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思考與分析
第一國際贏得了社會主義的正統地位,這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正式成為了全世界無產者的指導思想,共產國際在這個世界提前誕生了,只不過國際工人聯合會目前的勢力范圍十分的小,那么多政黨加起來湊不出三臺印刷機,能提供印刷機和資金的政黨中大部分都是改良派,他們對國際工人聯合會的運動持觀望的態度。
而英國的社會民主聯盟倒是捐了一臺印刷機給聯合會,不過這玩意就是英國社民黨好幾年前淘汰下來的,英國社民黨和社會民主聯盟是對立政黨,社會民主聯盟的成分更加簡單,他們宣揚靠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府,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只不過他們的支持率寥寥無幾。
英國社民黨在整個大英帝國的支持率都高的離譜,畢竟他們廣告打得好啊,而且還有女皇坐鎮,基本上輸不了一點,而且英國基本上實現了一黨專政,社民黨可以如臂使指的操控整個帝國,莉莉安甚至可以直接修改憲法而不需要議會同意。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民主聯盟建立了,他們的立場在左邊,不過他們只反對資產階級和舊貴族,對于英國女皇,這個他們表示沒必要反,畢竟其他貴族只會打嘴炮,女皇有事她是真的上,甚至成為了社會民主聯盟拉攏的對象。
畢竟在英國和德國,你要是反對女皇,那你的問題可就太大了,前者是維系帝國的精神領袖,后者是統一德意志的千古一帝,你喊大聲一點嘛,頭套都給你薅一地。
回到德國后,卡爾仔細研究了一下奧古斯特閑著蛋疼搓出來的《鋼鐵雄心》,但最主要的還是第一本,因為第二本絕不后退看上去太熱血了,而且講的東西也不多,主要還是第一本,講究蘇聯這個國家是怎么誕生的,它是怎么建立全俄羅斯的蘇維埃聯盟,約瑟夫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上高位,成為這個國家的精神和政治領袖。
卡爾仔細的看完后寫了好幾頁的解析,他分析了俄國革命爆發的可行性,在卡爾最開始的理論中,社會主義運動會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優先爆發,然后一步一步擴張到全世界,但書中卻對自己的理論進行了辯證。
奧古斯特在書中的觀念很明顯,她不認為無產階級運動會優先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因為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是不會被國家裹挾的,即使政府撲街了,資本也還活著,只要他們還在,就有翻盤的可能性。
資本主義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中都有生命力,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只要沒有到徹底爆發的地步,那么只要資產階級稍微的讓步就可以瓦解大部分的工人運動。
而且還有病急亂投醫的可能性,比如第三帝國,納粹黨的上臺就是資產階級對抗無產階級運動的最好寫照,他們還可以用這種手段保證資產階級政權的存在,普羅大眾是沒有那么強的分辨能力的,很容易被虛假的信息蒙蔽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只要民族矛盾還大于階級矛盾,那么極限革命也是不現實的。
但俄國不同,他是落后的封建帝國主義國家,由于他們的資本主義是國家發展的,所以很大程度上資本被國家裹挾,無產階級更有可能奪取政權,但卡爾很清楚,俄國的革命成功是絕無僅有的,但凡書中的沙俄能夠作對一件事情,這場革命都有被扼殺的可能。
多數派與小資產階級派兩派的斗爭也十分驚險,最終是多數派贏的了勝利,如果小資產階級贏得勝利,那后果不堪設想,可以說在紅白內戰結束之前,帝國政府都有回歸的可能性,但最終還是紅軍勝利了,但紅軍也只贏得了蘇俄內戰的勝利,紅軍的漫漫征程止于華沙城下,歐洲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運動都失敗了。
而且越到后面劇情越不對勁,當蘇聯建立之后,共產國際發揮了它的作用,它組織了國際縱隊,幫助西班牙政府抗擊軍政府,它組織了許多康米黨,但是越到后面,這個共產國際就越是變成蘇聯擴大自身勢力范圍的工具,共產國際變得政治化了起來,它不再服務于廣大的無產階級,它變成服務于蘇聯這個國家的工具。
比如芬蘭的紅白內戰中,這是蘇俄內戰的翻版,但是芬蘭的紅白內戰是白軍贏了,這暴露了許多問題,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在芬蘭紅軍抽風搞紅色恐怖的時候共產國際居然沒有發揮出引導的作用,反而是跟著其一起抽風。
到了納粹帝國入侵法國的時候,共產國際甚至指示法國康米黨當帶路黨,給納粹帝國開路,這直接帶偏了法國的社會主義革命,直到納粹帝國開始入侵蘇聯的時候,共產國際才開始指示法國康米黨進行抵抗。
卡爾看到這里都蒙圈了,這是什么行為?這不純純的亂搞嗎?而且蘇聯的強大之后對約瑟夫展現出的個人崇拜,大清洗造成的嚴重后果,入侵芬蘭,吞并波羅的海三國,跟納粹帝國瓜分波蘭,這就是全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這不純純的帝國主義國家嗎?
到這里,卡爾似乎意識到了什么,就是本國的利益和國際社會主義的利益分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聯盟,但實際上是蘇俄建立之后,靠武力手段統一的國家,實質上可以看成是一個大號的俄羅斯,既然是大號的俄羅斯,那社會主義也就是面向俄羅斯的社會主義。
是對于俄羅斯人的社會主義,俄羅斯與其他蘇聯加盟國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蘇聯跟其他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他們之間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俄羅斯在蘇聯中的實力是最強大的,所以它可以選擇犧牲掉其他加盟國的利益,保證俄羅斯人的能夠實現社會主義,至于像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這些國家的利益那都是可以犧牲掉的。
國家的利益高于國際社會主義的利益,這是蘇聯的矛盾點,它在后期那就是損人利己的,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卡爾必須對其保持極高的關注,并盡最大的努力在思想上糾正這些錯誤。
而俄國革命的最大問題還有一個,這個問題就是個人崇拜,俄國是一個君主制國家,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了俄國三百多年,期間沙俄極度的中央集權,所有的權力都服務于沙皇,所有人都會去期待一個能夠解決所有矛盾的領袖,一個裁決一切的仲裁者。
而約瑟夫正式順應了民意,成為了這樣的人物,如同沙皇在沙俄的地位,約瑟夫實質上成為了蘇聯的新沙皇,人民離不開權威,權威也異化了蘇聯的權力機構,可以說一個沒有探索過共和制道路的國家最終還是會變成集權政治,因為所有的矛盾都必須有一個人能夠處理。
這件事情在法國其實就上演過一次,法國第一次對共和制的摸索暴露了新體制的很多問題,而拿破侖就是那場大革命的結果,如果新的體制沒辦法脫離權威,那皇帝就會回到他至高無上的地方。
(https://www.dzxsw.cc/book/79990184/363655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