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歲歲安
轉眼已經過月余,這中間顧瑾瑜只拜托回京的人帶了一封書信。那書信中的字數不多,講的事情零零碎碎的,墨痕也不太相同,信紙更是磨的有些皺皺巴巴的,黛玉一看便知,他是將信紙帶在身上,有時間的時候便寫一兩句,可每次寫的也不長,料想是西南的局勢有些緊張,他空閑的時間很少。
從顧瑾瑜的書信中,黛玉知道,當日他本意只是想到西南看看情形,確認一下叔公的安全,可去了那邊之后,親眼見識過戰場生死廝殺,殘兵凄苦,士氣低迷,便決定留下來,以一個全新的身份--大頭兵,加入軍營,每日和士兵門一起操練。
可最初顧瑾瑜進軍營,也不過是為了給顧炎良爭一口氣。
朝廷的兵馬安逸的太久了,可戰場的廝殺從來就是你死我亡,顧炎良連打了幾場敗戰,意識到這些士兵若是不練練,迎接他們的只會是更殘酷的戰爭,于是,每每借著出兵的空隙練兵,可朝廷的士兵大多都是些十幾歲的少年郎,不曾見過顧將軍昔日的威風,只知道他帶著大家打了敗戰,還死了不少人,從心里不服他,因此訓練多有懈怠,好在這個時候顧瑾瑜也趕到了西南。
顧瑾瑜親眼見過顧炎良在軍隊中艱難處境,毅然加入軍營,想要幫他脫離困境。關于此事顧瑾瑜在信中所寫不過廖廖幾數字且句句都說安好,但是黛玉稍微一想就能明白,他一個世家子弟進了軍營即便是后來被認可了,前頭受到的刁難和排擠只怕不會少。
黛玉原本想修一封書信讓信使幫忙帶回去,可那信使急著回去交差,這事也就耽擱了。
冬天到了,動不動就冷的讓人心生寒意,街上的行人也較之往常少了許多,京城好像一瞬間就靜了,看似冬天到來的緣故,可即便是往日熱鬧時節,黛玉也不曾為街上的繁華動過心思。
一日,天氣晴好,黛玉和奕環在院子里飲茶,黛玉無意說了一嘴,”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冷清。“奕環聽了,足足頓了一會,意味深長的看了黛玉一眼,才道:”我倒以為,今年冬天京城熱鬧了許多,我聽皇兄說,今年是個豐年,百姓們收成不錯,是以人人心生歡喜,也有了閑心過年,街上倒是比往年熱鬧了呢!“
黛玉聽聞奕環這么說,便不說話了,低著頭擰了一口茶,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這偌大京城,怎么可能因為少了一個人就顯得冷清了這許多?
那日之后,遷居到東城的賈家派人來了林府一次,說是寶玉跑了有段時日了,賈家人怎么也找不到他,原是不想來叨擾黛玉的,但是賈母急病了,家中人無計可施,無法只能來求問黛玉今日是否見過他,有沒有法子幫忙找找人。
可是此事即便黛玉有心也力不從心,自從昔日賈府一別,黛玉便再也沒有見過寶玉,昔日最喜在他面前晃悠的人,就那么無聲無息的消失不見了。對于寶玉她雖曾經有怨,但是后來也想明白了,她和寶玉之間原也不是他的錯,便漸漸放下了,再加上前塵因果作祟,她對寶玉,始終是感念在心,此番聽聞他不見了,當即便派人出去幫忙尋一尋。
此一尋,便是半月有余,仍然半分音訊也無,京城的雪越下越大,城外積滿厚厚的一層雪,足有二尺來高,再無法出去尋人,此事也就此擱置了下來。
聽聞賈母病的越發的重,黛玉不免心軟,雖知賈家未必會歡迎,期間還是去瞧了一次,也是幸好去瞧了這么一次,要不然她免不了要抱憾終身。
臘月十五日,賈母病故,享年七十有一。
饒是如此,賈家也不肯派人來傳黛玉,還是住再城東的吳嬤嬤心疼她,特意來了了一趟林府,將此事說與她聽。
黛玉沖沖趕到賈母的靈堂,說是靈堂,其實不過是草草扯起了一塊白帆布,棺槨也是用的最尋常的木頭,足可賈家日子之拮據。賈母在世時,吃穿用度向來都是最好的,天下的菜蔬用水牌寫了,天天不重樣的吃,也不過吃一個月的光景,不成想她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時日卻將人生的孤苦嘗了個遍。
賈母雖有過錯,黛玉卻不想她最后走的不體面,遂派人去去買一副好些的棺槨來,可好的棺槨大多都是被京中的富貴人家定了,她多方打探都求而不得。
“京中的棺材鋪連一副好些的棺槨都沒有了嗎?”
榮光打量著黛玉的省色,小心翼翼的回到:”京中的幾家棺材鋪子,我們都跑遍了,大多都是人家定好的,能定副好棺槨的人家,不缺銀子使,花再多的銀子,人家也不愿意轉讓。“
黛玉思量的片刻,突然眼睛一亮,道:“紫鵑,陪我進宮,我想到辦法了。”
紫鵑剛想問是什么辦法,卻突然想到昔日賈母曾經是有給自己置辦過一副棺槨的,只是賈府被吵家后便留在賈府,現如今,榮國府被貼了封條,要想把棺槨取出來用,只有去宮里求皇帝的恩典,思及此處,紫鵑恍然大悟,連聲應和,跟著黛玉的腳步上了馬車,往宮里去。
好不容易求回了棺槨,黛玉又派人回去取了銀錢,置辦了葬禮一應用物,賈家剩下的一干人等,心里都對她有氣,原不肯接受她的好意,后來是賈赦不想賈母榮華一身,最后落個破落下場,發了話,“那也是你的外祖母,你盡份孝心是應該的,再不濟,就當是替我那死去的妹妹盡份孝道。”賈赦發了話,其他人再不敢說什么。
賈母的葬禮辦完,已經是十天后。
眼看就要過年了,顧瑾瑜那邊卻音信全無,黛玉借著年關之際去給顧府送了一次年貨,本意也是想打探一下顧瑾瑜的消息,卻不想,顧府這邊也是一點消息也無,顧夫人成日憂思,整個人都清瘦了不少,黛玉陪她聊了會天,倒沒有刻意去寬慰,只是聊這一會卻讓她的心思流轉到了別處,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午時顧夫人留黛玉在府里用了飯,飯后,又一起到園中消了食,顧夫人似是不舍黛玉離去,消了食,又安排人上了茶點,直到顧夫人有人困意,黛玉才起身告辭,走時,顧夫人挽著她的手,硬是把人送到了門口,囑咐黛玉多來跟她聊聊天。
轉眼除夕已至,黛玉無心家中瑣事,便由清流做主在屋子各處掛了紅燈籠,院中各處重新上了一遍朱漆,府里的吃食,許清流也只敢斟酌著加幾樣,其余的黛玉不發話,清流也不敢拿主意,眼見要過年了,多少是顯得有些冷清。
未時,黛玉還在休憩,紫鵑沖沖推門進來,也不等黛玉醒轉便道,“縣主,快起來,來信了。”
黛玉躺在床上,呢喃了句什么,便翻身想要再睡,紫鵑正欲再喚她,卻見她突然坐起,“來信了?那里來的信?”紫鵑還來不及回答,她又道,“快拿來我看看。”紫鵑無奈,將信遞了過去,問:“縣主希望是哪里來的信?”
平日里,若是紫鵑這般問,必要被黛玉嗔怪兩句,可此事黛玉卻不根本不想說什么,因為那信封上的字跡,她在熟悉不過了。
黛玉拿著信封,想將信封撕開,手卻有些抖,平日里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今日卻分外的難,紫鵑在一旁看著,黛玉不免有幾分尷尬,紫鵑也想給她留個獨處的空間,便轉身退了出去。
好一會,黛玉終于將信封拆了開來,信封上竟然是一絲痕跡也無,可想拆的動作多么細致。顧瑾瑜的信封中有一封書信和一個絹帛包裹的東西,黛玉先拿了書信來讀,其間不過寥寥幾字“今年的第一株梅花開了,想與你共賞之,望你,歲歲安。”
黛玉逐字逐句的將這句話讀了十幾次,才意猶未盡的將信紙放下,轉而拿起絹布包裹的梅花,先在鼻間聞了聞,而后細致的將絹布打開,露出了一株有些干澀卻依舊鮮艷的紅梅。
再從房里出來時,黛玉的臉上掛了笑,吩咐雪雁準備筆墨紙硯,當即寫了幾副對聯讓人掛了,又讓紫鵑撥了銀子,讓小廝們都上街采買去,想吃什么用什么都采買回來,一并從公賬里出,另外還給府里的丫鬟小廝每人封發了三兩銀子,諸事安排妥當,府里的氣氛一下就熱鬧了起來,這才有了年味。
府里眾人知道黛玉因何高興,此番算是拖了顧瑾瑜的福,心里不免也念起西南那位的好來。
陽春三月,西南八百里加急傳回戰報,顧將軍收復西南,不日便班師回朝,京中沸騰,百姓無不欣喜。聽聞此次顧家小公子帶著百來號人夜襲敵營,生擒了西南王,立了大功,歸朝之日便是加封之時,朝中眾臣紛紛來太傅府邸道喜,可顧瑾瑜的所作所為倒是讓眾人意外。
從西南回朝,按正常的行軍速度,至少也要走上半個月,眼看還有3日抵京,顧瑾瑜思家心切,便一人一騎快馬加鞭先回了城。
夜半十分,黛玉被一聲驚雷炸醒,外頭下起了今年的第一陣雷雨。好在春時,空氣舒暢,天也暖了,下了雷雨反而好眠,不一會又睡著了。這一睡不知道多久,隱約間,黛玉感覺有人在叫她,迷迷糊糊睜眼,見是紫鵑站在床頭,手里拿著她的外衣,黛玉迷惑不解,就聽紫鵑說:“縣主快起來,顧少將軍回來了。”
“顧少將軍?“黛玉初時,沒反應過來,想了一會,突然靈光一閃,是了,顧瑾瑜在軍眾屢立奇功,如今已經是將軍了。
”不是要半個月才能回,如何這會就回來了?“黛玉邊起身邊問,任由紫鵑擺弄自己,給自己穿衣。
紫鵑一邊給她穿衣,一邊說:”想來是自己騎馬先回來的,估計還沒過府,風塵仆仆的,身上都是濕的,這會子,榮光帶去清流少爺的院子里換衣服了。“
自從黛玉認了清流當義弟,府里便也管清流叫少爺,原本眾人頗有微詞,這段時日,清流打理府宅加上經營酒樓都頗有些手段,漸漸的大家便也都信服了。
黛玉穿好了衣服,就往許清流的院子里走去,顯然是有些急了,紫鵑提醒道,“興許顧少將軍已經換好衣服去前廳了。”
“哦,也是。”黛玉腳步不停,“他趕路興許餓了,我自己去前廳,你去吩咐廚房準備些吃的送來。”
紫鵑依舊跟著她,說:”方才就已經吩咐過了,只讓人準備了些清淡的,剛趕了路,油膩葷腥的怕是不宜。“黛玉點頭,一路上再無話。
她腳步不輟,可等她到前廳時,顧瑾瑜已經在前廳了,依舊是那副松柏模樣,隔著衣服卻明顯能瞧出精壯了不少,相比從前的文氣,更添了兩分武人的英武氣。瞧見黛玉走來,顧瑾瑜率先掛起了一個笑容,一日昔日黛玉在合歡樹下瞧見的模樣。
兩人誰也沒有先開口,倒是讓小廝搶了先,”縣主、顧少將軍,飯菜備好了,可是現在用?“
”不急。“
”恩,擺上。“
這會子兩人一起開口,小廝有些為難,左瞧瞧、右瞧瞧,不知道聽誰的,他們一個想先絮叨兩句,一個擔心對方挨餓,具是惦記著對方,最后顧瑾瑜妥協,說道:”聽你家縣主的,擺上吧。“
顧瑾瑜想來確實是餓了,不出半柱香的功夫,足足吃了三碗小米粥,黛玉看的心顫,忍不住問道:”怎么這般餓,可是路上飯菜不合胃口?“
”沒有,急著回來,趕了一天的路,沒顧上吃。“說完自己又補了一句,”也不對,吃了些干糧,不餓,就是在軍中習慣了,吃的粗魯了些,讓你見笑了。”
黛玉知道他是寬慰自己,便不再多言,只說:“可還要再添些?”顧瑾瑜搖頭,揶揄道:“不了,夠了,別想讓我一次性吃夠攆我走。”
“我何曾攆過你?”見顧瑾瑜吃利索了,黛玉便吩咐人把碗筷撤了,擔心他路途勞累,原本想要安排他去林少臻屋里先休息會,可顧瑾瑜推說有話要說,不肯走,黛玉無法,就遣散了下人,聽他說些什么。
”說吧!現在沒人了。“
顧瑾瑜卻有些怯了,幾次三番想開口都欲言又止,黛玉以為他是要說些,想呀、愛呀的酸詞,又面皮薄說不出口,就提議先回去休息,明日再說,可他又不依,最后扭扭捏捏才開口道:“我就是就是……想問問你,恩,問問你,可愿跟我成親。”
顧瑾瑜開了口就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便一股作氣說了,“我再西南立了些軍功,等大軍回朝時,皇帝必有嘉獎,若是你愿意,我明日便先回府,稟了父母雙親,到時候覲見之時,就請陛下賜婚,我必定給你一個風風光光的婚禮,我提前回來,便是為了此事,你可應我?”
黛玉不成想顧瑾瑜一玩就玩個大的,她心里自然是愿意的,可事出突然,她突然忘記做出反應,足足呆滯了好半響,顧瑾瑜便以為她是不愿意,多少有些失落,但是還是提著精神說:“沒關系,你不愿意也沒關系,我知道我現在還配不上你,明年,我會參加科舉,若是有幸摘得桂冠,我再來求你,到時候你還不愿意,也沒關系。”
“愿意,我愿意的。”黛玉不愿意顧瑾瑜貶低自己,看著他,無比清晰的說道。
至此,顧瑾瑜心滿意足。
兩日后,顧瑾瑜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皇帝賜婚,皇帝欣然應允,不僅下了圣旨給兩人賜了婚,并恩準黛玉從宮中以公主之禮出嫁。
半年后,黛玉以公主禮從宮中出嫁,百姓排了十里長街,自發來祝賀兩位新人喜結連理。
【正文完】
(https://www.dzxsw.cc/book/78922822/293335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