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阿斗折服譙周 黃忠兵至南中
公孫卓已經二十七了,老祖宗一直傳下來的,虛歲兩歲,實際上周歲才二十五。盡管如此,這個年代也已經是超大齡青年了,別說正妻,連個侍妾都沒有,再加上在去年的江陵保衛戰中大放異彩,被劉備封了官,又是太子殿下最看重的人,可以說是鉆石王老五一個。
阿斗開口了,他自然也要問問是哪家的姑娘,能讓阿斗這么做主。聽阿斗說二叔家的妹妹關銀屏時,公孫卓懵了,還以為是哪個小門小戶的女子,婚姻大事阿斗都能做主,原來是關羽的女兒,簡直是受寵若驚,欣然答應。
就在阿斗準備回去寫信讓吳夫人做這個媒人之時,有親衛稟報說蜀中儒生譙周求見,阿斗愣了一下問道:“誰?”
親衛道:“來人自稱蜀中儒生譙周。”
阿斗對這個譙周還是有印象的,這哥們是西蜀最大的投降派,說來也奇怪,后世川軍以忠勇名揚天下,甚至有“無川不成軍”的說法。這個時代蜀中的文人怎么就出了這么多投降派呢?最開始的張松、法正等人變著法兒投降劉備,到了劉禪這兒又一見勢頭不對就投降了鄧艾。
歷史上到了蜀漢后期,譙周幾乎是儒家的代表了,學問很高,按說這樣的人應該像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才符合形象,可他偏偏是個投降派,鄧艾兵臨城下之就勸劉禪投降,劉禪居然聽了他的建議直接投降了。估計這哥們的黑料得有一籮筐,只可惜他有個好弟子陳壽,陳壽寫了《三國志》,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很大一部分史料來自《三國志》,所以看起來譙周的形象還算忠誠,但是,誰知道呢?
如今這譙周居然找來了,阿斗便帶公孫卓去會會他。親衛將譙周帶到,阿斗一看便覺得搞笑,這哥們身高得有一米八,只是樣子看起來很有喜感,放到后世當個喜劇演員肯定有市場。
阿斗問道:“先生從何處來?”
譙周道:“吾家在巴西,因聽聞太子殿下“儒家十字”便欲往成都拜訪,到了成都才得知殿下來了荊州。本欲歸家,又聽聞太子殿下殺母救子,恐殿下誤入歧途,特來一見。”
阿斗道:“糾正一下,并非是殺母救子,而是……”阿斗說不下去了,當初向氏就是被他殺了,雖然他不殺向氏也得死。
公孫卓說道:“你此言差矣,何謂殺?太史公有言曰人固有一死,殺一人則能救兩人你是殺還是不殺?”
譙周道:“殺一人能救兩人自然是愿殺,但是殺母而救子陷子于不孝之地,豈非君子乎!”
阿斗一聽就知道這伙應該是個不善言辭的杠精,這次應該不是找茬的,于是說道:“你是讀書之人,儒家經典應該早就爛熟于胸了,但是本太子告訴你,儒家是你的選擇,但不是我的。”
譙周道:“此事無關儒家,如今女子生產多有難產之人,若產婆經驗豐富,還能轉危為安,若是太子此法大行天下,則天下待產孕婦不知死于非命者幾何?”
阿斗道:“所以我已經請神醫華佗集合婦科醫生研究生產之法,總結荊州之地三年內所有產婦生產經歷,譬如是否難產,新生兒體重,產婦年齡,是否頭胎等等,屆時會由華佗將孕婦護理、生產、及產后修養之法編訂成冊,屆時則可挽救許多性命。”
譙周聽后,整理衣冠鄭重行禮說道:“如此,周放心了,太子殿下大善!”
阿斗攙扶起他說道:“先生為儒生,敢問何為儒?”
譙周道:“何為儒?此事殿下‘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可概括。”
阿斗道:“此乃儒之品質,吾今有儒之靈魂贈你,身為儒者,則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言一出,如黃鐘大呂敲響在譙周心頭,譙周跪地拜道:“太子殿下真儒也,周拜服!”
阿斗道:“我從來不是儒者,我只是在盡力的做到知行合一。”
譙周道:“何為知行合一?”
阿斗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未知也。你能來見我我很欣慰,儒家有你,即便不能發揚光大,也能穩趨前行。”說完阿斗點點頭,不到一米七的身高在譙周眼里突然光芒萬丈,竟再不敢直視。
阿斗又道:“愿你日后成為當世大儒,切莫做誤君錯民之人。”其實經歷過后世洗禮的阿斗早就明白了,后來的劉善之所以投降鄧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也看清了未來,在諸葛亮死后,荊州派就已經分崩離析,整個朝堂益州派已經占據上風了,投降曹魏益州派不會有多大損失,負隅頑抗則會讓益州派損失慘重,所以譙周才會積極投降。今日分別在即,阿斗用言語點他一點,也知道大概是無用的。
譙周來的快,去的也快。阿斗贈了盤纏,并讓公孫卓代送至碼頭。公孫卓道:“汝終日埋于書牘之間,不知太子志向,子曰“聽其言觀其行”。希望汝在野能幫太子正名,我主實乃古今罕見的文武奇才,日后必見分曉。”
譙周一行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橫渠四句和陽明心學在天下的傳播,自此之后天下所有的儒生再不敢言阿斗之過,只要膽敢有人非議阿斗,就有儒生奮不顧身為阿斗正名,這確是阿斗當初裝逼念出橫梁四句時始料未及的。
過了五月,阿斗便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先是很多屯田的士兵需要去種田,各項工作人手都有些不夠,后來便是各項業務發展到了井噴期,阿斗也跟著忙碌起來了,以致于錯過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導致后面黃忠死時都沒有反應過來。
五月,呂岱終于迎來了潘璋、朱然的援兵,那些叛逆自然不是對手,一路向西逃竄,進入了南中。過了臧柯郡,到了益州郡。
說起南中叛亂,還是劉備占領益州之后才頻頻發生,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劉焉劉璋父子在位時,對南中這些少數民族實行的政策就是民族自治,只要你承認我在名義上對你有管轄權就行,具體的族內事務你們自己看著辦。
這樣做的好處是益州有個穩定的后方,而且通過商業往來能減少這些少數民族的叛亂,同時還能將這片土地的藥材、茶葉等貴重物品用白菜價收購。但是劉備做了這益州之主,卻要讓這些少數民族實行“流官制”,就是我要派人治理地方,部族首領也得聽話。這就引起了部族領袖的不滿,因此南中在劉備入主益州之后就多有叛亂。
南中少數民族眾多,大漢朝對南中之地少數民族有個統一的稱呼:蠻族,蠻族公認的首領是孟獲,最開始孟獲還沒有反心,畢竟大漢朝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后來孫權為了拿下荊州,秘密派人聯絡了益州郡太守雍闿、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許以重利,又給與兵甲錢糧,這三郡的郡守便下了水,本以為荊州一失,關羽再被殺,劉備斷了一只臂膀,他們三人聯合孟獲便能割據南中,若是劉備再拉胯一些,入主成都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孫權畫的大餅雖然很好,卻因為阿斗的介入,荊州沒有拿下。那雍闿等人的美夢瞬間破碎了,夢碎了便剩下無盡的恐懼。荊州沒有丟,關羽也沒有死,他們外通孫權內連孟獲卻是留下了把柄。就在黃忠到來之前,孫權的使者孫闊來了。
孫闊將三人聚一起,與三人分數厲害。三人也知曉,劉備肯定不會放過三人的,且不說三人久有反心,就說三人準備在背后捅劉備刀子,劉備都不能忍。別說還有孟獲越來越嘚瑟,殺劉備的使者公然反叛了。
孫闊道:“三位也莫要緊張,聽聞黃忠還未和孟獲交手,我料孟獲未必是黃忠對手,此來還帶有五千甲胄,準備送給孟獲,三位只需要將劉備拖住靜待中原消息便可,我預料多者一年,少者半年劉備必不會再與爾等消耗。”
(https://www.dzxsw.cc/book/79293252/363660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