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分銀兩大會
崇禎14年4月中旬,乾清宮
大明朝的早朝很早,四、五點就要起床,然后吃點早餐;
早朝時不休息,不能上廁所,直到九點多才可能結束;
中間的時間就是官員們啰里啰嗦、無聊的爭論和整天的彈劾。
但這樣的早朝,崇禎禎皇帝可是十幾年如一日,他干得一點不厭倦、不疲勞,只是有經常性的壞消息讓他很生氣!
今日的早朝,又是紛爭的一日;
但眾多官員昨日已得到210萬銀兩的消息,所以非常興奮。
首先,崇禎皇帝讓兵部尚書陳新甲陳述昨日馳援錦州的決議。
絕大多數官員不解,為什么周鉉這個政治素人和軍事素人可以上戰場指揮三位總兵?這是不是把軍情大事當兒戲?
理所當然,很多官員有反對的想法;
都察院御史第一個站出來。
洪承疇為了撇清自己的關系,還有為皇上解憂的考慮,主動站出來解釋道:“御史大人,周國舅昨日主動提出的方案符合現在的形勢;
一方面要優先考慮皇上和京城的安危,抽出薊遼防線大多數主力去馳援錦州將導致薊州和宣府防守薄弱,導致建虜可能輕易入關,有可能染成大禍;
另一方面,我大明官軍在野外并無完全有實力戰勝建虜的可能;
出動5萬精銳兵力可守、可退、可進攻,非常適合現在情況!
仍舊有御史和其他官員問道,為什么派周鉉指揮,他有這個能力嗎?
這次只能由陳新甲站出來解釋了,他說道:“諸位大人,1月底,周國舅曾經馳援開封;
河南巡撫高大人和保定總督楊大人聯名的奏折,紛紛夸獎周國舅治軍和指揮能力到位,所以兩次面對流寇,都取得勝利;
本人記得,周國舅曾經預測開封遇襲,襄陽失守,最后證明都是正確;
可見,周國舅有良好的軍事素養和眼光。
故這次5萬精兵馳援錦州,由他指揮很合適!
但仍舊有都察院御史、吏部官員、兵部官員質疑欽差能否指揮總兵打仗以及周鉉乃皇親國戚,是否能夠參與朝政。
內閣首輔范復粹說道:“周國舅乃中書舍人,并未對朝政造成多大影響;
朝廷欽差一定期限內可任命不同職位;”
至此,眾官員才停止了反對和彈劾!
當然,最大原因是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兵部都想分銀子,他們的心事不在周鉉身上;
特別是陳演、張四知、魏照乘、謝升心事都不在這些事情上面。
他們在乎的是210萬兩銀子,以及“皇家孔圣人學院”、“魯王捐銀50萬兩”和“薊遼防線要維修”四件大事。
只要有銀兩,有事情,就要想辦法讓銀兩從自己手上過,這樣必然能夠搞到銀兩。
先是戶部右侍郎站出來,拱手道:“啟奏皇上,臣聞衍圣公捐銀260萬銀兩,還有魯王捐銀50萬兩;而如今國庫空虛,請皇上示意是否將捐銀歸入國庫?”
可憐的崇禎皇帝連210萬銀兩還沒有焐熱,就要被官員要走;但因為他還是需要遵從禮儀和祖制,所以不能拒絕,于是說道:“諸位愛卿,有100萬銀兩已經被用在開封。
剩余只有210萬銀兩,先看看薊遼防線需要多少銀兩?”
兵部左侍郎站出來道:“啟奏皇上,周國舅率領5萬精兵馳援錦州需要花銀兩一共110萬銀兩,含去年拖欠軍餉、今年上半年軍餉、開拔費等;
同時,薊州和宣府鎮長城修理需要約60萬銀兩。
這些都需要馬上撥付,否則對打仗不利。”
馬上有都察院官員提出反駁,這一下子花掉170萬銀兩,那還得了!
洪承疇站出來道:“啟奏皇上,如果不馬上撥款,薊州和宣府長城關口修理就來不及,如果建虜攻關,很容易突破!
崇禎皇帝和眾官員一聽,心中害怕,馬上同意這60萬銀兩的撥款。
接下來,由于周鉉不上朝,洪承疇也不在乎馳援錦州這件事,因為打仗已經不歸他了,他已經成功著陸;
所以,兵部官員只討來了70萬銀兩,其余的銀兩待打勝仗后再撥付。
戶部官員知道崇禎皇帝的“軟肋”,提出要10萬兩銀子在河北、京城賑災,崇禎爽快答應了。
都察院也不會反對,因為賑災屬于政治正確。
刑部官員提出要花3萬兩銀子,維修刑部大牢,崇禎皇帝同意了,這是一筆小開支。
接下來禮部提出要3萬兩銀子維修國子監,崇禎皇帝也同意了,這也是一筆小開支。
兵部和洪承疇提出要發放山海關、薊州、宣府鎮、密云五個總兵去年拖欠的軍餉,以及今年的部分軍餉,否則對防守薊遼防線不利;
商議下來,因為數額較大,只能發放一部分,總共60萬兩,其余軍餉繼續拖欠;
待兵部再提出發放左良玉、方國安兩位總兵今年軍餉時,崇禎皇帝已經生氣了,首先是周鉉搞回來的總共210萬銀兩,只剩4萬銀兩結余;
其次,左良玉和方國安等剿滅流寇不力,導致襄陽、洛陽失守,楊嗣昌也羞愧而死。
故今年的軍餉先拖欠再說。
不過,這個結局已經夠崇禎皇帝高興的,因為往年連這些都滿足不了;
更何況,如今中原楊文岳、虎大威恰好兵強馬壯,糧餉到位;
馳援錦州的三位總兵也基本糧餉到位;
薊遼防線也基本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朝廷六部也滿足了他們用銀的需要。
接下來當然是最重要的二件事;
禮部、吏部、戶部、工部都盯著,因為這兩件是跟他們關系最大,銀兩也最多。
這次是禮部左侍郎站出來,他拱手道:“啟奏皇上,臣以為衍圣公在京城辦‘皇家孔圣人學院’是件好事情。
這件事接下來是否由禮部進行接手,請皇上圣裁。”
崇禎剛要開口講話,工部官員站出來道:“啟奏皇上,辦‘皇家孔圣人學院’肯定需要建房屋,這件事工部需要參與!
接下來,戶部認為涉及到收入核算,也需要參與;
都察院擔心有不當行為,需要參與此事。
崇禎就是要這種感覺,他認為所有的官員求著他在決定的感覺很好!
于是,他微笑著說道:“諸位愛卿,這件事就由內閣成員張愛卿負責,工部、戶部、都察院參與,希望你們早日有結果。”
最后一項決案是全國各地王爺和郡王是否愿意捐銀,然后讓他們住回到京城的事情。
所有官員在下面小聲地討論著;
因為大明末年有30多位親王、600多位郡王,按照親王捐銀50萬,郡王捐銀5萬,那豈不是有4500多萬銀兩。
戶部、禮部、吏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宗人府等都紅了眼。
吵鬧了一天,崇禎皇帝認為,這涉及到祖制,而且他內心還是不想讓王爺和郡王大出血;
如果大家都捐銀,只會顯示他這個皇上太無能。
于是,崇禎皇帝決定待魯王遷入京城后再做決定。
(https://www.dzxsw.cc/book/78204030/8125546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