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四道封鎖線4
有了鹽巴這個潤滑劑,漆雕六日跟瑤族村寨頭人的交流毫無障礙,平時他們三斤糧食才能換到一斤鹽,還經常缺貨。
漆雕六日就兩斤糧食換一斤鹽,還答應每月供應一次,永不漲價,紅軍借道的事情,這些頭人也有所耳聞。
過路有什么打緊的,何況還有便宜的鹽巴可換,紛紛表示借道沒有任何問題。
等粵軍營長贖買武器的錢財籌夠了,臨時組合大隊的戰士們也休息得差不多了,次日一早啟程進入瑤族聚居地區,一口氣趕到最終目的地大錫鄉才停下休息。
大錫鄉除了有一塊5000米長500米寬的小平地外,其余都是大山莽林,要出去不容易,要進來也難,部隊在這里駐扎,除了補給困難以外,不用擔心被人圍攻。
要是想從碼市鎮或桂嶺鎮打進來那可不容易,到處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誰想進攻大錫鄉,那個傷亡數字會令人絕望。
這個地方產出有限,養不了多少人,補給物資困難,被堵住出口的話很容易被困死在這里,這種圍困的手段對于漆雕六日來說是無效的。
況且漆雕六日和系統分身們的襲擊一定會讓敵人受不了,無視黑暗,超遠精準狙擊,這些手段使出來,被圍困的臨時組合大隊沒崩潰,圍困的敵人估計先崩潰了。
臨時組合大隊在大錫鄉駐扎下來后,時間已經來到1934年11月26日了,慘烈的湘江戰役即將拉開帷幕。
漆雕六日思前想后,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臨時組合大隊在大錫鄉駐扎構筑多層次縱深防御工事。
自己和三十一名分身輕裝上陣,盡量解救被俘紅軍戰士、收攏掉隊士兵,帶回大錫鄉休整,等圍追堵截紅軍主力部隊的敵人走后再做打算。
漆雕六日讓賈鋼主持大錫鄉周邊的防御工事修建工作,自己和三十一名分身在11月26日下午離開大錫鄉,前往一百公里外的灌陽縣。
紅軍的行動速度,對于他們在突圍西進的征程中至關重要,唯有如此,他們才能捕捉到稍縱即逝的戰機,先于國民黨軍隊完成部署調整,成功突圍,擺脫危險的境地。
然而,紅軍在長征初期采取的大規模轉移方式,卻讓他們步履維艱,步履蹣跚,難以達成預期的戰略目標。
在離開蘇區開始長征時,紅軍高層做出的撤退計劃中,他們不僅帶上了大量的非戰斗人員,還將兵工廠、印刷廠、印鈔機、機床、醫院的X光機等各類笨重設備。
甚至桌椅板凳都進行了包裝,雇傭了上千名挑夫,再加上教導師和各單位原有人員,組成了一支龐大而沉重的運輸隊伍。
這種龐大的隊伍卻使得紅軍的行動變得異常遲緩,有時一天只能行進十至十五公里。
盡管機動靈活一直是紅軍作戰的典型戰法,但為了保護紅軍總部機關的行進,紅軍作戰部隊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優勢,變得步履蹣跚。
在紅軍高層的指揮下,從離開中央蘇區開始,紅軍一直采取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殿后的通道式部署行進。
這種部署方式使得紅軍作戰部隊不得不由戰斗隊轉變為掩護隊,甚至變成了一個轎子,合力抬起紅軍總部機關與沉重的輜重行裝。
這種部署嚴重影響了紅軍的機動能力,使得他們的戰斗力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時間在這種緩慢的行進中一點點被消耗掉,紅軍的戰機也在一點點地流失。
這無疑是對紅軍的極大考驗,紅軍需要找到一種既能保護總部機關,又能保持機動靈活的方式,才能在長征中取得勝利。
11月26日傍晚,漆雕六日和三十一名分身出現在桂林市全州縣蕌頭嶺附近的山林里,這里人跡罕至,根本沒有路徑可走。
這個地方要不是漆雕六日和分身們有著過人的體質,很難行進攀爬到這個蕌頭嶺上來。漆雕六日和分身們構筑了隱秘的坑道火炮陣地,并做好了偽裝。
挖掘坑道的過程中,系統空間起了大作用,挖掘出來的泥土可以直接回收售賣給系統商城,盡管泥土不值錢,但它省事啊。
一共買了三門日軍裝備的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分別指向文市、新圩、鳳凰嘴三個地區,為了不讓國軍太快識別攻擊火炮陣地,盡可能在國軍炮擊時才開炮。
日軍的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戰斗全重為3730公斤,采用45倍口徑,炮彈彈丸重約15.77公斤,炮口初速達765米每秒,最大射程達到18.2公里。
漆雕六日選中這款火炮,主要是因為它有18.2公里的射程,在這里發射足以覆蓋文市、新圩、鳳凰嘴三個重要地區。
這款火炮的總重量超過漆雕六日1600公斤的力量,因此漆雕六日需要和分身們合力才能將它釋放到火炮陣地。
漆雕六日現在擁有31名3級系統分身,3級系統分身的力量只有400公斤,31名系統分身一共可以提供公斤的力量,加上漆雕六日自己的1600公斤,一次最多只能回收釋放公斤重量的物體。
桂軍11月22日就從全州、興安、灌陽等地撤防,將原駐守的軍隊調至恭城,導致全州至興安間長達30公里的地帶無守軍。
然而,這一重要情報紅軍總部并未及時獲得,直到三天后的1934年11月25日下午5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才正式發布命令,要求紅軍主力突破湘江的第四道封鎖線。
根據作戰計劃,紅軍主力被分為四個縱隊,分別進入湘江上游區域。
紅一軍團的主力作為第一縱隊,將沿道縣、蔣家嶺、廣西灌陽的文市向全州推進。
紅一軍團的一個師、軍委第一縱隊以及紅五軍團(欠一個師)組成第二縱隊,計劃通過雷口關或永安關及文市以南地區。
紅三軍團、軍委第二縱隊及五軍團的一個師構成第三縱隊,他們將穿越小坪、鄧家源至灌陽山道,并視情況占領該城,隨后向興安前進。
紅八、九軍團則作為第四縱隊,經永明、三峰山向灌陽、興安縣道前進。
(https://www.dzxsw.cc/book/79712299/363660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