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默默愛戀
小南山的視野究竟有多好呢?
張英才站在馬路中央,卻能看見隱秘山巒,看見遠處那炊煙連云直上,在碧藍晴天劃過一道道印子。
這里排排相連的餐館、住房皆高不過十樓。那些寫字樓、商場這些玻璃貼制長相的建筑,在這里倒顯得像是從2077年來混入2017年的“賽博朋克”產物。
從遠處吹來的暖風,時刻提醒著人們——都要夏天了,再穿那么厚就是腦子有病。
于是張英才所見之處,少年少女都穿著簡單的襯衫亦或者短袖長裙,就連方才跟著他一起過馬路的老太太,都穿著薄薄一件花襯衫。
被自己的毛衣刺撓了一下的張英才環顧完四周后,小聲與旁邊看地圖的李夢說:“我覺得我腦子有病。”
“嗯,你覺得就好。”李夢極度敷衍地回復后,推了推眼鏡,停下腳,“我們到了。”
張英才抬眼先看店鋪的招牌——山禾私房烘焙甜品·面包店。
與手機上的文字比對后,張英才點頭道:“嗯,就是這兒。”說罷推門而入,掛在門上的風鈴隨之響動,發出清脆的鈴鈴聲。
張英才禮貌地沖店里頭打招呼:“有人嗎?”
“歡迎光臨——”迎接他們的是一位戴著口罩,將頭發全梳進廚師帽里,露著光滑腦門的小姑娘,一件白色廚師服黑紐扣,黑色圍裙上寫著“山禾”。
“兩位好,請問你們是買蛋糕還是訂蛋糕還是領貨的?”小姑娘打量他們,透明口罩下的嘴角微微揚起,盡顯禮貌。
可惜他們倆是三不沾。
張英才從口袋的夾層里掏出準備已久的兩張名片遞了上去,客客氣氣地說:“你好,我們是節目組的編劇,我們今天來是想和你們溝通拍節目的事情的,不知道你們老板在不在?方不方便?”
“啊——”小姑娘明顯愣住,遲遲才反應過來,擦擦手接過名片,邊看邊指著不遠處的座位說,“張導演和李夢編劇是吧……我們老板今天休息,明天才來。”
二人挪步到小姑娘所指座位,坐下后,小姑娘對他們說:“不過我們的主廚在,有事也可以問她的。”
“那行,麻煩幫我們叫一下,”李夢從包里拿出電腦放在桌上,“謝謝你啊。”
小姑娘走后,張英才才真真正正地打量這家店。他對這間店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輕人肯定喜歡。
店鋪不大不小,裝潢是用最近流行的復古風,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門口的幾盆風信子必定成為一道“打卡點”。
甜品店的擺放自是差不多相同的:各色面包的貨架擺在進門就看得見的地方,它旁邊的冰箱里整整齊齊羅列著七款類型的糕點。
張英才只認得一個“提拉米蘇”,其他的別說吃過了,他連名字都讀不準。
冰箱上方掛了幾個銀勾黑牌,用圓潤的字體寫著各類飲料酒水,里面是咖啡機、茶水一應俱全。
收銀臺靠著冰箱,再旁邊是用透明玻璃隔板的操作間,里面三個人的動向在外面看得一清二楚。
那個小姑娘進去后就跟一個比她高一點的女子講話,剩下那個男生不言不語地低頭寫筆記。
“那個大概就是他們的主廚了,挺漂亮的啊。”張英才跟李夢低語。
李夢抬頭看去。
“確實漂亮。”
也偏偏不是小說里俗套的“高鼻梁大眼睛薄唇”,她的鼻梁不高,稍平的額頭在鼻梁拐角處卻如山一樣緩緩直立,嘴巴也不小,透明口罩下是上半翹唇,下半厚唇。她的長發扎成丸子用綁帶裹緊,掛在后面,廚師帽用發夾卡在腦袋上,衣服也干凈整潔。
不是那種垂垂病倒的樣貌、也不是矮小可愛,且不說她身量高挑,擼起袖子后手臂的肌肉線條,光是她講話時眉毛微動,俊眼修眉,雙目炯炯有神,就給人感覺大方大氣。
那個主廚抬頭時看到他們,沖他們這兒微笑地點點頭,張英才也朝她揮手。
那個小姑娘從廚房里走出來,不好意思地跟他們解釋:“你們稍微等個十分鐘行嗎?她正在教許之昂……徒弟做面包,現在到了關鍵部分,走不開。”
張英才看一眼手表,和李夢一個眼神交換,寬慰小姑娘:“沒事不急,我們等等也可以的。”
小姑娘立馬開心了,彎眼說:“那我給你們倒水吧,你們要喝什么?菜單上的都可以。”
張英才瞇眼看菜單,最后選擇杯榛果拿鐵,而李夢只要一杯檸檬水。
看著檸檬片隨著吸管攪動忽上忽下,張英才喝了一口拿鐵,想著等也是等,于是就叫小姑娘過來坐,先和她聊一會兒天,李夢則在旁邊默默地敲字,記錄企劃。
張英才怕小姑娘緊張,開玩笑緩和氣氛:“我每次來你們小南山,都不習慣天氣。你看看我,我還穿著毛衣。”
小姑娘緊緊抓在一起的手果然慢慢松開,呵呵地笑了。
見她放松下來,張英才抓緊問:“你是實習生吧?”
“嗯嗯,剛來三個月。”小姑娘乖巧地回答。
張英才指著他從剛剛就一直想知道的那扇推移門問:“你們那扇門后面也是操作間嗎?”
那扇門在操作間的對面,從他這個角度看不到里面,只能看見門。
小姑娘順著他手指看去,點點頭說:“對的,那是我們給客人的操作臺,我們這里是有體驗課的。”
“操作環境是不錯的,干凈,打扮也整潔。”李夢插一句嘴。
一說起標準,這個小姑娘倒是有的好說,大方地跟他們介紹:“那是當然,我們是按標準來的,各種證件都有,消防系統也很完善,這附近監管部門還拿我們做個模板。更不用說儀容儀表,我們都不允許有劉海出現的。”
真是比他們還像來打廣告的。
張英才心里笑道。
不過關于頭發這塊,他也發現了。
當今網上播出的影視劇,但凡打著“主角是世界級廚師”人設的,一點開,各個都是披頭散發在做菜,口罩也不帶一個,一看就不達標。
就該多宣傳這種合格的店鋪。頭發全都梳進去,指甲也剪得干干凈凈。
行,就這么辦。
張英才更加確定自己要拍這家店。
他隨意打量,瞥見小姑娘的黑色鞋子,便問:“我看你這鞋子也是特別定制吧?看著很厚重。”
小姑娘翹起腳,看著她的鞋子說:“這是廚房專用的鞋子,前面厚是因為有鋼片,防止刀啊剪子啊脫手掉落砸腳,這個倒不是特別定制,網上能買。”
“哦——”張英才推推李夢的胳膊,“都記下來了嗎?”
李夢打著字“嗯”了一聲。
張英才向小姑娘解釋:“我們記下來以后出什么關于美食的綜藝,比如給客人做菜那種,至少能按照一些標準來。”
小姑娘聳聳肩說:“你們記好了,沒事兒。”
聽到同意后,張英才又問:“你們店里總共幾個人?”
“我算算,”小姑娘開始小聲嘀咕,“袁姐、許之昂、紀詹偉、駱梓……嗯,包括我們老板的話是六個人。好像原本還有一個,但離職了。”
“那人還挺多,不像其他私房哈,我看也就一兩個人。”張英才也有去私房蛋糕店買過蛋糕的經歷,不過那些店鋪很小,最多也就三個人。
小姑娘點頭說:“嗯,因為我們這里除了定蛋糕,還接茶歇、私人宴會定制,時不時還有培訓等量大的單子,一兩個人肯定忙不過來的。”
“那平時就三個人上班嗎?”李夢抬頭問。
小姑娘搖頭。
終于搖頭了。
張英才竟然些許的安心,他還以為這小姑娘只會點頭呢。
“這得看情況,比較忙,那我們上班的人也比較多,”小姑娘將腿收起來,跟他們解釋,“像今天就空一點,所以今天就一個早班,一個中班,一個晚班。”
李夢又開始打字,邊問:“你們是怎么個排法?早班是多早?中班是幾點?”
小姑娘回答:“早班是早上七點上班,下午三點半下班,因為我們這里是八點開始營業。然后中班是十點來,八點半走,晚班是一點來十點走。我們主廚一直都是早班,那個在她旁邊的是她的徒弟,她走了以后就是他管這里。”
李夢看過去:“那個看上去很冷眼的男生?”
“嗯,”小姑娘遮著嘴低聲說,“他除了對客人和我們主廚還有手機,對誰都是冷漠臉,。”
這悄咪咪說“壞話”的樣子,倒是把李夢逗笑了,小姑娘說完自己也笑了。
不懂這兩個人笑點的張英才看了眼李夢的電腦時間,現在是三點十五,那不是快要下班了嗎?
“我看你們是周一店休是吧,那你們一周休息幾天?一天嗎?”李夢繼續問小姑娘。
“兩天,”小姑娘回答,“一天店休,一天是岔開來的單獨休息。”
“做五休二,那還不錯,”李夢打著字,繼續問小姑娘,“那你什么時候休息啊?”
“周二。”小姑娘回答。
“周二?那不就是昨天嗎?”張英才說。
小姑娘點頭。
“那你們加班有加班費嗎?”李夢又問。
“有啊,”小姑娘笑著說,“不過我們主廚的辦事效率很高,未卜先知似的,什么都會提前準備好,所以我們很少有加班的情況,除非是突發意外。”
“你們主廚和你們的關系好嗎?”李夢停下打字,喝了一口水。
“嗯,”小姑娘回答得極快,“她人很好的。我們有時候休息了還一起出去玩。”
“大概是你效率也高,不然怎么會和你們關系好呢。”張英才說出事情真相。想來作為主廚,多少都有點嚴肅在,只要員工不惹事,做上級的也就不會說什么。
“可能吧哈哈。”小姑娘不好意思地撓下巴。
“誒,我一直想問,”李夢沖操作間揚了揚下巴,“他們現在在做什么?是面包吧?”
張英才和小姑娘一起看向操作間,操作間里的兩個人不知道在捯飭什么東西。
小姑娘先回頭,沖他們倆笑道:“哦,那是恰巴塔。”
“恰巴塔,源于意大利,讀作ciabatta,有拖鞋的意思,于是也有拖鞋面包這個名字,剛剛我加了黑豆松子,一般拉大后是切成這樣的正方體。”
袁依茜說著,將放在烤盤上的柔軟褐白的恰巴塔面團切割成四分。
因為含水量高于其他品種的面包,最開始時粘稠沾手,經過經過四次折疊,三次醒發后成為了現在這樣蓬松柔軟的面團。
摸起來質感像是嬰兒柔軟的臉,不能太用力戳它,很容易留下窟窿眼。
袁依茜隔著橡膠手套戳了戳,跟許之昂說:“你到時候打造型就按我這個打,這個烤好后抱起來,明天復烤后切兩片配沙拉、蔬菜、火腿給老甄。”
“好的。”許之昂答應完,刷刷地在筆記本上寫【給甄老板留一個】,寫完后停筆,回看前面的步驟。
【3g糖+8g水打入面缸,加入1g面粉+0g干酵母+自己的酵頭。開1檔1分鐘,轉2檔2分鐘。最后轉高檔打直至面包離缸。
g鹽+4g冰水倒入缸內(注:分三次),揉勻即可。
+2g橄欖油揉進面團開高檔。
醒發箱內鋪平,加入松子黑豆,折疊。
疊好放入230度烤箱。】
許之昂看著他寫的“疊”字,問袁依茜:“袁姐,那個……”
“比較粘手是正常的,不用多加面粉,”袁依茜看著他說,“這款面包含水量百分之一百一,你多疊幾次就不粘手了,不然你多加面粉就會失敗。”
“好的,”許之昂在旁邊備注粘手二字,“那……”
他還沒說第二個字,袁依茜的手指就點在他的筆記本最后一行告訴他:“最開始疊面就要醒面一小時,再疊,再一小時,總共疊四次,三次一小時。少一次就發不起來,因為濕度太大了,要想中間的組織好看,必須得這么做。”
許之昂說了一句“好的”,默默地補全筆記。
在他補筆記的時候,袁依茜一只手撐著桌子告訴他:“怎么做酵母倒是不急,等這個做出來了,我下個禮拜教你,這樣到圣誕節的時候讓你一個人做潘娜托尼。”
“好。”許之昂點頭,放下筆。
袁依茜拍了一下許之昂的后背,指揮道:“行了,接著拿去烤,烤前噴點水在上面,定時20分鐘,十分鐘的時候鋪一層油紙,我先出去了。”
許之昂聽話地端起烤盤放入烤箱,袁依茜這才放心地走出去。
那兩位編劇導演見到她來了,都站起來,三個人進行客套的寒暄、握手后開始談論正事。
——
袁依茜的小貼士(僅代表袁依茜個人看法,與作者無關)
1大烤箱與家用小烤箱不同。小烤箱雖然適合家用,但溫度不大穩定,在制作食品時最好在里面放入一個測溫器。
2食物配方除非是獨家壟斷的創新菜,那就不存在抄襲行為。(不過真的壟斷了,除了廚師外也看不到這個配方)
3恰巴塔比較困難,不適合做新手面包哦同學們。
——
第一章的作者有話說有點長,但希望看這本不成文的小說前,大家可以耐心看完。
(https://www.dzxsw.cc/book/79918017/3250039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