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帝國機器
在隔壁大英帝國蒸蒸日上的同時,歐洲等國表示英國佬嘛,習慣了,他不給我們上強度那就新鮮了。
而大西洋那一頭的美國才是最緊張的,他們有理由懷疑英國是不是準備對自己動手了。
這兩年美國的日子過得還是很舒服的,國內因為內戰的原因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工業速度十分的快,如果單看貿易額的話,美國甚至已經超越了德法,成為了世界第二。
而英國擴軍的時間也太特么湊巧了,美國剛剛恢復他們就擴軍了,英國晚幾年擴軍美國可能都不會這么緊張,在總統的辦公室中,林肯收到了幾百條關于英國擴軍的具體情報。
雖然也有人說英國就是虛張聲勢,六倍軍費純扯淡,但是也有人認為以英國的工業實力要做到并不難,不愿意做和不能做是兩碼事。
但從情報上看,英國已經開始征召士兵進入陸軍,預計在三年后就可以完成擴軍的需求,英國的海軍力量雄厚,但只有二十萬的現役部隊,陸軍比較慘淡,只有十萬不到。
對于英國這樣一個統治著四分之一個世界的國家,這點軍隊少得可憐,雖然英國從來都是精兵策略,不喜歡搞一大堆士兵出來吃糧餉,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優點在于能給人一種起飛有手就行的錯覺,俄羅斯人在開打的時候也有種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的錯覺,可實際上人家幾千人就能攆著你幾萬大軍滿地圖跑。
但缺點也很明顯,人太少了,雖然是精銳,但是每條戰線都要跑著實有點累人,今后的戰爭規模肯定會越來越大,英國未來的對手也會越來越強,早點提高容錯率對英國好處頗多。
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打算擴充到四十萬,而陸軍則是準備擴充到一百二十萬,并且各個戰區還有預備役,整個帝國的總兵力加起來能夠超過兩百萬。
一百多萬的新兵蛋子,這就意味著帝國聯邦能夠解決一百萬規模的失業人口,英國軍隊的工資可不低,反正比血汗工廠高不少,特別是像印度和南非這種密集人口聚集地,社會不安分因素一大堆,如果不把他們拉進軍隊,那他們在社會上也就是當該溜子,指不定以后龍場悟道,給英國的統治上一點壓力,那都不好說的。
帝國聯邦的戰爭部預計在本土征兵五十萬,剩余的份額丟給海外的領土,也差不多也有個五六十萬左右了。
英國軍隊的工資高,貧困地區的男人如果進入了英國的軍隊,那不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也可以說是朝著小康的道路馬不停蹄了,至少不用餓肚子。
在這個時代,一個底層人民可以做到不餓肚子還有盈余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加入軍隊之后,工資甚至可以養活一家五六口人。
對于底層人民來說,加入軍隊就是一次翻身的機會,這個名額自然是十分搶手的。
而軍隊的擴充一方面可以刺激國內軍工產業的發展,將那幫資本家們的目光從輕工業轉向重工業。
將近四億英鎊的軍費,砍掉工資的一半,軍工企業至少還有兩億左右的軍費可以賺。
這筆錢在這個時代那就是天文數字,那幫資本家敲一下算盤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老子賣輕工業一年才賺個零頭,不如趕緊沖一波重工業,爭取在這個大蛋糕里分一塊走。
這就得讓武器公司和造船廠的商業鬼才們去內卷了,只要他們卷起來,還怕工業跟不上嗎?
而莉莉安擴軍的主要目的除了給那幫資本家們找點活干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莉莉安一直在念叨的關稅條約。
這破玩意莉莉安早就想簽了,順便再拉高英國的關稅,將那些來自國外的產品擠出英國市場。
但是這勢必會引起別的國家不滿,英國擴軍很大程度也是為了保證未來能夠有足夠的兵力去打一場戰爭。
帝國聯邦內部自產自銷,甚至還可以往不發達的地區賣一些東西,比如意大利,英國可以將那些比較落后的機器賣給意大利,換得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合作。
為了英國的地中海貿易,拉一下這個坑貨還是有點必要的,不然這家伙可以給自己演一手地中海版的加勒比海盜,自己要弄他也不好弄,你不給意大利面子你總得給德子面子吧。
現在軍費的支出占到了大英帝國本土產值的百分之十左右,還在可控的范圍內。
莉莉安不希望整個國家都被軍工綁架,如果像德國那樣在軍事領域投入太多的話,那要是出了點啥問題,就真的只能靠戰爭解決了,你總不能指望槍和大炮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吐錢出來吧。
反正目前問題不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唄,無論如何都得先保證英國內部的穩定。
這項舉措十分的成功,英國的軍工產值在1872年是1870年的百分之兩百,直接翻了一倍。
而輕工業方面也沒有特別明顯的衰退,反而是在一通折磨過后煥發了第二春。
有的時候經濟這種東西它就是很奇特,otl世界線中,英國打完二戰都差不多到日子了,政府想國有化一些重工企業,但是沒想到啊,經濟立刻又跳了一次水,直接就準備打出GG了。
而隔壁半死不活的德國硬是在自由放任的大背景下奇跡般的經濟復蘇了。
莉莉安也沒有刻意去操作,但國內的供需關系調整過來了,以英國本土為中心,連接整個龐大帝國的機器已經運轉起來了。
莉莉安設計的這套國家操作機器跟英國以往的殖民體系有著極大的不同,它以經濟互助為核心,而不再是以往的殖民掠奪。
不再是將所有的財富和資源集中到英國本土,而是令資源在帝國內運轉,使得每一個帝國中的區塊都能夠得到好處。
英國海外殖民地的人民也因為莉莉安的平等操作,都得到了投票的權利,他們可以通過郵寄的方式選出自己心儀的領導人。
而這一屆政府的任期馬上就要結束了,雖然社民黨的確是取消掉了多黨制,但是民主理念深入人心,到底要上誰還得看投票結果。
當然莉莉安的當選基本上毫無懸念,澳大利亞百分之八十九的人支持莉莉安繼續當選,新西蘭這個數字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三。
在印度,莉莉安的得票率高達八十九,在南非,莉莉安的得票率接近百分之百。
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只認識莉莉安,在此之前他們還不是人。
莉莉安的做法在非洲本該是不受歡迎的,路上的死亡率不低,但是到了南非就勝利了,那里有城市,有工作的地點,甚至還有義務小學。
而且剛來的難民還有救濟糧,莉莉安做到這個份上已經夠意思了,你要不給帕麥斯頓和本杰明那幫魔怔人試試嘛,同樣的思路下來非洲能省幾個活口那可就只有老天爺知道了。
帝國聯邦的成員都在期待莉莉安繼任英國首相。
而英國本土的人民則已經開始希望她成為英國新的女王。
(https://www.dzxsw.cc/book/79990184/3636569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