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冰峽閃擊(三)
第71章 冰峽閃擊(三)
山谷。
馮道夫領著臨時騎兵連,向著探子引導的方向前進。
沿途都是大山大水,時不時還能看見有鱒魚群躍出水面,激起層層濺起水花。
魚花四濺,馮道夫手指虛握了一下。
布倫希爾德騎馬靠了過來:“放棄吧,太陽落下了你可能都釣不上來魚。”
馮道夫下意識反駁:“極晝太陽怎么會落可以啊,知道調侃我了。”
銀發姑娘抿嘴一笑。
旁邊的艾娃強忍著笑意。
看在是雙胞胎女兒的漂亮媽份上,馮道夫沒做什么。
等這一戰結束了,到時候讓你知道什么叫日不落!
嘩啦啦~
魚兒蕩漾。
馮道夫又瞄了眼鱒魚群,強忍著甩一桿的沖動,帶著騎兵連到了稍緩一點的河流旁。
摸了一下黑珍珠的脈搏。
心肺狀態還可以,但體溫有些高了。
這樣就不能立馬喝水,有概率會引起疝痛,影響戰馬的心臟健康,進一步破壞那本就脆弱的腸胃消化能力,也就是所謂飲馬三提韁。
雖說一路速度不快,還帶著從奧斯陸征召的馱馬,人人都至少有兩匹馬,一匹戰馬一匹馱馬。
馱馬背武裝、輜重,戰馬好吃好喝供著。
但可能是因為極晝,再加上空氣好,沒什么云,太陽直射時間長了,黑珍珠的體溫有些控制不住。
黑色就是這點不好,吸熱。
兩腳型的黑色不光在孩子出生的時候自動覺醒長跑天賦,還會吸熱武器。
真是神奇的顏色呢。
不過黑珍珠有了專長加成還得精心看管,仔細一想還是人型黑色好用啊,百公里消耗一顆西瓜就行.
馮道夫翻身下馬,讓黑珍珠先歇一會落落汗。
他左手給黑珍珠按摩,右手掏出地圖:“布倫希爾德,艾娃,你們帶著輕騎兵去這里偵察一下。”
兩個姑娘看了眼,地圖上密密麻麻的,看的人有些眼花。
好在她們都接受過專業訓練,能辨認出都是探子記錄的情報。
辨認是能辨認,但還是讓她們驚嘆:“太厲害了。”
馮道夫心里也有些自得。
他沒搞過情報工作,只有一些看電影、小說得來的理論知識。
要是在近代,這肯定不夠看,工科學霸也就是一條小趴菜。
但放在北歐房,那就是天頂星知識!
馮道夫還很舍得投入。
先知敵情,制勝如神也。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
不管任何時代,不管任何場合,只要涉及競爭,掌握了信息優勢就掌握了主動權。
馮道夫出道以來,每戰只要掌握信息優勢基本上就穩了,嘗到了甜頭就更愿意投入,再加上威利這樣一位天賦異稟的杰出人才,已經把情報網鋪進了金發王的大軍內。
雖然接觸不到戰爭酋長一層的高級將領,但北歐人打仗也沒什么保密意識,知道方位和動向就已經是巨大優勢。
大部分時間都是使用兔子電報機隱蔽的交流。
因為兔子數量限制了電報內容,所以等積累的情報數量足夠多,就會使用先進的小紙片,讓一個營帳外潛伏的探子傳遞。
崗哨都是防備北海沿岸,沒有人會防備內陸方向。
等逃兵們把奧斯陸淪陷的消息傳遞過來,都已經是一兩周以后的事情。
時間是同步的,逃兵把消息傳給金發王,馮道夫也已經行軍一兩周。
就算收到了消息,奧斯陸大軍也不認為他會選擇走這樣一條艱難的路線。
這樣沒怎么防備的結果,就是讓他成功得到大量情報,雖然才剛剛行軍到附近,但已經對周圍的情況了如指掌。
“信息差就是最好的武器,所以要一直保持到奇襲努爾黑姆松之前,不能讓金發王的探子發現我們的蹤跡。”
馮道夫提出了要求。
布倫希爾德問:“要偵察到什么程度?”
馮道夫說道:“確定地面是松軟還是凹凸不平,確定有沒有障礙物,是上坡還是下坡,再找一個適合襲擊這支敵方騎兵小隊的地方。”
她們確認兩遍,明確沒有理解偏差之后,等戰馬補充好水分就帶著輕騎兵出發。
臨時組建的騎兵連總共一百人,粗略分為重騎兵排和輕騎兵排。
從養馬人那里得知,金發王買好馬的時候,也通過海洋貿易接觸到了騎馬三件套,騎兵都裝配上。
所以這次馮道夫也沒再像諾斯部落那樣藏著掖著,也給臨時騎兵連進行全部換裝——東西都是奧斯陸貴族家里現成的。
順帶還用貴族家的優質亞麻布,在路上給重騎兵們現做了全套亞麻馬甲——有總比沒有強。
重騎兵排由馮道夫直接領導,成員都是板甲苦修士,總數只有四十騎。
因為安達盧西亞馬本來就是留做育種,現在又是適合育種的季節,所以有十匹在攻陷奧斯陸之前,就已經懷上了,在大部隊養著胎。
其余六十騎都是輕騎兵,戰馬來自于貴族們熱心贊助的混血峽灣馬。
輕騎兵排由布倫希爾德和艾娃領導,騎手以薩米人為主。
不同種類的騎兵在戰爭中有著不同的職能。
重騎兵主要用于在大會戰中發起決定性沖擊,某種角度定位和巨型戰爭軍械一樣,使用起來自然也要精心保養維護。
不能過于勞累,不用參與不必要的行軍,也不應當執行前衛、偵察、護送、征收糧秣、押運輜重等勤務。
輕騎兵是軍隊的聽力和視力,負責偵察敵軍陣地,時常會被拆分成若干支小股部隊,走在前頭并遠離主力部隊活動,保護己方部隊使其免遭敵方突襲,還需要監視執行類似偵察勤務的敵方輕騎兵分隊。
出于這一目的,充當輕騎兵的騎手越輕,戰馬負重越低,耐久和速度就會越強。
南征軍主要從年輕人當中挑選,薩米人的年輕一代這大半年營養跟上了,但畢竟祖輩幾十代都是營養不良。
跟圣者吃香喝辣,參軍的年輕薩米人們的平均身高也僅在一米五左右,體重相對較輕,加上從小就接觸怎么訓練馴鹿,還人手都擅長射箭,自帶特性-精準射擊,很自然的就被馮道夫給往輕騎兵上培養。
騎兵連戰術做的有板有眼。
這次雖然是小規模突襲,但馮道夫想要練一練騎兵連,為后續和金發王的真正戰爭做準備,所以也不準備用奇謀,正面作戰練級。
休息的時候,馮道夫就開始模擬作戰步伐。
這次的突襲主要就是沖擊。
沖擊騎兵最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騎兵分成若干部分以交錯隊形發起沖擊。
第一輪沖擊后緊接著就是第二輪沖擊。
馮道夫把自己安排在最前面。
騎兵在沖擊中的確有必要盡可能地達到高速,但同時又得維持隊形緊密平整。
可因為有的馬匹比其他馬更快、更有耐力,因為騎手技術差距,再加上不平整的地形放慢速度,有的則需要繞過障礙物等等原因。
想要完整保持隊形發起沖擊,這種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已經是騎兵的進階技術。
哪怕是以低速靠近敵軍,在最后幾百步中改為高速,只有在距離接敵僅有幾十步時才達到全速,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要求,也只有那些專業訓練很多年的精銳騎兵部隊才能做到。
臨時騎兵連也沒有那個能力,這樣便只剩下一種解決方法:由他來領騎壓節奏。
不需要管陣型完不完整,直接一尖刀把人戳死!
領騎要面對風阻,體力消耗更多。
好在黑珍珠體力更好,還有更高幅度的專長加成,再加上他個人的武力因素,已經具備了硬解的條件。
不過橫面只有一騎,哪怕一騎足夠強,沖散陣型的效果還是有些低了。
經過演練,馮道夫排成二列橫隊。
理論上,沖擊騎兵最理想的隊形是三列橫隊,可以占據較寬的正面。
但在野外作戰,地形不可能像水泥路那么平整,三列橫隊就顯得太復雜了。
馮道夫一開始覺得不可能,才三列怎么就復雜了?
后來親自體驗了一下泥路賽馬,就清楚問題在哪里。
在野外不平整的地形,跑著跑著馬匹就會擠到一起。
鄰近的騎手會相互擠壓,混亂狀況也會迅速蔓延到同一戰線的友鄰部隊中,隊形就會在混亂中缺口。
這是馬奔跑時候的生理結構問題,不是靠訓練度和組織度就能解決的事情。
除此之外,騎兵要是想要削土豆,也就是三國斗將那種,雙方騎馬不斷轉圈打回合數,隊列多寡也會影響轉圈速度——專業人士把這個動作稱為輪轉。
因為馬匹的縱向深度大約是橫向寬度的3倍。
騎兵以三列橫隊削土豆的時候,橫向寬度比兩列橫隊多三分之一,帶來的影響就是轉圈速率也會慢三分之一。
看過三國斗將的都有印象,許多人轉身慢一拍,就會被猛男給秒殺,更何況是慢三分之一。
正好臨時騎兵連的訓練時長也不夠,馮道夫就選了好上手、優點多的二列橫隊。
“話說對付這一支騎兵,像打步兵那樣削土豆的可能性不大。”
馮道夫看了看重騎兵排的裝備:“他們怕不是看見就開始跑路。”
著名的軍事史學家、拿破侖戰爭親歷者,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米哈伊洛夫斯基-丹尼列夫斯基就嘲諷過很多人對騎兵都是印象流。
許多人想象對陣雙方的騎兵或是互相猛沖過去,然后面對面地劈砍或刺擊,直到其中一方退卻為止,或是其中一方騎兵待在原地等待另一方前來交戰。
但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訓練或演習中。
在實戰中,一方的騎兵集群會發起沖擊,另一方就會向后退卻,與預備隊會合后再調轉馬頭發起沖擊,將敵軍擊退。
這樣的波動將持續到其中一方的騎兵集群徹底將另一方逐出戰場為止。
在永不間斷的波動中,騎兵總會劈砍、刺擊那些落在后面的家伙,也就是正被他們追殺的家伙。
這些真正經歷過騎兵戰的人,留下來的資料都表明,騎兵的正面沖擊主要會產生以下幾種結果:
1.其中一方在迫近過程中的某個時刻轉身逃跑;
2.雙方在最后階段減慢速度,白刃戰隨之發生,最終以其中一方逃跑告終;
3.雙方在距離很近時停頓下來,其中一方在某位模范影響下投入近身肉搏,最終以另一方逃跑告終;
4.雙方相互貫穿。
第一種最常見,第四種最少見。
這就像兩個高速移動的摩托車對撞,比的誰更加膽大。
騎兵VS騎兵玩的就是勇敢者的游戲。
在許多經驗豐富的騎兵軍官看來,武器、隊形、戰術等各種因素雖然也重要,但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士氣。
俾斯麥就認為騎兵作戰時用到的精神力量要多于物質力量,騎兵的戰斗力里有四分之三是精神力。
精神力.
馮道夫看了看板甲苦修士們人均掛著的宗教狂熱BUFF。
不管是士氣、精神力、裝備、馬種,全都占優!
我能輸?很難的辣!
現在只欠缺一個能把敵方騎兵全都吞下的地形!
剛巧演練的差不多,輕騎兵們也帶回了消息:“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伏擊地點!”
……
這是一個還算平整的山地坡道。
“我用望遠鏡觀察了,他們正往這里下坡。”
布倫希爾德畫著地形圖:“我們堵住這里,到時候我們背對陽光沖上坡,他們正對陽光下坡,優勢在我們!”
騎兵一個反直覺的小知識:在山地環境,上坡才是騎兵的優勢地形。
這也是馬匹的生理結構影響。
馬的主要肌群都是在后腿,下坡的時候,前蹄承受的重量比平路的時候大很多。
這時候如果要提速的話,很容易造成馬失前蹄的情況。
相反,上坡的時候,馬的后臀就能更充分的發力。
這比起平路肯定會慢,但比起下坡絕對是要快許多的。
毛熊軍事專家哈托夫指出,騎兵在上坡時發動的沖擊比下坡時更具威力——只適用于坡度小于10°的斜坡,而且要求地面堅實。
在容易打滑或坑坑洼洼、有著凸起和巖石的斜坡上,即便坡度不大,騎兵隊形也很難行進,有時甚至根本無法通行,更不可能像游戲那樣隨便起飛。
有地形優勢,就能有速度優勢。
在騎兵對戰中,哪一方能夠較好地維持隊形和人員密度,并且在雙方交會的決定性時刻達到最高速度,那一方就幾乎握有全盤勝算。
再加上最核心的士氣和精神
馮道夫拿起望遠鏡,看著毫無察覺,牽著馬慢悠悠下山的奧斯陸騎兵小隊。
他換上了備用的雙手唐直刀,戴上了面甲。
“披甲,上馬!”
“最近收獲越來越小了。”
奧斯陸騎兵小隊,有人嘀咕:“也沒地方可以劫掠,卑爾根那邊也不需要我們,這樣下去怎么立功拿賞啊。”
“卑爾根是沒有什么希望了,只能希望芬蘭之主早點出現.”
踏踏——
“什么動靜?”
小隊長愣了一下:“這聲音,好像有點耳熟”
威利心中一動,悄然后撤。
“威利,你.”
有人注意到了,正要說話,忽然看著地上震動的石子。
他們睜大眼睛,大腦冒出了一個絕不可能的想法。
這個動靜,不會是……
麻利跑路的威利回頭,朝著他們憨厚一笑:“你們點的芬蘭之主,好好享用吧!”
踏踏!
馬蹄生風,鬃毛飛揚。
在奧斯陸騎兵小隊不敢置信的目光中,極晝大日之下,兩列重型騎兵沿著上坡,如同沉默的鋼鐵城墻般沖了過來!
小隊長嘗試著射了一箭,看見被板甲直接彈飛,毫不猶豫的騎馬就跑,其他人緊隨其后。
可還沒跑多遠,埋伏著的輕騎兵排發射弩箭騷擾。
不需要多少殺傷,讓他們提不了速就行。
這么一延阻,最后面的人就被重騎兵陣列追上。
“啊!”
這個奧斯陸騎兵驚恐大叫著想要揮出武器。
剛剛轉過身,眼眸已經被刀光給充塞。
馮道夫以腰為軸,長度驚人的雙手刀裹著白色的氣流,在鬼泣般的尖嘯聲擦過了他的身體。
噗!
半截身體和兩條斷臂飛出!
沐浴血雨,暗色金邊的全身甲都被染成猩紅。
馮道夫如同恐懼化身,在他們恐懼的嚎叫聲中,無情冷酷的帶領重騎兵硬生生鑿穿了騎兵小隊!
重騎兵所到之處,無數鮮紅的顏色炸開,一顆顆人頭高高飛起,一張張慘白絕望的臉上再無之前的輕視和期待!
呼~
馮道夫拉住韁繩,緩緩降速停下。
抱著頭盔,吹著山風,來路的坡道已然變成一條寂滅的死亡之河!
……
沒有一人傷亡,全殲了這支50人的奧斯陸騎兵小隊。
就是陣型到最后還是有些分散,這是沒控制好戰馬的體力。
畢竟是上坡,雖然是優勢,但體力消耗肯定還是比平路多。
而且他們也不是專業的重騎兵,打打魚塘局沒問題,但不可能立馬掌握進階技術。
這沒辦法解決,只能多戰斗,殺的多了就熟練了。
預設的戰術成功,馮道夫狠狠夸贊了所有人,帶領戰利品回到大部隊。
行軍的最后一段路,南征軍就已經是半休息半趕路,日行程減半來調整狀態,不需要再額外多休整太久。
休息了半天,狀態都調整好,在奧斯陸軍察覺不對之前,馮道夫點起大軍,直撲努爾黑姆松!
科普:
拿破侖戰爭后出版的騎兵手冊,詳細記錄了騎兵機動力相關的數據。
①長途行軍中,騎兵的速度會降到每分鐘125步(88.75米)或每小時5俄里(5.335千米)
再考慮到戰馬必須要多休息,必須固定時間進食,長途行軍是遠不如直立猿的兩條腿的。
哪怕一人配上三匹馬也不會改善多少——帶三匹馬,三匹馬也都要跟著行動,狀態都會受影響。
又不是打游戲,可以放背包,拿出來都是滿狀態。
②中等距離的趕路,通常都是快步,也就是每小時12~15公里,可以在不耗盡馬力的前提下,用每分鐘360步(255.6米)的快步行進半個小時。
③短距離作戰才會使用跑步,每小時18~24公里,每分鐘就相當于行進150沙繩或500步(320—355米)
以這樣的速度,最多只能行動6分鐘,超過了馬匹就會乳酸快速堆積,迅速頂到體能的閾值。
作戰通常不會一口氣把這6分鐘用完,分成短時間/多次數的間歇式,保持騎兵的能量。
這跟全戰差不多。
忽略馬種、裝備、環境、精神、戰技術等因素,騎兵作戰,誰的能量越多,誰的勝算就大。
——以上指的都是龐大且多少有些密集的騎兵集群的機動。
散開的騎兵能夠以略快于集群的速度推進,獨自騎在良馬上的騎手也會比集群快得多。
(https://www.dzxsw.cc/book/75815759/13780801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