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畏懼
鎮江。
一處村落中,天還未亮,一名老農就行走水渠上,水渠中的水流很淺。
要等待來年春,水渠里的水就變多,變得迅猛了。
水渠是官府組織眾多的青壯,提供了不可計數的大小器具,花了好大的力氣,才修建的出來,是當地最大的工事。
隨著冬天即將到來,放眼望去,都是露出肥土的農田,盡是大地的顏色。
老農坐到干枯的田埂上,望著眼前的一片黑田,滿是皺紋的眼圈,深昏的眼神,看不出絲毫的表情。
一直到太陽徹底升出來,從紅色變為黃色,黃色變得讓人無法直視,整片天空都亮了。
這么久的功夫,老農就這么緊緊的看著田畝,眼睛一眨也不眨,仿佛在看寶貝一樣。
終于。
老農起身了,拍了拍褲子上的泥草,慢悠悠的往村落走去。
從明年開始,這些田就都是他的。
官府已經把田鍥交給了他,同時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規定,田畝不得轉賣,除了交稅,家里口糧之外剩余的糧食,只能賣給官府等等。
老農并沒有意見。
田鍥被他當做傳家寶,裹得嚴嚴實實藏了起來,誰都不知道他藏到了哪里。
他會留給他的兒子,兒子留給孫子。
終于。
回到了村落,剛到村落口,就有一處正在興起房子,村里的人主動來幫忙。
誰也不想被人背后說閑話,哪怕平日里有些口舌,也會趕來搭把手。
還有請來的有手藝的師傅,刨制房梁,房柱。
老農知道。
這是村里后生的新房,娶了朝鮮的媳婦,屁股大長得壯實,除了臉盤子有些大,不太好看外,一看就是能生養,能干活的好女子。
鎮江原來有好多朝鮮兵,一個個說的官話,比他們都能講,如果是外人,還當做他們是漢人。
聽說朝鮮兵家里都很窮,比鎮江都要清苦,他們把他們家里的姐姐妹妹們,都帶到了鎮江,嫁給了當地人。
后生在人群中笑得合不攏嘴,周圍的小伙都在打趣,見到了他,連忙上前打招呼。
因為老農的兒子是當兵的,是鎮江最先分田的一批人,并且田畝分的比一般人都要多。
老農在村里的地位也就高。
老農點點頭,從后生們身旁走過,找到后生的老子,也沒有多少言語,默默的幫著后生的老子一起干活。
木頭的模具,把黏土壓死,添加了狗尾草,稻草桿等,增加土磚的堅固。
人多力量大。
一旁的空地上,已經堆起了很多的磚墻,在手藝師傅的指點下,一一壘進去。
手藝師傅同樣是被人尊敬的,走到哪里都會被人客氣的對待。
村里干活,也沒多少錢,不過一些農田里出來的糧食菜之類的,但是這份走到哪被人尊敬到哪的待遇,讓所有人羨慕。
一輩子能活到這個份上,已經值了。
村里的婦人們,也圍著朝鮮的新娘子指指點點,新娘子周圍,有村里的閨女們陪著。
朝鮮的新娘子還不懂周圍人的話,需要靠著手勢才能知道大致,不過都是農村出來的。
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所有平常的交流并不困難。
等明年生下個大胖小子,就懂得說當地話了,村里的朝鮮媳婦都是這樣的。
一名寡婦帶著她的閨女,在婦人中顯眼,對她都很客氣。
因為她的丈夫是當兵的,去年犧牲在了戰場,官府已經派了通知,開春就來接。
她年歲還小的閨女,將要送到金州,去讀女子學堂,由將軍供養呢。
女子學堂的閨女們,都會有個好婆家。
以后就不會留在農村了。
這片村落在直道邊上,一輛大四輪馬車,緩緩的行駛經過,馬車中坐著七八人。
有的是有公務的官員,也有士兵等等。
葛世峰坐在窗邊,沿路看著周圍的景色,就看到了這一處正在新修房屋。
馬車中的人都不認識,但是長途跋涉下來,都會興奮的聊著天,侃大山。
什么哪里的地方出了多上官,什么哪里的媳婦長得壯實,比其他的地方媳婦要能干。
“鎮江是個好地方啊!
有人突然說道。
“好在哪里?”
旁邊的人好奇的問道。
“鎮江娶媳婦要容易,隔壁就是朝鮮,每年不知多少女子嫁到了鎮江,我估計這一處應該娶的就是朝鮮的新娘子。”
原來還有這好事,周圍的人紛紛看過去。
葛世峰讓開了窗邊的位置,他說的少,眾人見他的樣子,也猜到他的身份不同,因此也沒有纏著他說話。
馬車的目的地是鎮江,下了馬車,葛世峰遞交了勘合,才被放行入朝鮮。
同樣一條江。
但是兩邊卻顯得格格不入。
在鎮江那邊,同樣民生艱苦,但是百姓終于能吃上飯,不用青黃不接的時候去乞討。
而且年景越來越好,百姓臉上雖然同樣麻木,卻自有一股精神氣在,讓人感同身后。
朝鮮這邊。
百姓也是一臉麻木,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絕望,讓經過的人呼吸不過氣來。
葛世峰加快了腳步,先去見了劉興祚,負責朝鮮事宜的將領。
聽聞葛世峰這一回會久留在大公子身邊,劉興祚愣了愣,好奇的探究過去。
見葛世峰沒有多言的意思,劉興祚點了點頭,第二日去見了朝鮮國主,告知了大公子新的侍衛變動。
朝鮮國主記得葛世峰的名字,并沒有過多的詢問。
于是,葛世峰順利的回到了唐晏乾身邊。
見到了葛世峰,唐晏乾很開心。
看著還什么都不懂的大公子,葛世峰送了他一把未開鋒的小鐵劍,專門打造的玩具。
新的禮物,讓唐晏乾十分的喜歡,立刻把自己原來的小木劍丟之腦后。
葛世峰認為,這才是大公子該有的玩具。
很快。
他又開始帶著大公子騎馬,教他射箭。
這些行為,朝鮮國主看在眼里,讓太監林忠不要阻攔,并且配合此人的行為。
大公子雖然是平遼侯的長子,卻不是嫡長子。
而大公子是自己的女婿,背負著雙方結盟的重任,朝鮮國主當然希望大公子能成才。
朝鮮國內的形勢并不穩定。
逃離故地的百姓聚眾為禍,因為分配利益不滿的勛貴,還有宗親的野心。
所以蠻族已經威脅不到朝鮮,但是平遼侯要求,原來駐守鎮江的五千朝鮮兵,換防到遼陽。
原來朝鮮的年供,改為供應這五千朝鮮兵,李倧都沒有意見。
~~~~~~
遼陽。
雖然周邊田畝無數,但是皆已荒廢,各地都人去屋空,因為這里變成了前線。
包括沈陽也是如此。
雖然大戰消停,但是小沖突連綿不絕,導致各地無法種地。
因此大批的蠻民撤離了此地,安排去了撫順,昌圖,開原,乃至奴兒干司。
年輕的多爾袞,帶著八旗騎兵,成為了李道信最頭疼的敵人。
來去如風,絕對不和金江軍的騎兵接觸,以燒殺劫掠為主,因此遼陽全境,徹底成為了無人區。
為了防止多爾袞威脅到鞍山的百姓,李道信命令金江軍騎兵四處追擊。
而多爾袞其實壓力很大。
他帶領不了更多的騎兵,因為補給不足,只能以戰養戰,而整個遼陽成為了無人區。
根本就得不到收獲,完全靠著后方的供應,皇臺吉已經告知,繼續這么下去,還不如退兵,以免平白浪費糧草。
靠著掠奪整個遼東,積累了不可計數的物資的蠻族,終于陷入了困頓。
老奴留下來的家業,已經見底,而蠻族的民生卻剛開始重新恢復,連百姓的口糧都無法保障,何論提供軍資。
“要不要突入到鞍山?”
部將提議道。
多爾袞雖然年輕,卻并不魯莽,金江軍主力雖然撤退,但是在遼陽,鞍山布置了層層的防線。
越過整個遼陽,去襲擾鞍山,多爾袞憂慮被敵人包圍的危險。
“遼陽無法種田,金江鎮還要供應遼陽守兵,已經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太過貪婪,反而容易前功盡棄,撤軍吧!
偌大的遼陽,多爾袞的騎兵來去如風,但是因為糧草,他只能選擇退軍。
和平遼侯重視軍中的新一代一樣,皇臺吉也極為重視蠻族的新一代,保證新老接替,才是穩定軍隊戰斗力的長久之策。
他的兒子豪格,還有多爾袞,多鐸,薩哈廉,瓦克達等年輕子弟,都開始在軍中擔當重任。
無疑。
多爾袞是其中的翹楚。
多爾袞身邊,同樣聚攏了一幫才能優越的年輕人,和他差不多年歲的年輕人。
叫做鰲拜,騎射嫻熟,力氣巨大,已經小有名氣,被人笑稱巴圖魯。
一行人騎著馬,經過無數廢棄的村落,任誰也覺得壓力極大,心情沉重。
到了一處隱秘的地方,本來準備好生修整片刻,卻發現水井塌了,井水無法使用。
眾人只能離去,尋找下一個地方。
“金江軍的騎兵。”
有人發現了動靜,立馬示警。
“撤。”
多爾袞連忙上馬,帶著眾人逃離,徹底放棄了繼續逗留的想法。
逃往的路上。
眾騎手身后,還很年輕的,剛剛從軍的鰲拜。
看著身后追擊的金江軍騎兵的影子,心中升起了對方不可戰勝的心理。
關于先汗是病逝還是死在金江軍之手的爭論中,蠻族的百姓,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死于金江軍之手。
(https://www.dzxsw.cc/book/73394158/7608252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