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漢天子 > 第八百一十六章 著手政改

第八百一十六章 著手政改


  劉秀開創的漢室朝廷,繼承的是西漢體系,可西漢體系的官僚系統太過龐大,這給剛剛建立不久的洛陽朝廷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

  目前劉秀所控制的區域包括幽州、冀州、司隸地區、三輔地區、荊州一部分、豫州一部分、并州一部分,兗州一部分,可以說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都已在劉秀的掌控之中,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以目前洛陽的財政收入,支撐不起同時要供養大量的軍隊以及龐大的官僚體系。

  財政的捉襟見肘,讓劉秀不得不盡快做出決斷,要么砍掉大量的軍隊,要么砍掉大量的官員。

  現在天下未定,戰事還在繼續,要把大刀砍在軍隊的頭上,這可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

  劉秀在清涼殿,召來右將軍鄧禹、左將軍賈復、執金吾朱浮、尚書令侯霸、蘭臺令史劉域、司隸校尉鮑永。

  目前劉秀的御史系統還缺一位御史中丞,他首先詢問了劉域的意見,問道:“劉令史,你以為有誰來擔任御史中丞最為合適?”

  聽聞這話,鄧禹、賈復、朱浮、侯霸、鮑永幾人面面相覷,而后一同垂下眼簾。

  目前御史體系中,官職最高的就是蘭臺令史,他們本以為陛下有抬劉域更進一步的意思,但現在來看,陛下似乎沒有這個打算。

  劉秀沒有任命自己做御史中丞的意思,劉域對此倒也沒表現出情緒低落。

  他是個知足常樂的人,感覺自己現在做蘭臺令史挺好的,平日里管管奏疏,掌掌印章,既輕松,又不得罪人,真讓他去做御史中丞,他還未必敢做呢!劉域和劉秀是宗親,兩人年紀相仿,但論輩分,劉域比劉秀小一輩,按照宗親的排輩,他得叫劉秀族父。

  他向劉秀欠了欠身,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李由可勝任御史中丞一職!

  李由本是劉域的屬下,御使中的一員,在御使當中,李由屬愣頭青的,也是最讓劉域頭痛的刺頭。

  每次收到李由的上疏,劉域都是心驚肉跳的,因為李由彈劾的對象不僅僅是地方官員,也包括王公貴胄。

  其中最讓劉域印象深刻的是,李由連趙王劉良都敢彈劾。

  要知道劉良可是天子的親叔叔,更是一手把天子帶大的人,名為叔侄,實為父子。

  李由連劉良都敢彈劾,這劉域擔驚受怕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魄力。

  聽劉域舉薦李由,劉秀想了想,露出恍然之色,他笑道:“我想起來了,對李由我是有些印象的,他以前曾彈劾過趙王,說起來,確是個敢于上疏直諫的御史!”

  劉域含笑說道:“陛下,微臣以為能為御史中丞者,就需要像李由這樣的人!”

  劉秀點點頭,看向鄧禹、賈復等人,問道:“諸君的意思呢?”

  沒等旁人說話,鮑永先拱手說道:“陛下,微臣附議。”

  鮑永的父親名叫鮑宣,在哀帝時,鮑宣擔任的官職便是司隸校尉。

  后來王莽篡位,鮑宣對漢室忠心耿耿,為王莽所不容,后被王莽所殺。

  鮑永是出于為父報仇的心里,投奔綠林軍,跟著綠林軍造反反莽。

  可以說鮑永是綠林軍的元老之一,劉玄稱帝后,鮑永的官職已經做到大將軍,率領兵馬,鎮守河東。

  后來赤眉軍攻陷長安,殺了劉玄,劉秀便派出使者到河東,勸降鮑永。

  當時河東到長安的道路已經完全被切斷,消息不通,鮑永這邊根本不知道劉玄已死,見到劉秀的使者后,他根本不相信使者說的話,當即令人把劉秀的使者關押起來。

  而后他親自派人去長安打探消息,這才確認,劉秀的使者說得沒錯,長安淪陷,劉玄確實被殺。

  得知這個消息后,鮑永大哭,遣散了自己的部下,最后只帶著幾名心腹部將和幕僚,帶著使者,去投奔劉秀。

  得知鮑永前來歸順,劉秀是很高興的,因為鮑永麾下有數萬之眾的兵馬,而當時劉秀又急需兵馬。

  可見到鮑永后劉秀才發現,這位老哥只帶著幾名部將和幕僚而來。

  劉秀問他,你麾下的數萬大軍去哪了?

  鮑永直言不諱地回答,自己麾下的兵馬都已被他遣散,他不想利用麾下的數萬弟兄來為自己謀取高官厚祿。

  劉秀聽后,鼻子都快氣歪了,但人家已經來投奔他了,遣散的兵馬也找不回來了,他還能說什么?

  劉秀最后收留的鮑永,再后來,又任命他為司隸校尉。

  要說這位鮑永,對劉玄還真就感情頗深,忠心耿耿。

  劉秀把劉玄的尸骨葬于霸陵,鮑永巡視霸陵的時候,還特意去了劉玄的墓地,清掃劉玄的墳墓,并跪地大哭。

  當時跟著鮑永的官員們都驚呆嚇傻了,就差沒抱頭鼠竄。

  消息自然很快也傳到了劉秀那里,劉秀聽后,大為震怒,當即下詔,召見鮑永,對其斥責。

  鮑永的答復是,陛下是繼先帝之遺志,光復漢室,微臣忠于先帝,忠于漢室,陛下又為何要斥責微臣?

  劉秀被鮑永說得沒詞了,心里雖然氣惱,最后也只能作罷。

  鮑永這位司隸校尉,就是這么個主。

  劉秀執政期間,朝堂上有個大朝廷,他身邊還有個小朝廷,這個小朝廷由三個機構組成,一個是御史臺,一個是尚書臺,再一個就是司隸校尉。

  雖說劉秀時常被鮑永氣得怒不可言,但劉秀對鮑永,是既信任,也非常之重用。

  劉秀看鮑永也支持李由擔任御史中丞,他又看向鄧禹、賈復、侯霸,問道:“你們的意思呢?”

  鄧禹率先說道:“李由忠君直諫,可勝任御史中丞!”

  賈復和侯霸也雙雙欠身說道:“微臣附議!

  見狀,劉秀拍板釘釘道:“好,此事就這么定了!

  至此,主管尚書臺的侯霸,主管御使臺的李由,主管司隸的鮑永,劉秀身邊小朝廷的三巨頭算是都聚全了。

  接下來,劉秀提出了朝廷財政緊張的問題。

  鮑永率先說道:“縣有縣兵,郡有郡軍,州府還有府軍,朝廷還有京師軍,這么多的兵馬,實在是消耗了大量的錢糧。”

  賈復皺著眉頭說道:“天下未定,地方乃至朝廷,大規模置軍,亦是在所難免!”

  鮑永正色說道:“當初之所以設立眾多的縣兵、郡軍、府軍,是為剿滅、平定各地之賊軍,現在陛下治下,賊軍銳減,縣兵、郡軍、府軍已實屬多余。”

  縣里養著眾多的縣兵,郡里養著眾多的郡軍,州府還養著眾多的府軍,這是王莽開的頭。

  王莽執政期間,天下大亂,各地的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

  在當時,起義軍不是一支、兩支,而是多到不計其數,直接歸朝廷領導的京師軍,即便跑斷了腿也平定不完,朝廷只能通過地方官府領導的地方軍來平亂,這才導致縣兵、郡軍、府軍的數量激增。

  現在劉秀治理天下,起義軍紛紛被平定,各地安寧,縣兵、郡軍、府軍就顯得太多余了,這些軍隊的存在,也極大消耗了縣府、郡府、州府的財力,進而削弱了中央朝廷的財力。

  賈復畢竟是武將出身,對于武將來說,兵馬就是本錢,現在鮑永主張削減兵馬,讓他有割肉之感。

  他幽幽說道:“京師軍也會打敗仗,每次征戰下來,都會出現大量的死傷,這些死亡要如何彌補,皆是靠地方軍來補充兵員!”

  稍頓,他又意味深長地說道:“另外,地方軍也不是只吃干飯,陛下圣明,早已令各地之地方軍屯田,自給自足,他們所消耗的錢糧,并不大!”

  鮑永搖頭,說道:“地方軍的屯田,效果雖有,但沒有很好,每年所消耗之錢糧,依舊巨大!

  說著話,他看向劉秀,拱手說道:“微臣時常巡視地方,深知地方軍隊之弊端,還請陛下明察!

  劉秀是馬上皇帝,兵馬是他爭奪天下乃至立足于天下的根本,現要削減軍隊,對于劉秀而言,也是個十分艱難的決定。

  他思前想后,看向鄧禹,問道:“仲華以為如何?”

  鄧禹思前想后,說道:“目前,京師軍的兵馬已經足夠多了!

  洛陽朝廷在用兵最多的時候,能同時維持西征、南征和東征,兵馬數十萬眾,光是供養京師軍所消耗的錢財就已是天文數字了,何況同時還要供養數量更多的地方軍。

  屯田的確能解決一些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另外,朱浮提出的公田租賃制,也大大壓縮了各地方軍所用的屯田。

  這些都是朝廷急需面對的問題,京師軍加上地方軍,數額上百萬之巨,朝廷怎么養?

  朱浮接話道:“陛下,微臣以為,不僅地方軍要大幅縮減,地方官員,也同樣要大幅縮減。

  現,區區一縣府,有大小官員數十人之多,完全沒有必要,只需保留縣令、縣丞、縣尉即可。

  至于郡府,官員更是龐雜,微臣以為,都尉可以不設,只保留太守即可!”

  太守一套官員體系,都尉一套官員體系,既繁雜又浪費資源,在朱浮看來,都尉體系是完全可以取消掉的。

  聽了朱浮這番話,在場眾人不約而同的皺起眉頭,感覺朱浮是真敢說啊,現在他竟然主張砍掉都尉。

  其實在私下里,劉秀和朱浮早就探討過此事,郡府的都尉系統到底有沒有保留的必要。

  兩人討論的結果是,沒有務必要保留之必要。

  郡太守,就是一個郡的一把手,主管著一個郡的軍政大權,都尉說是掌管軍事,實際上還是要聽太守的,那么這個都尉體系留與不留,又有什么區別?

  不過,要砍掉郡都尉這個體系,可不是件小事,這等于是改變的祖制,劉秀也得先試試水,看看阻力到底有多大。

  他環視在場眾人,問道:“諸君以為執金吾所言如何?”

  眾人看看朱浮,又瞧瞧劉秀,心里明白,看來主張砍掉都尉的提議,其實是陛下的意思。

  鄧禹說道:“撤銷都尉,這可是數百年來之大變革!”

  在場眾人紛紛點頭,的確是事關重大。

  賈復說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應需在朝堂上討論!

  劉秀含笑說道:“此等大事,當然要在朝堂上討論,不過在朝堂討論之前,我想先知道諸君的意思!”


  (https://www.dzxsw.cc/book/78851/44700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