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宮宴驚心
黛玉此段時間之所以能在在京城名聲大噪,歸其原因可以分為三點。
其一,越棺而起之事實在是匪夷所思,京城人愛熱鬧,榮國府此時還是京中的高門大戶,百姓素來愛聽些高門大戶內的傳言,又加之昔日來瀟湘館吊唁的人實在是多,消息就像一抹微風刮過麥田,掀起一層又一層的麥浪。
然而,素來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容易各方猜測,好壞參半,倘若未加控制言論就無法向著人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因此接下去這一點就尤為重要。
其二,那日在茶肆,說書先生在談論黛玉越棺而起之事時,看官們眾說紛蕓,其中就有人提出會不會是妖孽。
人有畏懼,因此人心有猜測,這就是現實。
若不是那日北靜王出言止住了這話頭,茶館里的事情最后能傳成什么樣也猶未可知,京中當下是如何光景誰也不能預料的。因此如今黛玉在京中能得人稱頌有一半的功勞都當歸于北靜王的仗義執言。
其三,但凡人要出名,只有噱頭是遠遠不夠的,而黛玉的倚重就是她的才情,借著風頭,迅速發布詩稿,將才情美名傳播出去,轉移言論風向,因此才能成就如今一番光景。
黛玉素來聽聞北靜王與賈府交好,昔日秦可卿逝世,他就以郡王之尊當街設路祭,給足了賈府臉面,茶館那日更是仗義直言,傳言果然不虛。
”你家里可有什么人?“
黛玉正在思索之際,冷不防聽見皇帝陛下的問話,此時他已經坐在了上座。黛玉難得慌神,此時竟然知道此話是在問誰,左右瞧了一下,只有自己和北靜王以及寧安郡主和站在庭上,固倫長公主也已經跟到了他身側,不是問她還能是問誰?黛玉欠身答到:“回陛下的話,臣女父母早亡,昔日還有一幼弟,少時夭折,家中只余自己。”
皇帝陛下都坐了,王爺郡主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在再庭里站著,寧安郡主的位置在固倫公主下首,北靜王與長公主分坐皇帝陛下兩側。
“你祖上是何許人家?”
“臣女祖上也是官宦人家,曾襲四代列侯,到我祖父那輩方止,我父親乃是前任探花郎林如海,家母是榮國府史老太君之女賈敏。“黛玉道。
”我朝素來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探花郎須得是才華與相貌皆佳著才能擔任。”說話的人是北靜王。
“這就難怪了,也只有朕的前任巡鹽御史那樣的人品,才能養出這樣的女兒。“皇帝說完,頓了兩秒接著又問到:”你這樣的人家,想必是早早就詩書在腹了吧?“
”我父親在時,因家中無子,擔心臣女一人往后孤苦,便也曾想將小女當男子教養,五歲時曾請了現如今的大司馬賈雨村賈大人到家中教學,奈何臣女自小體弱,只學了些皮毛。“
庭下眾人:只聽說黛玉是個身世凄苦,寄人籬下的小可憐,但是這一連串的‘四代列侯、探花郎、巡鹽御史、官拜大司馬的老師’怎么沒聽說,原來小丑都是自己嗎?
未等眾人感慨完,架不住皇帝陛下又開口了,”你莫要謙虛,你的詩我也略又耳聞,倘若你是男子,我朝中男兒恐皆要失色。“
皇帝最愛吊人胃口,沉吟片刻又道:”你父親是探花郎,你老師賈雨村也是中過進士的,才情皆是上流,你母親是是史老太君的嫡親女兒,你的才情與禮儀教養皆是不容他人置喙,我今日且問你,你可愿待在宮中。“
眾人內心:這是要有新娘娘了?
黛玉不敢應聲,連忙跪倒,匍匐在地,這話怎么答?說自己愿意,有違本心,說自己不愿意那是在打皇帝的臉,只能沉默。
聽不見黛玉的答話,皇帝也不說話,只盯著跪在地上的人,就這么僵持了許久,眾人心里驚恐,一時都不敢有動作,生怕一把火燒到自己。
固倫公主或許是想說些什么的,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她欣賞黛玉的才情,敬重自己的父親,但是皇帝陛下的話給了她一個悶雷,她此時心里天雷交戰,一團亂麻,年紀又輕,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都說北靜王也是個心思玲瓏的人,此話確實不假,眾人都慌神之際,他舉起了酒杯,道:”陛下,現下盛世安穩,海晏河清,皆是因陛下厚德載物,知人善任,治國有道,今日我就借環兒的生辰敬陛下。“
言外之意就是,你得行端正,強人所難的事情,你做了有損你英武不凡的形象。
北靜王將一飲而盡的酒杯翻了一下,表示自己已經喝完,皇帝看了他一眼,他怎么會不知道北靜王的話中話,遂扯了下嘴角,冷哼了一下,端起酒杯也喝了,隨后說:”你也回去坐著吧,來我皇家宮宴,別人都坐著就你跪著,不知道的說我虧待你,那我哪里說冤去。“
黛玉知道此關她是闖過去了,遂道:”陛下仁慈,乃是萬民之福。“起身時頭微側,向北靜王點了個頭表示謝意,而后回了位置。
一兩杯酒水后,皇帝起身告辭,滿堂都是女眷北靜王自然也不便再待,一起走了。
宮宴至此之后一番太平。
(https://www.dzxsw.cc/book/78922822/311690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