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壯哉大唐駙馬 > 第一八二章:關中缺糧

第一八二章:關中缺糧


  柴令武知道李世民有重度女兒控,見勢不妙,連忙說道:“神童不重要,重要的是舅舅要做好安排流民的工作。”

  李世民悚然一驚,道:“你是說世家門閥的奴仆。”

  柴令武點頭道:“朝廷今年秋收便執行攤丁入畝,于世家門閥來說,壞處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他們很可能暗中聯合起來,一起在冬天把奴仆扔給朝廷,從而給朝廷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衣物、帳篷、糧食、藥物必須從現在就準備了。”

  李世民肅然道:“他們肯定會這么干。別的地方不好說,關中一定會壓力大增。別的不說,光是糧食就是一件老大難題,最終,為了賑災,我還得與關中世家妥協。”說到這里,李世民臉色難看了起來。

  柴令武問道:“大唐很缺糧么?”

  李世民道:“不是大唐缺糧,是關中、是長安缺糧!”

  見到柴令武、李承乾不懂,李世民沉吟了一會兒,解釋道:“楊廣遷都洛陽,從政治上他是要避開了關中世家;從現實意義上說洛陽交通便利,運河開通之后,江淮的糧食就能通過四通八達的水運條件,源源不斷的供應洛陽,從此不用擔心首都斷糧之患。”

  “交通便利、處天下中心是洛陽作為首都的巨大優勢,缺點就是洛陽地處平原之心,四無天險可守,一旦亂世到來,若朝廷無良將征戰四方,洛陽幾下子就被打成一座孤城。”

  “而長安最明顯的一個優勢是它有一個安全的地形。就軍事關塞而言,長安周邊東有潼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四座關口控制著進出長安的通道,都是易守難攻,這便是‘得關中得天下’這一說法的由來!”

  “而我大唐能夠得到天下關鍵在于入主關中,當時,我大唐封鎖要塞,于關中發展軍政,坐看天下諸侯相互廝殺,到他們殺得兩敗俱傷,再逐一收拾。如果不是三姐目光遠見,攻略關中、占據關中,這天下很可能就是竇建德,亦或是李密、王世充的了。沒有關中,就更沒什么平定天下、蕩平南方、一統天下、殲滅突厥這些事情了。所以大唐的第一功臣,不是平定天下的我,不是蕩平南方的河間郡王,更不是殲滅突厥的李靖,而是我三姐平陽公主。”

  待兩人消化完畢,李世民接著道:“從軍備上說,長安無疑是最適合當國都的,但長安最大的問題就是缺糧。”

  “歷朝歷代的國都人口眾多,每天都消耗著大量糧食,光靠關中一帶不足以供給長安,為了解決缺糧的問題,前朝及本朝不得不從外地輸入糧食。江南糧食要送到長安,需要走幾千里路。中間三門峽的砥柱,船過不去,只能靠牛車走崎嶇的山路,非常艱險,運量也很有限。”

  “除此以外,到了冬天之后,陸路被大雪封鎖,渭水被冰封!本是形勝的天然之地,就會成為緊緊套在關中咽喉的枷鎖,整個關中宛如一隅死地,大規模的車隊、船隊進不到關中,財糧運不進來!整個關中只能消耗冰雪封鎖之前囤積的糧食,常年還好一些,如期遇到難得一見的大雪之年,情況就更加危機了。現在關中經過隋末大亂,人口少,糧食還勉強應對得了,以后人口增加的話,糧食必然成為制約關中的最大問題。”

  李世民喝了口茶,憂心忡忡道:“我不知道世家門閥有多少奴仆,又會釋放多少奴仆,因此極為擔心這個糧食問題。”

  八百里秦川乃是李唐王朝的根基所在,一旦動蕩不安,則天下不寧。

  秦漢時期,關中經濟堪為天下首翹。司馬遷在描述關中富裕時稱“量其富,什居其六。”到隋唐時,北方經濟因戰亂頻仍而有所倒退,東南財賦已為關中所倚重。

  然則關中仍舊是天下正中、帝國心臟,

  天下皆可亂,關中不可亂。

  一旦關中動蕩,動搖的是李唐王朝千秋萬代的帝王基業。

  眼下糧食勉強足夠的長安,如果在冬天突然多了上幾十上百萬人口,那么必然會產生大饑荒。

  這般大面積的饑荒,即便是放在后世那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現代社會,治理起來也殊為不易,更何況是交通、通訊都極不發達的唐朝?

  隋唐統治基礎擴大后,作為政治重心的長安物資需求也急劇擴大,僅靠關中地區早已不能保障供給,必須靠東部地區轉輸以保障供給。隋代開鑿大運河、唐代大力整治漕運,都有這方面的原因。

  柴令武知道歷史上的李治時代,由于長安人口猛烈增加,糧食就成巨大了大問題。這時,楊廣留下的東都洛陽又成了救命稻草。

  這個糧食問題,唐玄宗決定大力整頓漕運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長安的崇高地位從此牢不可破,洛陽則走向衰落。

  而唐玄宗解決糧食問題的辦法是分段搬運法。

  柴令武想到這里,開口問道:“負責搬運漕糧的船只,是不是由江淮直接運到長安,然后再調頭返回,如此循環往返?”

  “正是如此!”

  “改,立即改!”

  柴令武跑去拿來一張大唐地圖,看了一會兒,指點著道:“河口設糧倉一座,運河水量充沛四季皆通,枯水時節,調集船只專走一段,運來漕糧盡囤積于此;尋常時節由河口運至三門峽!”

  “三門峽中流砥柱兩側各建一倉,開鑿平坦大道貫通東西,走陸路繞過急流險阻。雨季時節,三門峽以東倉之糧經暗礁過永通渠直奔長安,平常亦或是枯水時節則搬西庫糧。”

  “逐段設倉后,使江淮之舟不入河,河之舟不入洛……并通過沿途諸倉,逐級轉運,水通則舟行,水淺則貯,孑倉以待,使舟無停留,物不耗損。這般一來,千萬石漕糧入關亦不在話下。”

  李世民看著柴令武在地圖上畫的代表糧倉庫的圓圈以及各段來回的兩支箭頭,默默思索了其可行性,不敢置信道:“這辦法非常可行,關中再無缺糧之患。”

  說到這里,李世民興奮的走了幾步,“當下正值雨季,可以動用所有船只專運興洛倉的糧食入京。枯水時節再將南糧囤積于此。”

  興洛倉也叫洛口倉,位于洛河入黃河之口。在大運河新興的龐大水運網中,洛口恰好成為三岔口,頓時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興洛倉筑有倉城,周圍二十余里,全倉儲米約有二千四百萬石,是隋朝最大的一個糧倉,也成為大運河最大、最重要的物流中心。

  東南運來的漕米,很大部分都貯藏在這里,由此往西可運往洛陽、長安;而用兵東北時,又可由此運糧渡黃河,經永濟渠而運往東北。

  瓦崗軍占領洛口倉后,立即開倉放糧,賑濟饑民,瓦崗軍的隊伍也得到迅速發展,短時間內猛增至幾十萬人。李密又令增筑興洛城,周圍四十里,使洛口倉擴大了幾倍。李世民有心解決高句麗這個心腹之患,登基之后一直往里頭裝糧食,搞戰備儲備。

  柴令武問道:“興洛倉有多少糧食?”

  李世民笑道:“七千二百多萬石!”

  柴令武默算了一下,登時嘴角一抽,將近四十三億斤糧食陳放在興洛倉,不吃不賣,也不怕壞掉?也不怕老鼠吃掉?

  “我看可以,把興洛倉的糧食拿來,一來可以救急,二來以免陳糧壞了。至于三門峽中流砥柱東西兩側的新倉,我認為也非常有必要,因為長安是帝都,搬遷來長安人口會一年多過一年,糧食也一年比一年緊張,帝都糧食充沛有百利而無一害!”

  “若關中有百萬人,且有一個儲滿糧食的興洛倉,平均下來,一人便有4300斤;有十個興洛倉,一人43000斤,便是天下大亂,也可以封鎖要塞,自足關中幾十年。”

  李世民瞪了柴令武一眼,道:“你真敢說,你以為大唐會天下大亂不成?”

  柴令武搖頭道:“我知道諱疾忌醫的危害,所以我才會挑別人不敢說的說。我不認為天下大亂,但有備無患總是好的,家有余糧心中才不慌嘛!”

  “不說天下大亂,但是萬一遇到災年及欠收之年,亦或是西域方面出現突然性的戰爭,如果沒有充沛的糧食,朝廷怎么辦?”

  他記得李治時代,一遇到關中欠收,李治和武則天就帶著文武百官到洛陽吃洛口倉的糧食。當然,長安還是首都。等到荒年過去,李治他們還回來,整個就是一副逃荒的樣子。

  而且他知道,李靖平定吐谷渾的戰爭就在這一兩年內發生,如果安置世家門閥的奴仆而導致朝廷缺衣少糧,這一場大唐定西域的第一戰豈不是打不起來了?

  李世民覺得有理,于是三人又殺回皇宮,與幾位重臣探討了漕運分段搬運法的可行性后,令掌舟楫、漕運的都水監舟楫署依制照辦,并在柴令武的建議下,令工部研究省力、運量大、速度快的新式商船。


  (https://www.dzxsw.cc/book/76896/50114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州市| 尖扎县| 巴彦县| 长兴县| 普陀区| 西青区| 易门县| 师宗县| 甘谷县| 普兰县| 龙州县| 延吉市| 巴马| 鄱阳县| 吉木乃县| 弋阳县| 安乡县| 前郭尔| 峡江县| 织金县| 泰安市| 石棉县| 图木舒克市| 彭泽县| 济宁市| 封开县| 湛江市| 英德市| 抚远县| 大庆市| 西丰县| 镇远县| 乐至县| 盘山县| 舒城县| 景东| 普定县| 漳平市| 平凉市| 得荣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