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一章 大戰尾聲
就在綠腳兵奔襲渭南的第二天,進駐山東的日軍悍然挑起沖突,大肆屠殺中民,死傷萬余人(另一說四千七百余人),史稱“五三慘案”。
不論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如何狡辯,也不論后來的日本學者如何粉飾,濟南慘案都是日本蓄意發動的侵略行動,是其“大陸政策”的延續,是“九一八事變”的預演。
(大陸政策是明治天皇的遺策,所謂日本之生存必然要靠向外發展來維持,所謂衰弱的高麗和老大的中國可以給予日本大陸進取不少的機會,所謂日本不能不以宰割中國為其資本主義發展的條件……)
早在同治13年(1874年),日本就以牡丹社事件為借口,打著“保民義舉”的口號,派遣西鄉從道率軍三千攻打臺灣,拉開了對華侵略的序幕。1927年北伐軍逼近山東的時候,田中義一又以“保護僑民”的理由派兵進駐山東,只是后來北伐因故暫停,經多方交涉,日軍才于8月下旬陸續撤退。
等到二次北伐爆發之后,北伐軍沿津浦線一路北上,勢必經過山東,田中義一奏請裕仁天皇認可,派出第六師團登陸青島,進駐濟南。蔣中正麾下的國民革民軍第一集團軍收復濟南后,日軍借故挑起沖突,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慘案釀成。
沖突爆發之后,蔣中正親赴濟南支持局面,對日方采取隱忍策略,一面派出外交部長黃郛與日方斡旋,一面嚴令北伐軍克制忍讓。退出濟南,繞道渡過黃河。繼續北伐。
在濟南慘案中,蔣中正日后一向堅持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內”,已經隱隱可見端倪……
。。。。。。
渭水南岸,故稱渭南。
渭河是黃河第一支流,渭南自古人杰地靈,造字的倉頡,造酒的杜康,據說都是渭南人。這里出的帝王將相也不少,隋帝楊堅、秦將王翦、北宋名相寇準、史記作者司馬遷、中唐名將郭子儀、西北軍名將楊虎城……,都是渭南的鄉黨。
一早起來。肖林就和石醉六、蔣百里一起來到渭河河邊。查看地形。
經過兩天激戰,綠腳兵在韓復榘的援兵趕到之前,擊潰了防守渭南的宋哲元五十一師,關上了漢中平原的大門。
五十一師在渭南之戰中傷亡過半,宋哲元有心為自己的部隊留些種子。不顧韓復榘的嚴令,主動退出了渭南。自從綠腳兵入陜,宋哲元連戰連負,從軍長變師長,從師長變旅長,手下只剩三四千殘兵敗將,再沒了當初縱橫關中的意氣風發,短時間內對綠腳兵沒有威脅。
現在要對付的,還是被裝進口袋的韓復榘。
“石先生。宋哲元的十五軍已經完蛋了,我們的下一個目標選擇誰為好?”
韓復榘的第六軍、石友三的第五軍、還有剛剛趕到的龐炳勛的二十軍,這三塊大肥肉都如此誘人,但先夾哪塊其中卻大有學問。
“你看呢?”不知道為什么,石醉六的臉上露出了笑意,仿佛肖林的話中有毛病。
肖林楞了一愣。想了想說道:“應該是石友三的第五軍吧?這支部隊是剛剛組建的,戰斗力相對弱一些。”
石友三在南口大戰中被殺得片甲不留,手下的部隊也煙消云散,現在這支第五軍以新兵居多,比綠腳兵的歷史還短。
“說的不錯,石友三的確是最弱的,應該拿他開刀。不過,現在卻不是時候。”石醉六抬眼向渭河岸邊看去,那里有西北軍原來修筑的陣地,一片密如蛛網的戰壕。
蔣百里笑著插話道:“我們拿下渭南之后,韓復榘必然派兵來攻,到底會派那支部隊,這可說不清楚嘍!”
“百里兄,石先生,你們的意思是……咱們要堅守渭南?”
肖林幾分驚訝,幾分興奮,又有幾分疑惑。石醉六和蔣百里一向崇尚上兵伐謀,不喜歡和敵人硬拼,怎么突然改了主意,要死守渭南了?
“不錯,現在應該盡快安排部隊修筑工事,利用西北軍原有的城防陣地,將渭南打造成銅墻鐵壁的堅城。”
石醉六看到肖林迷惑的樣子,又解釋道:“二次北伐快結束了,咱們必須盡快結束陜西戰事。再和西北軍糾纏下去,反而不利。”
肖林臉色一變,想起了昨天晚上剛剛收到的情報。
安和北伐軍在京漢線石家莊僵持了兩個月,隨著中央軍進入直隸,漸漸不敵。晉綏軍名將張蔭梧抓住機會,奇襲滿城,占領石家莊。
在這一仗中,張學良又一次暴露出軍事素質的不足,在雙方勢均力敵的相互膠著之際,自己卻露出破綻被敵人抓住。
見他面色嚴肅,蔣百里開解道:“石家莊一丟,直隸大局已定,二次北伐也將落下帷幕,李宗仁的桂系部隊正在河南,馮玉祥也在繼續抽調援兵,如果咱們和韓復榘繼續纏斗,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
肖林點點頭,贊同道:“是,兩位兄長說的不錯,陜西之戰必須速戰速決!”
石家莊一丟,下一個就是保定,然后就是京津,張家口接著就危在旦夕,邵得彪的四十五師獨木難支,綠腳兵得盡快趕回去支援。
主意一定,再不耽擱,肖林命左右傳令,召集曲南杰和郝夢齡等眾將前來開會,布置守衛渭南。
得知要和西北軍在渭南決戰,綠腳兵無不歡欣鼓舞,一來是連戰連勝積累的勇氣,二來……這些日子一直都在迂回機動,綠腳兵個個深受其苦;他們不怕打仗,卻的確怕了這種高強度的行軍。
渭河岸邊,渭南城下,到處都是蟻群般的綠腳兵和民夫,熱火朝天的忙碌著。
不出石醉六所料。兩天后就傳來了保定失守的消息。
“保定一丟,京津門戶大開。如果我是張雨亭(張作霖字),就不會在北*京背城一戰,而要考慮退回關外了。”蔣百里嘆了口氣,感慨不已。
肖林點了點頭,此時退出關外,尚有卷土重來的可能,背城一戰,卻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石醉六皺著眉頭出了一會神,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北伐戰爭前后打了兩年,南方政府終于要一統天下了。這一場大戰其中可圈可點處甚多。肖林兄。依你看,國民革命軍到底勝在哪里?”
北伐軍取勝的原因?這個題目也太大了。
肖林想了片刻,才猶豫著張口答道:“依我看,北伐軍能夠取勝,在于實施了正確的策略。”
石醉六眉頭一挑:“說說看。”
縱談天下。這就有指點考校的意味了。肖林打起精神,認真回答。
“首先,北伐軍充分利用了北洋軍閥不同派系之間的猜忌短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北伐軍進攻兩湖吳佩孚,孫傳芳坐擁五省卻按兵不動。然后東西兩路北伐軍夾擊孫傳芳,張作霖又舉棋不定,都是北伐軍安撫政策的成功。”
肖林心中不禁閃過一絲感慨,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這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典故,精明如張作霖、孫傳芳之輩怎么會不知道。北伐軍采取這種策略,本身冒的風險極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意外的是,北伐軍卻一直連連得手,只能說歷史的發展有特殊的軌跡。凡夫俗子難以窺探其中的玄妙之處。
甩開雜念,肖林接著說道:“北伐對舊軍閥還采取了安撫、顛覆、分化等策略,馮與國民政府的合作,是在退入內蒙,走投無路時的求生之道,同時也接受了蘇俄的援助。閻錫山也是在被奉系打敗之后,北伐軍占領了整個長江流域之后的投機行為。不過這也有很大的隱患,閻錫山和馮玉祥借助北伐戰爭,都取得了半獨立的地位,日后的國民政府難免尾大不掉。”
蔣百里深有同感,在一旁經連連點頭。他在孫傳芳軍中任幕僚的時候,就勸他夾擊進攻兩湖的北伐軍,可惜孫傳芳目光短淺,幻想坐收漁翁之利,眼睜睜看著北伐軍聲勢越來越大,最后把他也打敗了。
石醉六也露出贊許的目光,說道:“說的不錯,接著說。”
“第二個原因在于一鼓作氣。北伐軍一直采取攻勢,不稍停歇,部隊士氣如虹,連戰連勝,只要開始作戰,無論是吳佩孚,還是孫傳芳,都被徹底打敗才告一段落,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肖林頓了一下,接著說道:“第三個原因在于政治工作。以黨統軍是參考蘇俄經驗設計的,始于黃埔。黃埔軍校中有黨代表和政治部,其后的北伐軍中繼承了這個傳統,并于總司令部內設置總政治部,對軍中的政治工作統籌管理。以政治約束部隊,鼓舞士氣,安撫民眾,對取得最后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還有最后一個原因。”肖林終于要結束這番長篇大論,說道:“國民黨的建國理想,在現階段得到了大眾的支持,吸引了大批精英分子的加入。人心向背定成敗,北伐得到社會各階層的支持,自然會取得勝利。”
北伐,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國民政府的政治目標雖然最終變形走調,但畢竟完成了統一大業。只此一點,就可謂功在千秋。
北伐結束后,張作霖就會黯然下臺,肖林隱約感到,這位亂世梟雄即將謝幕,奉系內部將產生巨變!
奉系內部生變,京津將一片空虛,北伐軍正好乘機而入。因為山東局勢緊張,津浦路阻斷,蔣中正麾下的中央軍要監視日軍的動向,無力北上,和歷史上一樣,京津地區將落在閻錫山手中。
機遇,挑戰,一起擺在肖林面前……
。。。。。。
綠腳兵攻克渭南之后,韓復榘趕緊向馮玉祥求援。
不得不求教了,西北軍被困在西安渭南之間的狹窄地區,里無糧草外無救兵,事關十萬大軍的生死存亡,現在不是顧面子的時候。馮玉祥在鄭州還有幾萬人馬。李宗仁的廣西兵也在河南,他們如果能趕到渭南夾擊綠腳兵。自然輕松反敗為勝。
不過開封以西都沒有鐵路,援兵趕到還要一段時間。在這之間,只能自救了。
韓復榘將部隊繼續收縮,以石友三部警戒西安城中的陜軍,以自己嫡系的第六軍防備北路安夾擊,然后督促龐炳勛部掉頭西進,重新進攻渭南。
龐炳勛剛剛入陜,一槍沒放,跑來跑去,稀里糊涂就進了包圍圈。心頭十分不爽。但他也知道渭南事關全軍后路。一定要奪回來,因此雖然不滿,還是接受命令,帶著二十軍殺向渭南。
不等龐炳勛趕到渭南,韓復榘又接到斥候的報告。安魏益三部殺奔潼關,寶雞的田玉潔、漢中的吳新田等也紛紛起兵,從四面八方向西北軍殺來。
墻倒眾人推,韓復榘此時感受頗深。
陜西這些地方軍閥原來一直在坐山觀虎斗,眼看西北軍補給線被掐斷,十萬大軍困于漢中平原,這些家伙就如同聞到了血腥味的土狼,一起圍了上來。
十萬大軍,十萬支槍。還有數不清的各種裝備物資,足以讓這些地方軍閥寧可得罪馮玉祥,也要拼命分一杯羹。
陜軍雖然戰斗力不強,但勝在人多勢眾,大大小小幾支加起來,也湊了十多萬人馬。對韓復榘的壓力不小。
以西北軍十萬人馬,雖然被裝進了口袋,安一時也吃不下去。但魏益三跳到外圍去打潼關,卻令韓復榘趕到了真正的恐懼。
潼關,就是漢中平原的大門,安進攻這里,看樣子是準備把自己長期困在陜西了。
子彈會越來越少,傷兵會越來越多,最麻煩的,還是沒有足夠的糧食。
無法從后方得到補給,西北軍只能就地籌糧,但小麥成熟還得半個月,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食已經接不上了。
韓復榘頭疼不已,軍中的糧食最多還可堅持十天,也就是說,他剩下的時間只有十天,要么重新奪下渭南,打通補給線,要么就得另尋出路。
在他的催促下,無路可走的西北軍對渭南發起了猛攻,綠腳兵卻堅守不退,一副要把西北軍困死的架勢……
。。。。。。
渭水河畔,尸橫遍野。
戰斗的間隙,肖林來到了前沿陣地。
放眼看去,陣地上硝煙滾滾,河水中片片殷虹,一具具尸體姿勢古怪,其間還有一只大膽的野狗在覓食。
打了幾年的仗,肖林還是頭一次見到這么慘烈的戰斗。西北軍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在戰爭中一力采用人海戰術,陣地前橫七豎八足足躺著幾千具尸體,也就是綠腳兵火力強大,才能勉強將他們攔住。
韓復榘無疑是在拼命。不用問,他的糧食不多了。
十萬大軍,聽起來很威風,但有時候兵多未必是好事。情急之下,韓復榘顧不上顧惜士卒的傷亡,開始在用人命硬填了。
叫過通信參謀,肖林下令:“給李虎臣發電報,就四個字——火候到了!”
隨著機槍的大規模使用,人海戰術已經在現代戰爭中絕跡,西北軍的攻勢雖猛,自身的傷亡卻太大,最多再發起兩次進攻,西北軍就會停止攻勢。
河南趕來的援軍還未到潼關,半路上還有魏益三阻擊,韓復榘現在停止進攻,基本就等于放棄了渭南。這支部隊如果不投降的話,只有另尋道路突圍。
韓復榘可選的路線不多,只有三個地方可去。
一,走陜北,經過黃河渡口進入山西,尋求閻錫山的庇護。這條路線可能性不大,關鍵是有榮臻擋道,陜北現在又是安的地盤,韓復榘未必敢自蹈死境,冒險渡河。
二、走秦嶺,進四川。這條路線可能性最小,四川各家軍閥都和西北軍沒什么交情,韓復榘如果進川,川軍當然要守住自己的地盤,非得和西北軍打起來。
三、走寶雞,西進甘肅。這條路線的可能性最大,甘肅在名義上也是西北軍的地盤,彼此之間總有些香火之情,韓復榘逃到那里,馬家軍起碼會給他們提供些軍糧救急。
不過從渭南到甘肅,中間要經過西安和寶雞,有李虎臣和田玉潔層層攔阻,再加上安從后追擊,韓復榘就算能夠逃到甘肅,又能剩下幾成人馬?
陜西之戰艱苦異常,現在總算到了收獲的季節,分贓的時刻,痛打落水狗的,該通知各位親朋好友入席,準備分享大餐了。
“通知郝夢齡做好動身準備,西北軍一旦撤退,就去潼關接替魏益三。”
李虎臣通知過了,魏益三也不能落下,寧愿自己吃點虧,也不能失信于人。
不出肖林所料,韓復榘連攻渭南不克,就開始向甘肅撤退。
糧食不足,自行籌集,換句話說,也就是從老百姓手里搶。西北軍一路邊走邊打,邊打邊逃,在各方追兵的分割下迅速瘦身,部隊越打越少,槍支彈藥也丟了個七七八八,成了標準的運輸大隊長……
(https://www.dzxsw.cc/book/79235/467744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