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天高三尺
為了更好的了解各地的實際情況,別被那些個一個勁給李祐戴高帽的當地官員們給蒙了,李祐早早的就安排了手下人去到各地打探。
而且安排的都是昝君謨和梁猛彪這類暫時還沒有官面上的身份,名義上還是普通民眾的家伙,以行商探親一類的名義過來的。
他們和其他一些個被他們招募過來的江湖人士,本來就是混跡于魚龍混雜的江湖,喬裝打扮這些角色倒也得心應手。
當然李祐也調動了官面的力量,查看了一些歷年的考功,了解下當地的人口數,生產情況,直接或間接的也能了解下當地人的生活現狀。
他本人親自看到的更多的還是軍事方面的,插手這些州縣的政務就越權了。
總體而言,因為進入貞觀年以后的連年豐收,此時的普通民眾生活條件還算是不錯了。
而大唐的軍功爵制度目前還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尤其是府兵們上升渠道是很通暢的,也能得到足夠的回報,只要是作戰努力,功勛夠多的話,是能保證過上比一般人要好上許多的日子。
軍士上進,再加上此時的整體政治氛圍比較清明,軍隊更一直是李世民主抓的重點,所以李祐所見,各地的軍備都沒有松弛的跡象。
沿海的一些州府在享受海上貿易帶來的利潤的同時,也沒有放松守備海上門戶,整體還是很令人滿意的。
在李祐暗示過他們大唐和高句麗早晚必有一戰后,各地的將官們那精氣神立馬就不一樣了,頗有點摩拳擦掌的意思。
李祐也在幾個重要的港口城市留下了自家管事,為下一步做點貿易,甚至弄個自己的船廠早做準備,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的打算。
選在這樣的時候,可以說是大搖大擺的放下這些人,顯然就是為了讓當地的主官都大開方便之門的,擺明了就是要攙和當地的貿易。
對此這些官員不僅沒有感到憤怒,反而有些欣喜的意思,這還不用拉就下水了,以后打交道的機會可就多了。
唯一的憂慮就是不知道這位到底貪婪到什么地步,是不是個好伺候的主,這要是真個碰上了天高三尺的狠人,他們少不得也得跟著背些罵名,于官聲還是有礙的。
這邊李祐表面上看忙著游山玩水,也確實沒少帶著武則天妹子去各地的風景名勝轉悠,而在他不在的這段時間里,他真正的地盤齊州那邊則經歷了一番變故。
薛大鼎和劉仁軌都得了李祐的囑咐,要把他剛弄出來的那些東西推行下去,罵名讓他這個頑主來背,好名聲自然留給薛大鼎和劉仁軌兩人。
雖然東西看著已經比較成熟了,李祐可不只是交給了他們圖紙,也讓手下的工匠弄出了樣品,甚至連相關的工坊都開起來了,只等著李祐走了以后就開始,強壓也好,利誘也罷,反正甩鍋給李祐就是了。
雖然薛大鼎和劉仁軌兩人也試過效果了,確實是難得的好東西,可謹慎起見,倒是并沒有直接大面積的鋪開,而是先選擇了劉仁軌所在的縣進行了一個試點。
如果看到了效果,再想推行下去阻力也會小很多。
還是那句話,上桿子不是買賣,等到其他民眾想方設法的想要弄到這些東西了,再想推行就容易多了。
當然這樣做李祐背負的罵名也會小很多,他倆人的壓力相對也要小一些。
越是感受到李祐這種信任,還有堪稱知遇之恩的禮遇,他們越是不想讓太多人誤會了李祐,真個去罵他。
事實上李祐能拿出來鄭重其事的交代這兩人的自然是好東西,也差不多是所有穿越者前輩都會用到的兩樣東西。
這第一項自然是后世很多人都知道的曲轅犁,只不過大部分人都處于沒見過豬跑,只吃過豬肉的階段。
而李祐可是在副本世界里有專門收集過這東西的資料的,有現成的事務參照,這圖紙自然就牢牢印在了他的心里,想要再還原回來就容易多了。
而且曲轅犁的制造于大唐的技術水平來說完全是沒有難度的,重要的還是想法上的突破。
如果李祐沒記錯的話,這曲轅犁其實大唐后期就開始逐步流行開了,只不過形制上和后世最為成熟的方案肯定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而李祐直接就拿出了經過時間驗證最為實用的那一款,就讓薛大鼎和劉仁軌兩人有點驚為天人的意思了。
他們也能夠明白這樣好用的一款農具對于他們,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意味著什么,所以才會那么的熱切,也才會生出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思。
誰讓李祐把好處都推給他們了呢,那可是萬家生佛級別的名聲。
至于李祐拿出的另一個東西,其實更像是真正的在給自家招攬生意。
他只是讓手下弄出了磚窯,一次可以出很多磚,從而讓成本大量下降的新式磚窯。
這東西對普通民眾來說,意義肯定不如曲轅犁來的大,但也不是說沒用,有些房子換成用磚來建造還是很有必要的,只是更多的可能還是那些個富戶,或者家族中人才更加認可這個東西。
不過這么一來倒也算是照顧到了李祐治下的各種不同階層的民眾,算是一次普惠性的雨露均沾。
順帶著他這個正主也能落下些實實在在的好處,賺些錢帛。
而真正推行的過程還是如同李祐預料的一樣,當地民眾一聽說要弄這些東西,而且怎么聽都是攤派的意思,本能的就有點抗拒。
也很自然的就把這當做了李祐變著法搜刮民脂民膏的一種手段,然后李祐就免不了得了類似“天高三尺”這類的名號。
不過等到這些人不得不把這些東西用起來的時候,畢竟是花了錢買的,閑置著不是更浪費嗎,還得應付上面的檢查呢。
這一用就不得了了,這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真正的好東西,相比起價格來,他們算是賺了大便宜的。
老百姓心里都有本賬的,雖然他們可能不說,不過對薛大鼎和劉仁軌兩個父母官的評價倒是高了許多。
有那心思活泛的,干脆趁著價格還低囤積了一些,然后等到口碑發酵起來,隔壁縣府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聽到風氣,找不到渠道買的時候,正好可以轉手賺一筆,還真有幾個通過倒騰這些東西發了財的。
等到李祐那邊一圈玩下來,準備回來的時候,這邊薛大鼎和劉仁軌也已經總結過效果,考慮到口碑傳播的差不多了,這才正兒八經的在齊州范圍內整體推行。
而同樣是差不多的時候,大唐長安城里,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多少也和李祐有點關系。
(https://www.dzxsw.cc/book/79589/51076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