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大好的未來
奉天殿外,又是一道霹靂劃過。
與此同時,驟雨抽打著地面,雨飛水濺,迷瀠一片。
在緊隨而來的轟隆轟隆聲的映襯下,奉天殿內,氣氛顯得很是嚴肅。
左督御史陳鎰的話一講完,滿朝文武百官,王迪入眼所見到的,當即便有諸多人的臉色變了變。
雖說陳鎰沒有明說新政弊端到底是啥,但能立于奉天殿內的臣子,一個個的,也都不是傻子。
這種事,在一部分臣子看來,是不能拿到朝堂之上公開講議論的。
若非諫言之人是都察院的大佬,參他個危言聳聽,肯定是少不了的。
“新政弊端嘛,無非是大量財富涌入到大明朝。而這些財富,其中一大部分,又流入到了有權有勢的人的手里……”
“這樣一來,為歷朝歷代君王所憂心的土地兼并事宜,便不可避免地加速了許多。”
“此種弊端,朕已是知曉,也琢磨出個想法來…不過在此之前,朕倒想問問陳卿,有沒有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替朕解憂吶?”
陳鎰身為臣子,他不好直言新政弊端到底是啥,那倒無所謂。
他不行,但身為九五至尊的王迪,是可以隨意講出來的。
其實呢,今日的朝議,說白了,王迪最想要的,也僅僅只是這么個能引出土地兼并話題的捧哏角色。
只要這個話題被臣子引出來,那今日的朝議,基本算是搞定了。
畢竟,他實施新政的目的之一,便是最大限度地去解決土地兼并一事。
只要搞定了這個問題,其他事,都不值一提。
“回稟陛下,臣不才,臣是遠遠不及太祖高皇帝的眼光與謀略。”
“洪武元年,太祖高皇帝詔令曰: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使貧者有所資,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為己業,而轉令貧民佃種者,罪之。”
“洪武五年六月,太祖高皇帝作鐵榜九條申誡公侯,嚴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勢強占官民田產。”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高皇帝規定,公侯大官,其山場水陸田地,亦照原撥賜例為主,不許過分占為己業。”
“既然陛下已經知曉新政弊端其糾結所在,那么依臣之見,只要嚴明律法,按照太祖高皇帝當年頒布的鐵律…新政弊端,便不足為慮。”
自打于第一時間內知曉了皇帝的強國之策以后,陳鎰心里明白,皇帝的新政,太誘人,誘人到很難將其阻止。
當然了,他也沒想過阻止皇帝新政的實施。
只不過,御史張洪能看出來的弊端,他陳鎰又豈會又看不出來?
然而令人遺憾的就是,過去的這些日子,他思前想后,卻是不曾想出堪比太祖高皇帝的解決辦法。
既然如此,那不如讓皇帝嚴格落實祖宗傳下來的律法制度。
如此這般,提出諫言,又給出了合情合理的解決之道,陳鎰自覺,自己對得起左督御史這份重擔。
陳鎰話剛講完,說實在的,滿朝文武百官的心里,可謂是五味雜陳。
太祖高皇帝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對于他們而言,心里還是比較清楚的。
只不過,清楚歸清楚,涉及到自身家業的問題,有一部分臣子,尤其是家中良田較多的臣子們,心中有點不舒服,也是在所難免的。
同樣的,還有不少臣子,他們總覺得這事,貌似沒有那么簡單。
“自洪武元年始,至今,已是過去了七八十年。”
“當年,太祖高皇帝起于草澤,鏟除蠻元,勘定群雄平天下,那是何等的雄才遠略啊……”
“然而,恐怕他是萬萬沒想到吧,這大明朝立國還未有百年時間,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一臉淡然神色的皇帝,字字清晰地道出這幾句話以后,滿朝文武的心,咯噔一下,停了半拍。
大氣不敢出的他們,許多人,頜首低眉,生怕皇帝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
好在是,皇帝接下來的話語,讓他們松了一口氣。
“諸位愛卿,無需過多擔憂。”
“朕知曉,也能理解,這天底下,但凡家里有點閑錢的,為了后世子孫著想,買上幾塊良田作為家中基業,這也不算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
“只不過…在朕看來,雖說這天下的財富,是沒有定額一說的;但這天底下良田的數量,卻還是有定額的。”
“有人良田占得多,那毋庸置疑,肯定是有人占的少了。”
“諸位愛卿,朕所言…可對?”
“吾皇洞察秋毫!”
一陣山呼過后,滿朝文武百官的心,登時緊張了起來。
雖說皇帝讓他們無需擔憂,但到了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傻子的話,是個人都能察覺到,眼前的皇帝,貌似沒有照搬太祖高皇帝為了抑制土地兼并而實施的政策的想法。
一想到這,刨除于謙這個已經知曉內情的人以外……
立于奉天殿內的臣子們,還是有一些人,尤其是坐在椅子上的三楊閣老與英國公張輔,他們已經猜到了,皇帝接下來可能要講的事情。
畢竟,結合皇帝先前講的那些誘人政策,特別是退休金這一政策,沒打算遵循祖宗制度的皇帝到底在想啥,對于他們而言,已是不算太難猜。
至此,這些人,對著皇帝行注目禮的同時,變得有點口干舌燥的他們,心中可謂是駭然無比。
什么全面開海通商,什么提高天下官員的俸祿,這一切的一切……
在他們看來,不過是眼前這位年輕的皇帝,為了解決困擾歷朝歷代的土地兼并一事,專門想出來的真正的萬全之策!
“難怪于昨日…皇帝不與自己商議新政,原來他竟是這樣打算的!”
對于皇帝昨日攆人走的舉動,這才過去不到一天而已,三楊閣老怎會忘記?
現在好了,他們已是徹底搞明白,如果自己猜測無誤的話,人家皇帝,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指點。
攜大勝之威,頒布一環套一環的新政……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挖掘了人性弱點且滿足了所有人利益的強國之策,占據著社稷大義名分的同時,還打著強國富民的口號。
這…這特么誰敢反對啊!
不過,相比這無懈可擊的新政,最讓三楊閣老還有英國公張輔等人極為震驚且特別失落的則是……
皇帝今年才二十二!
大好的明天,在等待著皇帝,也在等待著大明朝。
只是,他們時日不多了,怕是見不到遠超仁宣之治的盛世之景了。
當然了,遺憾的同時,這些人的心里都在琢磨著,年輕的皇帝,到底是從哪、是從何人手中學來的這些治國大道?
思慮至此,有那么幾位老臣,不動聲色地朝著于謙的位置瞥了眼。
(https://www.dzxsw.cc/book/79734169/72162483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