人果是個正人君子,非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心中更為滿意。
“傅司馬此次剿匪也是立了大功的,這皇甫將軍的請功奏章中也對你極是推崇。對于有功之臣,我向來不吝賞賜,你想要何官職啊?”
傅燮聞言撲通跪倒,義正言辭說道:“臣不求封賞。唯有一言上奏,若是陛下能聽進微臣只言片語,臣即使像比干那樣受炮烙之刑也心甘情愿!”
(https://www.dzxsw.cc/book/80031118/3064467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