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沈鹿竹剛提出想要做谷盆和紙扎品的時候,褚三叔是不那么贊同的,他們這送葬用的谷盆都是主家自行準備的,幾根木棍加上幾張白紙,自己就能做的東西,又怎么可能會有人花銀錢去買,賠錢都還是次要的,畢竟做幾個谷盆倒是也用不上幾個銅板,就只怕小兩口忙活兒得夠嗆,最后卻是一場空。
褚義倒覺得沒什么,不試一下又怎么知道不會成呢,尤其是見了沈鹿竹那副興致勃勃的樣子后,更是說不出一點不支持的話了。
沈鹿竹自然瞧得出褚三叔的欲言又止和擔心,她雖知道紙扎品的妙處,可卻苦于無法像眾人言明,只能保證道:“三叔放心,咱們就先嘗試一下,若是效果不好,定不會再糾結下去的。”
若是簡簡單單只做個普通的谷盆,倒是沒什么難處,別說是褚三叔和褚義,便是褚禮和褚秀秀,瞧過一遍后也能順利地做出來,只是小兩口如今是想把它當做商品來賣,自然要更精細更美觀些才好。
與之前兩次不同,紙扎品的制作,無論是原料的選擇還是制作的步驟和方法,從一開始小兩口就是按照作坊流水線加工的法子去琢磨的,是想著若是自家真能把這紙扎在縣城里推廣起來,日后也必定是要在作坊里加工的,如今多想一步,倒也省著日后麻煩,就算萬一沒成,也不損失什么。
做紙扎的原料,除了糊在外面的紙張和少許的顏料外,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紙扎品的骨架,其實最適宜做骨架的材料,非竹子莫屬,無論是重量還是韌性都非常貼合紙扎骨架的需求。
可遺憾的是,別說行安縣本地了,就是整個大乾的北方,都沒有竹子生長,在試驗過幾種木材和樹枝后,沈鹿竹最決定用柳枝和玉米秸稈來做紙扎品的骨架。
柳枝的韌性很好,哪怕是在陰干之后,也不會被輕易折斷,需要彎折和有弧形的部分用它來做骨架,晾干的秸稈很輕便不說,同時也十分易燃,用它做主體的骨架,即使是很大的紙扎品,也能很輕松地隨著送葬隊伍行進,在沒有竹子的情況下,將兩者結合也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做紙扎的紙張,沈鹿竹便直接選了林記的油紙和皺紋紙,考慮到制作過程中需要反復的折疊,又要用到漿糊這種含水的東西,油紙的韌性和防水性便成了關鍵,置于需要上色和制造蓬松感的地方,就用皺紋紙來做裝飾。
定下材料后,就是一點一點試著將東西做到完美,確定大小和造型,綁定骨架再張貼外層的紙張,最后上色風干,趕在寒衣節(jié)前,小兩口總算是做出了幾只滿意的谷盆。
褚三叔雖一直在的小兩口的進度,也知道這般的精雕細琢,成品定是要比自家做的強上許多,可當他真見到小兩口做的谷盆時,還是忍不住驚嘆。
….
為了更好地被人接受,小兩口保留了原有谷盆的大小和基本的形狀,但是外表上卻做了很大改善,原本的谷盆就是用白紙糊出了個大概的樣子,而小兩口卻把瓷盆和五谷雜糧的樣子做得更惟妙惟肖了,不僅涂了些顏色,就連谷物的顆粒感也模仿了近五成,遠遠一看就跟真的一樣。
“像,太像了!能把谷盆做成這樣子的,怕是除了你們再也沒有第二個了,這東西定能好賣,趕在這時候做出來,可是打算寒衣節(jié)的時候就開始賣?”
手藝得了褚三叔的認可,沈鹿竹很是高興:“三叔說好賣,那定能不錯!不過眼下倒是還不急,我想再做幾樣別的出來,到時一起擺在鋪子里,有了這谷盆跟著,其他的紙扎也能更容易被理解接受些。”
褚三叔想了想那個畫面,點點頭贊同道:“到時候在鋪子里多擺些紙扎,那場面定能吸引來不少街坊。”
“紙扎”這個詞,褚家人還是從沈鹿竹嘴里學到的,當然一如既往地說是從書里看來的,當時褚三叔還曾夸到,不知是誰想到的這個名字,還真是貼切。
九月下旬,寒衣節(jié)還沒到,可長青街上的褚記喪葬卻先一步迎來了旺季,縣城里的各家紙錢鋪子都想趁著寒衣節(jié)掙他一筆,如今在縣城很是受歡迎的銅錢燒紙,自然不能放過,來進貨的和來買紙元寶的散戶,竟然讓鋪子有了一種之前還在村里時的熱鬧盛況。
托這些紙錢鋪子的福,銅錢燒紙在縣城里的普及程度更廣了不說,連帶著褚記喪葬在縣城里的知名度都更高了,小兩口更是借著這次寒衣節(jié)狠賺了一筆。
縣城里鋪子的買賣好,靠山村褚家老宅的作坊更是忙得很,村里人整日見蔣全進進出出,不是趕著牛車去鎮(zhèn)上進原料了,就是帶著車隊浩浩蕩蕩地給縣城送貨去了,光是瞧著這陣勢,就知道褚家這是徹底在縣城站住腳跟了不說,怕是買賣還紅火的很呢!
村里有人發(fā)達了,就算是和自家沒什么關系,可眾人茶余飯后聊起來這事兒的時候,也還是高興的,說起褚家都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非要說提起這事兒便有些不是滋味的,那便是之前和褚家交過惡的那些人家,其中又以褚阿爺一家最是難受。
褚阿爺每次在村里閑逛,都能聽見關于他那三兒子和次孫如今過得多好的說法,人總是這樣,以前別人只比自家強一點的時候,總是嫉妒的不行,心里暗罵老天不長眼,怎么偏讓旁人走了狗屎遠。
可眼下兩家已經(jīng)沒什么可比性了,褚阿爺反倒沒了之前那種恨得牙癢癢的感覺,看著再次落榜在家的褚仁,和家中這詭異的氣氛,猛然間生出一絲疑慮,當初他和老伴兒是不是站錯隊了的疑慮,若是一直跟著褚義過,眼下他們怕是也跟著去到縣城里享清福去了。
….
褚記喪葬的買賣紅火,自然便會引來同行的,十一月初正當小兩口繼續(xù)研究著紙扎的時候,縣城里突然出現(xiàn)了銅錢燒紙的仿品,那家叫做楊記的紙錢鋪子,也做起了銅錢燒紙的批發(fā),燒紙一模一樣不說,連批發(fā)給其他商戶的價錢,都是比照這小兩口這邊,壓著褚家的價錢定的,褚家賣二十五文,他們便二十三文一刀。
楊家的紙錢鋪子,在縣城里算是比較大的,除了紙錢鋪子里也賣香燭墓碑之類的,自家就設有作坊,不過除了墓碑的買賣,香燭和紙錢主要做的都是批發(fā)的生意。
褚家鋪子剛開起來的時候,其實并未引起楊家的注意,縣城那么多大,做買賣的也多,今兒新開了家紙錢鋪子,明兒又關門了兩家,對楊家這種主做批發(fā)的大鋪子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兒。
注意到褚家還是在九月末左右,縣城里的鋪子大多都進了銅錢燒紙來賣,銅錢燒紙的銷量越好,楊家經(jīng)營的黃燒紙便越受影響,接連一個月批發(fā)量都在減少,又聽家里下人來報,說是長青街上新開的那個褚記喪葬,連進貨的都在排隊,楊家老爺子哪還能坐得住,趕忙派了長子出去一探虛實。
楊家老大楊方文出去不過半個時辰,便神色凝重地回了自家堂屋:“阿爹,我去瞧過了,下人說的雖夸張了些,可那褚家的買賣確實很好,這還沒到寒衣節(jié),可鋪子里的人卻比哪家做紙錢買賣的都多,兒子還瞧見了不少熟面孔,都是之前一直在咱們家進貨的鋪子老板。”
楊家老爺子年輕時和兄弟幾個一起闖出了一份家業(yè),可日子紅火起來后,兄弟間卻離了心,為了利益鬧得不可開交,最后只能拆伙兒,楊老爺子得了銀錢便重新開了這家紙錢鋪子,如今已近古稀之年,雖有些力不從心,可卻還不愿撒手,把鋪子交給三個兒子打理。
“這褚記什么個來頭,他家紙錢可是賣的比咱們便宜?”
老二楊方武一向心思更多些,早在得知老爺子叫了老大去打探消息的時候,就也先一步行動了,為了表現(xiàn)自己,更是直接搶過楊方文的話頭,直接道:“阿爹,這個褚記我之前就留意了下,是從下面長水鎮(zhèn)的村子里搬過來的,他家紙錢有些特殊,跟咱們見過的都不一樣,賣得也要貴些,聽說就是進貨也要二十五文一刀。”
“二十五文一刀?啥紙錢進貨比黃燒紙散賣都貴,真有人買?”
楊方武繼續(xù)道:“說是叫什么銅錢燒紙的。”
楊老爺子點點頭,隨后又沖長子怒道:“老大你一天天都干了點啥,老二早就留意了,你呢?就你們這樣的,怎么叫我放心把鋪子交給你們!”
老大楊文武悄悄瞪了眼一旁的老二,心道這點明擺著的事兒,還用提前留意,弄不好都是方才出去打聽的,就他能心眼子多,可嘴上卻不敢有半點抱怨,只能低頭認錯:“兒子以后多注意,要是能早些知道,肯定立馬就和阿爹商量了,也不至于現(xiàn)在這般。對了,他家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是叫紙元寶的,只不過這個只賣散戶,兒子還都買了些回來,阿爹要不要瞧瞧?”
楊方文這話,立馬就叫楊方文變了臉色,這不就是在說他故意隱瞞不報,抬頭看了眼瞪向自己的楊老爺子,心中憤憤,卻也不敢造次。
小兒子楊方勝窩在椅子上,美滋滋地看著兩個兄長斗法。
楊家老爺子接過大兒子遞過來的兩種紙錢瞧了瞧,確實是很不一樣:“這兩個賣得可好?”
“是不錯。”
“都說說吧,怎么辦?”
楊方文不想再被老二搶了先機,忙道:“聽說他們家是因為作坊的人手和規(guī)模不夠,才不賣給別家鋪子那個紙元寶的,不如兒子去和褚記的老板談談,咱們接了這個紙元寶的加工,兩家合作,或者直接買了他家方子也行,這紙元寶兒子瞧著要比那個銅錢燒紙掙錢。”
棺材鋪家的小娘子 .
...
(https://www.dzxsw.cc/book/76698733/1084872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