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朱元璋:大孫,求你登基吧 > 第245章 所立何人?

第245章 所立何人?


  就算是燕王朱棣打起了清君側,造反的旗號。
  其實也并不足為懼。
  畢竟燕王朱棣早就在朝廷的防范名單之中。
  整個北平,當時的軍隊勢力也呈包圍和監視狀態。
  只是任是想不到,燕王朱棣依舊艱難的打開了局面,并且奪下了寧王的朵顏三衛。
  從此勢力大增。
  但這并不可怕。
  接下來的,建文朝廷派出的好幾位大將都對燕王朱棣險些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比如說平安,以及那個城門鐵閘,  差點砸斷了燕王朱棣狗頭的鐵弦。
  只不過建文皇帝朱允文此時此刻非常不合時宜的發出了一道命令。
  要求前線的將士不得傷害自家叔叔。
  一時間讓前線將士打的是束手束腳。
  甚至憑借這樣的命令,燕王朱棣在前線,肆無忌憚的各處作秀亮身份,像開演唱會一般。
  而且現在官兵一時間還必須得顧及命令,而不敢痛下殺手。
  更要命的是。
  在這個節骨眼上,朱允文卻不知好歹的派出了李景隆作為統軍將帥。
  后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
  接連兩三次大敗,李景隆反而沒有任何被怪罪。
  建文皇帝朱允文反而還一次次的給他增兵,唯以重任。
  甚至還讓他防守京城,  眼睜睜的看著他打開京城宮門!放入了燕王朱棣,一把火逼的朱允炆自己縱火而死。
  ……
  拿著金冊名單的朱元璋內心十分煎熬。
  不論選哪個,都讓自己顯得極為煎熬和猶豫。
  一邊是一個已經成年了的兒子,一身的本事,能文能武。
  常年鎮守邊疆,使得他已經非常熟練地掌握了一些行軍的技能,在邊疆對外作戰之時,也取得了多次重大的勝利成果。
  隱隱然已經成了大明的一方名將。
  可謂是武功卓越,戰績斐然。
  文治方面也是可圈可點,整個燕王府被打理的井井有條,附近的百姓也都安居樂業,時不時還能給朝廷上書一些可行性極高的奏折。
  至于軍人身上帶著的那些許,急躁易怒的性格,在朱元璋看來那都不是事。
  大概是惺惺相惜的緣故,畢竟朱元璋也是個馬上皇帝,靠常年征戰天下才贏得了這個至尊之位,  打心里面對這個兒子有著些許喜愛。
  只是這兒子生不逢時啊。
  偏偏他不是嫡長子!!
  在這個最重禮法的年代,  便成了最大的硬傷。
  再看看自己太子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
  要說軍事才能吧,  簡直乏善可陳。
  雖然說在跟隨太子朱標的欽差衛隊,在途中遇襲過程中也曾多次成功預警并率領大軍脫困。
  但那比起燕王朱棣在邊疆的殺敵立功,動輒幾萬十幾萬人的對決大戰,純粹是小打小鬧。
  更何況一個十歲的孩子,欽差衛隊遇襲,成功脫困,究竟是不是他的主意和指揮還在兩說。
  倒是他發明的那個鴛鴦陣,讓朱元璋心中非常喜愛和欽佩。
  這是朝中,各個將軍們都做不到的。
  要說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文治了,尤其是掙錢一道。
  這兩年朝廷各個地方都要錢。
  但到了這寶貝孫子朱雄英面前,仿佛再大的金錢缺口,在他面前都不是事。
  他總能夠很快的完成任務。,搞到一大筆錢。
  甚至給朝廷帶來一項項巨大的收入。
  朝中的各種弊病,他也能夠給出一些非常合理的規避建議和改革措施,一經施行,發現效果還挺好。
  甚至還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善,雖然說并不起眼。
  但時間久而久之,很快便會讓人感受到其中的便利和好處。
  比如說如今京城已經正在快速修建的多條水泥路。
  不論是朝廷中的官員還是京城里的百姓,  都對此好評如潮。
  都夸他是個賢明的皇孫。
  再加上朱元璋這皇帝看著這皇孫朱雄英,總會有一股莫名的隔代親,加上朱雄英平日里又都在他身邊晃悠,打小就各種討自己喜歡。
  這種親近感和親切感,讓他打心眼里也更加容易接受朱雄英。
  為人處事方面。
  朱雄英也是無可挑剔。
  對朝中的大臣們,也向來是以晚輩自居,從不擺身份的架子。
  足智多謀,謙遜機敏,是朝中大臣對他的一致評價。
  只不過……
  這孩子的歲數終究太小了些,雖然說這兩年他苦心鍛煉。
  每天大清早的都要圍著坤寧宮宮墻跑上幾圈,這兩年身體也健壯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般病殃殃的。
  但在朱元璋的內心深處,或許是之前有過差點夭折的經歷,對這孩子的身體狀況終究有些深深的擔憂。
  加上這兩日太子朱標去世。
  原本已經開始長的健壯不少了的朱雄英,身體也大幅度的開始消瘦下去。
  胃口極差。
  任憑自己和文武百官怎么勸慰,始終也沒什么起色。
  這教自己如何不擔心?
  拿起了朱雄英和英王朱棣的金冊,一臉老淚縱橫的朱元璋此時糾結無比。
  才剛剛失去了最疼愛的兒子朱標。
  卻要讓他面臨這樣糾結而又錐心一般的選擇。
  選誰都是錯。
  不選誰都是錯。
  仿佛自己無論如何做,另一邊都會留下些許遺憾。
  但朱元璋,何許人也。
  他深深的明白,再怎么艱難和猶豫。
  也要為這個大明萬里江山選出一個非常合適而又賢明的未來君主。
  畢竟這史書往前翻。
  近代的司馬炎,立了自己那個傻子兒子做皇帝。
  結果呢?
  惠帝之為太子也,朝臣咸謂純質,不能親政事。瓘每欲陳啟廢之,而未敢發。后會宴陵云臺,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啟。”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
  上文出自《晉書·衛瓘傳》,說的是自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晉武帝司馬炎冊立皇子司馬衷為太子之后,便一直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其中反映最激烈的就是開國功臣衛瓘了,他有一次借著醉酒的機會對司馬炎說:“可惜了這皇帝寶座了”,意思就是太子司馬衷實在不是當皇帝的料啊!那么,晉武帝司馬炎明明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么會選擇傳位給“癡呆皇帝”司馬衷呢?
  大多數的歷史史官認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第一、司馬衷乃是嫡長子
  名不正則言不順,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種基本禮法,古代有很多皇子都具備遠遠超過皇太子的能力,卻沒有競爭皇位的資格,比如西漢初年率兵鏟除諸呂的齊王劉襄等等。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本身也都因為不是嫡長子或者嫡子而沒被封為皇太子,他們都是通過暴力手段獲得的皇位。在講究禮法、講究門閥制度的晉朝,當然只有嫡長子才能被封為皇太子。而司馬衷卻因為兄長毗陵悼王司馬軌的早夭而成為嫡長子,所以司馬炎在稱帝的第二年便將司馬衷冊立為皇太子,此時的司馬衷年僅八歲。
  第二、司馬衷有強大的政治背景支持
  上文提到的衛瓘能文能武,是曹魏至西晉初年的朝廷重臣,晉武帝司馬炎本來想與他結成政治婚姻,讓皇太子司馬衷迎娶衛瓘之女,但是司馬衷的母親楊皇后卻暗中接受了賈充的賄賂,強烈要求與賈充聯姻。司馬炎一開始表示激烈的反對,他認為賈充家的女兒又丑又妒,缺點實在是太明顯(帝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但是楊皇后卻一再堅持,并拉攏荀顗、荀勖等大臣一起稱贊賈家女兒的賢惠,司馬炎也最終妥協了。司馬衷在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迎娶了比自己大兩歲的賈南風。
  賈南風常常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相貌最丑的皇后,并且生性嫉妒而狠毒,晉朝初年的“八王之亂”的爆發與她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賈南風卻有著雄厚的政治背景——他的父親是西晉的開國元勛,曾經參與過鎮壓淮南二叛以及弒殺高貴鄉公曹髦,本身就已經是深受司馬炎信任的朝廷重臣。更重要的是賈充的家族已經顯赫了數十年,他的父親便是曹魏的名臣賈逵,被后世尊為“魏晉八君子”之一。與皇室結為婚姻之后,賈氏在朝廷中的威望,更加對司馬衷的太子之位起到了穩固的作用。
  第三、司馬衷并非不可為帝
  我們后世常常以司馬衷的那句“何不食肉糜”來證明他智力低下,那么“此嵇侍中血,勿去”的典故,是否又能證明司馬衷的剛毅果敢呢?司馬衷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自幼沒有見識過其父親、祖父所經歷的血雨腥風,也沒有出宮考察過民間疾苦,在特定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司馬衷說出一句“何不食肉糜”并不能代表什么。《晉書》的其他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衷的智力確實不高,但如果有賢名之臣的輔佐,也不至于讓晉朝出太大的亂子。
  司馬炎冊立司馬衷為太子,并沒有行廢立之事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司馬炎看中了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多次當眾稱贊他有宣帝(即司馬懿)的風范,并宣稱“此兒當興我家”。所以,司馬炎最終傳位給司馬衷,也有要隔代傳給皇孫司馬遹的意圖。
  只不過他壓根想不到。
  他的這個兒媳婦,最終催生了歷史上慘烈的八王之亂。
  整個晉國大地上,瞬間四分五裂,整個天下四處戰火紛飛。
  這晉朝也由此極盛而衰。
  再想想那隋文帝。
  把原本的太子楊勇廢去,立了自己兒子楊廣為太子。
  剛開始做王爺的時候,以及做太子的時候。這楊廣表現都還可圈可點。
  可當他登基做皇帝了以后。
  瞬間便暴露出本來面目。
  東征高麗,開鑿運河,乘船南下游玩。
  整個大隋帝國竟然轉眼間二世而亡。
  再看看秦始皇的太子胡亥,也是個庸碌之輩,區區一個太監居然也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指鹿為馬。
  這是哪個皇帝都接受不了的呀,也難怪這秦朝會二世而亡。
  但如果考慮朱雄英的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畢竟歷史上也是有前車之鑒的。
  比如說那些歷史上失敗至極的托孤。
  千古一帝劉裕剛死,四大輔臣轉頭就將小皇帝廢殺。
  自古以來,托孤就是一個神圣的字眼。這是因為托孤代表著一種信任,一種忠誠。商湯托孤于伊尹,周武王托孤于周公,漢武帝托孤于霍光,劉備托孤于諸葛亮,都被后世稱為曠世美談。
  然而,并不是所有托孤都是成功的。一代雄主劉裕的托孤,就可謂失敗至極。他剛剛咽氣沒多久,他的嫡長子劉義符就遭四個輔政大臣聯合廢殺。
  畢竟朱雄英此時的年歲太小。
  天曉得后頭會又遇到什么樣的局面。
  又比如說北齊皇帝高洋的兒子。
  北齊皇帝高洋前期還算是個英明的皇帝。
  但是到了高洋的統治后期,他卻逐漸無心政事,而是沉溺于聲色犬馬當中,每日尋歡作樂,行事作風荒淫無度。
  高洋有一皇后,名為李祖娥,貌若天仙,溫柔和善,但是高洋待她敬重有加,卻沒有太多寵愛,在當時,高洋寵愛妃子薛氏。
  在高洋的執政后期,他逐漸帷薄不修,為了修建奢華無比的宮殿,高洋勞民傷財,當時百姓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水深火熱、民生凋敝,但是高洋卻不理會百姓們的怨聲載道,而是繼續我行我素,絲毫不把他的百姓放在眼里。
  好在這高洋皇帝雖然不管政務,但是卻任命了漢人擔任宰相,這漢人宰相,正是楊愔,正是因為高洋身邊還有盡忠職守的大臣,才不致使北齊剛建國便亡國。
  559年(天保十年),覺得自己已經取得了功績的高洋更是狂妄無比,整日都沉浸在酒精和妃嬪當中,到最后,因為過度飲酒,導致高洋身體虧空,致使他年紀輕輕就暴斃了。
  根據史書記載,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他的一生僅有三十四年。
  高洋逝世后,北齊皇位傳給了太子高殷。
  高殷是李祖娥的長子,這高殷和他的父親高洋不同,他自幼聰明懂事,而且性情寬厚仁慈,縱覽天下群書,是個很講究學問的人。
  高殷五歲的時候,就被高洋立為皇太子,但是高洋過世的時候,年僅十四歲的高殷,就登基為帝了。
  高洋彌留之際,也想到自己的太子太過年幼,惶恐他會被有心人利用,所以他在臨死之前,命令楊愔等人好好地輔佐太子,與此同時,他還傳喚了他平時最為信賴的六弟高演,并且對高演說:“等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好好的照顧我的兒子。”
  高演心中在想些什么,高洋是永遠不會知道了,只聽他滿口答應下來,還勸慰高洋放心,高洋又說:“如果到了緊急時刻,可以讓高殷把皇位讓給你,但是兄長唯有一個請求,希望你不要傷害他。”
  高洋又聽高演答應下來,他這才闔眼撒手人寰。
  在北齊高氏皇族眾多人中,高演是一個很有大智慧的人,他城府極深,殺伐果斷,而且十分擅長玩弄權術,處理政事的經驗很豐富,在文宣帝高洋執政晚期,他看見自己兄長如此不顧正不務正業,曾經多次悲憤勸誡,但是文宣帝高洋聽了,每每只是滿不在意地說:“這不是還有你替我處理國事嗎?”
  是以高洋過世后,高演位高權重,他本來就自詡是個天才,怎么會愿意屈居別人之下,為別人俯首稱臣?
  所以,篡位這個想法,逐漸在高演腦海中醞釀成形。
  最終也導致了高殷的被廢。
  雖然高殷登基時年幼,但是不得不說,他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比起對百姓不管不顧的文宣帝高洋,高殷十分關心民生,體恤百姓疾苦。
  高殷的生母李祖娥,被尊為了皇太后,而高洋的生母婁昭君,被尊為了太皇太后;從位份上來說,太皇太后要遠遠大于皇太后,而婁昭君手中握有的權力,也確實是大過李祖娥。
  為了讓自己兒子高殷的皇位坐的更加牢固,李祖娥找到朝中的親信大臣,希望他們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并且廢掉高演、高湛生母的婁昭君,從而讓皇權達到高度集中。
  這個時候,高殷身邊的肱骨老臣也和李祖娥的想法不謀而合,這些以楊愔為代表的老臣,早就預感到高演權力過大,以后恐生事端,所以一心想要推行全面改革,從而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
  當楊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高殷之后,他獲得了高殷的大力支持,但是楊愔整頓朝廷的力度之大,讓許多被罷黜的官員內心怨恨,于是他們紛紛投靠到了高演麾下。
  但是這件事情,還是被太皇太后婁昭君知道了,她得知李祖娥有廢掉自己的心思后,震怒不已,并且放話出來:“我們怎么能讓一個漢人女子玩弄?”
  婁昭君當即就把這件事情告訴給高演,而高演早在暗中培養自己的黨羽,只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就一舉把皇位給奪過來。
  560年(乾明元年),高殷和楊愔商量過后,預備架空高演手中權力,但是因為平秦王的倒戈,導致高殷和楊愔的密謀被高演知道,高演勃然大怒,帶兵闖入皇宮,而高殷對這一切都沒有準備,登時手足無措。
  同年八月,在太皇太后婁昭君的命令下,年少繼位的高殷結束了自己歷史不足一年的皇帝生涯,被貶為濟南王。
  隨后沒多久就死了。
  朱元璋顯得無比為難。
  如果要立太子的嫡長子朱雄英。
  那么如果自己撐不到他活到成年,那么這一切的風險都是非常高的。
  身后之事,誰又能預料到呢?
  一想起朱雄英那張稚嫩的臉,朱元璋變整個人開始糾結無比……
  


  (https://www.dzxsw.cc/book/76617525/70385289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