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個長長的影評(建議觀看)
5000字評《少年的你》——論原生家庭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建議觀看
作者寫在前面的話:昨天熬夜追完了《少年的你》,有很深的感悟。校園霸凌算是在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事。所以作者把這篇感悟穿□□寫的文中,為的是讓更多的,我的讀者能夠看到。無論有沒有看過《少年的你》,我都希望大家在閱讀后,能夠引發思考。
這部影片講述了看似風平浪靜的校園背后隱匿著的陰暗校園霸凌事件,以不堪受辱自殺的胡小蝶,害怕報復的曾好,被凌虐的陳念和死去的魏萊為一條長線,用此連接成的校園的暴力似乎就是一個巨大的圓圈,而欺凌事件就在這些循環往復間生生不息。
“你小時候欺負過人那你總被人欺負吧“令我陷入沉思。生活中,我們或許沒有扮演過霸凌者和被欺凌者,但應該都有過旁觀的經歷吧。那時候,我們心中是怎樣想的呢?我無從得知。但我想,應該有很多都是懷揣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吧。
還記得那時看過的《悲傷逆流成河》。有一段話是這么寫的:生物的本能叫趨利避害,人們看見糟糕的東西都想要躲遠,只有看見美好的東西才想要靠近。
在看到影片開頭胡小蝶不堪受辱跳樓的那一段,或許我們會疑惑,會不理解,會不懂:不就是被霸凌了嗎?心理承受能力怎么這么差啊。因為我們沒經歷過。
成長在光明里的人
即使面對黑暗也會想到光明
而生長在黑暗里的人
即使有一天來到光明
也會永遠記得黑暗里的痛。
有句話說得很好:若是打個比喻,那么學校就像一座奇異的植物園,里面的每個少年都是一株植物。他們有的像葛藤和松木爭奪陽光雨水,你死我活;有的像石蕊松蘿互利共贏
但是,如果有些人連學校都走不出去,那以后又如何接受社會的洗禮就像未被家庭教育好的魏萊、渴望走出去的陳念、不再相信學習的小北和懦弱膽小的曾好等人,他們不過是一群青春年少的孩子,但他們都走不出這一方小小的校園,最終全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霸凌者是魏萊,死的是胡小蝶,悲劇的是陳念?我認為,這與他們的性格、遭遇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脫不了干系。
先來說說跳樓的胡小蝶: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結局?為什么魏萊等人沒有挑別人,單單挑中了她呢?看電影時,我這么想著。
后來,思考良久,覺得是這樣的原因:第一,從魏萊口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她是復讀生,并且成績平平。這往往是老師們不太重視,且存在感不強的一類學生。
第二,胡小蝶本就性格軟弱,對于同學的欺凌默不作聲。這種沉默并不能使施暴者停止,反而是對于霸凌行為的默許,使魏萊等人的氣焰更加囂張。當第一次霸凌出現在自己身上時,她沒有向老師、家人尋求幫助,而是找了陳念幫忙,奈何陳念也是軟弱的。讓我們試想一下:假如胡小蝶一開始就敢于抗爭,是不是就能夠避免不幸的結果呢?
而第三個原因,在我看來是最主要的:那便是胡小蝶的家庭原因。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軟弱,孩子軟弱;父母暴力,孩子暴力。在胡小蝶出事后,她的父母家人雖然沒有正面出場,但是導演借助其他人的口,講述她從魏萊和陳念的對話中,可以側面推測出胡小蝶的父母平時缺乏對女兒的關心,缺少溝通。在女兒自殺之后,才跑到學校鬧一鬧,訛了學校一大筆錢。所以胡小蝶的家庭正是促成了她懦弱性格的導火索。因此,成績、性格加上拿錢就能了事的家人,這三個原因足夠成為胡小蝶被欺負的理由了。
有一個細節:在跳樓之前,胡就和劉念一起去搬了一箱酸奶,當時的她非常沉默,一路上一言不發,但是卻拿出了一瓶酸奶,并且喝完之后還把瓶子給放在了箱子的中間。根據細節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胡小蝶早已把吸管給咬到變形。只有真正受過委屈的人才明白,當自己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只能夠通過一些小事和細節來發泄自己的情緒。而當一個人對食物都提不起興趣,或者是充滿厭惡的情緒時,往往他的心理疾病已經非常嚴重了。
再來說說故事的主角——陳念。在胡小蝶自殺后,霸凌者就將茅頭對準了她。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陳念這個人:她性格內斂,不擅長與人打交道,一心埋頭苦學,希望借助高考的機會離開小城。然而,她因為對受不了校園欺凌跳樓而亡的同學胡小蝶表達了一點同情,就成了魏萊為首的欺凌者的眼中釘。至于緣故:首先,陳念是一個內向的人。
有人會問,內向的人就該被欺負嗎?內向的人有錯嗎?內向的人沒錯,但錯在霸凌者身上,她們就是會選擇軟柿子捏。其次,從陳念與警官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了解:陳念認為,在這所學校中,不需要有朋友。因此,形單影只的她在面對校園欺凌時其他同學都選擇冷眼旁觀,而不是施以援手。
而原生家庭依然是促成結局的重要原因。對于陳家來說,陳念與母親所扮演的家庭角色是顛倒的:女兒成為母親,母親成為女兒。故事中,陳念的父親從未出場,至于原因,可能有很多猜測。唯一出場的陳念母親創業失敗后,倒賣三無面膜。自己被人騙,不甘心投進去的錢,于是又騙其他人。為了躲債,搬到別的地方住,以“你一個小孩子在家里,別人又不會把你怎么樣”的理由只留處在準備沖刺高考重要階段的陳念一個人在家里。與陳念的對話永遠是陳念問她有沒有吃飯,睡不睡得好。在我看來,這個就是做母親的嚴重失職。她從不關心女兒一個人留在家里,一個人上學回家是否安全,也不知道陳念遭遇的幾次欺凌就發生在回家的路上。做母親的,根本沒有考慮到女兒的安危,也沒有為女兒考慮過,反而告訴陳念,只要考上了北京,離開了這個小城市,一切都會好起來。
這樣的母親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她不僅不關心孩子的身體成長,更沒有給予女兒精神上的關懷。
除此之外,她因為躲債跑路,照片被人貼滿了墻壁,令女兒在學校中抬不起頭。而此時,她的原生家庭非但沒有做她堅強的后盾,反而還加深了她的負擔,讓她陷于更艱難的處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準備高考這段期間,母親總共和她通過兩次電話。明明剛剛被同學堵在路上,受過欺凌,但是她卻什么都沒說。在電話這頭無聲地哭,但是母親在那頭竟然毫無察覺,而且陳念還要反過來安慰母親,給母親打氣,讓她加油。
有句話說的好:懂事是對于一個女孩最殘忍的評價。太懂事的女孩總是讓人心疼。哪怕只是跟母親說一說自己的委屈,也好過自己獨自一個人去承受,可是她卻只字未提。
一念之間,兩種人生。陳念本是女兒,但是在她跟母親的相處模式中,反而變成了母親;母親變成了女兒,反過來被照顧,造成角色混亂。母親太過懦弱,只知道一味地讓女兒忍忍,只注重成績,對女兒并沒有真正的愛和關心。忽視了陳念的心理健康,最終釀成這個家庭的悲劇。
那么,陳念的悲劇,能夠避免嗎?
或許能,或許不能,但是她應該做更多的嘗試。當她得知魏萊也要報名北大的時候,她的世界崩塌了?急贝缶褪且与x魏萊,逃離這里,可是魏萊卻跟著她,于是她憤怒,將對方推下去。
這是對霸凌者的一種極端行為。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在被霸凌者欺負的無法忍受時,很多被欺凌者會選擇報復,這種報復是失控的。
在觀眾看來,或許很解氣,霸凌者似乎都該死。但是對于被欺凌者來說,失控的報復,要承擔的責任,無法想象。
就像陳念,即便考了632分,但她的北大夢破碎了,還要在監獄服刑4年。自己的人生毀掉了,另一個人的人生也結束了。
這樣的結局,不是陳念該有的最好的結局。
最后,讓我們談談施暴者——魏萊。長得漂亮,成績優異的她本應該生長在陽光中。究竟是什么讓她變成了內心陰暗、睚眥必報的施暴者呢?我想,這仍然是原生家庭所導致的。父親的冷暴力,以及母親不分是非偏袒孩子,最終造成魏萊心理的扭曲。
胡小蝶因為忍受不了她的欺凌,跳樓自殺。可是面對胡小蝶的自殺,魏萊竟然輕描淡寫,毫無歉疚,輕描淡寫地說“胡小蝶死了不好么?她家里人鬧一鬧就能拿到個幾十萬,胡小蝶就算活著,以后工作多少年才能給家里掙這么多錢?”
她絲毫沒有因為胡小蝶的死覺得愧疚,又轉而把欺凌的對象指向了陳念。在被警官叫到審訊室審訊的時候,她還裝出一臉人畜無害。直到警官提到她母親,她才瞬間失色。
當警官到她家里去了解情況時,看到了一個精英家庭培養出的孩子,是怎樣的利己主義者,也看到了她母親虛偽的嘴臉。面對自己的女兒欺凌別人,她母親竟然這樣說:
“那個自殺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學和她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自殺了。父母是壞人,孩子的家教不好,自然也不是好人!
一句話,一瞬間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完全奉行達爾文主義弱肉強食,奉行金錢至上的觀點,根本不把別人的命放在眼里。聽完母親的話,原本還有一點擔心害怕的魏萊,瞬間得意起來。她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母親都會為她兜底,于是變得更囂張,對陳念的欺凌更加肆無忌憚。
她帶著一幫人圍堵毆打陳念,剪掉她的頭發,脫了她的衣服拍視頻,如此種種在她嘴里不過是“玩過火了”。
在陳念答應不會報警之后,她立刻嬉笑著說:“那我們就當什么事都沒發生過,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看到這些,不免令人心生疑惑:“一個表面優秀的人,內心可以如此殘忍卑劣嗎?”
然而,當大家看到魏萊的生活環境后,便不會再奇怪了。一個是不分是非,只一味地偏袒自己孩子的母親,就像農夫與蛇中的農夫一樣,以為給蛇溫暖身體,付出自以為是的愛,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自己最后一定會被蛇咬死,一定會自食惡果。自己的孩子不管教,顛倒黑白,欺負弱小,一定會有人替你管教,讓你付出沉重的代價。
還有一個,則是一旦魏萊的表現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就對他冷暴力的父親。影片中的一個細節令人唏噓:魏萊死后,父親在停尸間只看了一眼女兒的尸體,便轉身走了。這種行為,不禁讓人懷疑:這是一個正常父親該有的反應嗎?
孩子是他們的心頭肉。沒有哪一個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的離世,會這樣淡漠。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會痛不欲生。一個孩子從小養到大,要花費多少的心血和精力。在養育的過程中,才慢慢養出了很多很多的愛,很多很多的感情。父母因為孩子的到來歡欣快樂,也會因為孩子的意外離開,讓他們的整個世界崩塌,有些父母甚至一輩子都走不出來。
反觀魏萊的父母,僅僅只是跺跺腳,就轉身離開了。可以推斷,魏萊在家里要討好父母,在學校討好老師,但是她內心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她一直都是被欺壓,被妥協,被順從,被壓抑的那一個。為了奪回掌控感,她找到了更弱小的,把怒氣發泄在比她更弱小的人身上。她完美復制了父母的那一套,弱肉強食,居高臨下。
不管是陳念,魏萊,胡小蝶,還是羅婷,小北。他們的種種行為表現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的養育方式、教育方式息息相關。雖然她們的角色不盡相同,有欺凌者,也有被欺凌者,但是他們全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父母從來沒有真正地看到她們,關心她們,愛護她們。
小時候,聽父親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富豪醉道在路邊,警察問他家在何處。富豪說:“我沒有家!本熘钢h處的一棟豪宅問他:“那不是你的家嗎?”富豪回答:“那只是我的房子。”
由此可見,有愛的地方才能被稱為家。因為有愛,有父母的關懷,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因為有愛,孩子們才能擁有底氣以及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上的黑暗和邪惡。
都說,父母是孩子堅強的后盾。優秀的父母給孩子帶來愛和尊重以及美好的品德;糟糕的父母則為孩子帶去恐懼、自卑以及許多負面感情。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合格的父母都應該與孩子站在一起,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而不是反復地告誡孩子一味忍讓,也不是不辨是地護著,更不是對孩子拳腳相加。
只有父母對孩子多一點愛,多一點關懷,才能讓孩子多一點善意,少一點惡。每一個孩子,都值得父母溫柔以待。
而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應該學會理解父母,支持父母正確的決定;作為學生黨的我們應該把握朝夕,不負韶華,堅決對校園暴力說不!
(https://www.dzxsw.cc/book/75842979/323825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