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完美如斯!
奉天殿內,又是齊刷刷的一陣“陛下圣明”的聲音傳了出來,蓋過了殿外嘩嘩的大雨聲。
歌功頌德之際,滿朝臣子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
其中有許多人,他們本以為這次要大禍臨頭,需得往那刑部大牢或是錦衣衛的詔獄走上一遭。
刑部大牢嘛,倒還好說。最起碼這地還是文人的地盤,總歸還能受到點照顧。
真要被關進錦衣衛詔獄里面,多數人的結局,基本都是“病死詔獄”這種僅有寥寥幾字的記載而已。
在這期間,到底遭受了什么樣的非人折磨或是虐待,許多人可是連想都不愿意去想。
現在好了,不管是法不責眾,還是皇帝仁心,目前看來,除了與那小冊子上的案件牽扯極深的倒霉蛋以外,多數臣子的內心,總算稍稍安穩了點。
當然了,也只是安穩一點點而已。
心中有鬼的那些人,他們個個都明白得很,一旦新政實施下去……
到了那個時候,尤其是在清丈土地或是核查戶數時萬一被人翻扯出來舊賬,他們可不敢保證,今日的好運氣,依舊還在。
至于如何去抹平這些事,各人是有各人的打算。
思慮之際,行注目禮的這些臣子們,忽然覺得,龍椅上那個姿勢有點不雅好似可以看透人心的年輕皇帝,很是可怕!
這一環套一環占著各種大義名分的新政,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人再去懷疑會是別人呈到天子案前的。
畢竟不管怎么說,大家都是在朝共事的同僚,誰有多大本事,雖然不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吧,但大體上,心里還是有點數的。
古往今來的變法改革,武勛有點夠嗆,但滿朝的文臣們,絕對是如數家珍,了如指掌。
正因為這樣,自認見識頗多的他們,壓根就不相信在這朝堂之上或是整個天底下,會出現遠超歷代能臣良相的文人士子。
如此這般想來,龍椅上的那位皇帝,能在弱冠之年剛剛親政沒多久的時候,便總結出這些近乎無懈可擊的強國之策……
這種事,豈能不讓他們感到由衷的敬畏,乃至害怕!
“陛下的新政,完美如斯!”
“只是…陛下,非是臣想替自己還有這天下文人士子開脫,而是……”
“陛下的新政,照顧到了大明朝上上下下幾乎所有人,但那些有功名在身卻沒有官職的底層士子們,一旦沒了免除賦稅徭役這為數不多的權利,臣以為,稍有不妥,以至本該十分完美的新政,略顯瑕疵。”
言語之人,是禮部左侍郎,楊善。
他這個時候冒出來,絕對沒有一點想要反對皇帝新政的意思。
他進言,完全是想趁機搏一把。
他今年已經六十有五了,大兒子楊容因為犯了事被謫戍到西北肅州的威遠衛……
如果沒有皇帝的新政,楊善認為,他這一輩子,在致仕以前,能混到個尚書位置,絕對算是皇恩浩蕩圣眷隆厚了。
但那又能怎樣?
大兒子一家人,遠在千里之外的威遠衛。過個節,家里冷冷清清的,人氣少了許多。
好在是,現在不一樣了。大好的機會,已經擺在了自己眼前。
自打剛剛皇帝點名了蘇州府還有吉安府這倆地方以后,楊善覺得,一條金光大道,向自己敞開了一道縫。
因為,區別于朝堂上的絕大多數文臣,楊善有個很大的優勢,那便是……
他的戶口所在地,是京師大興。
楊善,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京師人。
當年太宗文皇帝還是燕王時,楊善便追隨在了永樂大帝身邊鞍前馬后,身上也算有著從龍之功。
若非如此,就憑自家逆子犯的那些可以算作是欺君的大事,他楊氏這一門,早特么去見閻王爺了,哪還有現在的好日子。
當然了,京師戶口,如若放在以往,這根本不算什么優勢。
甚至可以說,在朝堂之上,這都稱得上是劣勢了。
畢竟,現如今滿朝的文臣,上至閣老六部大員,下至小小的言官,除了江南一帶的,就要屬江西布政司那一片,尤其是吉安府。
這兩地的文臣在朝堂上的比例,早已超過了三分之二。
人家有同鄉,平常有點好事的話,若非自己有著禮部左侍郎的官職在那撐著,怎么輪,也輪不到自己。
因此,以往的劣勢,放到現在這個時候,尤其是在皇帝剛剛點名指姓講出蘇州府和吉安府這倆地方以后……
縱使滿朝文臣有考慮到他考慮的事情,以他們的身份,誰敢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為天下更多的士子講上一句好話。
要知道,那個寫滿諸多罪狀的小冊子,此時此刻,還在臣子們手里傳遞著呢。
現如今,滿朝的臣子們,能保住自己不受牽連,就已算作萬幸的好事了!
誰特么還有那個閑心,去管別人的死活?
恰巧,身在禮部且官職還不算低的楊善,便有這份閑心,也有這份能力。
雖說他的家里也接收了幾百畝地的投獻,但除此之外,楊善自認自己,在這滿朝文武百官當中,他還算是比較清廉的那種官。
有了這種清晰認知,他豈能不借此良機博上一把大的。
況且在他看來,皇帝想出來的已是如此完美的新政,豈能因為這一點點瑕疵而飽受文人士子的非議。
所以說,他方才進言,即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天下士子,更是為了皇帝以及他的新政。
縱使自己的提議沒有得到任何結果,單憑這份進言,也算得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人情。
致仕之前,他別的不圖,能讓自家大兒子那一家人回來與自己團聚,就算謝天謝地了。
為此,壯起膽子的他,選擇這么個節骨點,冒著被皇帝斥責乃至懲治的絕佳時機,進諫一番發自肺腑的言語。
“嗯,不錯,楊愛卿考慮得倒是很周全……”
“無礙,朕的新政,普惠恩澤天下萬民,豈能落下那些鄉試不第的秀才們。”
“朕知曉,我大明圣朝,不管是秀才、舉人亦或是進士,半數以上的,基本都是從平民階層一步步考出來的。”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苦讀,刨除為了報效朝廷的可鑒衷心以外,許多人所圖的,不過是那一份可以免除賦稅徭役的人上人特權。”
“然,為了大明朝的萬世基業,免除這份特權,朕勢在必行。”
“不過考慮到許多士子家中較為清貧,新政當中,朕已決定,天下所有未曾獲得一官半職且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們,每年,皆可領取十兩整額的廩餼銀。”
“比這更好的政策,也有,不過目前還未到時候而已。”
“李復,傳下去給他們看看吧。”
(https://www.dzxsw.cc/book/79734169/72122279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