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整編擴軍
牧武商行成立后,李牧快速出手了一批貨物,大概占總量的四分之一,收回款項二百三十萬法幣。
剩下的貨物,全部存放在倉庫里,日夜有守衛守護。牧武商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用細水長流的辦法,通過全國各地的小商行,批量出貨,把這些貨物一一脫手。
作為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達,全國各地來采買貨物的小商家到處都是,又是如此緊俏的商品,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
一個月?或者兩個月?
同時,牧武商行還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委托這些小商家,從全國各地收購豬鬃,省得他一個地一個地的跑了,麻煩!
另一個任務是,派人去西南地區收購桐油。
民國時期,國內壟斷海外市場的物資,除了豬鬃,還有桐油。
作為我國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大規模使用的一種原料,桐油在現代社會依然擁有極大的用處。
在我們國家,古代桐油常常被用來涂刷家具、門窗,以達到保護作用。其實,桐油也是現代軍工領域必不可缺的機器保養劑。
憑借著干燥快、附著力強以及耐熱、耐酸、耐堿、防腐防銹導電的特性,桐油在戰爭時期成為最緊俏的軍需物資。
抗戰爆發后,運輸艱難,國際市場桐油奇缺,到了38年,中美達成了數額高達2500萬美元的“桐油借款”。按照條約內容,中國需以22萬噸桐油作為償還款。
有了這次合作經歷之后,中美兩國此后又于1939年和1940年先后兩次達成貸款協議,中國從美國那里得到了總額高達4500萬美元的貸款。
不過,桐油的生意對李牧來說不會太長久。明年,也就是三八年,為保證了這種重要戰略物資的持續供應。在和美國達成借貸協議之后,政府會對桐油采取統購統銷的方式集中管理。
到那個時候,私人商行就插不上手了,除非皇親國戚。對李牧來說,販賣桐油的生意也就到頭了。
不過,留給他的,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也能大賺一筆。
其實,桐油不僅能賺外快,還有另一項重要作用。要知道,如今國內資源短缺,汽油、柴油和煤油更是無法得到有效補充。
于是,聰明的國人開動腦筋,將桐油進一步提煉,生產出了大量的替代能源產品。
據悉,每3000噸桐油,就能提煉出2000多噸替代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油料。這些替代能源,在關鍵時刻,也能發揮大用處。
自然,作為中國獨有的作物,美國也曾引進出產桐油的桐樹,規模種植。不過直到現在,相比國內的種植規模,也不值一提。
目前的中國,確實可以說壟斷了全世界的桐油生產。
最近兩個月的戰爭,對銅油的出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海外奇缺,價格一路飆升。國內卻越囤越多,只有一小部分有門路的商人,能賣出去一部分,獲取暴利。
李牧,顯然也要加入獲取暴利的這些人之中。
接下來,李牧又在商行坐鎮了幾天,等一切走上正軌,給商行的賬戶上留下一百萬發幣,帶著剩下的一百三十萬法幣,在警衛的護衛下,坐著氣艇返回南陽。
這次,他要擴軍整編。
……
豫省,從民國開始就天災人禍不斷。明年的人禍,五年后的天災就不說了。尋常的年份,往外地逃荒的人也不少。
南陽盆地,土地肥沃,又是省內,是逃荒的熱門去處之一。
對這些逃荒的人來說,能吃口飯,能生存下去,或者別一家子餓死,就是他們僅有的曙望了。
所以,當李牧帶人來這些逃荒的人群中招兵的時候,當大家聽到,不但管飽,每月還有五塊大洋,差點擠破頭。
能吃飽不說,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逃荒,每月有五塊大洋的餉銀,全家都不至于餓死。
不過,李牧招兵還是挺嚴的,挑挑揀揀,篩選了一遍,總共招了一千五百人。接下來打算再在南陽本地招一千人,把保安團的規模擴充到三千人。
看著剩下的人滿臉渴望又絕望的眼神,李牧嘆了口氣,這個世道…又給他們指了一條活路,接下來他將啟動一系列工程,比如保安團新軍營的修建,駐地附近道路的平整,沿著白河重新修繕一些碼頭和倉庫。
這些工程,會用到大量的勞動力,也算給這些人一個活路,干得好,還能攢一筆積蓄。
……
隨后,在南陽本地招兵的行動,進行的也算順利。最近國內形勢不太好,對普通民眾顯然也有影響,更不好過了。李牧從武漢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保安團的餉銀從每月三塊銀元漲到五塊,對本地家庭困難的青壯還是有吸引力的,怎么說也是一條活路。
李牧這邊一邊招兵,一邊整編,武漢牧武商行那邊也全力配合,為保安團高薪挖一些軍事人才。
國內打了那么多年仗,混亂了這么多年,并不缺乏軍事方面的人才。
民國前期有四大軍校,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黃埔軍校,也就是現在的中央軍校。
接下來還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東北陸軍講武堂、云南陸軍軍官講武堂。
這四大軍校,為國內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
只不過,成立最晚的黃埔軍校突然崛起,成了中央軍校,更是光頭的嫡系,什么好事都是這邊的。
另外幾所軍校,漸漸開始沒落,如今更是消失了。當初的教員、學員,一部分混的不錯,一部分在雜牌軍的基層當小軍官,沒關系也不是嫡系,升不上去。
還有一部分,離開了軍隊,有的混的好,有的混的挺慘。
在這些人里,高薪挖過來了一批,作為保安團的教官,還是可以的。
隨著時間推移,兩千五百名新兵征集完畢,教官通過牧武商行,也陸陸續續的請來了二十多位。
二十多位教官,步兵教官最多,工兵教官其次,有三個,炮兵教官兩個。
李牧也不在乎這些人里有沒有人才,也不要求他們能把兵訓練多好,有多高的軍事素養。能訓練成合格的士兵就行。
一邊訓練新兵,李牧對保安團的調整和整編同時也在進行。
他計劃,把保安團整編成一個人數高達三千人的加強團。
首先是步兵營,由目前三個步兵營,擴充到五個步兵營。
然后,在團部之下,設立七大直屬連:警衛連、衛生連、機槍連、騎兵連、工兵連、通訊連,偵查連。
警衛連不用說,作為李牧的衛隊,負責保衛他的安全。接下來會把原有的警衛連去蕪存菁,經過調查身世來歷的后,把缺額補滿。
衛生連:主要是軍隊的醫護人員,專門負責全團的醫療衛生安全問題。不過,這個專業性比較強,目前李牧已經讓牧武商行在武漢招募人員,爭取招募一批,培養一批,把軍隊的醫療系統建立起來。
機槍連:這是李牧為了加強火力成立的。一架機槍需要一個射手,一個彈藥手兩個人操縱。一個機槍連,總共需要四十五挺機槍。
李牧這次,總共采購了一百八十挺捷克式輕機槍,剩下一百三十五挺。每個步兵營能分二十七挺機槍。平均下來每個步兵連,有九挺捷克式輕機槍。
再往下平均,每個步兵排能分三挺,每個步兵班能分一挺。
一個步兵班配一把捷克式輕機槍,論火力,不下于光頭嫡系。
接下來是騎兵連:以目前國內的交通水平,特別是內陸地區,不通火車,騎兵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不過,騎兵也是專業的兵種,需要戰馬。目前,李牧已經讓牧武商行尋找騎兵教官,至于馬,也已經委托專門的商家去草原采購。
相信,搞個騎兵連不是問題。
然后是工兵連:工兵還是挺重要的,現在戰爭中必不可缺,李牧成立工兵連,就是想先培養一批相應的人才,為未來擴充打下基礎。
剛好,有工兵教官,組建工兵連不成問題。
還有通訊連:主要就是上傳下達,傳達李牧的命令,而且,還要會使用電臺,這才是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
另外,未來還要學會在野外布置電話,這方面更需要專業性,目前牧武商行正在大力招募,能招幾個招幾個,李牧現在也不指望通訊連滿編,慢慢來。
至于偵查連,就不用說了。
另外,這次買的三十門德制Grw 34型中型迫擊炮,李牧計劃五個步兵營各分六門,直接配置到連一級。
每個連專門配置一個直屬迫擊炮班,配置兩門制Grw 34型中型迫擊炮。
如此一來,步兵營的火力就相當強大了,每個班都有一挺輕機槍,每個連都有兩門中型迫擊炮。而且還不是國內這些質量堪憂的山寨貨,都是原裝的國外貨,質量精良。
放到國內軍隊中,這個配置,也算是罕見的。
按照這個規劃,五大步兵營,七個直屬連,再加上接下來招募的專業性人才,滿編的話,整個保安團的人數能達到三千兩百多人。
初步理清了軍隊的架構,李牧又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建設上,首先就是軍營,這么多部隊,兵種也不一樣,不可能全部駐扎在一塊。
如今方圓數十里,除了總部,也就是團部所在地,其他地方也陸陸續續修了六七座軍營。
為了便于行軍,也方便百姓,讓逃荒的人也有一口飯吃,李牧又雇了一大批人專門修繕附近的道路。
另外,想把南陽經營好,白河這條水道也很重要,不論是運輸物資,還是運兵,都挺方便的。
而且,白河兩岸同樣是附近幾百里的物資集散地,往北甚至能輻射到陜西和山西,商業價值不小。
李牧又雇傭了大批人手,重新修繕碼頭,建了不少的倉庫,以后從新加坡采購的物資,也會拿一部分放在這里發賣。
就這樣,以保安團駐地為中心,方圓幾十里,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和練兵場。
無數的民工在這里忙忙碌碌的,還有一隊一隊的新兵,被不知疲倦的操練著。
……
南陽這邊的事情理順,各方面都走向正軌,李牧乘坐汽艇再次來到武漢。
大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在全國各地云集武漢的小商行和小商家努力下,庫房里的貨物已經出手了半數。
回收的款項,全部用來收購豬鬃和桐油,目前已經囤積了一大批。
在武漢坐鎮了幾天,這天李牧看報紙,除了淞滬會戰外,出現一個新的熱點,大學內遷。
抗戰爆發后,最先遷徙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
早在七七事變前,北平的局勢日益危急,為了防止突發的不利情況,清華大學秘密預備將學校轉移至長沙。學校撥巨款在長沙岳麓山山下的左家垅,也就是今天的中南大學,動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為遷校做準備。
七七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陷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三校在長沙合并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南京陷落后,三八年二月,學校再次西遷至昆明,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南聯大。
在這三所頂尖名校的帶領下,接下來兩年,國內的各大高校,只要有能力,紛紛開始了西遷。
也有很多高校,和私立大學,因為財力薄弱,沒有能力西遷,也找不到合適的落腳點。學校辦不下去,許許多多都無奈解散了。
李牧坐在那里思考了很長時間,人才向來是發展的第一動力。高校西遷就是一個好機會,國內的那些名校不指望,不缺接收的地方。那些無力西遷的,是不是可以幫幫忙,幫他們遷到南陽去。
沒錢他可以撥款;沒校舍他可以建。
安排牧武商行幫他物色幾家合適的大學,先接觸著,李牧在武漢又招了一批設計師和建筑師,再次返回南陽。
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李牧看過資料,那些西遷的大學一路上真的挺慘的,剛遷一個地方,沒倆月小本子打來了,又要匆匆找下一個落腳的地方。
很多高校,都是遷了好幾次,才找到合適的落腳點。那條件就別說了,看看圍城里的方鴻漸,很多時候飯都吃不飽,校舍也破破爛爛,湊合了事。
南陽不缺人力,他也不缺錢。李牧這次回去,就要在南陽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先建一片合適的校舍。
(https://www.dzxsw.cc/book/75526922/74566294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