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布爾戰(zhàn)爭
對于英國與德蘭士瓦之間的事情,協(xié)約國自然是來看它笑話的,美國更是提出了為了民主和自由,德蘭士瓦和奧蘭治這兩個布爾人建立的國家必須從大英帝國獨立出去,英國人也不能占有布爾人的財富。
言外之意就是放開那個金礦讓我來,美國也知道了這件事情,現(xiàn)在他們又多了一個向英國發(fā)起戰(zhàn)爭的理由,美國自然是想要這個金礦的,因為他們是經(jīng)濟危機的中心,克利夫蘭又是一個金本位的信徒,所以美國十分的想要這個金礦。
不過即使自己不能拿到,也不能讓英國人拿到,美國立刻開始在聲援布爾人的主權和正當權益,甚至還開始給布爾人提供武器,這引起了倫敦當局的不滿,但是倫敦政府覺得因為這點小事打仗是很弱智的事情,所以莉莉安堅持協(xié)商解決問題,無論如何一定要制止布爾戰(zhàn)爭。
英國派遣了一支二百人的使團前往了德蘭士瓦共和國,詢問他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要扣英國人的貨物,而布爾人的回復則是,“我們只是在打擊走私而已,并不是德蘭士瓦有意與英國作對。”
這種和稀泥的臺詞自然不可能得到英國人的認可,如果你不愿意跟英國作對,那為什么你們還要去扣下英國往南非運送的物資呢?還有那封最后通牒到底是怎么回事,布爾人到底想怎么樣。
這件事情布爾人沒有給出任何回應,英國駐南非總督謝普斯通爵士通電質(zhì)問德蘭士瓦的總統(tǒng),“英國在你們最危險的時候給予庇護,威脅你們生存安全的祖魯人被英國毀滅,我們還為你們提供了一億英鎊以上的援助,你們就是這么回饋英國的嗎?”
英國跟布爾人的沖突其實不算多,在這條世界線中,英國提前把金礦買了過來,社民黨政府又禁止英國資本家在德蘭士瓦搞投機,并且政府對那里還有投資,社民黨人甚至不知道這幫布爾人為什么要造反。
而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里的人大部分也不支持與英國人戰(zhàn)斗,人家對咱好像也沒那么差,一定要頭鐵找他們麻煩干什么?
但是德蘭士瓦總統(tǒng)對此嗤之以鼻,他又更加深層的打算,英國的實力強大,并且距離金礦這么近,肯定會想著將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徹底吞并,從而完全掌控蘭德金礦,到時候布爾人的結局同樣會被英國吞并,那為什么不現(xiàn)在就反了,拿著這些金礦去換得更多的援助,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將英國的開普殖民地也納入自己的版圖,建設一個統(tǒng)一的南非聯(lián)邦。
他們的殖民野心驅(qū)使著他們做出了一個決斷,那就是干英國人一炮,他們覺得英國肯定會輕敵,只要英國輕敵了,那他們就有勝利的希望,勝利的前景是十分美滿的,而他們要賭上的則是國家的前途。
德蘭士瓦共和國立刻宣布蘭德金礦收歸國有,不允許外國人進行開采,英國與其進行協(xié)商,結果均以失敗告終,英國為了奪回金礦,對其進行了經(jīng)濟封鎖,但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對方是個有金礦的小國,英國封鎖它其實約等于在保護它,布爾人可以通過走私從葡萄牙的手上買到先進的武器,再加上荷蘭南非鐵路公司又不親英國,導致了美國和法國可以通過鐵路公司的關系給布爾人送裝備。
這件事情讓倫道夫暴跳如雷,他沒想到這個世界上居然有人敢這么囂張,連列強都得懼怕英國三分,他一個只有五十萬人的鬼地方憑什么這么囂張?
在內(nèi)閣會議上,倫道夫的核心就只有一個詞,那就是開戰(zhàn)。
莉莉安再三斟酌之下,最后她下定決心,“如果布爾人決心戰(zhàn)爭,那我們就陪他們打到底,但我相信德蘭士瓦的人民跟英國人民是朋友,我們之間沒有利益沖突。”
得到莉莉安的同意之后,倫道夫派遣殖民地南非殖民軍隊的指揮官西蒙斯率領六萬英軍前往德蘭士瓦邊境,但是并不著急發(fā)起進攻,他們要等德蘭士瓦成為那個先動手的人,這樣英國人的還擊就顯得更加占理一點。
此時德蘭士瓦總統(tǒng)也呼吁布爾人民要不畏犧牲與英國侵略者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布爾人的士氣十分的高昂,因為布爾人在南非的惡劣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了驍勇善戰(zhàn)的能力,五十萬的人口全民配槍,一有情況必須立刻響應國家號召加入軍隊保家衛(wèi)國,即使只有這點人口他們也可以一口氣拉出超過十萬的部隊,而布爾人的軍隊是沒有軍餉的,布爾人參戰(zhàn)的動力就是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率領布爾軍隊的人正是茹貝爾,正是他為德蘭士瓦共和國贏得了自治,而現(xiàn)在年過半百的他再一次接過了軍隊的指揮權,投入到與英國人的對抗之中。
但這一次英國人是有備而來的,莉莉安知道布爾人的思想,也知道他們是為什么而戰(zhàn)的,她向布爾人發(fā)出理性的呼吁,她親自提筆寫了一封告知德蘭士瓦公民的信件。
在信中她說道,“英國不會對德蘭士瓦發(fā)起不公義的戰(zhàn)爭,我們未曾圖謀布爾人的土地,是德蘭士瓦的政府背叛了我們之間的契約,我們呼吁布爾人民與英國人民一起粉碎這個背信棄義的反動政府。”
她還指出英國愿意再給三百萬英鎊的補償給德蘭士瓦共和國,并且還同意幫忙修建鐵路,只不過要求則是關稅同盟以及將蘭德金礦還給英國。
對于普通的布爾人來說,他們又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只知道英國人是可以講道理的,金礦這種東西反正也是國有的而不屬于他們,他們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才扛槍上戰(zhàn)場的,既然英國人只是想要金礦,不想圖謀他們的土地,那就給他們吧。
因為一封信,德蘭士瓦內(nèi)部出現(xiàn)了一些反戰(zhàn)情緒,但茹貝爾是很清醒的,他立刻說道,“英國人的鬼話你們也信,如果德蘭士瓦不能掌控自己的經(jīng)濟,那遲早還是會被英國吞并,這是英國人溫水煮青蛙的陰謀,眼下我們擁有世界最大的金礦,何不與英國人打一場屬于布爾人的立國之戰(zhàn)!”
茹貝爾的情緒強行糾正了民眾的思想,他靠威望將那些反對的想法全部壓了下去,接下來就是該如何打贏這場戰(zhàn)爭了。
在1887年的三月份,德蘭士瓦共和國向英國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英軍撤離邊境地區(qū),隨后布爾人突襲英國在南非的開普殖民地,布爾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他們懷著對南非聯(lián)邦的夢想,以及獨立自主的美好展望,向著開普敦進發(fā)。
(https://www.dzxsw.cc/book/79990184/3636555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