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阿美出訪普魯士
林肯在一開始不愿意接受普魯士幫助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是個歐洲國家,跟世界上大部分亞非國家的看法不同,美國從未將自己與歐洲聯系在一起。
美國就是美國,歐洲就是歐洲,他們是互不相干的個體,而這個時代的美國其實跟歐洲關系也不好,因為它本是殖民地獨立出去的國家,對曾經的宗主國英國是很不滿的,同為殖民帝國的法國其實還好,因為它曾經幫過自己,但總的來說還是對敬而遠之,能不接觸盡量不接觸。
而普魯士,歐洲二流國家,林肯對其不抱什么希望,畢竟這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王國,國王雖然沒有到獨裁那種地步,但權力也不小,在意識形態上來說美國就不是很喜歡它。
但促使林肯決定去找普魯士幫忙的原因有二,一是英法的墻頭草行為,這兩個逼絕對是想要介入美國內戰的,它們作為殖民列強,實力十分雄厚,在南美洲還有殖民地,如果想要通過美國內戰得到切實利益的話這并不算太難,這是林肯需要警惕的。
第二就是普魯士打贏大明軍隊的事件讓林肯很驚訝,因為報紙全文都是寫普軍多么兇殘,法軍和英軍只是提了一嘴就把報紙最醒目的一頁留給了普魯士。
反正就是說普魯士多么不人道,就不要臉的事大家都干,結果現在全成普魯士不要臉,英法當和事佬了,不過這并不重要,英國的目的是讓其他國家重視普魯士,遏制普魯士的發展,但是又不好直接撕破臉皮,所以就這樣稍微惡心一下普魯士,順便打壓一下普魯士的海外市場而已。
現在英普關系有所下降,林肯嗅到了機會,如果能夠把普魯士稍微養的肥一點,讓普魯士跟英法撕逼起來,那自己又遠離歐洲,他們打就打唄關我屁事,秉持著就是一個看熱鬧不嫌事大。
畢竟現在還沒有飛機這種東西,空戰時代還沒有來,美國也對世界霸主的寶座不怎么感興趣,美國完全可以仗著大西洋這道天塹悶聲發大財。
林肯在薩姆特堡戰役結束后的第二天就親自給緹娜寫了一封信,“美國即將甚至是已經處于內戰之中,英國希望將手再次伸向美國,我們希望普魯士能夠給予幫助,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仍然希望兩國互相尊重對方的主權以及領土完整。”
言外之意就是林肯希望普魯士只提供有限的幫助,不直接參與這場美國的內戰,畢竟如果普魯士軍隊賴在美國不走了也是個麻煩,畢竟現在的美國陸軍確實誰都打不過,別說普魯士,它連撒丁王國,大名鼎鼎的意面國都不一定打得過,那就更別說能把大明軍隊爆錘的普魯士了。
........
4月15日,今天的普魯士也很平靜,緹娜每天都在跟國會吵架,是關于對大明戰爭的事情,不過也就稍微鬧一鬧,基本沒掀起太大的風浪。
自從對大明的戰爭結束后,雖然普軍打出了水平,證明了羅恩軍事改革的可行性以及引入新武器對戰爭的有利性,讓那幫總參謀部的老油子閉嘴了,接下來的改革將會變得順很多,軍方反對聲早就被勝利帶來的愉悅沖淡了。
但是普魯士的對外戰爭讓普魯士的對外貿易直接縮水了百分之二十,這是三月份到四月份與一月份到二月份的進出口總量對比,現在多余的產能只能賣給英國,英國現在已經占到了整個普魯士出口貿易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其他德意志邦聯和法國占到的比例,老實說并不是特別多。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普魯士的對外貿易幾乎被英聯邦壟斷了,新客戶很難找到,緹娜也嘗試過拉攏除了英國外的其他國家,比如沙俄還有北邊的瑞典。
但是這些國家都過于抽象了,瑞典的工業化進程很慢,而且盛產鐵礦石以及其他稀有金屬,普魯士的對外貿易主要是鋼鐵以及煤礦,這些東西北歐國家不是很缺。
東邊的沙俄對這些東西一點感覺都沒有,沙俄也是資源大國,而且你跟一個封建農奴制的國家談工業,人家笑你是土鱉,這大玩意多貴啊,去田里抓幾個灰色牲口不是更賺?
現在的普魯士工業發展情況倒是跟蘇聯五年計劃的時候很像,國家工業復興署統一規劃,然后讓底下工人根據設計好的工程去干,很多的資源都屬于國有財產,所以也不用硬舔資本家和舊貴族,只要給他們一點油水就可以堵住他們的嘴。
但是普魯士畢竟是個資本主義國家,天天欠錢搞工業化,都快成德三了,但是這個工業比例就比小胡子要正常不少。
普魯士的民用工業的產量對比起1855年高了百分之二百二十五,軍用工業只提升了百分之九十。
因為這點緹娜都吐槽過,對比起前幾個神頭鬼臉的國王,奧古斯特對軍隊的建設沒有那么上心,反而對想去搞跟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用產業,就造紙廠和玻璃廠在這幾年內就增加了二百多家。
對于鋼產量和煤炭產量大部分也都是拿去賣,注入在軍隊中的跟賣出去的產能一比那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過這也很大一部分是現實因素的影響,實在是沒錢了。
而今天普魯士的國會大廈來了一個人,漢尼巴爾·哈姆林。
他穿著西裝,帶著黑色的紳士帽,手中拿著一封信,當門衛問起他時,他說,他代表著林肯。
(https://www.dzxsw.cc/book/79990184/363659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