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出謀劃策
選擇太子太傅,其實就等于是在給太子選個幫手。
這個幫手既要教導太子,也要輔佐太子,還得堅固太子的地位,壓制其他皇子的競爭等等。
所以,選太子太傅絕非一件簡單的事。
聽了陳志的這番話,郭圣通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原本陛下要選大司馬為太子太傅,可自己不同意,現在自己又要反悔,這實在有些難以啟齒。
郭圣通嘆息一聲,緩緩閉上眼睛,說道:“等找到合適的機會,我與陛下再說說吧!”
且說劉秀,他到了中德殿,沒多久,一名渾身塵土的尉官走了進來。
他進入大殿后,單膝跪地,插手施禮,說道:“微臣代郡郡軍校尉張榮,拜見陛下!”
劉秀問道:“張校尉,代郡出了什么事?”
張榮眼圈一紅,哽咽著說道:“盧芳……盧芳引軍入侵代郡,現已攻克郡城,太守……劉太守殉國!”
他此話一出,劉秀臉色頓變。
他瞇了瞇眼睛,凝聲問道:“盧芳派出多少兵馬入侵代郡?”
張榮顫聲說道:“回稟陛下,盧芳麾下八萬兵馬,另有匈奴奧日逐王率兩萬匈奴兵馬,還有烏桓近一萬兵馬,合計十余萬眾!
說到這里,張榮再忍不住,嗚嗚痛哭起來,邊哭著邊說道:“劉太守明知不敵,卻不肯棄城撤走,只是讓微臣回京報信,劉太守還說……食君之祿,報君之恩,他以身殉國,方……無愧于漢室……”說到最后,張榮已是泣不成聲。
劉秀聽后,眼圈也紅了。
這位代郡太守劉興,和劉秀不是宗親關系,當時還有一位劉興,和劉秀是宗親,有段時間曾一度被封為長沙王,只不過和劉秀的血緣關系太遠,后來又被撤了王位,改封為侯。
代郡太守劉興,在能人輩出的劉秀麾下,屬于名不見經傳的一位,但這并不代表他是個庸才。
劉秀麾下的能人太多,畫像被掛進皇宮里的,就有云臺二十八將,后來又增加到云臺三十二將,可謂是將星璀璨,掩蓋住了很多人的光芒,劉興便是其中一個。
面對強敵,劉興臨危不亂,先將城內的百姓轉移出城,而后他親自率領郡軍守城,抵擋強敵,寧死不退,光是這份決心和勇氣,就足以讓人打心眼里敬佩。
即便代城被敵軍攻破,劉興也沒有想過要投降,或者要逃走,而是組織殘部,于城內繼續與敵軍血戰到底,當真是做到了戰至一兵一卒也不后退一步的地步。
劉秀慢慢握緊了拳頭,問道:“張校尉,現在代郡的情況如何?”
張榮跪地叩首,說道:“陛下,微臣也不知代郡現在的具體情況,微臣只知,代城淪陷,劉太守陣亡。
代郡各縣,現在恐怕都危在旦夕!
劉秀點點頭,揚頭說道:“虛英!”
“屬下在!”
虛英從大殿外面走了進來,插手施禮。
劉秀說道:“送張校尉出宮,到驛舍休息!
“是!陛下!”
虛英答應一聲,走到張榮近前,柔聲說道:“張校尉,請起!”
張榮向劉秀再次磕個頭,而后顫巍巍地站起身,然后在虛英的攙扶下,一瘸一拐地走出大殿。
等張榮走后,劉秀狠狠拍了下桌案。
盧芳就如同一頭毒蛇,要么隱忍不發,一旦發動,那就是致命的一擊。
盧芳和隗囂、公孫述不同的是,他不是孤軍作戰,他擁有兩個強有力的幫手,一個是匈奴人,一個是烏桓人。
武帝時期,漢軍大破匈奴,把匈奴人逐出漠南,從那時開始,烏桓臣服于漢,烏桓人紛紛南下,遷移到幽州的上谷、漁陽、遼東、遼西等地的北部定居。
與此同時,他們也負擔起幫著漢人抵御匈奴人的任務。
王莽篡位后,中原與周邊番邦的關系開始全面惡化。
以王莽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就是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有強烈的種族歧視欲望。
在他眼中,除了中原,周邊番邦都是卑賤、低等的,出于這種心理,王莽做出一連竄匪夷所思的事。
比如把高句麗改為下句麗,把高句麗王改為下句麗侯,其結果就是高句麗不堪受辱,與中原開戰。
還有,王莽看匈奴單于的玉璽不順眼,把人家的玉璽騙走了,還回去一顆匈奴單于印章,其結果是匈奴人不堪受辱,又與中原開戰。
王莽在位期間,正經事沒干幾件,像這種煽風點火、不著調的事倒是干了不少。
中原與匈奴人的再次交惡,也正是在王莽執政后爆發的。
烏桓人也同樣沒能得到王莽的善待,深受王莽朝廷的盤剝。
烏桓人幫著漢人守邊,抵御匈奴,結果還受到漢人朝廷的欺壓和盤剝,烏桓人當然也不干了,他們與匈奴人化敵為友,串通一氣。
這便是盧芳能同時找來匈奴、烏桓這兩大幫手的原因。
這次盧芳派出麾下大將賈覽,出其不意的偷襲代郡,與賈覽一道的還有匈奴軍和烏桓軍,三路大軍,齊頭并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到代郡的郡府代城,導致代城數千守軍,以及代郡太守劉興,前部陣亡。
攻克了代城的盧芳軍、匈奴軍、烏桓軍,開始了對代郡的全面洗劫。
十多萬人的聯軍,在代郡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原本安寧祥和的代郡,幾乎是在短短的幾日之內,便成為了人間煉獄。
翌日朝堂,代郡各縣的告急書信如同走馬燈似的,接連不斷的傳入皇宮。
劉秀坐在御座上,面沉似水,問道:“盧芳引匈奴、烏桓,入侵代郡,現代城淪陷,代郡十一縣,已有七縣淪陷,四縣告急,何人能解代郡之危?”
目前在代郡洗劫最厲害的就是匈奴軍和烏桓軍。
盧芳的手下,基本都是漢人,對于代郡的百姓,他們還不至于做到趕盡殺絕,而匈奴人和烏桓人不一樣,他們進入代郡,真如同蝗蟲過境一般,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更要命的是,匈奴人和烏桓人大多都是騎兵,奔襲的速度極快,短短幾日,便連下代郡七縣,擴張之兇猛,令人咋舌。
吳漢看了看身后眾人,他跨步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微臣愿率軍救援代郡!”
“陛下,微臣愿去救援代郡!”
鄧禹、賈復、耿弇、蓋延等人紛紛出列,請纓出戰。
劉秀看著請戰的眾人,久久未語。
無論是派吳漢,還是派鄧禹、賈復等人,出征的兵力,都要從洛陽的駐軍里出,而劉秀不太愿意動用洛陽的京師軍。
即便現在盧芳已經攻打代郡,劉秀也未把盧芳視為自己的主要敵人,他的主要敵人,依舊是隗囂和公孫述。
朱浮在劉秀身邊做主簿那么多年,對劉秀摸得很透,看到劉秀露出遲疑之色,他立刻猜出劉秀心中在想什么。
他快步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微臣以為,解代郡之危,征西大將軍最為合適!
他此話一出,讓劉秀眼睛頓是一亮。
吳漢則是眉頭緊鎖,說道:“公孫正在駐守三輔,調征西軍北上救援代郡,三輔空虛,一旦敵軍來襲,當如何是好?”
朱浮微微一笑,說道:“公孫述已經在三輔多次損兵折將,現在蜀軍絕不敢再輕易進犯三輔!”
“那隗囂若進犯三輔呢?”
“倘若隗囂真敢進犯三輔,那反而給了朝廷出兵涼州的口實,朝廷可以名正言順的派出大軍,征討隗囂,他隗囂有這個膽量嗎?”
朱浮樂呵呵地反問道。
一個人的人品和才能,完全是兩回事,朱浮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
要說人品,朱浮真的不怎么樣,小肚雞腸,一肚子的壞水和歪心思,但要說能力,朱浮真的算是一代能臣。
吳漢聽了他的話,陷入沉思。
劉秀雙目晶亮,環視文武大臣,問道:“執金吾提議讓征西軍去解代郡之危,諸君以為如何?”
不調動洛陽的京師軍,而是調動長安的征西軍,多數大臣都沒有異議,眾大臣紛紛抬起笏板,齊聲說道:“微臣附議!”
即便是鄧禹,也認為朱浮的提議不錯。
調走征西軍,如果隗囂真敢進犯三輔,那么的確是給了己方口實,己方可站于道德的制高點上,打出‘討伐不臣’的口號,出兵隗囂。
如果公孫述出兵三輔,那也是件好事。
公孫述龜縮在蜀地,己方從外往里打,并不好打,如果公孫述的兵力能出來,己方再出兵進攻,反而好打許多。
見到主動請纓的眾將都不吱聲了,而多數的大臣又都贊同朱浮的意見,劉秀點點頭,正要拍板釘釘,吳漢突然拱手說道:“陛下,征西軍的兵力為十萬,盧芳的兵馬有十余萬,我軍不占優勢,征西軍長途跋涉到代郡,一路勞累,而盧芳軍卻是以逸待勞。
此戰,西征軍不占優勢,打起來,只怕也會異常艱苦。”
這倒是個問題。
眾大臣紛紛點頭,表示吳漢說得沒錯。
朱浮笑了,說道:“盧芳軍,只烏合之眾,哪里能是征西軍的對手,哪里能是征西大將軍的對手?
下官知道,大司馬顧慮的是匈奴軍和烏桓軍!
見吳漢微微點下頭,朱浮笑道:“不過大司馬也別忘了,代郡的旁邊就是上谷郡,而上谷郡可有一位對匈奴人從未打過敗仗的將軍!”
聽聞這話,在場大臣們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劉秀也是露出喜悅之色。
在朱浮的提醒下,人們都想起來了,朱浮說得沒錯,上谷郡的確有一位打匈奴的小能手,那人就是建威大將軍耿弇的親弟弟,耿舒。
以前,劉秀還未稱帝的時候,代郡倒向劉秀,匈奴人入侵代郡,是耿舒率幽州突騎,大破匈奴人。
再后來,彭寵引匈奴人入幽州,又是耿舒率領幽州突騎,大破匈奴人,還連殺兩名匈奴王。
其實,耿舒率軍打仗的本事,并不是特別出眾,可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是碰上匈奴人,這哥們的戰力便會直線上升,都到了對匈奴用兵如神,把匈奴人打得團團轉的地步。
朱浮滿意地環視一圈眾人,而后向劉秀拱手說道:“陛下,微臣以為,破盧芳軍,征西大將軍可勝任,破匈奴、烏桓,耿舒將軍可勝任!此戰,征西大將軍和耿將軍聯手作戰,定能大破賊寇,保代郡無憂!”
(https://www.dzxsw.cc/book/78851/44701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